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外用中药气雾剂治疗阴道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筛选治疗阴道炎的高效中药 ,探讨新的剂型和治疗方法 ,观察中药气雾剂对阴道炎的疗效 ;方法 :通过抑菌和抗滴虫试验 ,筛选了 5种高效中药 ,制成中药气雾剂 ,设立中药气雾剂治疗组和双唑泰栓对照组 ,分别予阴道给药 ;结果 :两组治愈率分别为 91 5 7%和 6 6 6 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7 5 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7 78%,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中药气雾剂治疗阴道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消炎止咳气雾剂的研究与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气雾剂是一种新的制剂形式 ,它具有剂量小 ,方便 ,奏效快等优点。我们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研制了消炎止咳气雾剂 ,经药理及临床试用均有较好的消炎、止咳、平喘的功用。我们对消炎止咳气雾剂进行了薄层 ,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喷量试验及稳定性都进行了试验。1 仪器和药品  分光光度计、显微镜 ;盐酸麻黄碱、杏仁、苦参对照品。2 实验方法和结果2 .1 消炎止咳气雾剂的制备  消炎止咳气雾剂为麻黄、杏仁、苦参、白果等中药经科学方法精制成药材提取液 ,加入丙二醇助溶剂、矫味剂 ,混匀 ,称量装入气雾剂瓶内 ,压盖 ,最后灌入氟利昂即得…  相似文献   

3.
金蓝气雾剂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开音功能。适用于属风热证候之急性咽炎、喉炎的一种中药气雾剂新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中药消痛复方膜气雾剂制备工艺。方法:以成膜剂(PVP-K30和HPMC)、润湿剂(甘油)和抛射剂(HFA134a)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喷射效果、成膜速度、成膜性能为评价指标,计算综合评分,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中药消痛复方膜气雾剂的处方工艺。结果:中药消痛复方膜气雾剂的最佳工艺处方为8%PVP-K30、0.4%HPMC、0.28%甘油、50%HFA134a。结论:该工艺制得的中药消痛复方膜喷雾剂具有雾化效果好,成膜速度快,不易流淌,较柔软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药物气雾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林根 《中国药学杂志》1992,27(10):620-625
 本文就近年来药物气雾剂的研究开发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吸入气雾剂的特点、要求以 及抛射剂的特性。并列出国内外一些药物气雾剂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口服中药养阴清热之剂为主病毒唑气雾剂口腔喷雾为辅,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口服中药养阴清热之剂和病毒唑气雾剂口腔喷雾.对照组54例采用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疗程各5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优于对照组74.07%(P<0.05).结论 中药养阴清热之剂辅以病毒唑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程短、显效快、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尤春华 《中国药学杂志》1985,20(12):739-741
 药用气雾剂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普遍使用阶段。本文就气雾剂制品的型式、抛射剂、阀门系统、耐压容器、工艺和生产设备的进展作了综述。同时概括介绍了一些新型药用气雾剂品种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喘咳平气雾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喘咳平气雾剂的研制黑龙江中医学院中药厂赵景芳,方丽,吕玉莲(150040)中药气雾剂是一种新型制剂,具有剂量小,奏效快等优点。我们在实验的基础上研制了喘咳平气雾剂,经药理及临床试用均有较好的平喘、镇咳、驱痰的作用。本文进行了喘咳平气雾剂的薄层,麻黄碱...  相似文献   

9.
宽胸气雾剂起源于中药名方哭来笑去散,是由陈可冀院士与名中医郭士魁教授共同研发、组方依据芳香温通中医药理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创新中药复方制剂。经过临床研究,确证了其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拓展与深入,发现宽胸气雾剂在治疗胸闷胸痛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以四氟乙烷为抛射剂的中药混悬性气雾剂,并进行处方优化。方法:以混悬效果、喷出量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并对成品进行加速稳定性考察。结果:对按最优处方工艺生产的黄石散气雾剂产品进行加速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本品质量稳定,符合气雾剂制剂要求。结论:所选处方工艺稳定可靠,适合黄石散气雾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调查研究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获奖成果、科研课题、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以及专家访谈、会议研讨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以下问题:1.中医理论的先进性及其历史贡献;2.发展中医理论的重要现实意义;3.中医理论现代发展的概要情况;4.中医理论现代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中医理论发展的总体趋势;6.中医理论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思路;7.中医理论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8.中医理论发展的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医肿瘤学现代化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分析中医肿瘤学在理论创新、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明确现代科技进步对中医肿瘤学发展的助推作用,同时也看到中医肿瘤现代化研究中尚且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纵观中医肿瘤学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和发扬中医辨治优势,在遵循中医肿瘤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理念,积极推动科研模式的转变和方法学的创新,始终以提高临床疗效作为发展的方向,使中医肿瘤学现代化发展真正做到有机融合、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医文献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门类齐全,传播面广,是古代中医文献流传至今保存量最大者,使得后人可以最大限度地从中了解清代医学发展的信息,这是其它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纵观清代中医文献特点与医学发展,可谓互为相长。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著作的产生,医书的问世与传播有力地推动医学前行。  相似文献   

14.
中医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卫东 《世界中医药》2013,8(4):361-364
回顾了中医心理学的发展,阐述了中医心理学产生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对未来中医心理学理论发展提出了几种思路,是对中医心理学未来工作内容的展望。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对中医学理论和中国临床心理学乃至世界临床心理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哲  李美辰  施卉  徐凤翔 《中草药》2021,52(17):5132-5138
中药是我国具有原创性优势的健康资源,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价值,强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中药仍面临创新能力不足、中药新药发展缓慢的问题,严重制约中药产业的发展。中药新药研发具有政策导向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运用和监管科学的兴起,将会促进中药监管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发展,为中药研发提供政策指导。对中药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殊性及监管情况进行分析,探索中药监管科学建设思路,以期为改善中药新药监管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粤东地区基层中医药发展现状。方法:采用现场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2种方式对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揭阳市揭东县等卫生主管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研,对被调查地区卫生局相关领导、基层医院院长、基层医院医生代表进行访谈,以了解各地基层中医药发展状况。结果:由于中医药服务定价偏低、“中医院西化”“中医人员西化”现象严重、中医医疗机构底子相对薄弱、专业队伍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不明显、体系结构有缺陷等原因,广东省粤东地区基层中医药的发展陷入困境。结论:应充分认识基层中医药发展现状,针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使基层中医药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7.
循证医学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主要方法,但将现有的循证指南制定程序和方法用于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存在一定的难点。本文通过对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现状及中医自身特点的分析,提出若干建议,以期能够为制定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入新时期、迎来新机遇,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都需要中医药对外传播交流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应立足自身特色,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构建大学英语-中医英译-专业双语/英语课程的培养模式,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构建英语专业课程-中医英译-中医药英语课程的培养模式。中医英译作为过渡课程,讲解中医英译理论和中医英译策略并进行中医英译实践,为后续中医药双语/英语课程打下基础,其课程开发和开设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中药资源保护是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就地保护,另一种是迁地保护。该文主要对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对当前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和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包括中药资源引种园、中药资源离体保存库和中药资源生物信息共享平台为一体的全国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体系,合理布局中药资源迁地保护机构,对接迁地保护与中药材品种选育,培育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等建议。对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回顾近代中医发展的浮沉命运,大批有识之士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朱氏妇科传人朱小南先生不仅精研中医学术,亦积极关注中医发展,不仅从事中医教育事业,还创办了《新中医刊》,为中医的存亡抗争、学术交流及提供了言论的平台,也为中医的发展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朱小南先生在《新中医刊》中发表了大量文章,融会了学术、科研、社论,具体表现在关注中医院的建设、关注中医出版的舆论作用、关注中医学校的建设工作以及中医发展之命运,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目前中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中医依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