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分析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这五类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素养促进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2014年,依托全国健康促进县区试点项目,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64个试点县(区)内,每个县区抽取3所学校、4个医疗卫生机构、4个机关和事业单位、2家大中型企业,对其职工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教师1 792人、医务人员1 945人、机关公务员1 252人、事业单位职工1 151人、企业职工3 534人。五类职业人群健康素养具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医务人员65.19%、公务员55.11%、事业单位职工52.48%、教师42.30%、企业职工31.66%,五类人群健康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653.723,P=0.000)。五类职业人群健康素养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的影响。除了事业单位(χ2=42.979,P=0.000)外,性别对其他四类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无影响(P0.05);年龄对教师(χ2=20.768,P=0.001)、医务人员(χ2=24.039,P=0.000)、事业单位(χ2=12.697,P=0.013)、企业(χ2=24.740,P=0.000)职工的健康素养影响较大,35~44岁年龄段健康素养水平最高。文化程度影响教师(χ2=26.335,P=0.000)、医务人员(χ2=48.517,P=0.000)公务员(χ2=28.085,P=0.000)事业单位职工(χ2=28.192,P=0.000)、企业职工(χ2=253.241,P=0.000)健康素养,文化程度越高其健康素养水平越高。汉族高于少数民族。结论职业人群健康素养高于全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文化程度、年龄、民族、性别是职业人群健康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根据健康素养特点、影响因素和健康需求来制定职业人群健康素养促进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韩静岭  张伟  薛诚 《中国校医》2023,(11):810-813
目的 了解徐州市9家制造企业一线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9家制造企业476名一线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素养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分析职业健康素养及各维度与相关因素关系。结果 9家制造企业一线劳动者共调查476人,职业健康素养具备率为32.4%,不同年龄、学历、收入人群职业素养具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18~30岁(45.1%)、大专及以上(47.7%)、月收入3 000~6 999元(34.0%)的人群具备率较高;职业健康法律知识具备率为34.9%,不同年龄、学历、收入人群法律知识具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30~40岁(40.4%)、大专及以上(52.3%)、平均月收入≥7 000元(50.0%)的人群具备率较高;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具备率72.1%;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具备率19.5%,不同年龄、学历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18~30岁(37.3%)、大专及以上(40.0%)具备率较高;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具备率47.5%,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职业人群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探索在企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模式和路径,为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提供经验和基础。[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企业类型、规模,在闵行区、虹口区和青浦区各选择1家干预企业、1家对照企业,开展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前后,每家企业随机抽取200名在职员工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职工健康素养水平变化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从16.7%提高到33.4%,健康素养内容的3个方面和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也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对照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技能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干预后有所下降(P0.05)。[结论]以职工健康需求为基础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在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起促进作用。应针对在职人群慢性病预防素养、基本医疗素养重点干预,切实提高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干预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8—11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从北京市16个区和经开区中抽取8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2家三级或二级医院、2~3家一级医院共28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其职业健康素养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2 890名医务人员,回收有效问卷2 717份,问卷有效率94.01%。医务人员总体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67.39%。四个维度健康素养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86.71%)、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63.42%)、职业健康法律知识(60.03%)和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52.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医院级别为医务人员是否具备总体职业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北京市医务人员总体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仍有待提高,应将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及一级医院医务人员作为职业健康素养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2946名,采用入户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结果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1.99%;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的具备率分别为25.05%、16.13%和10.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居民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具备率越高(OR=1.582);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OR=3.598)。结论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与2009年相比有一定的提高,3个方面素养的具备率符合"知信行"模式;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应根据行为干预理论和不同人群的特征,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工作,以提高省内全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并探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干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08年全国健康素养调查四川省的数据,以居民健康素养总得分为因变量,年龄、性别等人口和社会学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多水平模型,分析影响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收入、年龄、性别和职业,其中文化程度和收入起主要作用。[结论]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其健康素养水平也不同,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健康信息的可读性,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四川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并探讨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的主要因素。[方法]基于2008年全国健康素养调查四川省的数据,对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情况作χ2检验进行比较,并以居民具备健康素养与否为因变量,年龄、性别、文化和收入等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四川省城市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要高于农村地区。影响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收入和性别,其中文化程度和收入起主要作用。[结论]四川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职业人群健康素养现状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选择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1 000名职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素养水平现况调查及风险因素分析。结果 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1.3%(413/1 000)。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三个维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医师的健康素养具备率较高,社工的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在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五类问题上比较,不同职业人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质以及家庭经济是影响调查对象健康素养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鹤镇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仍需进一步提升,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指导,提升其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庆市宜秀区居民健康素养现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区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宜秀区社区居民、教师、医务人员、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中抽取360名15~69岁调查对象,开展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安庆市宜秀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0%,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比例分别是7.0%、6.5%、5.5%;具备6类健康问题素养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32.5%、科学健康观23.5%、健康信息13.0%、传染病防治11.5%、基本医疗4.5%、慢性病防治3.5%。年龄、文化程度不同,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以医务人员、事业单位职工最高,分别为79.3%和70.0%,企业职工最低,仅有26.2%。结论宜秀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高,职业人群中企业职工健康素养水平偏低,提高居民和企业职工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侯艳丽  周刚  张强  王翠霞  安卫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28-2330,2333
[目的]初步了解郑州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探索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研究对象518人,采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入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较低,健康素养内容的平均知晓率为59.2%,健康素养的具备率为1.2%;在健康素养3方面中,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比例最低,占2.1%;在5类健康问题中,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最低,占0.2%;影响该人群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和平均月收入。[结论]研究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国家的整体水平(6.48%),今后急需在该人群中开展并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家具制造业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的变化,为进一步提高该行业健康教育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3家家具制造业263名职工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卫生知识知晓调查情况,健康行为定期检查结果,企业监测和监护水平,3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职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均有很大提高,工作场所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以及暴露职工体检合格率提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家具制造业有针对性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促进作业环境及作业者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采取健康促进等干预措施后,民营企业外来务工者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变化,为制定企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慈溪市2家民营企业,按车间分层,每个车间各随机抽取200名外来务工者为调查对象。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开展为期1年的企业健康政策、支持性环境、健康教育、健康服务等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分别对调查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职业病知识、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卫生防护、职业体检、相关法律法规等。[结果]外来务工者正确理解职业病概念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0.25%上升至干预后的90.71%(P〈0.05);职业卫生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1.47%上升至干预后的86.38%(P〈0.05);初中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者的职业卫生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9.41%上升至干预后的85.93%(P〈0.05)。[结论]企业制订职业健康政策是开展外来务工者防治职业危害的关键,加强教育和培训是重要手段,安全例会前的10分钟健康教育和人际传播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海珠区配置校医学校健康教育效果,研究校医干预对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整群抽取海珠区10所小学391名三年级学生,回溯二年级时学校校医配置情况,分成校医干预组和对照组,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两组学生基础健康素养水平,校医干预满一年后再比较两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基础健康素养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水平81.96%高于对照组79.44%(P0.01)。其中,干预组健康知识知晓率80.77%高于对照组7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行为形成率无明显差异。问卷涵盖的五个方面,干预组在膳食与营养、传染病防控及安全与急救的回答正确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在个人卫生习惯和生理功能保健上的回答正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391名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为79.73%,膳食与营养和传染病防控部分回答正确率居前二,均达90.00%水平,安全与急救部分回答正确率最低,仅为70.33%。结论校医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明显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在膳食与营养、传染病防控及安全与急救这三方面的提高最突出。学生在安全与急救部分知晓情况较差,校医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宣教,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外来人口健康素养状况,寻找关键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素养干预方法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随机抽取外来务工人员共1,022人,调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来源地、来沪工作年限、月平均收入等人群特征来分析其健康素养现状.观察四个维度的健康素养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是对整体健康素养得分影响最大的因素(P<0.01),来沪工作年限、来源地和月平均收入对健康素养得分也有较大影响(P<0.05)."健康信息或政策获取能力"与其他3个维度的关联度最高.结论 除了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健康知识的教育外,对其获取健康知识能力的培训尤为重要,因其能够显著地影响其他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并符合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宜兴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寻找地区特点和薄弱环节,锻炼基层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640名1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进行居民健康素养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描述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宜兴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0.36%。3个维度中水平最高的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最低的是基本知识和理念;6类健康问题中水平最高的是安全与急救,水平最低的是基本医疗,其次为慢性病防治。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为地区、年龄和文化程度。【结论】宜兴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结合不同特征人群开展干预,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健康文化环境,才能持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昆山市二甲基甲酰胺职业危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的哨点监测,掌握昆山市DMF危害暴露水平、人群分布及其对接触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江苏省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统一调查表,调查企业和劳动者基本情况、职业史及健康状况等,并对调查企业的DMF岗位进行连续检测,对525名接触人群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昆山市共存在12家DMF危害企业,检测81个作业点,合格点数72个,超标率为11.1%。接触DMF工人数525人,其中58.3%存在腹胀;32%有食欲减退等症状;肝功能异常55人,异常率10.5%。经统计分析,电子行业DMF超标率明显高于化工和轻工行业(P〈0.05);而接触工人肝功能异常率以化工行业明显较高(P〈0.05),不同DMF范围接触工人肝功能异常率有差异(P〈0.05),而不同工龄或周接触时间者肝功能异常率无差异(P〉0.05)。[结论]DMF职业危害不容忽视,应密切关注作业点浓度,采取干预措施,保护接触人群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后南宁市城乡居民基本健康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价南宁市百场健康知识讲座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制定健康干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相同的健康素养问卷,在“百场健康知识讲座”前后对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讲座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讲座前的52.8%提高至78.7%,提高了25.9%,其中,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了33.8%,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了18.5%;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1.1%,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了20.8%,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场健康知识讲座项目干预效果显著,应继续开展类似干预活动。对农村居民的干预效果好于城市,类似的干预政策和措施可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对基本健康知识的干预效果好于基本健康行为,提高居民健康行为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荧光灯制造企业汞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尿汞水平的因素。[方法]根据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中规定的采样原则在每个岗位设置了一个采样点。对汞接触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问诊,内、外科,口腔科,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共调查汞接触工人1031名,其中男性351名,女性680名,年龄20~57岁。[结果]该企业122个检测点空气中汞浓度范围为0.001~0.013mg/m3,均未超标。1031名工人尿汞浓度范围为0.22~58.71μg/m3,中位数为3.26μg/g肌酐,9人尿汞浓度超标,超标率0.87%。尿蛋白阳性198人,阳性率19.20%;神经系统异常113人,异常率10.96%。女性工人的尿汞水平(中位数为3.38μg/g肌酐)商于男性(中位数为3.07μ∥g肌酐)(P=0.036);年龄与尿汞浓度呈正相关(r=-0.089,P=0.011);工龄与尿汞浓度无相关。[结论]该企业各岗位空气中汞浓度均低于O.02mg/m。,O.87%的工人尿汞浓度超标。性别和年龄可能为尿汞浓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常州市流动儿童家长健康素养状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健康教育干预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从流动人口学校抽取916位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家长健康素养水平为8.19%,知识知晓率为59.32%,低于江苏省人群的平均水平;文化程度、生活状态、工作状态和社会支持与健康素养知识知晓呈正相关。结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深圳市外来劳务工职业健康认知水平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外来劳务工职业健康认知水平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龙华新区内40家企业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2 427名外来劳务工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对工人的一般情况、职业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外来劳务工职业健康认知总知晓率为44.35%;男性与女性的总知晓率分别为44.65%、4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不同文化程度劳务工的知晓率经卡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4,P〈0.01);大规模企业的外来劳务工与小规模企业外来劳务工的总知晓率分别为47.59%,3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56,P〈0.01);大规模企业与小规模企业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经卡方检验后P值均〈0.01。结论深圳龙华新区外来劳务工的总体职业健康认知水平较低,性别对知晓率无影响,劳务工的文化程度、所在企业规模对劳务工职业健康认知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