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片形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维平 《医学综述》2005,11(11):1007-1009
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apatica Linnaeus,1758)和巨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 Cobbold,1855)等片形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类畜主人次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总称。片形吸虫是反刍动物,尤其是牛、羊等胆道内常见的寄生虫,亦可寄生人体引起片形吸虫病。片形属的吸虫已报道9种及亚种或变种,有些被认为是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同物异名。由于肝形吸虫与巨片形吸虫的成虫及虫卵形态相似,病理检查难以区别,所以报道的病例不可排除有二者相混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粪检虫卵是确诊华支睾吸虫病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方法,常规检查方法易漏检,国内屡有因诊断不明乃至延误治疗者。为寻求检出率高、简便易行、适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诊断方法,本文对下列6种粪检华支睾吸虫卵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①直接涂片法。②沉淀法。称取感染华支睾吸虫家猫的粪便1g,置青霉素瓶内,加水5ml混匀,去浮渣,吸粪液0.3ml分别作顺置沉淀(即水洗沉淀、氢氧化钠消化、水洗氢氧化钠沉淀3种方法);③倒置沉淀(即清水倒置沉淀和氢氧化钠倒置沉淀2种方法),分10min、20min、30min组,各检查20份粪便,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线粒体nad1和细胞核ITS1序列, 对从云南省玉溪地区一女性片形吸虫病患者体内取出的2条片形吸虫成虫进行虫种鉴定, 获知寄生于人体的片形吸虫种类.方法 片形吸虫标本保存于75%乙醇溶液, 提取全基因组DNA, PCR扩增线粒体基因NADH脱氢酶亚基1 (nad1) 和细胞核r DNA的第一内转录间隔区 (ITS1) 序列, 正反引物双向测序.所测序列与Gen Bank中Fasciola属相关同源序列组成DNA数据集, 进行ITS1单倍型分析和构建nad1的NJ系统发育树.结果测得片形吸虫标本的ITS1和nad1序列长度分别是422 bp和542bp.2条片形吸虫标本的nad1序列完全一致, 属于F.gigantica (Fg型) .但是ITS1单倍型不一致, 标本YXGD01在该基因中属于F.gigantica (Fg型) , 标本YXGD02属于F.hepatica (Fh型) .基于nad1 DNA数据集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 明显分为F.gigantica和F.hepatica 2个类群.结论 基于线粒体nad1和细胞核ITS1序列, 从云南省玉溪地区一片形吸虫病患者体内取出的2条片形吸虫属于不同类型, 标本YXGD01鉴定为F.gigantica, 标本YXGD02可能是F.gigantica与F.hepatica杂交生成的中间型个体, 但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临床疗效。方法新鲜粪便30~50g,水洗自然沉淀集卵法镜检华支睾吸虫卵,找到华支睾吸虫卵确诊为华支睾吸虫病。筛选患者住院,用吡喹酮治疗,总剂量:180mg/kg,5日15次,餐后半小时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药物辅助治疗。结果2265例患者完成全程治疗,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第2d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食欲增加,第5d右上腹胀痛或不适消除。出院2~3个月后复查粪便1948例,华支睾吸虫卵阴转率100%。结论大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5日15次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总结患者临床资料,探索片形吸虫病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特点和预防控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至2019年20例片形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来自云南省5个地(州)市,男8例,女12例,以散发为主,有家庭聚集性感染病例,以青年农民为主(11/20,55%);发病前2~12周均有生食蔬菜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发热、乏力、腹部压痛、肝区叩痛、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肝功能异常等;粪便检出片形吸虫卵7例(35%);血清片形吸虫抗体ELISA检查阳性率为100%;腹部B超检查示肝脏实质不均质回声影,腹部CT/MRI检查示肝脏感染病灶;外院误诊19例(95%);院内7例(35%)确诊,13例(65%)临床诊断;给予三氯苯哒唑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 片形吸虫病发病率低,医务人员对疾病认识不足,易致漏诊、误诊、误治,三氯苯哒唑治疗效果肯定,加强预防措施可阻断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6.
华枝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由于食受感染的生鱼或未煮熟的鱼所致。人受感染后一个月,大便中即可排出虫卵。华枝睾吸虫卵为人体蠕虫卵中最小的一种,对轻度感染者,作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常不易发现虫卵,故需作水洗沉淀法或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虫卵;前者方法繁琐,在基层缺水情况下,不易做到,后者病人不易接受。为此,我们在一次体检普查中,对有嗜食鱼生史者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1岁,因大量咯血急诊入院。患者无发热,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无腹胀、腹泻、便秘、便血,粪便为黄绿色软便,潜血阴性。直接涂片法镜下发现许多类似华支睾吸虫卵的标本。经问诊,患者长年居住北京,卫生条件好,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螺的习惯,未到过华支睾吸虫病高发疫区,无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的机会。患者自服仙牌灵芝茶冲剂。另一例患者,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服用灵芝复康宝进行治疗,粪便镜检时亦发现此类标本。因以往有过将类似标本误认为虫卵的教训,为弄清此标本为何物,笔者取灵芝茶颗粒及灵芝复康宝颗粒制生理盐水涂片,并取灵芝研碎后制生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虫卵基因序列鉴定并殖吸虫病。方法从云南省的并殖吸虫病流行区采集溪蟹,常规分离囊蚴,经形态学鉴定后感染实验终宿主家猫,从猫粪便中分离虫卵,对虫卵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用匀浆器研磨虫卵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出虫卵中完整的核糖体基因第二间隔区(ITS2)和部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基因(COI),测序获得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将核苷酸序列输入GenBank中进行Blast比较,通过ITS2和COI的同源性来判断所感染的并殖吸虫种类。结果取自猫粪便中的虫卵形态符合并殖吸虫卵的形态特征。该虫卵的ITS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斯氏并殖吸虫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COI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也高达98%。结果鉴定为斯氏并殖吸虫虫卵,证明家猫感染的是斯氏并殖吸虫病。结论通过并殖吸虫卵的基因序列分析,不仅可以快速诊断并殖吸虫病,而且还能准确地鉴定感染者所感染的并殖吸虫虫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查清淮南地区是否存在毛毕吸虫,明确其流行的生态特征.调查人群尾蚴性皮炎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直接涂片法检查家鸭和野鸭粪便中的虫卵,用水洗沉淀法收集阳性鸭粪便中的虫卵;用直接压片法检查耳萝卜螺体内的尾蚴;用螺体内逸出的尾蚴感染雏鸭,23天后查虫卵;解剖阳性家鸭、野鸭、人工感染的雏鸭收集成虫,鉴定虫种.结果 家鸭毛毕吸虫卵阳性率为35.20%;野鸭毛毕吸虫卵阳性率为56.25%;耳萝卜螺体内毛毕吸虫尾蚴阳性率为1.03%;人工感染的雏鸭23天后可查到毛毕吸虫卵;解剖家鸭、野鸭、人工感染雏鸭可查到成虫,经鉴定为毛毕属吸虫成虫;人群中有尾蚴性皮炎的流行,感染率为71.74%.结论 淮南地区存在毛毕吸虫自然疫源地,其生活史可在耳萝卜螺、家鸭或野鸭体内完成,人群接触疫水可引起尾蚴性皮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台山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况,为大规模开展华支睾吸虫病防治工作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台山市台城镇、大江镇作为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氏厚片法粪便检查人群华支睾吸虫卵。并开展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调查;对华支睾吸虫住院慢性病人进行危害性调查。结果华支睾吸虫总感染率为6.8%;男性感染率为7.0%,女性感染率为6.5%,以20~49岁年龄组最高。解剖淡水鱼、猫、狗、老鼠没发现华支睾吸虫囊幼和成虫,但9份猫肝中均发现华支睾吸虫卵。结论华支睾吸虫已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华支睾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检获虫体进行鉴定。方法对从粪便中检获的虫体及排出的虫卵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虫体基因组DNA,用蠕形住肠线虫(简称蛲虫)18S rRNA基因片段特异性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送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及GenBank中其他常见人体寄生虫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做同源性分析。结果镜下可见虫体头翼、咽管球和阴门,虫卵为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符合蛲虫虫体和虫卵特征。PCR结果显示,扩增产物约150 bp,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经BLAST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扩增产物测序与蛲虫18S rRNA吻合。结论该患者粪便检获虫体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蛲虫。本研究为建立蛲虫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湖南省资兴市某乡原因不明急剧增多的螺蛳中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 分别用疫水、螺蛳逸出的尾蚴、螺蛳的研磨液感染雏鸭,观察鸭子粪便中虫卵和体内成虫.结果 疫水组、阳性螺组、尾蚴组、阴性螺组均发现虫卵;疫水组、阳性螺组、尾蚴组肠道内发现棘口吸虫成虫和斜睾吸虫成虫,阴性螺组、阴性对照组未发现成虫.结论 资兴市异常增多的螺蛳中有棘口吸虫成虫和斜睾吸虫寄生,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类华枝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多以肝左叶明显肿大为特征,诊断方法以粪便检查虫卵为主。其虫卵为蠕虫卵中最小的一种,29×16μm,极易漏诊。犬为华枝睾吸虫的保虫宿主,感染多见。我们通过对家犬粪检和以手工挤压法剖验犬肝的结果进行对比,以探讨一般粪检方法的诊断价值,并观察了华枝睾吸虫在肝叶和胆囊内的分布密度。材料和方法1988年初,本院实验动物室从徐州市郊区和铜山县境内的大吴、大庙、棠张等乡农户购入家犬150多只,随机抽取47只(♀28只,♂19只,体重12.5~18.5kg,1.5~2.5岁),单圈,采粪便,用生理盐水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水洗沉淀法,镜检肠道内寄生虫。另对教学实验后死亡的55只犬,以手工挤压法剖验肝叶和胆囊内华枝睾吸虫分布情况,对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基于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核酸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技术快速检测粪样中美洲钩虫卵的方法,并评价其效能,为快速检测粪样中美洲钩虫卵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根据美洲钩虫的cox1基因序列设计荧光RPA引物及探针并进行筛选,建立荧光RPA检测方法。将美洲钩虫卵基因组DNA稀释至100 pg/μL、10 pg/μL、1 pg/μL、100 fg/μL、10 fg/μL、1 fg/μL、0.1 fg/μL等7个浓度梯度以测定荧光RPA法的最低检出值,利用荧光RP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蛔虫、华支睾吸虫、肝片形吸虫DNA样本进行交叉反应实验。采集44例人粪样并进行DNA提取,运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半巢式PCR法、荧光RPA法同时检测,评价荧光RPA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建立的荧光RPA法可在20 min内特异性扩增出美洲钩虫cox1基因长度为194 bp的片段,最低检出值为10 fg/μL,与日本血吸虫、蛔虫、华支睾吸虫、肝片形吸虫均无交叉反应。通过对44份人粪便样本进行检测,Kato-Katz法和半巢式PC...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华支睾吸虫病的人群感染现状及流行特征,研究当地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因素,为当地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8月~10月对花都区各乡镇常住居民进行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粪便虫卵;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的内容.[结果]共调查1 800人,粪检检获华支睾吸虫卵者705人,平均感染率为39.17%,平均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367.男性感染率为43.06%,女性感染率3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均有感染,成年人感染率较高,各年龄组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存在显著差异,以渔民、饮食服务人员和商人感染率最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2%的被调查者吃过淡水鱼生,48.5%的家庭生熟食物所使用的刀具、砧板没有分开,80%以上的居民对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知识知之甚少.[结论]广州市花都区仍然是华支睾吸虫重点流行区之一,居民的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是华支睾吸虫流行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淮南市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淮南市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现场采集豆螺、沼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感染淡水鱼,分离囊蚴,用该囊蚴感染家猫,分离成虫;对市区部分居民作现场查询、体检和粪检,以确定有无华支睾吸虫感染及伴随症状。结果从现场捕获的豆螺、沼螺体内可分离出有尾鞘的单尾蚴,用该尾蚴感染淡水鱼可获囊蚴,用该囊蚴感染家猫可获华支睾吸虫成虫;从淮南市区部分居民粪便中及其放养家猪粪便中均可检出华支睾吸虫卵;市区部分居民有炊事时菜刀、砧板生熟不分和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的习惯,等等。结论 淮南市区存在多种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各危险因素构成华支睾吸虫病在淮南市区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江苏徐海地区自1961年发现儿童华枝睾吸虫病以来,1974~1984年间连续进行了流行病学选点调查,并结合临床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现简要报告如下: 流行情况 一、居民感染情况 在徐海地区8个县、东陇海沿线铁路职工及徐州市郊小学选点调查,利用华枝睾吸虫新鲜成虫抗原作皮内试验,阳性反应者采取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或醛醚离心法进行粪便检查。共调查16,561人,虫卵阳性者766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庆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监测村5岁以上的常住人群粪便标本300份,采用水洗沉淀+醛醚法检查标本中的华支睾吸虫卵。感染因素调查,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与未感染者按1∶4匹配调查。采集调查村常见鱼种,每条鱼取其鳍、腮、尾等部位肌肉压片镜检囊蚴。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了解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共调查367人,检出华支睾吸虫卵感染者12人,感染率为3.27%;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均为农民,年龄最小32岁,最大73岁。感染组12人,对照组48人,对吃生鱼半生鱼、吃火烧鱼、用人畜粪便喂鱼等因素分析发现,各因素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测4种淡水鱼131尾,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12尾,阳性率为9.16%。其中仅麦穗鱼和半餐(白参)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麦穗鱼囊蚴检出率高达25.00%,显著高于半餐(P〈0.05)。健康教育前学生和村民分别调查69人和50人,知晓率分别为26.09%和44.61%,健康教育后学生和村民调查69人和58人,知晓率分别为84.06%和98.28%,健康教育后两类人群知晓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市华支睾吸虫病经过多年的大力防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流行区范围并没有缩小,人群感染率仍较高,仍需继续开展防治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棘隙亚科吸虫属于棘口科,为一类小型吸虫,我国人体感染报道不多,仅见于湖北、福建和广西等省份。1985年在安徽省繁昌县作粪检调查时,查到棘口科吸虫卵,经驱虫鉴定为抱茎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perfoliatus)。 材料和方法 用改良加藤法进行粪检。凡查到棘口科吸虫卵者给予25mg/kg剂量吡喹酮驱虫,收集驱虫后72h内的粪便淘虫。用20目筛过筛后用生理盐水水洗沉淀数次,由沉渣中检出虫体放在小平皿中,再经生理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四种粪检方法对华支睾吸虫虫卵的检出效果. 方法 对门诊病人送检的800例粪便标本,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离心沉淀法、改良酸醚离心沉淀法和饱和亚硝酸钠溶液漂浮法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结果 改良酸醚离心沉淀法,阳性检出率最高,为42.25%(338/800),其次离心沉淀法,为40.88%(327/800),两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311,P>0.05).前法虫卵检出密度较后法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0.178,P<0.05);且前法阳性涂片率为38.63%(927/2400),后法阳性涂片率为2754%(661/2400),前法检测阳性涂片率明显高于后法(x2=66.585,P<0.001).结论 改良酸醚离心沉淀法检出效果最佳,在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检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