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及宫颈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20例慢性宫颈炎,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及71例浸润性宫颈鳞癌进行E-Cadherin检测。结果:慢性宫颈炎、Ⅰ级不典型增生、Ⅱ级不典型增生、Ⅲ级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浸润性宫颈鳞癌、癌旁组织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0.0%、23.1%、16.7%、60.0%、95.8%及53.8%。宫颈鳞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及癌旁组织。结论:Ⅲ级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浸润型宫颈鳞癌E-Cadherin表达下调或缺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53、Ki-67、PCNA在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鳞状上皮原位癌及浸润性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9例慢性宫颈炎、6例尖锐湿疣、24例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13例原位癌、5例早期浸润癌和33例浸润性宫颈鳞状上皮癌P53、Ki-67、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P53在慢性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性鳞状上皮癌之间无明显差异性,但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O.05)且早期浸润癌与浸润性鳞癌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Ki-67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PCNA在慢性宫颈炎中无明显表达,在尖锐湿疣、不典型增生及癌中均有93.3%.100%的表达,且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P53异常表达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与宫颈癌发生有关,PCNA和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及癌中均有高表达,表明它们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调亡抑制基因bcl-2产物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以及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SP(链霉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Ⅰ级10例,Ⅱ级22例,Ⅲ级11例),24例宫颈不典型增生,1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bcl-2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PCNA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明显阳性表达,定位于宫颈鳞癌细胞核,PCNA在宫颈鳞癌Ⅰ,Ⅱ,Ⅲ各级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PCNA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宫颈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宫颈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升高.bcl-2阳性表达产物定位于宫颈鳞癌细胞质,bcl-2在宫颈鳞癌Ⅰ,Ⅱ,Ⅲ各级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宫颈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宫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NA,bcl-2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过度表达及其共同作用,可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OX-2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寻找宫颈癌早期的基因诊断指标及基因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的COX-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OX-2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和相对含量高于宫颈CINⅢ及原位癌和慢性宫颈炎组织。其在宫颈CINⅢ及原位癌和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率及相对含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宫颈CINⅢ及原位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表达,COX-2mRNA的表达与癌早期的形成、分期、分化无明显关系(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PCNA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宫颈鳞癌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表达。结果 宫颈鳞癌PCNA强阳性率为61.3%,正常宫颈组织均为弱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强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表达有助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urviv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癌组织及1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进行Survivin检测。结果1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未发现Survivin阳性表达,53例宫颈鳞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54.7%(29/53),阳性表达的Survivin主要定位于肿瘤组织的细胞浆,偶见于细胞核。结论宫颈鳞癌组Survivin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并与富颈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提示Survivin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PIK3CA蛋白表达异常与外阴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K3CA蛋白表达异常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外阴鳞癌组织30份,外阴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16份,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20份;另选择正常外阴皮肤组织10份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外阴鳞癌组织中,PIK3CA蛋白表达水平 显著高于正常外阴皮肤组织和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 P<0.01);但与外阴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阴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与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外阴皮肤组织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1)。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外阴皮肤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IK3CA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在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PIK3CA蛋白有望成为外阴鳞癌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p16INK4A,NF-κB p65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p16INK4A,NF-κB p65在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30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和30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在慢性宫颈炎组织、CIN和宫颈鳞癌中p16INK4A的阳性率分别为26.66%、50.00%及93.33%,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 p65的阳性率分别为23.33%、56.66%及86.66%,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INK4A、NF-κB p65在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表达与是否绝经有关,在绝经组中表达高于未绝经组(P〈0.01)。结论:p16INK4A、NF-κB p65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INK4A和NF-κB p65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鳞癌发生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HPVl6/18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宫颈组织进行HPV DNA定性检测,采用Envision两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表达。结果268例宫颈组织中HPVl6/18的总检出率为53.73%(144/268),其检出率随CINI级、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病变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5)。P16^INK4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I级、CINⅡ一Ⅲ级和宫颈鳞癌组织中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l6/18感染与P16^INK4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8=0.689,P〈0.01)。结论HPV16/18感染可能通过影响P16^INK4A“蛋白的过表达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鼠双微体2(Mdm2)蛋白和P53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dm2和P53蛋白在62例宫颈鳞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2例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 Mdm2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P<0.05),Mdm2和P53蛋白在 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中的阳性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鳞癌中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05), P5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P <0.05);Mdm2和P5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Mdm2和P53在宫颈鳞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dm2可能作为判断宫颈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凋亡相关因子在不同宫颈病变患者血清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镜检确诊为不同宫颈病变的患者140例,其中子宫颈鳞癌70例、宫颈原位癌(CINⅢ)50例和宫颈炎20例,均空腹抽取静脉血同时留取镜检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实时荧光定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及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肿瘤抑制基因(p53)、细胞凋亡信号受体(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周期素E (cyclin E)蛋白和mRNA表达,并分析其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与宫颈炎患者比较,宫颈鳞癌和宫颈原位癌患者血清及宫颈组织中p53、Fas、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cyclin E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宫颈鳞癌患者与宫颈原位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Fas、TNF-α和cyclin E阳性表达率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关联(P<0.01)。结论: 宫颈鳞癌和宫颈原位癌患者血清和宫颈病变组织中p53、Fas和TNF-α表达水平下调和cyclin E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联,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标记物,并可为宫颈癌的术后用药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食管鳞癌、13例原位癌、1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和47例食管断端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Ang-2的表达.结果:Ang-2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膜.食管鳞癌、原位癌组织中Ang-2的表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P<0.01)和癌旁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组织(P<0.05);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组织中Ang-2的表达也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P<0.01),但食管鳞癌组织和原位癌组织中Ang-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Ang-2的阳性表达是食管癌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3.
p53、nm2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p53、nm23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组织、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p53、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nm2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4%、46.67%;在CIN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0.00%;在NE组均无表达.p5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与在CIN、NE中的不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m23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在NE中的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在CIN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p53、nm23基因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53蛋白的过表达是宫颈癌组织恶性变的生物学标志;检测nm23蛋白对判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c erbB 2、bcl 2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分别检测 4 5例宫颈鳞癌组织、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 1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c erbB 2、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c erbB 2、bcl 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5 .5 6 %、2 8.2 9% ;在CIN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10 .0 0 % ;在NE组均无表达。c erbB 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与在CIN、NE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bcl 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与在CIN中的表达及在NE中的不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 ( P >0 .0 5 ) ;c erbB 2与bcl 2之间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 ( P <0 .0 5 )。结论 c erbB 2、bcl 2基因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 erbB 2基因蛋白的过表达是宫颈组织恶性变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c erbB 2、bcl 2基因蛋白对判断宫颈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phA2和EphrinA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phA2和EphrinA1在15例宫颈慢性炎症、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7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CD 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phA 2和EphrinA1的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阳性率分别高于CIN组和宫颈慢性炎症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A2与EphrinA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侵润深度有关(P<0.05);EphA2与EphrinA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6,P<0.05)。EphA2和EphrinA1与年龄、FIGO分期及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的MVD与年龄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局部侵润深度有关(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phA2与EphrinA1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EphA2和EphrinA1表达均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宫颈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可以为今后宫颈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53、MDM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高危HPV16型感染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20例CIN、15例慢性子宫颈炎中P53、MDM2的表达,HPV16的检测应用原位杂交法。结果4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P53、MDM2的表达率分别为46.51%、34.88%、25.58%,CIN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5%、5%、15%,HPV16在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率为6.67%,P53、MDM2未见阳性表达,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MDM2在HPV16阳性和阴性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V16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P53、MDM2的表达并不因HPV16的存在而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0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上皮单纯增生、50例上皮异常增生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有8例iNOS表达阳性(80%),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皮异常增生组中有38例iNOS表达阳性(76%),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上皮异常增生组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iNOS诱导产生的NO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组织中p16蛋白表达时的石蜡切片厚度。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病理检查结果为慢性宫颈炎(15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6例)及宫颈癌(78例)患者的子宫颈组织标本进行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石蜡切片厚度为2.0、3.0、4.0、5.0、6.0 μm的标本p16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随着切片厚度增加,病变部位所在细胞核p16蛋白染色逐渐加深。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患者标本不同切片厚度的p16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817和1.332,均P>0.05);而LSIL和HSIL患者标本不同切片厚度的p16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88和10.182,P < 0.05或P < 0.01),当标本切片厚度为3.0~5.0 μm时可获得较为稳定而可靠的检测结果。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法行子宫颈组织p16蛋白检测推荐的标本切片厚度为3.0~5.0 μm。  相似文献   

19.
黄平  张雪  陈光元  金瑛 《海南医学》2016,(20):3322-332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的妇女采用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的临床实际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386例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收集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检测HPV L1蛋白,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测,可疑部分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对比HPV L1蛋白在正常妇女及不同的病理组织学病变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此评估宫颈脱落细胞HPVL1蛋白检测对筛查子宫病变的临床实际价值。结果386例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中,发现正常子宫颈16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9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28例,而子宫颈鳞癌2例,统计后发现高度内皮病变者、宫颈鳞癌者的HPV L1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者和低度内皮病变者。此外,宫颈脱落细胞的HPV L1蛋白检测中的组织学诊断关于高度内皮病变者、宫颈鳞癌者两种类型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CT检查,但是在特异度一项中,组织学诊断则明显低于T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项检查中对于阳性预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中,HSIL、SCC患者的HPV L1蛋白阳性比例为19.2%,而正常以及LSIL者的蛋白阳性比例高达6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脱落细胞额HPV L1蛋白检测中的组织学诊断关于高度内皮病变者、宫颈鳞癌者两种类型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CT检查,但是在特异度一项中,组织学诊断则明显低于T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型HPV阳性的妇女患者而言,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具有一定的筛查意义,能够为临床提供多一种且适宜的分流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HIF-1α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28例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12例宫颈原位癌和33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在上皮恶性转化过程中,HIF-1α的表达逐渐增强,HIF-1α在浸润性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伴淋巴结转移者HIF-1α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5)。结论:HIF-1α的过表达可能在宫颈鳞癌癌变及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宫颈鳞癌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