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冯全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450-2451
总结张之文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疾病注重标证的辨治思路和用药特色。提出慢性肾病的标常表现为瘀血、痰浊、水气和外邪,是导致疾病迁延,不断加重的根本。治疗以治标为先。传统的四诊必须借助于现代检查结果,注重微观辨证,病证结合。总结了相关治疗的用药经验。并举典型医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总结曾松林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曾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脾胃虚弱为本,或夹瘀血、夹气滞、夹痰湿等,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基础,用药注重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对肝的调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张喜奎教授辨治消渴病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随诊,总结张师辨治消渴病的规律。结果:张师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兼有气虚、阳虚、瘀血、痰湿等不同病机;治以宣补肺气、清中润燥、温通肾阳为主,兼以化痰通络、祛痰利湿;辨治可分燥热阴伤、气阴两伤、阳气不足3型,并注重从痰瘀治疗其并发症。结论:张师据证立法,每每用药,效如桴鼓,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徐旭英教授辨治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认为湿、瘀、虚是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三大病理因素,其中湿为标,瘀、虚为本。治疗原则主张祛瘀补虚为主,利湿为辅。遣方用药注重攻补兼施,气血同调,温阳通脉,药性配伍。  相似文献   

5.
李灿东教授临床注重整体观念,活用“五辨”思维辨治疾病,认为不寐病以“痰、火、郁、虚”为核心病机,本文将其辨治思路进行总结和分享,以期为临床实践和辨证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胜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实邪是该病病程迁延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邪主要分为外邪和内邪,外邪即感受自然界六淫之气,内邪即痰饮、瘀血、热毒,正气因实邪渐衰,虚邪祛实邪集聚,相因互果。王胜教授运用"祛实邪"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颇有疗效。该文总结王胜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经验和临证思维,并分享典型病案1则。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何氏妇科临床治疗宫腔粘连相关不孕症的经验,分别从疾病的病因病机、辨治思路、疾病不同阶段的治法用药、验案举例等方面,归纳探讨宫腔粘连相关不孕症的中医药辨治经验,彰显中医药辨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曹世宏教授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选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重要内因是肺脾气虚、痰瘀滞肺,阻塞气道是COPD气流阻塞的病理基础,指出曹世宏教授在急性期治疗注重治肺,辨分寒热,治分六证,提出“宣、化、清、活”四法,迁延期治宜益气养阴,肃肺化痰。稳定期尤重脾肾二脏,认为补肾为治本之举。用药时要宣降同施,注重治痰;标本兼顾,重视治脾;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9.
唐汉钧运用脾胃论观点治疗中医外科疾病举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唐汉钧老师治疗乳腺癌术后、下肢慢性溃疡、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结肿大等疾病的举例分析,总结唐师以李东垣脾胃论观点为临床治疗、遣方用药的指导,在内治中注重脾胃调理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丁英钧  王聪慧  许庆友  蔡冀民 《中医杂志》2012,53(13):1098-1100
总结赵玉庸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治经验和临床用药特点,治疗中注重大方复治、攻补兼施;扶正培本、尤重后天;泄浊解毒、祛邪治标;化瘀通络、贯穿始终,体现气血水同治、寒热兼施、通补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总结王文凤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王文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以脾肾亏虚为其本,湿浊毒瘀内阻为其标,“气虚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提出“攻补兼施,分期辨治,内外同治”的辨治思路。发病初期脾肾气虚为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选肾康宁I方加减治疗。病变中期正气亏损渐甚,邪浊内壅渐重,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兼施为治疗原则,采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发病末期脾肾愈亏,而湿浊、毒邪、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治疗应以祛湿降浊、活血化瘀排毒为主,可选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需注重固护脾肾,脾肾同治,重视“活血泻浊”。  相似文献   

12.
对国家级名老中医赵玉庸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经验进行总结,从中医病机、治法、辨治经验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并列举案例进行经验总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赵老认为慢性肾盂肾炎多属中医“淋证(劳淋)”“虚劳”“腰痛”等范畴,病机要点为脾肾亏虚、湿热屡犯,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湿热留恋,由脏及腑,由肾及脾,脾肾亏虚,正虚邪恋。治疗宜谨守病机,补泻并用,清利膀胱湿热的同时,注重健脾益肾,培元固肾,标本兼治。赵老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经验丰富,博采古今有效方药,并将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分析用药规律,辨证论治,明显改善CPN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祛邪以扶正”理论提出以祛邪为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观点,分析总结正气对维护肾脏正常功能的重要意义,提出慢性肾衰竭虚象表现之下实邪留存,认为邪气为致病的核心原因,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祛邪达到扶助、恢复正气的目的。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病位主要涉及肌肤、脾、胃、肾,而且以肾为病变核心。疾病性质总体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主要以各类病邪及其病理产物为主,包括水湿、湿热、血瘀以及毒邪等,辨证治疗时需细辨病邪种类,依据病邪种类、性质特点不同施以不同治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应注重广义“汗、吐、下”三法精髓,临证时灵活运用:汗法重在开玄府、逐邪气,吐法重在吐之令其调达,下法重在通下而推陈致新;注意祛邪后谨慎缓补,以达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目的。本文主要基于对张从正攻邪理论的重新思考,以祛邪以扶正的角度进一步丰富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治思路,以期为临证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肺胀”的范畴,病机多数为标实而本虚,本虚是指脾、肺、肾三脏的气虚,标实是指气滞、瘀血、浊痰、水饮等实邪,而稳定期大多呈虚证表现,治疗以补虚为主。该文介绍刘建秋教授基于圆运动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经验缬菁。中气为轴,四维为轮,刘师认为一切外感病和内伤病皆是中气不足、四维升降紊乱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亦是如此,其病机为脾虚、金逆、肾寒,治疗以健脾、敛肺、温肾为主。现将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症经验加以总结提炼,望为本病中医辨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辛效毅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21-1522
介绍何立人教授治疗心系疾病的经验。其临证注重辨证辨病结合,脾肾同治,阴阳相配,方药对证,善用药对,大方复治,组药配伍注重五脏相关。  相似文献   

16.
顾护胃气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医整体观念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经验,强调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应重视调理脾胃,维护胃气。并总结了以调理脾胃为主,保护肾功能,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辨治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松龄教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经验。认为多发性硬化病理基础为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结合验案总结临证辨治多发性硬化的方法,即实者以清热化湿、活血解毒为主,兼顾补虚通络;其虚者以补肾健脾,填精益髓为主;兼顾活血除湿。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注重三因制宜;处方灵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何迎春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何迎春教授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用药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收集何教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例63 例,共150 张处方单,采用频数分布调查方法归纳处方用药的特点,探讨其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理念及思路。结果:何教授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分为4 个类型,即脾胃湿热型、肝郁脾虚型、气血亏虚型及肾精不足型,分别以三仁汤、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十全大补汤、二仙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前9 味药为炙甘草、川芎、炒白芍、茯苓、当归、炒枳壳、陈皮、炒白术、炒谷芽。结论:何教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以顾护脾胃、调整阴阳原则为指导,重视健脾和胃、平衡阴阳,善用药对,加减灵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刘运磊  景蓉 《陕西中医》2011,32(7):878-879
目的:对刘烨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方法:跟师学习,总结经验。结论:刘烨教授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寒为本,遵从"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理论,临证用药升降相适,燥湿相济,通补相须,寒热并治,虚实同理,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亦注重对症用药与精神调护。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属"胃脘痛""胃痞"范畴。其病起病隐匿,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总结林平教授遵之"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上注重治养结合,分以三期辨治,早期辨治以证症为主,中期辨治以病为主,后期调理为主。治疗全程以养为重,恢复脾胃脏腑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