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对轻度持续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轻度持续哮喘患儿9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A组(ICS+槐杞黄)45例和B组(ICS)45例,监测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5、IL-33、IL-5、IL-13 水平及肺功能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喘息发作情况,分析比较各项监测指标变化。结果 90例患儿中失访8例,实际收集有效病例82例,其中A组38例,B组44例。治疗后,A、B组IL-25、IL-33、IL-5、IL-1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IL-25、IL-33、IL-5、IL-13降低较B组显著(P<0.05);治疗后,A、B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75/25%pred)较治疗前升高(P<0.05),A组FEV1%pred、PEF%pred、MMEF75/25%pred升高较B组显著(P<0.05); A组治疗后3、6个月的喘息次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ICS治疗哮喘的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降低IL-25、IL-33、IL-5、IL-13及抑制Ⅱ型固有淋巴细胞活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FEV3/FVC与肺通气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肺功能检查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常规肺功能检测(pulmonary function test, PFT)结果将受试的242例患者分为正常FEV3/FVC和FEV1/FVC组(A组,n=62)、仅FEV3/FVC下降组(B组,n=40)及FEV1/FVC下降组(C组,n=140)。观察三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指数变化。 结果 A组的年龄低于B组(P<0.05)和C组(P<0.01)。A组的BMI高于C组(P<0.01)。肺功能检测中,A组FVC%pred及MEF50%pred高于B组(P<0.05)。A组的FEV1% pred、FEV1/FVC、FEV3/FVC、FEF25%~75%、FEF25%~75%pred、MEF25%及MEF25%pred均高于B组(P均<0.01)。而PFT的其他指标如FVC、FEV1、FEV3、MEF75%、MEF75%pred及MEF50%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肺功能检测中A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C组(P均<0.01)。肺功能检测中B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C组(P均<0.01)。 结论 FEV3/FVC单独下降可能提示早期的气道阻塞,FEV3/FVC可能是判断早期气道阻塞更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IL-10、IL-4及IgE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方便该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甲组(56例急性发作患儿)与乙组(52例缓解期患儿),另选同时期接诊的5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丙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放射免疫法检测,观察3组血清IL-10、IL-4及IgE水平.结果 3组IL-10水平:甲组(10.93±4.37)pg/mL<乙组(15.71±5.33)pg/mL<丙组(18.42±5.64)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甲组(35.26±9.51)pg/mL>乙组(17.18±7.19)pg/mL>丙组(2.15±0.42)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水平:甲组(361.77±100.85)IU/mL>乙组(223.83±53.54)IU/mL>丙组(93.07±28.21)IU/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10、IL-4及IgE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中重度儿童哮喘发病&#65380;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65377;【方法】 中重度持续哮喘发作期儿童45例,其中中度持续组(20例)与重度持续组(25例);以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65377;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下分泌的IL-17水平,检测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量;对以上病例进行联合治疗3个月后随访,达到临床缓解的病例20例纳入哮喘缓解组,复查其IL-17水平&#65377;比较不同病情间IL-17的表达水平,了解IL-17与儿童哮喘临床病情&#65380;气道炎症反应的关系&#65377;【结果】 哮喘患儿PBMC表达IL-1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 685 ± 1 081) pg/mL,其中哮喘发作组 (5 355 ± 813) pg/mL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4 504 ± 687) pg/mL (P均 < 0.05);重度持续组患儿PBMC表达IL-17水平(5 830 ± 807) pg/mL显著高于中度持续组(4 962 ± 751) pg/mL (P < 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IL-17水平(5 355 ± 813) pg/mL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Xmin = 0, Xmax = 98.8, M = 44.73)%&#65380;血中性粒细胞比例(51.72 ± 13.43) %成正相关(r = 0.820&#65380;0.736, P < 0.001)&#65377;【结论】 中重度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表达水平升高,并与哮喘临床病情&#65380;气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65377;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哮喘病人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判断哮喘气道炎症及治疗效果的指标。方法: 选择41例哮喘病人和29名健康对照者,通过竞争性PCR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8 mRNA和IL-10 mRNA 的表达量。其中17例哮喘病人在抗炎治疗后也进行了上述检测。结果:哮喘组IL-8 mRNA表达量[(23.0± 5.9)pg/μg总RNA]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9±0.6)pg/μg总RNA,P<0.05]。健康对照组均有IL-10 mR- NA表达[(5.5±1.2)pg/μg总RNA];哮喘组在治疗前多数无IL-10 mRNA表达。17例哮喘病人治疗后IL-8 mRNA表达量[(7.0±1.6)pg/μg总RNA]比治疗前[(39.9±12.6)pg/μg总RNA]明显降低(P<0.05),激发试验阴性者均有IL-10 mRNA表达[(0.8±0.3)pg/μg总RNA],激发试验阳性者仅3例有IL-10 mRNA表达 [(0.2±0.6)pg/μg总RNA]。结论:动态观察IL-8水平变化,对哮喘病情判断有一定价值;而IL-10表达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抗炎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蒋萍  梁宗安 《四川医学》2005,26(9):940-942
目的观察组胺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对哮喘小鼠T辅助细胞(Th1/Th2)功能性平衡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哮喘组、雷尼替丁2mg/kg及5mg/kg干预组。检测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IL-12及脾单个核细胞(PMNC)中Th1类因子IFN-γ、Th2类因子IL-4的表达并分析雷尼替丁作用下IL-12与IFN-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哮喘组IL-12分别为(446.93±20.89,211.21±22.42)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γ分别为(404.91±11.78,271.58±35.35)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IL-4分别为(20.30±4.93,48.26±9.39)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雷尼替丁2mg/kg及5mg/kg组IL-12水平分别为(282.64±21.20,354.00±29.97)pg/ml,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γ分别为(313.25±40.54,364.44±39.79)pg/ml,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IL-4分别为(37.70±7.47,27.76±9.63)pg/ml,与哮喘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P<0.01)。雷尼替丁5mg/kg组细胞因子水平改变较2mg/kg组更明显(P<0.01)。在雷尼替丁组,IL-12水平与IFN-γ成明显正相关(r=0.80,P<0.01)。结论雷尼替丁可增加哮喘小鼠体内巨噬细胞IL-12的分泌,并部分纠正Th1/Th2功能平衡,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推测对IL-12的上调作用可能是其影响Th1/Th2功能平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IL - 18水平与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住院的 3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血清IL - 18进行检测 ,比较其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及治疗前后有效组及无效组中的水平差异。结果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患者血清IL - 18水平为 2 6 9 84± 18 91pg/ml,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 84 93± 2 5 9pg/ml(P <0 0 1) ;有效组血清IL - 18水平由治疗前 188 5 7± 2 3 99pg/m1下降到治疗后的 14 3 0 2± 13 81pg/ml(p<0 0 1) ,而无效组血清IL - 18水平由治疗前 2 17 77± 2 6 5 2pg/ml上升至治疗后的 30 9 91± 2 9 36pg/ml(P <0 0 1) ;治疗前后无效组血清IL - 18水平分别为 2 17 77± 2 6 5 2pg/m1和 30 9 91±2 9 36pg/ml较有效组分别为 188 5 7± 2 3 99pg/ml和 14 3 0 2± 13 81pg/ml明显高 (P <0 0 1)。结论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患者血清IL - 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 ;血清IL - 18水平较低者及经治疗后IL - 18水平下降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IL-33和可溶性ST2(sST2)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岱山县中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试验组),并选取同期院内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对比两组外周血IL-33、sST2和IgE水平,及其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外周血IL-33、sST2和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9.32±3.05)pg/ml比(9.65±1.32)pg/ml,(22.68±6.82)pg/ml比(14.42±2.66)pg/ml,(152.11±12.25)ng/ml比(92.32±8.4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支气管哮喘程度的加重,外周血IL-33和sST2水平逐渐升高,重度哮喘的外周血IL-33和sST2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组[(22.65±3.05)pg/ml比(13.25±2.65)pg/ml和(17.33±2.48)pg/ml,(24.33±6.25)pg/ml比(17.33±5.45)pg/ml和(20.11±5.9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儿童哮喘肺泡灌洗液IL-25变化及布地奈德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患儿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为同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健康儿童.A组给予常规治疗,并予生理盐水雾化治疗4周,B、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布地奈德1 mg雾化吸入每日2次,疗程分别为4周、8周.比较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IL-25变化及与FEV1和EOS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A、B、C组IL-25水平分别为(9.13&#177;1.33)pg/ml、(9.63 &#177;2.91) pg/ml、(8.80&#177;2.17) pg/m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21&#177;0.63) 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IL-25水平分别为(7.40&#177;1.83) pg/ml、(5.97&#177;1.85) pg/ml、(3.53&#177;1.57) pg/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25浓度与FEV1和EOS呈明显相关(r=0.832,0.878;P<0.01).结论 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IL-25水平变化显著,布地奈德能降低哮喘儿童BALF中IL-25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哮喘小鼠模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5(IL-15)与IL-4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用鸡卵白蛋白(OVA)抗原溶液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制备哮喘小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干预组每次雾化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进行干预。定雾化激发后24 h取各组肺泡灌洗液进行嗜酸性细胞计数,并用ELISA方法测测定血清IL-15、IL-4的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IL-4与IL-15水平和嗜酸性细胞数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哮喘组分别为(18.73±3.07)pg/mL,(18.10±2.66)pg/mL和(9.57±1.63)×105/L;干预组分别为(14.04±1.58)pg/mL,(14.37±2.46)pg/mL和(7.47±2.11)×105/L;对照组分别为(9.26±1.87)pg/mL,(10.82±2.13)pg/mL和(3.22±1.78×105/L);血清IL-4与IL-15水平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IL-4与IL-15在哮喘发病中有一定的联系,IL-4作为一种对哮喘发生发展起负向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可以推断IL-15在哮喘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介素-10与白介素-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 10和IL 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 10、IL 12和Ig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 IL 10和 IL 12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0.01)。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 IL 10、IL 12与IgE之间存在负相关 (r=-0.73,r=-0.69,P<0.01 ),而IL 10与IL 12之间呈正相关 (r=0.82,P<0.01 )。结论 IL 10和IL 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着网络效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闫梅  陈军 《吉林医学》2013,(8):1405-1406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哮喘患儿血清中IL-13及IgE的浓度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哮喘患儿94例及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进行对照,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的IL-13及IgE的浓度。结果:94例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清中IL-13及IgE的浓度分别为(28.1±8.2)pg/ml、(252.2±61.5)IU/ml,高于处于其缓解期[(10.1±2.5)pg/ml、(25.3±8.5)IU/ml]及健康儿童[(8.0±2.8)pg/ml、(17.4±7.8)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清中IL-13及IgE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过敏诱发哮喘患儿组血清中IL-13及IgE的浓度高于由病毒及细菌感染诱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及细菌感染诱发组患儿血清中IL-13及IgE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3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尤其是由于过敏因素诱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可以考虑研发IL-13的拮抗剂或抑制剂,为支气管哮喘等变应性疾病的免疫治疗开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和痰液中IL-33的含量,探讨其含量与患者症状、肺功能、血液和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IL-33的含量,对哮喘患者行24 h症状评分和肺功能测试,依据FEV1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3组:FEV1≥80%为轻度哮喘组,6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探讨其对患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8月—2020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哮喘组)、COPD急性加重期(COPD组)、哮喘合并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组)患者,每组80例,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ECP、IL-13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所有研究对象行肺功能通气检查,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采用Pearson法分析合并组患者血清ECP、IL-13、EOS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CP、IL-13水平对哮喘合并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COPD组、合并组血清ECP、IL-13、EOS、水平升高(P <0.05);哮喘组与COPD组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时期血清白介素 (IL) - 10、内皮素 (ET) - 1及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 - 10、IgE和ET - 1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血清IL - 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ET - 1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IL - 10与ET - 1、IgE之间存在负相关 (r=- 0 . 6 8,r=- 0 . 74 ,P <0 . 0 1) ,而ET - 1与IgE之间呈正相关 (r=0 6 6 ,P <0 .0 1)。结论 :IL -10和ET - 1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整个过程 ,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时期检测血清IL - 10和ET - 1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外周血IL-35、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80例COPD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组(A组,n=49)和稳定期组(B组,n=31),同期健康体检者25名为对照者(C组,n=25)。ELISA法检测3组外周血清IL-35表达;检测3组外周血清hs-CRP。 结果COPD患者B组、A组外周血清IL-35表达水平分别为(4.171±1.339)ng/ml、(3.480±1.790)ng/ml,与对照组[(5.194±1.595)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61.143±30.024)mg/L]明显高于B组和C组[(12.161±4.495mg/L、(1.075±0.85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外周血清IL-35与hs-CRP呈负相关性(r=-0.349,P=0.014),B组无负相关(r=-0.237,P=0.199)。 结论 AECOPD患者外周血清IL-35低表达及hs-CRP高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AECOPD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和IgE的变化。 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及IgE ;以肺功能仪测定FEV1%和PEFR以观察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IL 5活性及IL 4明显高于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健康者 (P均 <0 .0 1) ;②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及IL 5活性和肺功能 (FEV1、PEFR)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③IgE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明显降低 ,IgE有一定程度下降 ,提示IL 4、IL 5、IgE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0-13
目的 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辅助性T细胞1(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5(IL-35)及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皮肤科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50例和同时期体检中心健康者3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IL-18和IL-35表达水平,分析其水平差异及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UA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SU患者外周血IL-18表达水平为(125.75±19.10)pg/mL,较健康对照组的(68.96±10.65)pg/mL显著升高,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U患者外周血IL-35表达水平为(41.86±6.13)pg/mL,较健康对照组的(77.38±13.19)pg/mL显著降低,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35及IL-18在CSU发病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可能为CSU的临床评价和治疗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艾春英 《湖南医学》2014,(4):746-74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IL-33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25例哮喘患者(哮喘组),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哮喘缓解48例(缓解组),急性发作期77例(急性期组),其中轻度组32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20例,另选取正常体检者48例(对照组),采用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IL-18、IL-33水平,同时观察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嗜酸性细胞(EOS)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 IL-18,IL-33,EOS 水平显著升高,而 FEV1%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缓解组相比,急性期组IL-18,IL-33,EOS水平显著升高,而 FEV1%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轻、中度哮喘组相比,重度组患者 IL-18,IL-33,EOS水平较高,而 FEV1%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急性期各组患者治疗后IL-18,IL-33,EOS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而FEV1%,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IL-18、IL-33在急性哮喘发作过程中起到促炎作用,加强气道反应;对急性期患者应用激素治疗能有效抑制炎症,控制气道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者血清IL-18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哮喘被认为是TH1/TH2免疫失衡性疾病,有研究认为白细胞介素IL-18是既可诱导TH1应答又可诱导TH2应答的特殊细胞因子,与哮喘的发病有关.该研究旨在探讨IL-18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1例,临床缓解期患者18例,健康对照志愿者20例,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ELISA法,测量其血清IL-18的水平.结果 血清IL-18的水平:急性发作组(133.23±80.29)pg/mL.临床缓解组(112.01±61.88)pg/mL,对照组(50.54±30.61)pg/mL.应用方差分析3组间有差异(P<0.001).3组间进行两两比较,临床缓解组与急性发作患者组无差异(P=0.339),急性发作患者组、临床缓解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 IL-18与哮喘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很可能是哮喘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