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清醒大鼠尾静脉的置管方法和固定方法,旨在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方法对60只wistar大鼠进行尾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置管,记录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结果60只大鼠穿刺成功率达到100%,操作时间(4.07±0.76)min,留置时间(9.26±1.14) d。结论改进的方法安全可靠,能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同时节约了实验成本,为后续大规模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实用改良大鼠尾静脉穿刺置管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清醒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及固定技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方法 50只SD大鼠均于清醒状态下行尾静脉穿刺及固定留置针,并用微量注射泵连续缓慢输液3h,每日1次,连续6d,观察大鼠清醒状态下在简易固定器内接受长时间连续输液的表现。结果 50只大鼠全部成功置管,顺利者穿刺时间(30±5)s,固定留置针时间(4±1.5)min,针管留置时间(52±4)h,连续6d输液过程中所有大鼠在简易固定器内均表现十分安静。结论改进后的大鼠尾静脉穿刺方法穿刺时间缩短,针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该方法完全可以用作连续式静脉输液给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Ⅰ核素治疗患者手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背静脉穿刺留置静脉针的131Ⅰ核素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手背静脉穿刺成功后使用常规固定法,即无菌透明敷贴+胶布外固定延长管;观察组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后加用改良自粘弹力绷带“剪孔穿拇指法”固定.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留置时间(60.4±9.0)h,观察组留置时间(94.2±11.0)h,t =24.57,P<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时间为(59.8±9.0)h,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时间为(97.5 ±8.9)h,t=13.66,P<0.01;留置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6%,观察组发生率为17.5%,x2=15.97,P<0.01.结论 改良自粘弹力绷带“剪孔穿拇指法”固定手背静脉留置针简便易行,可以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手背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清醒大鼠经皮穿刺大鼠尾静脉保留置管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改进静脉留置针清醒大鼠经皮穿刺尾静脉,并行长时间保留置管的方法.方法 92只SD或Wistar大鼠拟行清醒大鼠经皮尾静脉穿刺和保留置管,记录操作时间、护理情况的指标.结果 92只大鼠皆穿刺成功,5只大鼠存在置管困难.操作时间(3.87±0.81)min,留管时间(22.46±6.32)h.留置管脱出的原因主要是大鼠啃咬外套保护管.结论 改进的新方法安全可行,可广泛用于急性药理学及毒理学等实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弹力帽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使用头皮静脉留针输液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全部选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选用常规固定法,实验组静脉留置针选用常规固定法后再加用弹力帽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发现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果: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加用弹力帽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法。既减少了患儿重新穿刺的机率,又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一种可行、使用简单的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100例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采取敷贴固定后加弹力网状帽套头加固;对照组采取敷贴固定后加透气胶布固定.分别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力网状帽套头加固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中具有可行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两种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找出更有效的固定方法,使留置针保留时间更长。方法将100例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小胶贴固定针眼、导管座后再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固定的方法;5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透明敷贴覆盖固定的方法。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留置针保留的时间长l-2d,不良反应少。结论实验组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后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1-2d,针头脱出,软管反折,对皮肤挤压的现象更少,实验组的固定方法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进行抽样,选取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手背静脉留置针方法,观察组采取头皮静脉留置针方法,对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2.5%,留置时间(6.19±0.48)d;对照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2.5%,留置时间(3.50±0.3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效果显著,且头皮静脉留置针相对手背静脉留置针效果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留置针固定敷贴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病人208例,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使用3M透明敷贴,观察组使用新型留置针固定敷贴。比较2组病人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不同时间段内敷贴的累计卷边率及累计更换率。结果观察组不同时段静脉留置针敷贴卷边累计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为(60.63±22.51)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0.17±5.82)h(P < 0.01)。观察组不同时段内静脉留置敷贴累计更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新型留置针固定敷贴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并可有效降低留置针敷贴的卷边率、更换率,延长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留置针局部加温对预防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患者1 20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留置针局部加温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堵管、溶血发生情况,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堵管率35.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血率7.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3±13.4)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1.5±15.6)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针局部加温可预防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减少堵管及溶血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患者输液中的安全系数,减少对血管损伤及机体危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U型固定法在新生儿留置针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采用留置针留置输液患儿318例, 随机将159例作为实验组, 采用U型固定法, 将159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普通固定法 (直型固定法) , 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留置针意外脱落、留置针堵管、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回血、留置时间4个方面进行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新生儿留置针留置过程中, 采用U型固定法能大大降低留置针意外脱落、减少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堵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回血、延长留置时间.此方法简单, 固定更加牢固, 固定时延长管呈U型, 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 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实用, 且能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等潜在风险, 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宝芝  刘竹英  王莎莎 《吉林医学》2010,31(19):3146-3147
目的:观察老年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效果。方法:220例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生理盐水5 ml封管,对照组用肝素液3 ml封管。留置时间平均3~5 d,评价其效果。结果:试验组血管堵塞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封管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柯杏 《中外医疗》2010,29(7):16-16,18
目的探讨应用带标识片的弹力网加无菌透明膜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新方法。方法将100例需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带标识片的弹力网加无菌透明膜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无菌透明膜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输液状况,静脉留置针留置固定的效果。结果2组无一例发生感染,观察组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结论带标识片的弹力网加无菌透明膜固定方法是固定静脉留置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医用瓶口贴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50例患者,根据住院号进行分组。奇数号为对照组,偶数号为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3M透明敷贴、试验组使用医用瓶口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脱管、皮肤红肿或湿疹、静脉炎等情况及留置时间的长短。结果医用瓶口贴固定留置针保留时间(3.31±0.96)d长于3M透明敷贴的保留时间(2.96±0.99)d,脱管、皮肤红肿或湿疹、静脉炎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医用瓶口贴代替3M透明敷贴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具有科学、节约、安全、便捷和防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蔡曾琴  马莉  彭胤琼  刘玲  冉磊  黄映勤 《重庆医学》2018,(6):748-749,752
目的 探讨裁剪无菌透明敷贴与未裁剪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之留置时间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8-12月住院患者236例,住院号尾数是奇数的设为试验组(119例);住院号尾数是偶数的设为对照组(117例).留置针型号为18GA,穿刺1次成功,输液疗程大于5d,试验组用裁剪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将延长管完全暴露于敷贴外,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留置针敷贴固定方式.记录两组留置针留置24、48、72、96、>96 h因回血堵管率、平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留置48、72、96、>96 h回血堵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留置时间(72.12±3.25)h,对照组(59.34士3.7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7例静脉炎,对照组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裁剪的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减少了回血,降低了留置针因回血凝固的堵管率,延长了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且不增加静脉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湿热烧伤膏对经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注特殊药物患者的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例经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湿热烧伤膏沿静脉走向涂抹厚度约1~2 mm,外层包裹保鲜膜,每日用药2次;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干预,只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  结果  正压静脉留置针置时间达72 h者,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4%,对照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满意度比较,对照组为96%,观察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湿润烧伤膏对肿瘤神经外科经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的特殊药物患者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翟慧琴 《中外医疗》2014,(26):20-21
目的探讨患者使用留置针静注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原因。方法 60例静脉输注甘露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留置针当日静脉输液完毕后拔除(时间〈16-18 h);对照组留置针保留48 h,观察两组起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减少输注甘露醇留置针静脉留置时间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手部浅静脉密闭性留置针堵管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9月25日至2021年3月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甲医院住院部的126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干部保健所老年病房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选取63名患者。对实验组63名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63名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堵管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的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老年人使用留置针时管路堵塞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进而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孙利红 《安徽医学》2011,32(8):1142-1143
目的观察使用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注垂体后叶素的安全留置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37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使用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注垂体后叶素止血的患者资料,分为两组:A组14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2 d;B组97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2 d,统计各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43%和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垂体后叶素的安全留置时间是2 d以内,留置时间超过2 d容易发生静脉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