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33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骨牵移技术治疗胫骨CiernyⅣ型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l-izarov外固定骨迁移技术治疗35例胫骨感性骨不连患者。结果手术时间58~80(64±4.2)min。35例均获随访,时间14~33(19.6±6.2)个月。骨牵移长度4~10(5±2.2)cm,牵移骨痂矿化的时间为11~20(12.1±3.2)周,牵移骨段与胫骨截骨段接触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3~26(15.9±1.3)周。3例出现马蹄足畸形,给予跟腱延长;2例出现骨不连,断端清理髂骨植骨后愈合;1例出现钉道热力性骨坏死,清创后治愈。疗效评定按Johner-Wruh评定:优22例,良8例,差5例,优良率达85.7%。结论 Ilizarov外固定骨牵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无菌性松动的髋关节假体的界膜发现有P物质免疫活性的感觉神经纤维,本研究探讨P物质和PMMA颗粒对成纤维细胞分泌PGE2和IL-6的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病人翻修术时取松动人工关节周围假滑膜,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P物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颗粒与成纤维细胞孵育.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的PGE2和IL-6含量.[结果]P物质或PMMA颗粒能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PGE2和IL-6,而且P物质和PMMA颗粒共同刺激的成纤维细胞产生PGE2和IL-6明显增加.[结论]P物质和PMMA颗粒在增强成纤维细胞PGE2和IL-6的分泌方面有协同作用.PGE2和IL-6在骨溶解和假体松动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PMMA颗粒和P物质都能在界膜的炎症、骨溶解和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修复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归纳总结富血小板血浆的发展、作用机制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为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5-06关于富血小板血浆对骨修复的作用的相关文献。检索词“platelet-rich plasma,bone.repair”,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5-06期间的上述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富血小板血浆,骨.修复”。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富血小板血浆和骨修复的中外研究文献;未排除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文献。资料提炼:49篇关于富血小板血浆与骨修复的文献.其中40篇符合标准。排除的9篇文献是因为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的40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予以综述。资料综合:富血小板血浆在1998年首先被应用于临床修复下颌骨缺损,在颌面缺损处植入自体骨与富血小板血浆的复合物.骨密度影像测定发现富血小板血浆组与单用自体骨的对照组相比.其骨成熟度是对照组的1.62~2.61倍。在随后的这些年里,富血小板血浆已经在很多医学领域被用来促进组织修复,其特点:安全,简便,廉价。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包含多种生长因子,且已被证明可促进骨组织和软组织的修复。富血小板血浆经离心自体血而制成,制作简单.安全。由于是自源性的,根本上排除了疾病传播及免疫排斥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Brook法结合C1-2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通过改良Brook法结合C1-2经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18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1~68岁,平均41 8岁.骨折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15例,Ⅲ型3例.其中4例合并颅脑损伤,3例合并胸部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41 d至13年,平均18.4个月.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00 ~ 180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 mL.,平均250 mL.术中无椎动脉、脊髓损伤发生.所有患者获平均30.2个月(14 ~50个月)随访.术后临床症状评价按照Mayo(McGrory)颈椎创伤后临床评分系统:优7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术后VAS评分(1.4±0.8)分较术前(5.3±1.2)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53,P=0.000),6例合并神经症状的患者神经症状均有至少1级改善.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所有患者螺钉位置良好,在随访过程中无松动、移位、断裂等发生.结论 改良Brook法结合C1-2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为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中钙剂和维生素D的重要作用已人所共知,然而在此过程中人体代谢十分复杂,要维持正常骨代谢,除了需要钙和维生素D之外,常量元素镁以及微量元素锌、铜、锰等均不可或缺。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除了要将钙的补充作为基础治疗外,还要重视对锌、镁、铜、锰等矿物质营养元素的补充,以提高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减少骨质疏松症相关并发症。钙与维生素D复合制剂已成为临床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而添加了锌、镁、铜、锰等矿物质营养元素的复方制剂的问世和应用,一定会给骨质疏松症患者带来更多益处,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6.
7.
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下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三维野C冶型臂透视导航下髋臼骨折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 8月至 2010年 12月, 对 20例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采用三维野C冶型臂透视导航 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 男 9例, 女 11例;年龄 26~54岁, 平均(37.1±1.2)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15 例, 高处坠落伤 5例。骨折按 AO分型: A1.1型 2例, A2.2型 3例, A2.3型 4例, A3.2型 2例, A3.3型 2例, B1.1型 2例, B2.2型 2例, B3.1型 1例,C2.1型 1例, C2.3型 1例。结果 伤后至入: 时间为 2~46h, 平均(8.6±0.2) h。入: 后行骨牵引 3~14d后手术。术中共置入空心钉 46枚, 平均每枚置入时间 为(22.6±1.2) min。除 1枚空心钉因术中采集图像时出现较大偏差需重新置入外, 其余均一次性准确置 入, 成功率为 97.8%。置入后术中使用三维野C冶型臂进行透视成像验证所有螺钉均未进入关节间隙, 与 术后 CT扫描验证结果一致, 符合率 100%。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内固定失败。 20例患者均获得随 访, 随访时间 12~28个月, 平均(22.8±1.7)个月。末次随访 X线片示骨折愈合, 螺钉置入位置满意。结论 术中三维透视成像导航下对无明显移位髋臼骨折进行经皮微创内固定, 可有效重建髋臼关节面的平整 性, 提高螺钉置入的精确度, 减少切口长度与出血量, 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害,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男24例,女8例;行关节置换时的年龄为57~81,平均71岁;从骨折到行关节置换的时间为5~70个月,平均40个月。骨折内固定方式包括:滑动髋螺钉15例,髓内钉10例,钢板5例,多枚螺钉2例。失败原因: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例,创伤性关节炎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全部为生物型髋臼),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例。骨水泥型股骨柄12例,非骨水泥型股骨柄20例。标准股骨假体25例,长柄股骨假体7例。结果术后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年,平均5年。28例患者术前H arris评分平均37分(32~4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8分(84~95分);优6例,良14例,可7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正常,髋臼平均外展角为44°(42°~48°),髋臼假体无松动。根据Harris标准评价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固定,1例为A级,9例为C级。根据Engh等标准评价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的固定,18例均评价为骨长入。3例髋关节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异位骨化,Brooker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挽救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开放滑膜切除(OG)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AG)两种方法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复发率、复发时间、Lysholm和IKDC膝关节评分。方法 4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PVNS患者分别行OG(19例)和AG(27例)治疗。OG组采用膝关节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滑膜切除,AG组通过高位前外侧、标准前内侧、后内外侧以及髌上外侧的关节镜入路完成滑膜切除。结果 46例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OG组为12~60(31±14.7)个月,AG组为12~72(35±17.8)个月。复发率:OG组为15.8%(3/19),AG组为18.5%(5/27)(P〉0.05)。复发时间:OG组为2~4年,AG组为0.5~4年。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和IKDC膝关节评分:OG组分别为(134.2±22.1)°、(79.8±8.4)分、(81.9±9.3)分,AG组分别为(139.2±17.9)°、(81.6±9.3)分、(85.2±7.6)分,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97、0.504、0.193)。除AG组1例复发于术后6个月外,余复发病例均〉2年。结论两种方案的复发率相当,膝关节评分也无明显差异,均可作为弥漫型PVNS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雷奈酸锶联合钙剂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骨痛、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作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4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被随机分为雷奈酸锶+钙剂组(SR+Ca组,62例)和钙剂组(Ca组,62例),进行开放、对比研究。雷奈酸锶+钙剂组:雷奈酸锶2g/d,口服,同时口服钙剂600mg/d;Ca组:钙剂600mg/d,口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腰背部自发性疼痛的VAS评分、L1-L4椎体、股骨颈、Wards三角、桡骨远端的BMD值及T值,并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雷奈酸锶+钙剂组VAS评分明显改善,低于钙剂组,但骨痛缓解过程较为缓慢;雷奈酸锶+钙剂组L1-L4椎体、股骨颈、Wards三角、桡骨远端的BMD值及T值在治疗后6月及12月较治疗前上升显著,明显优于钙剂组(P<0.01)。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钙剂组明显高于雷奈酸锶+钙剂组。雷奈酸锶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及腹泻,钙剂组主要为便秘。结论雷奈酸锶对骨痛的缓解作用较为缓慢,但经过足够的疗程依然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它能有效提高骨质量,降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副反应少,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