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孕妇 ,2 9岁 ,孕 2产 0 ,孕 33周。孕妇平素身体健康 ,无遗传性疾病。产前常规超声检查 :单胎头位 ,胎儿双顶径 8.4cm ,颅内脑实质结构正常 ,Willis环结构及血流信号正常 ,胎儿腹腔脏器及四肢发育正常 ,胎盘及羊水正常 ,胎儿心脏搏动规律 ;主动脉起始于心脏前方的右心室 ,肺动脉起始于心脏后方的左心室 ,并较早分叉 (图 1) ,长轴观显示主、肺动脉呈平行状态 (图2 ) ,室间隔上段缺损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于心室水平可测及右向左分流信号 ,宽度为 5mm ;各房室腔大小无明显改变。超声诊断 :胎儿心脏先天缺陷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室间…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超声观察正常11~14周胎儿心脏大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多普勒技术观察妊娠11+0~14+6周正常胎儿心脏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 对230位正常妊娠孕妇在11+0~14+6周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同时观察胎儿心脏大血管.结果 主动脉血流速度高于主肺动脉和动脉导管,与孕周之间呈正相关,大动脉的射血时间与孕周之间呈正相关,而射血加速时间与孕周之间呈负相关;妊娠11~14周胎儿静脉导管显示率相对较低,而静脉导管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与孕周之间无相关性;至妊娠13周以后主动脉、主肺动脉、动脉导管的流速、射血时间和射血加速时间以及静脉导管的血流参数相对恒定.结论 妊娠13周以后可进行胎儿早期超声心动图检查,但胎儿心脏大血管的观察难度较大.胎儿心脏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可直接反映大血管本身状况,也可间接反应心脏的功能.当胎儿心脏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时,有可能引起大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在研究胎儿心脏发育与孕周增长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86例正常胎儿超声心动图测值,统计胎儿心脏横径、左右房室横径、主动脉内径、主动脉及肺动脉流速、动脉导管舒张期和收缩期流速,以及心率随孕周变化增长的关系,分析正常胎儿心脏发育趋势;比较胎儿左右房室大小.结果 ①胎儿心脏横径、左右房室横径、主动脉内径、主动脉及肺动脉流速、动脉导管舒张期和收缩期流速与孕周之间均呈线性相关关系,随孕周增长而增长,心脏横径与孕周间的线性相关性最大,动脉导管舒张期流速受孕周影响最小;胎心率与孕周无明显线性相关;②右心系统横径大于左心系统横径,右心房横径与左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与左心室横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心脏横径/孕周比值及心脏横径/胸廓横径比值均呈正态分布,前者均数为0.95,接近1.0;后者均数0.44,小于0.5.结论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评估胎儿心脏发育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短轴观评价中孕中期胎儿肺动脉、主动脉内径,通过测量不同孕周胎儿肺动脉、主动脉内径及两者比值,建立中孕中期胎儿心脏短轴观的肺动脉/主动脉内径比值的相应统计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10月,在非选择性的普通人群中选取6~763例常规产前检查并随访至入院分娩后3 d内接受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在18~23孕周胎儿超声心动图短轴观获得肺动脉、主动脉内径,计算得出两者比值。结果 6 763例胎儿的心脏肺动脉主动脉内径比值测量值为0.18~1.80,平均值1.10±0.08,95%的参考值为1.00~1.27。其中6 699例胎儿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未见结构性异常。正常胎儿肺动脉、主动脉内径与孕周高度相关。以孕周和肺动脉、主动脉内径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肺动脉内径(cm)]=-1.916+0.25 6X(孕周)(r=0.35 7,P0.000 1);Y[主动脉内径(cm)]=-1.865+0.238X(孕周)(r=0.373,P0.000 1)。回归方程的残差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结论在心脏短轴观上测量肺动脉、主动脉内径大小及两者比值,为产前筛查胎儿心脏流出道畸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孕20~40周正常胎儿心脏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主动脉、肺动脉各径线参数,评价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二维超声对854例正常胎儿心脏各径线进行测量,得出各项参数,按孕周分为五组:20~24周;25~28周;29~32周;33~36周;37~40周。计算每组中各项参数的平均值;每组之间及各参数与孕周均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结果胎儿心脏各径线参数均与孕周直线关系较密切(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内径、肺动脉内径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9、0.68、0.70、0.68、0.73、0.72),同时进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得出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心脏各径线大小与孕周呈明显相关,据此可评价胎儿心脏发育情况,胎儿心脏发育以右心占优势;掌握此孕周范围胎儿心脏各径线正常值,对于更准确的识别胎儿先心病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孕妇28岁,孕38周。孕检:胎儿大小与孕周相符,头位,胎心律不整齐,时快时慢,羊水量正常。使用ATLDP型彩超及SSA-240A,探头频率为2.25~3.75MHz。超声检查所见:胎儿为枕后位,双顶径9.0cm,脊柱排列规整,胎心搏动不规律,心率缓慢76次/分。心脏四腔切面显示心脏增大,房间隔连续,室间隔未见回声(图1),仅见一组房室瓣回声,其中一个瓣叶发育较大,主动脉、肺动脉回声正常。胎盘位于子宫后壁,胎盘成熟度级,羊水液平6.0cm。超声诊断:宫内晚孕1单活胎;2胎儿先心病—单心室;3胎盘成熟度级。行引产术后为一死胎男婴。尸检所见:心脏向右明显扩大,大动脉…  相似文献   

7.
产前超声检测中孕期胎儿心脏发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21~25孕周正常胎儿心脏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采用节段分析法对203胎中孕期(21~25周)正常妊娠单胎胎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房室、肺动脉、主动脉、动脉导管内径及房室瓣血流速度、半月瓣血流速度、动脉导管血流速度及静脉导管血流速度。对各测量值与孕周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①心脏各房室、大血管及动脉导管内径随孕周增加而增大;②肺动脉与升主动脉内径比值不随孕周改变;③房室瓣口血流峰值流速不随孕周改变;④三尖瓣及二尖瓣血流A峰大于E峰;⑤半月瓣口、动脉导管、静脉导管血流峰值流速随孕周增加而增大。结论 建立21~25孕周胎儿心血管各结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可为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例1 女,24岁,孕1产0。孕31周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羊水右上7.4cm、右下6.6cm、左上6.0cm、左下5.3cm,羊水指数25.3cm,胎儿心脏位于右侧胸腔,房室结构及与大动脉连接关系未见异常,降主动脉位于脊柱右前方,胃泡位于心脏左后方,左侧膈肌未显示,左侧胸腔内充满肠管回声,左肺未显示(图1),余组织结构未见异常。超声提示:晚期妊娠,臀位单活胎;胎儿畸形,左侧膈疝;羊水过多。  相似文献   

9.
正常胎儿心脏肺循环血流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正常胎儿心脏肺循环血流 ,观察肺动脉及分支血流形态特点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入选妊娠 2 0~ 4 1周的正常胎儿 339例。并按孕周分组 ,<2 8周为 组 ;2 8~ 36周为 组 ;>36周为 组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血流形态 ,测量参数包括 :血流最大流速 (Vmax)、血流速度积分 (VTI)、血流加速时间 (ACT)、减速时间 (DT)及射血时间 (ET)、并计算瓣口血流量。结果 :1.正常胎儿心脏主动脉及肺动脉内径随孕周增加而增大 ,各孕周肺动脉内径均明显大于主动脉内径 ;2 .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低于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 ,但肺动脉流量大于主动脉流量 ,且肺动脉流量与主动脉流量比值不随孕周而改变 ,始终保持恒定 ;3.动脉导管血流呈连续单向双期双峰血流 ,其收缩期流速始终明显高于主动脉瓣口及肺动脉瓣口流速。收缩期血流速度及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随孕周增加而增大 ;4 .肺动脉分支血流呈单向双峰 ,流速明显低于肺动脉瓣口流速 ,其血流形态表现为高阻力低灌注的特点。此形态孕早期即可出现 ,且不随孕龄的增加而改变。结论 :正常胎儿肺动脉循环系统的固有特点在孕早期即出现 ,并不随孕龄改变。因此早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对判定胎儿心脏发育情况具  相似文献   

10.
Rh血型不合致胎儿、新生儿死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病例资料女 ,2 8岁 ,汉族。因孕 3 8+2 周临产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入院。入院前 2 0天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门诊治疗 10天 ,1天前因腹泻诱发不规律宫缩住院。本次妊娠过程基本顺利 ,孕 4个月时曾有先兆流产 ,经对症治疗痊愈。既往有 4次孕产史 :6年前第 1胎妊娠 ,在 10 6天时行人工流产 ,5年前 ,第 2胎在孕 5月时因不明原因胎死宫内而引产 ;3年前 ,第 3胎在孕 4个月时B超示胎儿 (神经系统 )畸形而引产 ;2年前 ,第 4胎在孕 8个月时不明原因胎死宫内作引产。由于多次不良孕产史 ,患者为查找原因曾在当地及外地多家医院检查 ,诊断为“巨细胞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不同孕周时超声测定胎儿心脏各腔室径的正常值,探讨心脏测值随孕周变化的规律。方法将胎龄为16~40周的552胎正常胎儿按照胎龄分为13组,应用高分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其房室瓣环径、二、三尖瓣距离(M-TD)及心脏各腔室径,计算正常均值,对各测定值与胎龄绘制散点图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选择最优化方程。结果胎儿期心脏结构各测定值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M-TD与胎龄呈线性相关,二、三尖瓣环径及其他心脏各腔室测值与胎龄之间呈非线性相关,曲线拟合显示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度最优。结论正常胎儿心脏房室瓣环径、M-TD以及其他房室腔各测值随胎龄而增大,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孕妇,26岁,孕25周.来我院做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显示:胎儿双顶径6.4 cm,胎心率139次/min,脊柱排列规则、连续;腹腔脏器未见异常,颜面部及四肢扫查未见异常.胎儿心脏四腔观示左心室略小,右心室略大,卵圆孔大小约0.52 cm;三尖瓣测及大量反流信号;主动脉、肺动脉起始部呈交叉状;左室流出道切面显示升主动脉明显变细,内径约0.32 cm,升主动脉正常上升弧度消失,主动脉弓切面不能显示正常主动脉弓.头臂动脉从升主动脉远端发出,走形角度异常(图1),肺动脉明显增宽,内径0.72 cm,可显示完整的动脉导管弓(图2),CDFI示升主动脉血流速度164.4 cm/s,肺动脉主干血流速度58.2cm/s.超声提示:①中期妊娠,单活胎;②胎儿心脏发育异常,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弓不能显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测量胎儿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的意义方法应用超声显像对542例孕20~41周的胎儿心脏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的比值进行测量。结果心脏发育正常的胎儿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为(1.15&#±0.09)。部分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显著异常,产前检查测量胎儿主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对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有临床意义。结论超声显像测量肺动脉与主动脉比值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有意义,可作为胎儿心脏筛查的常规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5岁,孕1产0,孕26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宫腔内见一胎儿回声,胎儿双顶径6.6cm,胎心率1577次/min,律齐,胎儿四腔心切面十字交叉未显示,羊水最大深径9.1cm,余部未见异常。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心脏大部分位于左侧胸腔,心室右袢,室间隔大部缺如,右心室肌小梁粗大;左心室为一狭小腔,未见大动脉与其相连,左心房较小;右心房及右心室明显扩大,二尖瓣呈一膜状结构,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通过;主动脉及肺动脉未见明显增宽或狭窄,两者呈平行排列,均与右心室相连,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前方(图1—3,动态图1~3)。超声提示:单活胎;羊水偏多;胎儿心脏复杂畸形;左心室发育不良二尖瓣闭锁并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双出口。引产后死胎外观正常,尸解证实上述诊断。  相似文献   

15.
孕妇 ,3 0岁。孕 1产 0 ,孕 3 4周。早孕时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曾在外院行B超检查示羊水过多。我院超声检查所见 :胎头位于下腹部 ,双顶径 8.2cm ,胎儿头颅、脊柱、四肢均发育正常 ,胸腹腔无积液 ,羊水指数 12 .0cm ,胎心率 14 5次 /min。胎儿超声心动图示 :心脏四腔观严重不对称 ,左心室显著大于右心室 ,左右心室内径比为 4:1(图 1) ,房间隔连续 ,室间隔上部可见 0 .9cm的回声中断区 (图 2 ) ,主动脉内径 0 .9cm ,位于肺动脉前方 ,肺动脉内径 0 .6cm ,位于主动脉后方 ,两条大动脉平行排列 ,均发自左心室 ,心底大动脉短轴观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不同孕周胎儿房室腔正常值范围、大血管径线及血流速度,评价各孕周房室腔大小及血流速度与孕周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4139例中晚期孕妇根据不同孕周分为三组,A组:孕18~22周(91例);B组:孕23~28周(3315例);C组:孕29~40周(733例)。超声心动图扫查胎儿心脏,测量各相关参数,分析各参数与孕周的关系。结果各组间胎儿心脏房室腔、大血管径线正常值及胎儿心脏血流速度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主肺动脉、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动脉导管内径、动脉导管长度、左房长径、左房横径、右房长径、左房横径、左室长径、左室横径、右室长径、右室横径、卵圆孔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壁厚度、右室壁厚度、动脉导管收缩期流速与孕周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正常胎儿心脏发育各心腔及大血管的径线与孕周呈正相关,这可为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提供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7.
孕妇 35岁 ,孕 2 9周。因妊娠高血压入院。常规胎儿超声检查显示 :胎头双顶径 6 .9cm,头颅、四肢、胎盘及羊水量正常。胎儿心脏增大 ,右室内径 1 5 .4mm ,左室内径 1 3.3mm,室间隔上部回声缺失 7.7mm ,房间隔下部回声缺失 1 0 .6 mm,四个心腔相通(图 1 ) ,共同房室瓣活动度大 ,与室间隔间未见腱索相连 ,主动脉、肺动脉起源及走向正常。将取样容积置于室间隔上部缺损处可探及收缩期双向分流信号。超声诊断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胎儿引产后尸解 :男婴 ,外观无异常。心脏呈球状 ,主动脉、肺动脉 ,上、下腔静脉 ,肺静脉起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的心脏病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分类情况的特殊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孕18-24周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IVF-ET妊娠孕妇1129例,分析IVF-ET妊娠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表现及分类特征,并对部分检出胎儿心脏病的孕妇选择性进行羊水穿刺术,追踪所有入选孕妇的妊娠过程及胎儿临床结局。结果1129例接受IVF-ET的孕妇中单胎妊娠953例、双胎妊娠176例,共检测胎儿1305个,其中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畸形15例(1.1%,15/1305),临床确诊15例。IVF-ET心脏畸形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1)法洛四联症5例,超声心动图示胎儿主动脉增宽伴骑跨,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厚。(2)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超声心动图示胎儿左心明显缩小,二尖瓣闭锁,右心扩大,肺动脉扩张。(3)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1例,超声心动图示胎儿心内膜正常十字交叉结构消失,房室共瓣。(4)大动脉共干Ⅰ型1例,超声心动图示胎儿心底部仅见1条大血管,短小的肺动脉主干自大动脉发出,并见室间隔缺损。(5)主动脉狭窄及缩窄各1例,超声心动图示1例胎儿主动脉瓣增厚,升主动脉增宽;1例胎儿主动脉峡部狭窄伴狭窄后扩张。(6)肺动脉狭窄2例,超声心动图示胎儿肺动脉瓣狭窄伴狭窄后肺动脉扩张。(7)室间隔缺损3例,超声心动图示胎儿室间隔连续中断,断端边缘回声增强。超声漏诊胎儿室间隔小缺损1例,为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结论 IVF-ET妊娠胎儿较自然妊娠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高,IVF-ET妊娠胎儿与自然妊娠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相同。其中以法洛四联症和室间隔缺损最多见。对IVF-ET妊娠胎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全面系统评价IVF-ET妊娠胎儿心脏异常的情况,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观察不同孕周正常胎儿胸腹纵径比、总肺面积及肺纵径的参数值,探讨胎儿胸腹纵径比等参数对评估肺发育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2例正常单胎妊娠18~40周胎儿进行肺二维超声扫查,采用标准四腔心观及胎儿躯干冠状切面,分别测定心脏面积、胸廓面积,肺尖至相应膈肌穹窿顶部的直线距离与膈肌穹窿顶部至胎儿膀胱底部的距离之比(胸腹纵径比),应用相关回归分析拟合总肺面积及肺纵径随孕周增长的回归方程.结果 正常妊娠胎儿总肺面积及肺纵径随着孕龄的增加而增大,总肺面积、肺纵径随着孕周增长的最适回归方程分别为:总肺:y =0.83X +13.894,R2 =0.914;肺纵径:y=0.669 X+3.124,R2=0.892.不同孕周胎儿胸腹纵径比在恒定范围内(0.44~0.59).结论 18~40周胎儿胸腹纵径比在恒定范围内,总肺面积与肺纵径值随孕周增长,上述参数可为产前评估胎肺发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研究背景 胎儿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对胎儿及母体均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在临床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妊娠期母体合并症及胎儿畸形均可引起胎儿形态、发育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明确不同孕周正常胎儿的生长发育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发现胎儿期异常变化意义重大。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正常胎儿心脏径线及血流速度与孕周关系的研究,初步探讨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研究胎儿心脏发育趋势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6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的胎儿心脏测量数据,统计分析心脏横径、左右房室横径、主动脉内径、肺动脉内径、主动脉及肺动脉流速、动脉导管舒张期和收缩期流速随孕周变化关系,分析正常胎儿心脏发育趋势,比较胎儿左右房室大小。结果 ①除胎心率与孕周无明显线性相关外,其他参数与孕周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随孕周增长而增大;心脏横径与孕周间的线性相关最明显,动脉导管舒张期流速受孕周影响最不明显;②右心房横径与左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与左心室横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心系统横径大于左心系统横径;③心脏横径/孕周比值均数为0.9562±0.1426,接近1.0。心脏横径/胸廓横径均数为0.4769±0.3023,接近0.5。结论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胎儿心脏发育评估的手段。随着胎儿超声心动技术的逐步开展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胎儿心脏发育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将越来越深入,胎儿超声心动技术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