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已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固定方式,然而髓内钉松动移位、钉尾软组织激惹等问题突出。部分带锁髓内钉手术操作难度大,难以推广应用。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有待设计出一种新型髓内固定产品来减少这些问题。目的: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1名青年志愿者的锁骨CT数据通过相关软件建立锁骨中段横行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根据骨折内固定原则,分别组装成锁定板、桥接内固定系统和钛制弹性钉内固定有限元模型。最后使用ANSYS 15.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施加载荷和数据处理,比较各模型锁骨和内固定的应力分布、最大Von Mises应力及最大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1)不同载荷下,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应力分布与钛制弹性钉固定类似,髓内连接棒在骨折断端附近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异同点是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外锁定处出现次级应力集中,使桥接内固定系统组整体应力较钛制弹性钉组更分散;(2)轴向压缩载荷下,桥接内固定系统组锁骨最大Von Mises应力为251.96 MPa,高于其他两组;骨折面...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于弹性髓内钉固定和钢板固定,选择何种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满意,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且当前的研究仅限于小样本研究,很难做到大样本多中心治疗观察分析。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弹性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1期),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3月。搜集关于弹性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1项随机对照试验,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试验,共3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弹性髓内钉固定组术后功能恢复Constant评分高于钢板固定组(P < 0.01)。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弹性髓内钉固定组少于或小于钢板固定组(P < 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骨不连、内置物固定失败、切口感染和骨折畸形愈合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现有证据表明,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优于钢板固定,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上述结果尚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 重建钢板:是指接骨板的形状不符局部骨骼的具体形态,需要时应该根据骨骼的具体形状进行塑形、重新建立符合骨骼解剖形态的接骨板。 弹性髓内针:又称钛合金弹性针,是基于长骨干骨折治疗中使用的髓内针经过演化、改进而来,为钛合金带有特殊弯头的金属圆条,具有一定弹性。 背景:弹性髓内钉和钢板是现今治疗锁骨骨折常用的2种器材,但两者的优缺点对照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系统评价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VIP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到2017年3月的关于弹性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报道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数据库检索并按纳入标准排除后检索出价值文献21篇,其中文献中859例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831例患者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②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手术时间[MD=-18.62,95%CI (-20.75,-16.49)]、失血量[MD=-56.23,95%CI(-68.02,-62.44)]、切口长度[MD=-5.53,95%CI(-6.56, -4.49)]、住院时间[MD=-1.01,95%CI (-1.13,-0.89)]、骨折愈合时间[MD=-1.39,95%CI(-1.98,-0.80)]方面弹性髓内钉组均优于钢板组;③弹性髓内钉组术后6个月上肢功能评分优于钢板组(P < 0.05),但是术后12个月随访2组上肢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主要并发症方面[OR=0.61,95%CI(0.39,0.93)],弹性髓内钉组较钢板组明显减少;2组内固定再取出发生率接近;⑤Meta分析结果提示,弹性髓内钉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在手术相关指标、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方面均优于钢板内固定,以上结果可为临床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提供有力证据。 ORCID: 0000-0002-9448-9454(梁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重建钢板与克氏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研究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评估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48例与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57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105例经12-25个月随访,重建钢板内固定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48例骨折全部愈合,其中,2例延迟愈合。参照韩平良等锁骨疗效标准:优41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5.8%。克氏针髓内固定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9例畸形愈合,5例延迟愈合,3例骨不连,余骨折全部正常愈合。优28例,良15例,差14例。优良率75.4%。对两组疗效比较作X2检验(P<0.005),两组间优良率有显著差异。结论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固定牢靠,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能早期功能锻炼,为固定锁骨中段骨折之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锁骨中段骨折分别采用钛制弹性钉(titanium elastic nail,TEN)髓内固定和重建钢板固定后的应力分布、最大应力。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锁骨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无损锁骨、锁骨中段骨折,分别采用TEN髓内固定和重建钢板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Abaqus 6.9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锁骨远端250 N轴向载荷及250 N垂直载荷下,计算三者锁骨远端位移、最大应力及应力分布等情况。结果轴向载荷下锁骨远端轴向位移为TEN固定模型(0.23 mm)>无损锁骨模型(0.14 mm)>重建钢板固定模型(0.11 mm),垂直载荷下锁骨远端垂直位移为TEN固定模型(5.12 mm)>无损锁骨模型(3.71 mm)>重建钢板固定模型(2.25 mm)。轴向载荷锁骨最大应力为TEN固定模型(33.1 MPa)>重建钢板固定模型(18.7 MPa)>无损锁骨模型(15.5 MPa);垂直载荷锁骨最大应力为TEN固定模型(146.3 MPa)>无损锁骨模型(64.1 MPa)>重建钢板固定模型(56.1 MPa)。两种载荷下TEN固定模型锁骨的应力分布均与无损锁骨模型较接近;垂直载荷下重建钢板固定模型锁骨的应力分布与无损锁骨模型明显不同。内植物最大应力,轴向载荷为TEN固定模型(191.5 MPa)>重建钢板固定模型(52.3 MPa),垂直载荷为TEN固定模型(1 248.0 MPa)>重建钢板固定模型(421.7 MPa)。结论 TEN髓内固定治疗简单的锁骨中段骨折,锁骨应力分布更接近于正常锁骨,但其骨折端锁骨及TEN应力均较大。重建钢板固定锁骨中段骨折,其固定效果更稳定,但应力遮挡效应更明显。因此,对于简单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建议采用TEN髓内固定治疗,但术后早期患肩应避免过度锻炼及持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在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OVID、CBM、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对关于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月。使用Rev Man 5. 3软件对检索到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其中包括肩关节功能评分、上肢功能评分(DASH)、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不愈合发生率、内植物失败发生率、再骨折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8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髓内钉组和钢板组患者在Constant-Murley评分、DASH评分、不愈合发生率、内植物失败发生率和再骨折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髓内钉组在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方面均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于锁骨中段骨折的患者,髓内钉固定具有愈合时间更短、手术时间更短、切口长度更小、住院时间更短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更低等优点,故本研究推荐使用髓内钉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7.
背景:采用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简单闭合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交锁等优势。 目的:对比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别采用自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结果。 结果与结论: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 < 0.05)、下地时间快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 < 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更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地时间早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钛制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调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锁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锁骨骨折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有利于骨折功能的早日恢复,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O钛缆固定系统和锁骨钩钢板在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单纯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行AO钛缆固定系统(15例)和锁骨钩钢板(15例)行内固定治疗,从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对两种内固定术后疗效进行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采取Constant评分系统评价。结果 AO钛缆固定系统组和锁骨钩钢板组在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相似,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0.05),在术后肩关节恢复方面,AO钛缆固定系统组明显优于锁骨钩钢板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 AO钛缆固定系统修复肩锁关节脱位较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更符合韧带的解剖生理重建,是目前临床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方法有很多,选择髓内还是髓外一直都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就生物力学而言,髓内固定较髓外固定更加具有优势,那么高龄EvansⅤ型转子间骨折是否也是髓内固定更好一些呢?目的:比较髓内与髓外内固定治疗高龄Evans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武警沈阳总队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高龄EvansⅤ型转子间骨折患者47例,分别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及动力髋螺钉系统髓外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2个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0个月。随访期内2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但在骨折愈合时间上抗旋髓内钉组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且Harris评分显示交锁髓内钉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好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髓外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髓内组1例内固定螺钉松动1例。提示2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短期内高龄EvansⅤ型转子间骨折,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髓内钉固定可使患者在不进行关节置换的前提下早期负重活动,髋关节功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哪种内固定材料更加适合锁骨中段骨折呢? 目的:比较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锁骨解剖钢板和通用重建带经皮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法的内固定时间、内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结论:解剖钢板组骨重建时间较重建带组明显缩短(P < 0.05)。5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骨不连和感染等不良并发症,两组各有2例出现螺钉松动,患者Neer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相仿,但前者可以减少术中折弯的过程,操作简单,而后者对于长斜型,不规则型锁骨骨折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背景:锁骨中段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罕见的损伤,目前对其内固定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意见。 目的:探讨锁骨中段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这种罕见损伤的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1年收治的3例锁骨中段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别采用锁骨解剖锁定钢板+钢丝喙突下环扎、锁骨解剖锁定钢板+锁骨钩钢板、锁骨解剖锁定钢板+双Endobutton钢板重建喙锁韧带的方法行内固定。比较3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肩关节功能评估等。 结果与结论:1例病例漏诊,仅诊断为锁骨中段骨折。3例病例均得到12个月以上的门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分别在内固定后12,9,11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病例3的Endobutton钢板未取,取出内固定后无再脱位发生。在患者取出内固定前及取出内固定后对疼痛、日常功能、活动度及肌力进行综合评估,3例患者取出内固定前评分分别为64,71和92,取出内固定后评分分别为68,79和95。使用双Endobutton钢板结合锁骨锁定钢板治疗的病例功能恢复最好。提示双Endobutton钢板结合锁骨钢板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内固定选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与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进行临床生物力学分析。方法: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65例,分别采用静力型股骨交锁钉内固定29例,动力钉内固定29例,重建钉固定18例,逆行钉固定9例;胫骨骨折47例,采用静力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肱骨干骨折15例,采用肱骨分叉式交锁髓内钉固定。扩髓:股骨47例,胫骨36例,肱骨10例。结果:本组127例中,骨折愈合125例;膝、踝、肩、肘关节完全恢复正常12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效果良好。最好选择与骨骼弯曲半径相匹配直径较大的钛髓内钉。术中扩髓与不扩髓各有优缺点。静力型交锁钉可在6~8周内改为动力固定来刺激骨折愈合。交锁髓内钉固定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背景:以往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喙锁螺钉、桥接技术等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都不是很满意。 目的:分析微创喙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差异。 方法:将63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创喙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微创喙锁韧带重建组治疗后第1个月Karlesson疗效评价肩锁关节功能优质率为92%,第3个月为88%;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组治疗后1个月Karlesson疗效评价肩锁关节功能优质率为79%,第3个月为76%。微创喙锁韧带重建组治疗后第1,3个月肩锁关节功能恢复优质率高于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组(P < 0.05)。说明运用微创喙锁韧带重建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较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操作方便,创伤较小,疗效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背景: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可采取保守治疗,但针对粉碎性骨折等病情较严重者必须采用手术治疗。髓内钉和解剖钢板是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当前针对股骨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对比分析髓内钉和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的临床预后及骨折稳定性。方法:对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均分为髓内钉组和钢板组,并行相应内固定治疗。随访3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骨折稳定性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髓内钉组的手术出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均少于钢板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钢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优良率均较高,髓内钉组的优良率虽稍高于钢板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9%,35%,P0.05)。和髓内钉组相比,钢板组患者固定效果不佳或固定物出现断裂的现象较多,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且内固定后骨折稳定性较差。提示髓内钉及解剖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修复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髓内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患者与植入物的相容性和骨折稳定性更佳,对于修复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方法及其内固定物的选择,评价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 方法:以“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为检索词,检索1996/2010 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与金属置入物置入固定肩锁关节脱位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物的选择,并进行了临床验证。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Rockwood分型Ⅲ型~Ⅴ型患者。采用Lazzcano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方法有单纯的克氏针固定法、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法、Bosworth法、喙锁间钢丝内固定、钛缆代替钢丝固定法、改良Weaver法或用肌腱、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锁骨钩钢板治疗法等,各有利弊。临床验证: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34例患者均获12个月的随访。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折断情况。6~12个月内固定取出后2例出现肩锁关节半脱位,均未行喙锁韧带修复。采用Lazzcano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4例。 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内固定植入物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式有多种,较多使用的方法为锁定加压钢板、顺行髓内钉和逆行髓内钉,临床对这3种固定方法的疗效持不同观点。目的:通过对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顺行髓内钉和逆行髓内钉治疗方法的比较,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股骨远端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38例,顺行髓内钉21例,逆行髓内钉59例,比较3组内固定植入过程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术后恢复的优良率。结果与结论:1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4-26个月,平均为20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1例患者因骨病例骨折导致骨缺失愈合延迟,采用骨填充后在第19周基本完全愈合,其余均在4.5个月内愈合。在骨折愈合时间上3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顺行髓内钉组和逆行髓内钉组均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顺行髓内钉组要优于逆行髓内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锁定加压钢板组、顺行髓内钉组及逆行髓内钉组3者膝关节Kolment的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6.3%,52.4%,86.4%。说明逆行髓内钉内固定牢固,稳定可靠,出血量少,创伤小、骨折易复位等优点,特别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表现效果更好,与锁定加压钢板及顺行髓内钉组比较,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更有优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以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报道较多,但两者比较分析的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和倒置微创内固定两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经皮加压钢板置入21例,倒置微创系统置入15例,年龄65~91岁。观察置入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结果与结论:全部获得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经皮加压钢板组优良率87%,倒置微创内固定组87%。两组患者并发症少,没有患者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提示对于使用髓内固定系统有困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用此两种微创髓外固定系统也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对于弹性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选择何种方法修复儿童肱骨骨折疗效满意,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且当前的研究仅限于小样本研究,很难做到大样本多中心治疗观察分析。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弹性髓内钉与钢板置入内固定车修复儿童肱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8月。搜集关于弹性髓内钉与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儿童肱骨骨折的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2项随机对照试验,3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弹性髓内钉组内固定后功能恢复Constant肩关节评分高于钢板组(P < 0.01)。在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瘢痕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弹性髓内钉组少于或小于钢板组(P < 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骨不连发生率、切口感染和骨折延迟愈合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现有证据表明,弹性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儿童肱骨骨折疗效优于钢板内固定,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由于研究文献均为小样本和高偏倚风险的原始研究,建议今后开展样本量充足、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采用早期内固定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及内固定器材等相关科学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方式较多。然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类型的选择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宣城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者31例,动力髋螺钉组者66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者49例。动力髋螺钉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均属于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系统。通过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与锁定加压钢板组及动力髋螺钉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疗效优良率(94%)显著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81%)及动力髋螺钉组(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髓内及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髓内固定系统较髓外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患者内固定后疗效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