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董莹  吕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37-3738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年龄65岁以上患者随机分为F组和R组,F组给予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R组给予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后经口气管内插管。观察并记录各组诱导前、插管前即刻和插管后1,3,5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R组在插管后各时点SBP、DBP、HR变化不明显(P〉0.05),F组在气管插管后1minSBP、DBP、HR_均显著增高(P〈0.01),而插管后3,5min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能较好地控制老年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与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40例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诱导后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及插管后2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插管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两组诱导后MAP和HR较诱导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在押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托眯酯或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全麻诱导对冠脉搭桥术病人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Ⅲ级择期行冠脉搭桥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20)和异丙酚组(P组,n=20)。麻醉诱导分别给予依托咪酯乳剂(E组)或异丙酚(P组),然后依次为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3min及插管后1min、5min和5min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E组诱导后3min SBP、DBP、HB下降,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诱导后3min和插管后1min SBP、DBP比诱导前显著降低、HR显著减慢(“P〈0.01”)。诱导后5min和插管后1min,P组SBP、DBP明显降低,与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较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冠脉搭桥术的麻醉诱导可获得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诱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依托咪酯、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插管,观察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观察血糖及皮质醇在诱导前后的变化。结果插管前即刻两组患者SBP、DBP差异明显(P〈0.05),插管后3min两组患者SBP、DBP较插管前即刻显著升高(P〈O.05,P〈0.01),异丙酚组HR在插管前即刻明显降低,而在插管后3min则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插管前即刻及插管后3min两组患者SBP、DBP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诱导后异丙酚组明显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血糖虽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托咪酯对循环、内分泌的影响小,应激反应轻,静脉诱导平稳,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静脉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5.
黄忠义  杨杰  袁琴 《河北医学》2011,17(7):883-886
目的:探讨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B、C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全麻,D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A、B、C三组的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1μg/mL、4μg/mL、6μg/mL,对不同时期四组患者眼内压(IOP)、动脉压(MAP)及心率(HR)测定,并分析对比结果。结果:与D组患者比较,A、B、C三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前IOP明显降低(P〈0.05),但该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5min后的IOP与全麻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气管插管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B、C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前测定MAP较全麻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与气管插管前相比MAP明显上升(P〈0.05);B、C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前所测HR比全麻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与气管插管前比较HR明显上升(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是目前临床较为理想的全凭静脉麻醉的药物搭配,浓度为4μg/mL、6μg/mL的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治疗具有较好的控制眼内压作用,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内源性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卡肌宁+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监测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及内源性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变化。结果 插管前即刻两组心率(HR)均减慢,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前即刻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降低,与基础值比较R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F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1、3、5minHR、SBP、DBP与基础值比较F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R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基础HR、SBP、DBP差异无显著性;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3、5minSBP、DBPR组显著低于F组(P(0.05);插管后1、3minHRR组显著低于F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插管后NO、ET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R组明显低于F组(P〈0.01)。结论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能导致患者心血管反应及内源性NO、ET浓度升高,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控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全麻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全麻诱导采用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1)、依托咪酯(0.3 mg.kg-1)和罗库溴铵(0.6 mg.kg-1),观察组加入瑞芬太尼(2.0 ug.kg-1),对照组加入芬太尼(2.5 ug.kg-1),观察2组给药前、插管前后呼吸和循环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插管前1 min心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诱导过程及插管后1min患者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气管插管后1 min,观察组的SBP、DB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后对照组SPO2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变化不明显(P〉0.05);2组BIS在给药后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曲:比较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分别用于腹腔手术的有效性。方法:ASAI或Ⅱ级择期腹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各组均静脉持续输注依托咪酯10-15μg·kg-1·h-1,F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1·h-1,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O.5-1μg·kg-1·h-1,S组切皮前5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5μg·kg-1。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3min(T2)、切皮T3)、探查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60min和离开PACU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意识状态;记录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相比.3组T1时MAP和HR均下降,T3、T4时,F、S组MAP升高,F组HR升高,R、S组HR降低(P〈O.05);与F组比较,R组T3、T4时MAP、HR降低,S组T3、T4时HR降低;与S组比较,R组T3、T4时MAP降低(P〈O.05)。R组与F组、S组比较,F组与S组比较,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拔管后即刻和拔管30minOAA/S评分升高(P〈0.01或P〈0.05);R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F组、S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依托眯酯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术后苏醒迅速,较另两者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组(简称E组)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简称P组)各5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气腹开始时(T3)、气腹20min(T4)、气腹关闭时(T5)以及气管导管拔除时(T6)等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值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P组DBP、HR麻醉前显著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而E组DBP、HR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T3比较,P组在T6时点DBP显著升高(P<0.05),而E组DBP变化不明显(P>0.05);术后E组的注射点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安全、有效、可靠,不良反应低,能够满足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伍用依托咪酯诱导插管时的合适剂量。方法60例ASAⅠ~Ⅱ级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无高血压、心脏病、内分泌疾病,预计无插管困难。全部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瑞芬太尼(Ⅰ组1μg/kg,Ⅱ组1.5μg/kg,Ⅲ组2μg/kg),依托咪酯0.3mg/kg后诱导插管,于麻醉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1min、3min、5min、7min记录SBP、DBP、HR、SpO2。结果Ⅰ组诱导后BP、HR平稳,插管后轻度升高,5min后降至诱导前水平;Ⅱ组诱导后BP、HR平稳,插管后轻度升高,3min后降至诱导前水平;Ⅲ组诱导后BP、HR明显下降.插管后3min仍下降明显,5min后升至诱导前水平。结论常规剂量依托咪酯复合1.5μg/kg瑞芬太尼是较为理想的全麻插管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靶控输注组(T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静吸复合组(Ⅰ组):常规诱导后静吸复合维持麻醉。两组间断静注维库溴胺维持肌松。观察基础值(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前5min(T2)、气腹后10min(T3)、气腹后60min(T4)、结束气腹后10min(T5)各时点的HR、SBP、DBP,抽血查血糖、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的浓度。结果T组在各时点HR、SBP、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在插管、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T组在T3、T4、T5血糖、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较T0有所升高,但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安全可行,可有效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14例接受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诱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开始时(t1)、气管插管完成1min(t2)、5min(t3)、10min(t4)五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SBP、DBP及HR在t1时点均明显低于t0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2时点SBP、DBP及HR仍维持低水平,且明显低于t0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BP、DBP及HR在t2时点回升,但与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2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SBP、DBP及HR水平t3、t4时点出现回升,且均明显高于t0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t3、t4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且恢复较快,将有效降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对老年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E)组,丙泊酚(P)组。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后、电刺激治疗即刻、电刺激后1min、5min、10min两组患者的SBP、DBP及HR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睁眼时间、返回病房时间、平均癫痫发作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发生发作不良次数、注射痛、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率。在MECT治疗前及疗程完成后,以韦氏记忆量表(WMS-MQ)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两组患者记忆及精神状况。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SBP、DBP、HR比麻醉前降低(P〈0.05),丙泊酚组SBP、DBP、HR降低幅度高于依托咪酯组(P〈0.05);MECT即刻和MECT后1min,两组患者SBP、DBP、HR比麻醉前升高(P〈0.01),MECT后10min,两组患者HR、SBP、DBP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两组患者在平均睁眼时间、返回病房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1),依托咪酯组躁动的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的平均癫痫发作时间明显长于丙?自酚组(P〈0.05),发作不良次数少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治疗后WMS—MQ评分、PANSS减分均高于丙泊酚组,但电量指数低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能减轻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的负反应,延长癫痫发作时间,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并能降低注射痛的发生率,但术后躁动的发生率稍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靶控输注(TCI)全麻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择期行全麻开腹手术的非孕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2μg/kg TCI泵入,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2.5μg/kg TCI泵入。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和麻醉诱导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诱导前SBP、DBP、HR值及诱导后DBP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诱导后、插管后、手术开始时的SBP较芬太尼组均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插管后、手术开始时的HR较芬太尼组均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芬太尼组延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具有安全、高效、苏醒迅速、不蓄积等特点,比芬太尼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和心率,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应激的高血压反应,故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CI组)和异氟烷复合丙泊酚组(对照组)各140例.比较两组各时间节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术毕不同时间节点的苏醒情况和镇静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CI组T1时间节点的SBP、DB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I组麻醉恢复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I组的5 min、10 min OA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0 min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麻醉诱导插管时易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完全,麻醉安全性高、可控性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行静脉诱导时对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丙泊酚时舒芬太尼的适合麻醉剂量.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舒芬太尼不同麻醉诱导剂量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开放静脉后,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2.0 μg/mL,当丙泊酚达设定靶浓度时,各组经30 s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0.4 μg/kg、0.6μg/kg,接着3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8 mg/kg,2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 (T3),插管后3 min(T4)的SBP、DBP、HR.结果 与T0比较,T1时刻3组SBP、DBP、HR均下降(P<0.05),C组较A、B组下降明显(P<0.05);SBP、DBP、HR在T2、T3、T4时点A组与B、C组相比上升明显(P<0.05),而B组和C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 mm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中,0.4 μg/kg舒芬太尼能有效减轻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高龄患者TCI麻醉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ASA为II—III级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TCI麻醉监测组(以下简称“T组”)和对照组(以下简称“P组”)。麻醉诱导均为芬太尼3.3ug/kg、咪唑安定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插管后T组采用血浆靶控TCI维持麻醉,术中根据AAI值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TCI血浆浓度及应用肌松监测反馈仪闭环给予肌松药。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为2.3—2.8ug/ml,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为3.6-4.8ng/ml,顺阿曲库铵则是闭环给药;而P组只根据血压、脉搏和麻醉医师经验调节控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丙泊酚的输注速度为75一i00IJ.g/kg/min,瑞芬太尼输注速度为150—200ng/kg/min,顺阿曲库铵是每隔30—45分钟给予2—3mg。分别观察记录T组和P组于诱导用药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切皮时(T3);开始进腹或进腔镜时(T4);腹部探查游离或腔镜游离时(T5);脏器切除时(T6);拔管时(T7)等七个时段的心率(HR)、血压(SBP、DBP)、体动情况、肌松满意程度,麻醉药用量等。此外,还观察苏醒期问的苏醒时间、苏醒的完全程度、苏醒期间的并发症等。以上几方面的数字技术最终通过麻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分析记录。结果:T4-T7时,心率、血压T组与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中无体动,P组有6例出现体动(P〈0.05);T组肌松满意程度较好,TOF值〈0.1,P组有7例出现短暂肌松不良(P〈0.05);T组麻醉药和肌松药用量均更少,术后苏醒和肌松恢复更快,术后躁动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高龄患者术中应用TCI麻醉,配合肌松闭环给药、AAI监测调控、麻醉信息系统整合等具有很大优势,使高龄患者的麻醉过程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优、可控性和精确性更强、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行快速诱导经口旋转盲探气管内插管法在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3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前预测为困难气管插管患者60例,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两组,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和Ⅳ级为困难气管作为盲探组(25例),采用旋转盲探插管法;Cormack-Lehane分级Ⅰ级和Ⅱ级作为明视组(35例),采用Macintosh喉镜常规插管法。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及气管插管后5 min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咽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明视组比较,盲探组在气管插管总时间、1次成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0%;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后和插管后5 min的SBP、DBP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即刻SBP、DBP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后比较,气管插管即刻的SBP、DBP和HR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O2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咽喉并发症。结论快速诱导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法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高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老年患者TCI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时满意的效应室浓度。方法全麻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45例,随机分为初始效应室浓度不同的三组,每组15例:Ⅰ组设定依托咪酯初始效应室浓度为0.5mg/L;Ⅱ组设定依托咪酯初始效应室浓度为0.6mg/L;Ⅲ组设定依托咪酯初始效应室浓度为0.8mg/L。术中依托咪酯维持的效应室浓度为0.4mg/L。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时(T3)、拔除气管导管前(T4)、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5)和回病房后即刻(T6)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辅助药物使用次数、苏醒指标等。结果三组间各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各组T1时MAP和HR均降低;三组患者的依托咪酯总用药量、手术总耗时、平均效应室浓度(Ce)及清醒时间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依托咪酯0.6mg/L初始效应室浓度、0.4mg/L维持效应室浓度可为高龄老年患者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