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调查广东省疟疾流行区嗜人按蚊分布、生态习性及其传疟作用 ,研究该蚊分布区防制蚊媒和控制疟疾并能替代室内滞留喷洒的有效措施。方法 :蚊媒调查方法。结果 :我省 12个市县发现嗜人按蚊 ,高峰季节为 7~ 9月 ,与疟疾发病高峰相一致 ;子孢子自然感染率为 0 .35 %~ 0 .5 4% ;用 3种方法计算的昆虫学接种率平均为 0 .0 84、0 .665、0 .2 15 ,亦即在工棚平均居住 1.5~ 11.9d ,短者 1.1d ,长者 2 1.3d就可能感染疟疾。采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蚊媒 ,可降低疟疾发病率 64 .7%~ 92 .7%。目前全国有 12个省采用此方法防制媒介及控制疟疾传播 ,与室内滞留喷洒比较 ,每年可节约 10 0 0多万元 ,受保护人口近千万人。结论 :嗜人按蚊是一种偏吸人血的偏家栖蚊种 ,在本省分布广泛 ,传疟作用比其它蚊媒尤甚。溴氰菊酯等杀虫剂浸泡蚊帐对媒介按蚊具有高毒效、长持效、兴奋驱避、减少吸血率和降低疟疾发病率的作用 ,是替代室内滞留喷洒的有效抗疟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南昌市蚊虫种群分布、密度消长以及蚊媒疾病发生情况,并对蚊媒疾病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蚊种调查采用灯诱法,蚊媒疾病监测采用专项疾病监测方案;风险评估参照曾晓芃的病媒生物风险评估体系。结果城镇是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农村是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群;3年蚊密度为5.73只/(灯.h),6-9月出现高峰值;3年疟疾发病逐年升高,2007-2010年乙脑均无发病,登革热无发病也无输入性病例。结论南昌市主要蚊媒疾病疟疾、乙脑、登革热2011年发生危害风险水平均为1级,可忽略水平,但仍要加强和完善蚊媒疾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2002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掌握湖北省 2 0 0 2年疟疾流行情况 ,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 2 0 0 2年全省疟疾疫情 ,对重点地区进行居民带虫率及蚊媒种类和密度调查 ,分析全省疟疾流行现状和流行程度。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 5 0 4 1例 ,发病率 0 .85 /万 ,比去年上升 1 .5 7倍 ;嗜人按蚊疟区 1 8个县 (市 )报告疟疾 4 795例 ,占全省病例的 95 .1 2 % ,发病率 2 .92 /万 ,比去年上升 1 .74倍 ;5个县市出现疟疾局部暴发流行 ,暴发点内中华按蚊密度高达 6 7只 /帐、居民带虫率平均为 4 .5 9%。中华按蚊疟区 6 3个县 (市 )发病 2 4 6例 ,占全省病例的4 .88% ,发病率 0 .0 4 /万 ,比去年上升 1 4 .95 %。结论 全省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 ,目前疟防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嗜人按蚊疟区的 1 2个重点县 (市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柳州市2005-2016年蚊媒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蚊媒传染病风险评估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柳州市2005-2016年共报告3种蚊媒传染病149例,年均发病率0.35/10万,其中乙型脑炎72例(死亡3例),疟疾74例,登革热3例(输入性病例);三江县年均发病率最高,为1.29/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73.15%(109/149);平均发病年龄35.93岁,男女比为7.22:1.乙型脑炎主要分布在10岁以下年龄组,以本地病例为主;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20~50岁组,输入性病例为主(39例).结论 柳州市蚊媒传染病以儿童乙型脑炎和输入性疟疾病例为主,今后应加强病例监测和媒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生态习性,传疟作用及防制对策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广东省疟疾流行区嗜人按蚊分布,生态习性及其传疟作用,研究该蚊分布区防制蚊媒和控制疟疾并能替代室内滞留喷洒的有效措施。方法:蚊媒调查方法。结果:我省12个市县发现嗜人按蚊,高峰季节为7-9月,与疟疾发病高峰相一致;子孢子感染率为0.35%-0.54%;用3种方法计算的昆虫学接种率平均为0.084,0.665,0.215,亦即在工棚平均居住1.5-11.9d,短者1.1d,长者21.3d,就  相似文献   

6.
田波  张松建  马铁铮  全菲  唐超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295-1297
目的对北京市机场口岸蚊媒本底情况以及蚊媒病原体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北京市是否存在登革热和疟疾传播的蚊媒,为机场口岸蚊媒传播疾病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灯诱法,对捕获的白纹伊蚊进行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对中华按蚊进行4种疟原虫核酸检测。结果共捕获成蚊22 715只,密度指数为44.54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87.95%;其次是三带喙库蚊,占10.64%;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1.11%、0.30%。成蚊密度高峰期为8、9月。蚊媒疟原虫、登革热病原携带状况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北京市机场口岸存在登革热和疟疾传播的蚊媒,北京市存在由输入性病例(境外感染病例及外省感染病例)引起登革热、疟疾本地传播的风险。应继续加强对机场口岸蚊媒密度监测以及蚊媒病原携带状况监测。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2006~2009年5个疟疾监测县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黎  许国君  肖宁  康杨  郁涛  雷杨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530-1532,1534
[目的]了解四川省疟疾流行与蚊媒密度变化情况,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地理分布和疟疾发病情况,选择名山县、合江县、宜宾县、沐川县、岳池县为疟疾监测县,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和分类鉴定等。[结果]2006~2009年监测地区疟疾发病率分别为0.079/万、0.073/万、0.019/万、0.017/万,呈下降趋势;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67例,其中本地病例13例,占19.40%,输入性病例54例,占80.60%;媒介按蚊密度较低,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结论]今后应加大监测工作力度,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蚊媒传染病传入我国风险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频繁以及国际间交通工具运输的快捷便利、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全球蚊媒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原有蚊媒传染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疾病的流行频度不断增强。使得原本局限于某一地域或者国家内的疾病突破国境的界限,引起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与流行,曾经或正在流行的蚊媒传染病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危害,疟疾、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国际传播的风险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1997-2008年三峡库区主要蚊媒传染病乙型脑炎(乙脑)和疟疾的流行特征及蚊媒生物的密度季节消长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1997-2008年"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系统"监测点乙脑、疟疾和蚊媒生物的监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8年三峡库区乙脑和疟疾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乙脑年均发病率为0.61/10万~1.76/10万,疟疾年均发病率为0.79/10万~0.19/10万.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人房和畜圈蚊密度均低于蓄水前密度,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房和畜圈蚊密度与月均气温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1和0.355;乙脑和疟疾合计月发病例数与人房和畜圈月均成蚊密度分别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和0.328.结论 1997-2008年三峡库区乙脑和疟疾发病率及蚊类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河北省蚊虫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与蚊媒传染病发病情况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北省2013-2015年蚊媒传染病发病资料和蚊虫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资料,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河北省2013-2015年共报告蚊媒传染病发病数467例,主要的蚊媒传染病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和登革热,报告病例数分别为264、178和25例;诱蚊灯共捕获成蚊71 916只,月平均蚊密度为1.368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97.38%;常见蚊种为三带喙库蚊(1 515只)、白纹伊蚊(208只)和中华按蚊(150只);2013-2015年河北省蚊虫密度与蚊媒传染病发病率呈相关性(r=0.145,P=0.041)。结论河北省具有传播多种蚊媒传染病的媒介蚊种,蚊虫密度季节消长与蚊媒传染病发病率低度相关,反映出蚊虫密度与蚊媒传染病间存在复杂联系,条件适宜时可能暴发蚊媒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蚊媒传染病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气象因素与蚊类种群动态变化和蚊媒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和登革热]发病的关系,为实施蚊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温州市20042006年疟疾、乙脑和登革热发病资料、2004—2006年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资料及同期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降雨天数、降雨量等气象资料,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蚊类密度与同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时间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与降雨天数无关。回归方程为Y=23.671+0.190x3+0.299x4,x3、x4分别代表最低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结论气象因素影响着蚊类密度的变化,尤其是平均最低气温和相对湿度,从而成为影响蚊媒传染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吕炜  黄谊  段丽琼  姚松银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62-1664
目的探索湖南省蚊虫密度季节消长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湖南省2007-2011年疟疾、乙脑和登革热发病资料和蚊虫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资料,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蚊虫密度与同期蚊媒疾病发病率相关系数r=0.6881,P=0.0134。结论湖南省蚊虫密度季节消长数据与蚊媒病发病率中度相关,反映出蚊虫密度与蚊媒病之间存在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13.
沃尔巴克氏体应用于蚊媒病控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蚊媒病每年均会造成人类大量的病例数或死亡人数,例如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西尼罗河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等。全球气候变暖、交通的快速便捷和人类旅游活动的增加,促使蚊虫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扩张,从而易导致蚊媒病的暴发流行及传播扩散。目前因缺乏蚊媒病相应的高效疫苗,且传统化学杀虫剂的蚊媒控制方法造成了抗药性蚊虫的产生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所以经济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成为了研究热点。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 )可诱导两性配子结合时的胞质不亲和从而控制蚊虫种群数量,还可抑制蚊媒病毒增殖,在生物防治方面具有经济环保可持续等优点,已成为部分国家蚊媒及蚊媒病的防治策略。本文主要对 Wolbachia 的分型、人工转染、传播扩散特征、对蚊媒生殖和抗病毒的影响及其应用于实践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风险评估,探讨日照市乙脑、疟疾、登革热、丝虫病、基孔肯雅热和西尼罗热6种蚊媒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性、人群易感性及综合风险大小,为针对性地开展蚊虫媒介防治,做好当地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尔菲法,邀请各相关领域专家评分,最后根据既定风险评估方案,计算6种蚊媒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等级,综合评价蚊媒传染病的风险大小。结果通过3轮专家风险评估,专家积极系数为1.00,3个方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71、0.74和0.72,协调系数分别为0.69、0.66和0.67,专家意见趋势一致。对单个蚊媒传染病病种/聚集性疫情在日照市传播流行的可能性、危害性和易感性进行综合分析,乙脑(8.58)和疟疾(8.01)综合风险为高,登革热(7.77)的综合风险为中等,丝虫病(5.94)、基孔肯雅热(4.61)和西尼罗热(4.10)的综合风险为低。结论日照市今后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风险高和较高的蚊媒传染病。完善相应蚊媒传染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蚊虫媒介的监测,努力做好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马里疟疾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疟疾(malaria.)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愈200万人。高度流行主要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本文就马里疟疾的临床和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整合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监测方案及实施,分析综合监测的可行性,探索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选择2个病媒生物监测点进行调查研究,整合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监测方案,协调机构和人员在市及县两个层面上开展综合监测,成蚊综合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监测时间为6-10月。结果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成立执行办公室,综合协调开展工作,宁波市单独完成蚊类密度、季节消长和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建德市完成蚊类密度、季节消长和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的现场调查工作,实验室标本检测由浙江省CDC完成,对机构协调、人员数量要求较高。2009年宁波市报告疟疾48例,发病率为0.73/10万;登革热1例,发病率为0.02/10万;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18例,发病率为0.28/10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5.56%。建德市无疟疾、登革热及乙脑病例报告。宁波市共捕获蚊类22108只,密度为9.60只/h;建德市共捕获蚊类945只,密度为4.92只/h。宁波市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占90%以上,其次为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仅占0.14%;建德市则以淡色库蚊为主,其次为中华按蚊,未捕到白纹伊蚊。宁波市检测三带喙库蚊1973只,乙脑病毒荧光PCR检测有2组阳性,最小阳性率为0.10%。检测建德市库蚊225只,采用巢式PCR检测黄病毒,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是可行的。建议加强蚊虫及其传播疾病的综合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残存嗜人按蚊清除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清除残存嗜人按蚊,阻断疾病传播。方法:搜索残存嗜人按蚊,实施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复查所有嗜人按蚊分布点,评价清除效果。结果:1989-1994年,于建阳、武夷山、邵武、顺昌和三元等县(市、区)发现残存嗜人按蚊分布点42个,嗜人按蚊占人房按蚊组成的26.20%。2001年完成闽北地区灭蚊后全部嗜人按蚊分布点的复查工作,95.80%分布点经2-3次以上反复性复查,最多达12次,所有复查点均未再捕获嗜人按景。1988年清除工作前,分布区疟疾发病1381例,年发病率为4.47/万。采取措施后,疟疾发病率显著下降,1995年后,嗜人按蚊分布区未再发生疟疾暴发流行。1998-2001年,未发现当地疟疾感染者。结论:闽北地区嗜人按蚊巳被清除,当地疟疾传播得到有效阻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北省间日疟(plasmodium vivax,p.v.)流行区间日疟发病与传疟媒介按蚊的关系,为防止输入性疟疾引起二代病例及消除疟疾验证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2005-2009年5个疟疾监测点疟疾疫情和蚊媒监测的历史资料,按月统计间日疟发病数和蚊媒密度,采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2005-2009年间日疟发病高峰日、高峰期和流行期分别为7月28日、5月26日9月28和3月27日11月28日,高峰期和流行期天数分别为126 d和246 d;媒介按蚊活动的高峰日、高峰期和传播期分别为7月30日、6月2日8月29日和5月1日10月26日,高峰期和传播期天数分别为90 d和176 d。蚊媒密度平均角单独检验有统计学意义(F=14.84,P<0.001);各年间日疟发病平均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P<0.001)。结论湖北省间日疟发病及媒介按蚊活动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由于受环境改变,气候变化,生产生活方式变化,间日疟发病季节性与蚊煤季节性特征一致性比早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厦门市疟疾发病动态,探索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策略和措施。方法对厦门市1950—2015年疟疾发病和蚊媒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经过几代人60多年努力,厦门市受疟疾威胁人口减少,疟疾得到有效控制,基本上消除了恶性疟和间日疟在本地流行,疟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999年起连续17年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发病率1/10万以下)。2002年起连续14年只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2002年起未捕到疟传主要媒介微小按蚊。2015年取得消除疟疾达标市。结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输入性疟疾病例,有效控制疟疾传染源;加强传播蚊媒综合防制阻断疟疾传播,可有效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大学生运动会场所周边地区的蚊媒密度变化规律,为2011年第26届大运会期间的病媒防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方法2008--2009年在大学生运动会场所周边地区采用诱蚊灯捕获法进行蚊媒密度监测。结果共布放诱蚊灯211盏,共捕获成蚊1665只,平均蚊密度为7.89只/盏;主要蚊种有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白纹伊蚊,分别占捕获总数的81.62%、11.23%、1.74%、1.32%、0.96%和0.48%。不同场所蚊媒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蚊媒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医院〉居民区〉猪棚〉其他场所〉公园〉农户。结论深圳市龙岗区的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应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生态防治策略,有效降低蚊媒密度,防止蚊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