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大学生与性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新疆教育部门制订及开展符合新疆区情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对新疆7所高校不同民族大学生用匿名问卷进行调查,共调查大学生5110名。采用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婚前性行为的各种因素。结果新疆大学生对与性相关的知识知晓率较低。78.2%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或理解态度,新疆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17.4%。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疆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因素有“是否谈过恋爱、亲密行为及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等。结论必须加强新疆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充分考虑不同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背景,采取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某化工学校学生性行为现状与加强性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化工学校学生性态度及相关性行为,为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该校五年制高职2~4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61.84%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中立态度,有过边缘性行为的学生占48.13%,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学生占11.22%。结论: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性态度及相关行为问题,尽早开展性健康教育,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以预防过早发生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县域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性相关行为现状、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为做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某县域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自制匿名问卷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结果。结果:共1107名大学生参与调查。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38.84%~66.58%,避孕及安全套使用知识知晓率18.61%~54.38%,艾滋病及性病知识知晓率55.83%~82.29%,男生对安全套避孕知识正答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对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及性病相关问题正答率高于男生(P<0.05);男女生在避孕方式选择优先考虑问题的态度、对婚前性行为和性教育会导致更多性行为的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74%大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开展性教育课程;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4.54%,23.58%自主学习过如何使用安全套,17.25%大学生观看过淫秽视频或色情书籍。结论:县域大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参差不齐,对避孕相关知识了解有限,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需要加强,性相关行为不少见。根据县域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全面的性健康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相关态度,为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防治性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普查方法对吉林省某高校的一、二年级学生使用统一调查问卷,自填式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61.95%的男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或无所谓态度,28.19%持反对态度;61.74%的女生持反对态度;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04,P=0.000);全部调查对象中8.42%回答有过性交行为。结论:性健康教育在大学中的开展还有待加强,应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健康性知识,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和防止婚前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重视在校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性观念及性教育现状,为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8所非医学类高校80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集中组织形式匿名问卷调查性教育相关问题。结果从同学朋友交流获得性相关知识的最多,占总调查对象的61.0%,其次是从影视文学作品中获得,占调查对象的38%,从学校教育中获得性知识的仅占调查对象的28.6%;性安全意识淡漠,有过人工流产经历的比例高达10%。对发生性行为后意外怀孕所采取的措施也知之甚少,更不知人工流产造成的危害。结论大学生的正常发育及出现的性相关问题迫切需要科学系统的性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的性教育方式占前三位的依次是科教片展放、专家讲座、学校课堂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低年级大学生性态度、行为和性健康知识状况,为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以往同类型调查和项目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态度、性行为、生殖健康知识、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性健康知识和服务需求状况.结果 低年级大学生性态度性别差异大,男生性态度较开放,有性经历的男生(13.9%)明显多于女生(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32,P<0.01);对于人流危害的认识女生优于男生(P<0.05);对AIDS知识的知晓情况男生优于女生(P<0.05),但两者对避孕知识及性健康知识掌握均有所不足;男女生性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互联网、媒体和同伴;男女生希望提供的服务均依次为知识教育、生殖健康咨询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避孕方法.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咨询、性知识教育、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及避孕方法知识的教育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部分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行为与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性健康知识、行为及态度的现状,为开展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大学在校本科学生共958名,采用现场匿名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生理知识方面,女生正确率高于男生;避孕知识方面,男生正确率高于女生;7.4%学生与其异性伙伴曾有过性行为;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34.3%;在性健康教育中,学生关注的前3位内容依次为性自我保护与性道德观(72.2%)、性保健知识(68.4%)、怀孕避孕的知识(66.5%)。结论应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教育及性道德、性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计划生育知识和性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为教育者和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计划生育知识和性健康知识教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我校1 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165份(97.1%)。调查内容包括计划生育知识、性卫生及性病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结果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划生育知识和性健康知识,但避孕知识缺乏。1 165份问卷中对性健康知识不了解的占77.3%,迫切需要了解生殖健康知识的占71.2%,对计划生育知识不了解的占74.2%,认为大学生需要进行计划生育知识教育的占80.0%,认为婚前性行为可以理解的占49.7%,认为大学生应该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占88.0%。结论在校大学生计划生育知识和性健康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认知水平较低,性态度宽容。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全面的计划生育与性健康知识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我国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性行为及性心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性行为及性心理现状,对当代大学生的性行为、性心理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重庆医科大学"大学生性安全现状"调查组于2007年1月在8所高校对80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的一次"性行为及性健康知识现状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比率较高,且男生发生率近女生的两倍,较以往同类调查比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当前大学生的性安全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淡薄。结论应加强大学生对性与社会、性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学院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现状,为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珐:应用自编大学生婚前性行为问卷,对4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8.8%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其中男生为41.5%,明显高于女生的17.9%(P〈0.01)。72.4%的大学生能接受大学生同居(异性),53.5%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且男生的认可率显著高于女生(P〈0.01)。大学生在性行为中每次都有避孕措施的为46.3%,有46.3%偶尔会采取避孕措施,每次都没有避孕的有7.4%。而大学生采取的避孕措施中大部分为单一形式避孕,以安全套使用率最高(72.4%)。结论:大学生对性较为开放,对于婚前性行为过于随意,应当加强性健康教育和引导,以及指导他们如何避孕。  相似文献   

11.
刘慧  高健  陈宏 《海南医学》2014,(3):436-443
目的 了解中日两国大学生性意识、性行为的现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中日大学生性意识、性行为的差异,为我国青春期性教育提供实证性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性意识与性行为调查问卷,对865名中国大学生和761名日本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中日两组获得性知识的途径不同:漫画故事书(x2=11.11,P<0.01)和其他书籍(x2=9.99,P<0.01)的影响,中国组大于日本组;父母的影响,日本组大于中国组(x2=-5.69,P<0.05);学兄或学姐(x2=18.95,P<0.001)及老师(x2=14.40,P<0.001)的影响,中国组大于日本组;②日本组性行为的观念较中国组开放,性行为的发生率高于中国组(35.1%,4.8%;x2=182.59,P<0.001),初次性交年龄低于中国组(t=9.72,P<0.001);③有性行为者,日本组85.2%、中国组40.0%采取避孕措施(x2=37.16,P<0.001);④中国组59.5%接受过性教育,87.9%认为有必要开展性教育,日本组100%接受过性教育,79.0%认为有必要开展性教育(x2=337.95,x2=37.16,均为P<0.001);日本组性病的知晓率及对性问题的关心程度均高于中国组(均为P<0.001).究其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两国性教育的时期和内容有关.结论 中国大学生掌握性知识水平不高,对性问题的关心比较淡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成为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有性行为者避孕措施采取率低.在中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必须加强性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军队医学生的性行为和性观念情况,为有针对的实施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某军队医学院校542名大学生进行性行为和性观念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军校医学生的性行为和性观念情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性观念比较开放,对于婚前性行为,只有5.1%的男生表示不能接受,而女生有30.2%持此态度;对于多个性伴侣,91.8%的女学生表示绝对不能接受,男生持此态度的占61.2%;男性性行为发生率为30.8%,显著高于女性3.7%,但是女性主动避孕率高于男性。【结论】军队医学生性行为和性观念与性别有关,男性比女性更为开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性意识行为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学生的性意识行为,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和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1.59%的学生否认有过性行为,10.18%的学生能正确使用避孕套,67.51%的学生不认同同性恋。不同性别学生在是否认同“一夜情”、是否有过性行为及是否能正确使用避孕套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学生除是否认同同性恋问题外,其余问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学生除是否认同大学生可以谈恋爱问题外,其余问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在是否认同大学生可以谈恋爱、是否认同婚外情、是否认同同性恋及能正确使用避孕套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除是否有过性行为问题外,其余问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对性的态度意识行为较差,应加强在校生的性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陈萍  陈俊杰  邓保国  张莉莉  张文钰 《重庆医学》2012,41(22):2278-2280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性行为安全意识及性别差异。方法随机整群抽样选取某医学院2009、2010级学生1 149名,匿名自填问卷完成调查。结果男、女学生获取艾滋病(AIDS)知识和性健康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纸杂志,最希望的途径是学校性健康教育和自学。34.12%的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女生显著高于男生;60.66%的学生介意未来配偶曾经的婚前性行为,并无性别差异。10.53%的学生已有过性行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安全性行为意识较差。结论男、女生在婚前性行为现状、对待婚前性行为态度及安全性行为意向等多个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长沙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行为状态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在男男性行为者社区中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年龄为25.9±6.8,绝大部分(89.9%)年龄为20~40岁;55.2%的人只有同性性行为,异性恋的占4.4%;第一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为24.1±6.8岁,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仅为39.4%;同时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的占19.8%,HIV确证感染率3.1%,梅毒确证阳性率15.6%。结论男男性行为者中无保护性肛交行为普遍存在,HIV感染率高,是长沙市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行为干预,降低其危险行为发生,从而降低HI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性观念及性行为现状调查分析,为性教育模式和内容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编《大学生性行为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院学生37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医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男生接受率为71.9%,高于女生的52.6%(P〈0.001);对爱情与性行为关系的态度,64.1%的学生认同"先有爱后有性",性别间有差异(P〈0.001);对同居的态度,女生不赞成的构成比为88.6%,高于男生的43.4%(P〈0.001);12.1%的学生有过性经历,第1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平均为(19.7±2.5)岁。结论: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已存在严重的自由思想和行为倾向,性别间差异较大,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性行为的教育及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的了解情况,探讨针对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所大专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0%;对艾滋病病人有关怀态度的占89.6%;曾有过性行为的学生占7.9%,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占52.8%;HIV监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部分大学生艾滋病防范意识淡薄,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探索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随机抽取某高校506名年龄为16~22岁的一至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青春期相关行为、性传播疾病、避孕、婚前性行为及妊娠等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发放调查问卷506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平均年龄19.2&#177;2.3岁,能正确认识“遗精”、“自慰”、“性幻想”的分别占56.4%、43.1%、64.1%;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能正确回答的仅占65.2%;关于预防性病的手段,回答正确的仅占56.9%;能完整、正确回答安全套的使用相关问题的仅占11%,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2.0%和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于婚前性行为态度,45.9%的学生认为不能接受,54.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或“很正常”,在城乡学生对比上,城乡学生持后者态度的比例分别为60.1%和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及“怀孕后会向谁寻求帮助”,47.5%的学生选择了“医生”,37.6%的学生选择了“朋友”,仅14.9%的学生选择“母亲”。在城乡学生对比上,50%的来自城市的学生选择向朋友求助,而59.2%的来自农村的学生选择了向医生求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性观念较开放,在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兼顾城乡学生特点的同伴教育和新媒体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对农村留守中学生性健康的干预效果,探索适合西部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多阶段整群随机抽取四川达州3个农村中学,每个中学抽取6个初二班级,再随机分为同伴教育组、传统教育组和对照组。分析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检验短期效果(知识),对同伴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干预后6个月再进行随访调查以检验中长期效果(态度和行为)。结果干预后,同伴教育组的性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从49.4%提高到75.3%,知识平均分从(6.77±3.14)分提高到(8.61±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教育组的总知晓率从51.0%提高到67.5%,平均分从(6.89±2.91)分提高到(7.41±3.11)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4)。对照组干预前后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教育组干预后即时调查的知识平均分为(8.61±2.88)分,显著高于传统教育组的(7.41±3.11)分(P=0.000),平均分差异为1.19分(95%CI为0.58-1.81)。6个月后随访调查显示,与干预前比较,同伴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均正性态度率提高、负面行为率降低(P〈0.05);且同伴教育组效果优于传统教育组(P〈0.05)。结论针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开展性健康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同伴教育方法更适合留守农村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健康态度和行为的长期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