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GEN)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B细胞体内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分析(MTT)、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等方法,分别检测体内外GEN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B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体外实验:GEN浓度为0~25μmol/L时,对HEC-1B细胞有明显促进增殖作用(P<0.05),随着GEN浓度升高至50μmol/L时,对HEC-1B细胞则呈现抑制作用,当GEN浓度为100μmol/L时,则显示了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P<0.05),其抑制率达到55%。体内实验:人子宫内膜癌裸鼠模型经100μmol/L染料木素处理后体内平均瘤质量明显减小(P<0.05),抑瘤率可达39%,且处理后肿瘤组织微血管数量减少,部分区域坏死明显。结论染料木素能够明显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及其移植瘤的生长,其机理可能为通过和雌激素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减轻雌激素促细胞增殖作用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导致肿瘤细胞坏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扶正抑瘤颗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小鼠体内肿瘤试验观察扶正抑瘤颗粒对S180肉瘤的肿瘤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率、凋亡指数,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扶正抑瘤颗粒显著抑制S180生长,最高肿瘤抑制率为56.04%(P<0.01),显著提高S180肉瘤的细胞凋亡率,最高凋亡率为18.37%(P<0.001),细胞周期分析表明扶正抑瘤颗粒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0/G1期而降低S期比率。TUNEL检测证实扶正抑瘤颗粒明显提高S180肉瘤的细胞凋亡指数(P<0.001)。结论扶正抑瘤颗粒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与调控肿瘤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vascular basementme mbranederived muldfunction pepude,VBMDMP)的抗人结肠癌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K1)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重组VBMDMP对SW480细胞选择性抑制增殖作用;胎盼蓝染色细胞计数法检测重组VBMDMP对SW480细胞和CHO-K1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观测重组VBMDMP体内抗人结肠癌作用。结果 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具有选择性抑制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增殖和生长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对CHO-K1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小。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对SW48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5、10mg/kg重组VBMDMP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3%,79%和83%;瘤重抑制率分别为:62%、66%和75%。10mg/4kg重组VBMDMP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和瘤重抑制率均接近100mg/kg环磷酰胺(CTX),高于20ms/kg 血管生成抑制剂烟曲霉素衍生物TNP-470。结论 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扶正抑瘤颗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小鼠体内肿瘤试验观察扶正抑瘤颗粒对S180肉瘤的肿瘤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率、凋亡指数,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扶正抑瘤颗粒显著抑制S180生长,最高肿瘤抑制率为56.04%(P&;lt;0.01),显著提高S180肉瘤的细胞凋亡率,最高凋亡率为18.37%(P&;lt;0.001),细胞周期分析表明扶正抑瘤颗粒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o/G1期而降低S期比率。TUNEL检测证实扶正抑瘤颗粒明显提高S180肉瘤的细胞凋亡指数(P&;lt;0.001)。结论:扶正抑瘤颗粒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与调控肿瘤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具有保护肝脏、刺激肝组织再生等生物学活性,观察天然物质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肿瘤研究室完成.①分离人胚胎、成年及新生小鼠肝脏组织,生理盐水清洗、剪碎、筛网过滤,用生理盐水制备混悬液,3 000 r/min离心,收集上清,制备肝脏可溶性复合物.②体外实验:用上述不同来源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体外处理肿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其对乳腺癌细胞EMT6增殖的影响.③体内实验:观察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对乳腺癌细胞EMT6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荷瘤鼠生存状况的影响,包括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两个实验,给药途径包括在接种肿瘤细胞部位的对侧腋下、同侧腋下、腹腔注射及灌胃等.结果:①体外实验显示不同来源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EMT6增殖率,肿瘤增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血清白蛋白处理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②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8mg/L组抑瘤率高于2,4 mg/L组(P<0.05),未观察到明显毒副效应.③比较不同给药途径,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同侧注射组的抑瘤率较其他3组的抑瘤率高(P<0.05),各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给予组的体质量增长率比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高(P<0.05).④与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在同侧腋下注射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并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不同的给药途径中,在接种肿瘤细胞部位的同侧腋下给药抑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转录调控因子Shh促进胎鼠脊髓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天勇  刘媛  龙在云  伍亚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62-7163,7241,i004
目的:观察体外转录调控因子Shh对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效应,探讨其在脊髓损伤中可能的应用。方法:以一定含量的Shh处理原代和传代的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别在接种细胞后的第2,4,6天计数神经球的形成情况;并用胎牛血清作分化诱导剂,观察Shh中干细胞球的分化情况,8d后,免疫组化双标鉴定并计数神经微丝-200(NF-200)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比例,对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统计学分析。结果:Shh(5~50nmol/L)在体外可以促进胎鼠脊髓原代和传代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Shh(50nmol/L)的增殖效应几同bFGF(20μg/L);增殖的细胞可分化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其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同bFGF组的分别为64%:36%和63%:37%。结论:Shh(5~50nmol/L)在体外可以剂量依赖性的促进胎鼠脊髓原代和传代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且增殖的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其分化细胞的趋向类似于bFGF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土槿甲酸对鼠肉瘤180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实验在辽宁省肿瘤医院附属肿瘤研究所完成。用不同浓度的土槿甲酸加入体外培养的鼠肉瘤180细胞中,观察加药后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数量及其形态的变化;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土槿甲酸的细胞毒作用;用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药物浓度为0,10,1,0.1μmol/L时,经土槿甲酸处理24h后,鼠肉瘤18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19.8%,49.9%,30.7%;经土槿甲酸处理48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75.2%,59.6%,39.8%;经土槿甲酸处理72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9%,69.8%,50.3%,41.4%。土槿甲酸明显抑制鼠肉瘤180细胞生长,以10μmol/L的抑制作用为最强。结论:土槿甲酸能有效抑制鼠肉瘤180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率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土槿甲酸对鼠肉瘤180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实验在辽宁省肿瘤医院附属肿瘤研究所完成.用不同浓度的土槿甲酸加入体外培养的鼠肉瘤180细胞中,观察加药后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数量及其形态的变化;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土槿甲酸的细胞毒作用;用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药物浓度为0,10,1,0.1 μmol/L时,经土槿甲酸处理24 h后,鼠肉瘤18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19.8%,49.9%,30.7%;经土槿甲酸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75.2%,59.6%,39.8%;经土槿甲酸处理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9%,69.8%,50.3%,41.4%.土槿甲酸明显抑制鼠肉瘤180细胞生长,以10 μmol/L的抑制作用为最强.结论:土槿甲酸能有效抑制鼠肉瘤180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率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观察615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与白血病细胞L615融合瘤苗L615/DC体内外诱导特异性抗白血病免疫的能力。分别制备615鼠骨髓来源DC,用PEG融合法将DC与照射灭活的L615制备L615/DC融合瘤苗并免疫动物,用MTT法和LDH法测定L615/DC融合瘤苗免疫鼠脾细胞体外MLR反应和对L615特异性杀伤活性,同时通过免疫治疗实验检测L615/DC融合瘤苗的体内抗白血病作用。结果表明:研究获得了具有特征形态的树突状细胞,MLR反应表现出强大的异基因免疫刺激功能,当L615/DC融合瘤苗免疫鼠的脾细胞再次接触L615抗原时表现出强烈的增殖活性;LDH实验显示,融合瘤苗组、共培瘤苗组和灭活L615组均可在体外诱导扩增出L615特异性CTL,但融合瘤苗组的CTL在不同效靶比、不同孵育时间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1)。体内免疫治疗实验中L615/DC融合瘤苗治疗组平均寿命为25.7±1天,有1/4小鼠长期存活,而对照组全部死亡,平均寿命17.5±1天。2个月后对治疗组存活鼠用致死剂量L615攻击不发病。结论:L615/DC融合瘤苗可诱导强大的特异性抗L615免疫,它不仅在体外能特异性识别并杀伤L615细胞,还可有效抑制荷瘤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延长存活时间,并产生免疫记忆,抵抗肿瘤的二次攻击。L615/DC融合瘤苗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GGF2,观察其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01/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出生1周SD大鼠2只和体质量250~300g雄性成年SD大鼠12只。将成年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大鼠胎脑组织总RNA中扩增出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的全序列cDNA。②以融合蛋白方式克隆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GGF2。③采用基因注射法将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和pEGFP—N1-GGF2混合后转染至实验组大鼠胸段脊髓组织中;对照组大鼠只注射脂质体和空白质粒pEGFP—N1的混合物。基因注射后1周,两组各取3只大鼠麻醉后取材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另取3只大鼠麻醉后取出T8,T9脊髓,冰冻切片后行荧光照相,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胶质细胞生氏因子2cDNA的克隆结果:成功克隆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cDNA。②重组质粒pEGFP-N1-GGF2的构建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成功构建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GGF2。(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明胶质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实验组基因转染1周后局部脊髓内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④pEGFP—N1-GGF2基因体内转染结果:实验组注射局部脊髓内灰质和白质神经细胞内均有较多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而对照组未见荧光蛋白表达。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体内转染的方法是可行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可作为报告基因观察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在体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剂手霉素(Manumycin)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用2μmol/L手霉素处理白血病细胞系U937和HL-60细胞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caspase9、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用荧光染料JC-1检测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Δψm),并用caspase抑制剂Z—VAD—fmk阻断caspase的活化,探讨caspase在手霉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 2μmol/L手霉素处理U937和HL-60细胞16h,Δψm显著下降,相对值分别是0.51±0.07和0.41±0.06(P〈0.01)。手霉素诱导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激活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50μmol/L的Z—VAD—fmk可完全阻断caspase激活,但仅部分阻断手霉素诱导的U937和HL-60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分别减少51.69%和56.47%。结论 手霉素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U937和HL-6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T1基因异构体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电穿孔法将携带WT1基因异构体WTA(-17AA/-KTS)全长c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对照质粒pCB6+转导NB4细胞,建立WT1基因异构体表达比例改变的单克隆细胞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周期动力学检测,NBT还原试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检测了解外源性WT1基因异构体WTA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下对NB4细胞分化的影响。用RT-PCR检测细胞中PML/RARα、p21、c-myc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ATRA处理细胞48h,对照组(转染空载体的NB4/CMV和未转导WTA的NB4细胞)细胞分化明显,NB4/WTA细胞只出现部分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NB4/WTA细胞CD11b相对荧光强度(4.63±1.63)低于对照组(8.15±1.84),ATRA作用24h后CD11b相对荧光强度(31.42±5.65)与对照组(71.95±9.36)相比差异更为明显。NB4/WTA细胞NBT还原能力较对照组下降,经ATRA处理后两组细胞之间的NBT还原能力的差异更加明显。RT-PCR提示NB4/WTA细胞PML/RARα、p21、c-myc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结论增加外源性WT1基因异构体WTA的表达从而将WT1基因异构体表达的比例由+17AA/+KTS优势型转变为-17AA/-KTS优势型能部分抑制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这可能与PML/RARα、p21、c-myc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CD44单抗IM7在体外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干细胞(LSC)黏附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20例初诊CML患者骨髓及20名健康新生儿脐血标本,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分离纯化CML患者骨髓和正常人脐血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123和CD44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CD44单抗IM7孵育前后细胞的黏附能力,体外跨内皮迁移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结果 ①CML患者骨髓CD34+细胞(CML-CD34+细胞)中CD34和CD123双阳性细胞率为7.5%,CD44阳性细胞率为(86.60±2.10)%;脐血CD34+细胞中CD44阳性细胞率为(25.40±1.7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IM7孵育后的CML-CD34+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为0.34±0.07[吸光度(A)570值],未经IM7处理组为0.62 ±0.11,CML-CD34+细胞经IM7处理后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而脐血CD34+细胞IM7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③跨内皮迁移实验显示经IM7处理后的CML-CD34+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抑制率为46%~63%,而CD34+细胞迁移抑制不明显.④经IM7处理后的CML-CD34+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黏附能力明显降低,而脐血CD34+细胞IM7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CML患者来源的CD34+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为性质不同的造血干细胞,抗CD44单抗IM7在体外能有效抑制CML-CD34+的黏附和迁移,从而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研究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对人正常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与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体外共培养体系;以同期单独培养的HUVEC为对照,用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与RPMI8226细胞共培养的HUVEC进行细胞超微结构和细胞形态学观察;用刮痕迁移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评价体外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能力;并以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Endoglin与TrkB、Tie2、β3,整合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同期单独培养的正常内皮细胞对照相比,共培养后的部分内皮细胞胞体伸展并首尾排列成一行;超微结构出现胞核增大、核仁增大、核质比例增大,内质网疏松、变形,细胞表面纤毛减少;共培养体系中细胞管状结构形成数量和迁移细胞数较单独培养体系分别增加了112%和136%;BDNF、Endoglin、TrkB、Tie2、β3整合素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的表达亦明显上调.结论 MM细胞与人正常内皮细胞共培养后,内皮细胞有明显的趋瘤特征和较强的血管新生能力,推测MM患者骨髓中骨髓瘤细胞通过对相邻内皮细胞的作用促进血管新生,且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性质与行为不同于正常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生长抑制因子4(ING4)基因表达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经过定点突变技术人源化改造的ING4(鼠→人)生长抑制因子4基因酶切并连接到pAdTrack-CMV转移质粒上,然后与腺病毒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细菌,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pAdTrack—CMV—hING4,将它转染QBI-293A细胞后收获重组腺病毒Ad—hING4(以下简称为Ad-ING4)。将Ad-ING4感染K562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感染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凋亡因子的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K562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成功构建了人ING4腺病毒质粒,获得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Ad-ING4,用它感染K562细胞72h后,FCM法测定细胞凋亡率为19.7%,与空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G4基因能下调K562细胞bcl-2的表达并上调bax的表达,多种方法检测结果表明ING4基因能抑制K562细胞生长,诱导凋亡。结论 重组腺病毒Ad—ING4可以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前后微小RNA(miRNA,miR)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APL细胞系NB4 细胞分化,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11b的表达,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NA表达谱miR-15b、miR-16、miR-34a、miR-107、miR-124a、miR-146、miR-155、miR-181a、miR-223、miR-342、let7c等miRNA的表达水平,用2-△△Ct法计算miRNA相对表达水平.收集15例APL初诊和15例APL缓解期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用RT-PCR检测MNC miRNA 的表达水平,用2-△Ct法计算miRNA表达水平.结果 ATRA作用NB4细胞96 h,miR-15b、miR-16、miR-107、miR-223、miR-342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3.40、4.22、5.41、20.03和5.29倍,As2O3作用NB4细胞96 h,miR-15b、miR-16、miR-107、miR-223、miR-342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3.62、2.49、2.58、4.27和1.94倍,除miR-15b外,ATRA处理组miR-16、miR-107、miR-223和miR-342表达水平上调程度均高于As2O3处理组,其中尤以miR-223为甚.ATRA和As2O3治疗后缓解期APL患者miR-15b、miR-16、miR-107、miR-181a、miR-223和miR-342表达水平(2-△Ct值)分别为0.4137、0.6367、0.1260、0.0522、0.6611和0.0280,而APL初诊患者miR-15b、miR-16、miR-107、miR-181a、miR-223、miR-342表达水平分别为0.0751、0.2022、0.0425、0.3064、0.1733和0.0090,APL缓解期miR-15b、miR-16、miR-107、miR-223和miR-342表达水平高于APL初诊者(P值均<0.05),而APL缓解期miR-181a表达水平低于APL初诊者(P<0.05).结论 特定miRNA参与APL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表达对白血病细胞黏附、迁移、浸润的影响.方法 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白血病细胞株SHI-1、THP-1、NB4、K562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种白血病细胞株CD44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将各株白血病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同种同型IgG)和实验组(加入CD44单抗),然后观察白血病细胞与人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的黏附率;用包被ECV304细胞的Transwell小室培养法观察细胞迁移率;用包被人工基质膜Matrigel的Transwell小室培养法观察白血病细胞穿过人工基质膜的浸润能力.结果 SHI-1、THP-1、NB4细胞均表达CD44 mRNA和蛋白,而K562细胞CD44 mRNA和蛋白表达量少甚至不表达;SHI-1、THP-1 、NB4细胞CD4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0731±0.0072、0.0827±0.0151、0.1473±0.0365,与K562细胞(0.0002±0.00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黏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SHI-1、THP-1、NB4细胞黏附率均较对照组下降(分别为72.78%、64.09%、57.42%),而实验组K562细胞黏附率为106.16%.迁移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SHI-1、THP-1、NB4细胞迁移率分别为55%、29%、25%,实验组细胞迁移率下降(分别为32%、18%、12%),而两组中K562细胞无明显变化(均为2%).浸润实验显示:对照组SHI-1、THP-1、NB4细胞穿过Matrigel的细胞率分别为24%、15%、13%,实验组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2%、8%、4%),而两组中K562细胞不能穿过.结论 CD44抗原可能通过改变细胞的黏附、迁移及浸润能力,参与白血病细胞的髓外浸润过程.  相似文献   

18.
背景:皮肤组织所处的力学环境以及上皮细胞的铺展状态与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过程关系密切。目的:分析胞外力学刺激对细胞铺展的作用,并检测细胞的增殖状态进一步分析铺展形态对细胞增殖等生理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FX-4000柔性基底加载系统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进行周期性拉伸应力正弦波加载,加载程式0.2 Hz,10%拉伸幅度。在0,24,48 h对细胞的铺展形态进行对比,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的增殖,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比分析纽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与结论:HaCaT细胞在加载24 h后分裂期细胞较多,铺展形态无明显变化;加载48 h后HaCaT细胞形态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分裂期细胞较静态对照组略有减少;拉伸应力作用下纽蛋白的分布由细胞核周围的膜区域向细胞边缘集中。结果表明:适度的力学加载能够在保持细胞铺展和黏附状态下,促进细胞增殖;周期性持续拉伸应力的作用时间是HaCaT细胞铺展形态和与基底黏附位点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 cDNA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增殖、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及化疗药物介导的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VEGF-C)和 pcDNA3.1转染 NB4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采用MTT 法及集落形成实验分析转染 VEGF-C cDNA 对 NB4细胞增殖的影响;NB4/VEGF-C 细胞经 ATRA诱导后涂片经瑞特-姬姆萨染色作形态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调控粘细胞分化基因 C/EBPα相对表达水平,同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 CD11b 表达量;Annexin V/PI 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NB4/VEGF-C 细胞经鬼闩乙叉甙(Vp16)诱导的细胞凋亡;并以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bcl-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均以 NB4/pcDNA3.1细胞为对照。结果成功转染获得稳定表达 VEGF-C 的细胞株 NB4/VEGF-C,其增殖能力显著高于 NB4/pcDNA3.1细胞;NB4/VEGF-C细胞对抗 ATRA 介导的早幼粒细胞分化成熟,CD11b 表达量低于对照组,C/EBPα基因含量仅为对照组的1/32;NB4/VEGF-C 细胞经Vp16介导后 bcl-2基因表达约为 NB4/pcDNA3.1细胞的2.28倍,而凋亡的 NB4/VEGF-C 细胞百分率(7.20±2.52)%明显低于凋亡的 NB4/pcDNA3.1细胞的(16.07±3.58)%(P=0.005)。结论 VEGF-C 通过 VEGF 受体3(VEGFR-3)信号途径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分化诱导剂介导的 NB4 细胞分化及化疗药物介导的细胞凋亡,推测 VEGF-C/VEGFR-3信号途径在白血病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望作为白血病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姜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抑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风云  李伟宏  焦金菊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3):267-270,I0003,I000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EC-1-B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姜黄素Ⅰ组、姜黄素Ⅱ组、姜黄素Ⅲ组和姜黄素Ⅳ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10,20,40,80)μmol/L培养48 h。采用MTT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EC-1-B细胞的增殖程度;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结果①MTT法显示培养48 h后,姜黄素组的吸光度值A490 nm低于对照组(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②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作用48 h后,姜黄素各组的PCNA表达减少(P<0.01),且在10~80μmol/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提示姜黄素可抑制HEC-1-B细胞内PCNA的表达。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48 h后,姜黄素组的G2/M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在一定浓度(10~80μmol/L)范围内,姜黄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HEC-1-B细胞增殖,阻止细胞周期进展。这可能是姜黄素抗HEC-1-B细胞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