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手术技术改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因椎管占位、严重后突畸形、需行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78例新鲜胸腰段脊柱骨折分为改良组(A组)和传统组(B组)。A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1758岁,平均38·27岁;Cobb角10°40°,平均24·71°;椎管占位率35%80%,平均49·1%;采用倒V形切口,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B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1857岁,平均38·73岁;Cobb角15°38°,平均25·08°;椎管占位率33%79%,平均48·3%;采用传统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两组均采用Z-Plate钉板内固定。对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手术并发症、植骨融合时间、Cobb角、椎管占位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39例获平均26个月随访(844个月),B组36例获平均27个月随访(938个月);两组间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植骨融合时间、Cobb角、椎管占位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手术并发症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改良手术入路,优化手术操作程序,改变植骨方式,能有效地减少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手术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侧前路减压、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侧前路减压与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侧前路减压及髂骨、肋骨、钛网植骨加Z—plate、Kaneda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经平均13个月随访,术后脊柱序列及生理曲度恢复正常,椎管无占位,植骨融合良好,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无钢板、螺丝钉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侧前路手术可一期实现椎管前方减压.且直接、彻底,使神经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Z—plate、Kaneda内固定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可以对椎体间支撑和对植骨加压,促进植骨融合,适合于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脊柱稳定性重建和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总结2001~2004年7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资料,27例椎管占位大于50%,采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44例椎管占位不超过50%,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前路手术组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钛网钢板无移位及断裂,椎体高度无丢失。后路手术组椎体压缩畸形及椎体高度均有恢复,但椎弓根螺钉断裂2例,松动1例。结论前路手术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但操作复杂,创伤大;后路手术简单,操作容易,对椎管占位小于50%者也能起到间接减压作用。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不同术式,做到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尽量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4.
手术入路的选择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经后路和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24例,其中19例同时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经侧前方减压植骨Z-plate钛板内固定18例。观察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并评价复位及神经恢复情况。结果42例均获9~36个月随访。后路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小于前路组(P〈0.05),椎体前高丢失及Cobb角丢失后路大于前路(P〈0.05),后、前路术后Frankel分级各改善1.2级与1.8级。结论前、后路手术都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应依据椎管占位的程度和脊柱结构的综合稳定性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前路减压(前路组)或后路单一切口270°减压、钛网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路组)治疗A3.3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上述方法治疗A3.3型胸腰段脊柱骨折71例。结果 71例获13~66个月的随访;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评分、12个月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路组在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率等方面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前路减压或后路单一切口270°减压、钛网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均是治疗A3.3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但前路手术出血多,手术时间相对长。  相似文献   

6.
前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 3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35例术前后凸角 (Cobb法 ) 12°~ 4 1°,术后为 0°~ 16° ,植骨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 2 8例伴有神经损伤者中 2 4例Frankel分级有一级以上的改善 (E级 11例 )。结论 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经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 ,固定可靠 ,植骨融合率高 ,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1月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78例,依据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32例采用前路手术,46例采用后路手术。记录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级、JOA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并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Cobb角、椎管减压程度、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前路组大出血2例、血气胸2例、脑脊液漏1例,后路组无严重并发症。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大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5~43个月,平均(29.56±10.35)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评级均较术前有明显进步,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测量Cobb角、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前路组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改善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均为有效的手术入路选择,前路手术减压彻底,但手术创伤大,适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严重的患者;后路手术创伤小,适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轻及没有或脊髓神经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四种前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 ,在进行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后 ,分别应用肘钉、VSAplate万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统、Kaneda、Z plate钢板等 4种不同器械进行固定 ,并作 5个月~ 5年 (平均 3 2年 )的随访 ,比较手术情况 ,神经恢复情况及随访时角度丢失情况。结果 肘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随访时角度丢失均高于其他三组 ,Z plate钢板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VSAplate万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统组及Kaneda组 ,随访时角度丢失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当前方是主要压迫物时 ,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应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Z plate钢板相对其他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 ,术中出血少 ,手术时间短 ,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并作出对比,评出其优越性。方法总结2005年至2008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38例,其中采用后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手术治疗20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手术治疗18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病椎高度变化,脊柱后突角度改变,内固定有无松脱,折断及椎管狭窄程度改变。结果全部患者均接受6~36个月的随访,平均18月,X线复查示:前路手术组病椎植骨均骨性愈合,高度未见明显丧失。后路手术组有9例高度明显丢失,后突畸形明显,3例出现断钉、脱钉.后路组有明显椎管狭窄。结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0.
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侧前路矫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前路矫形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9例胸腰段压缩型骨折患者,受伤时均无脊髓神经症状,经保守治疗并3~29年的病史,均出现胸腰段的后凸加重,并脊髓神经损伤,予全麻下经侧前路行胸腰段椎管减压、后凸矫形、植骨、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未出现切口感染、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亦无植骨块脱落、塌陷及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随访10个月~3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腰背痛缓解,脊髓神经症状有Ⅰ~Ⅱ级的好转。最后随访时胸腰段后凸角(Cobb法)较术前平均改善17.1°。结论侧前方椎管减压、脊柱矫形、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安全、有效,可作为其手术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患者79例,男51例,女28例;年龄30~80岁,平均58.1岁.79例患者均有颈、胸、腰椎同时受压的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胸腹束带感,明显感觉减退平面,下肢痛,上、下肢病理征阳性等.其中41例以颈部症状为重,5例以胸椎症状为重,12例以腰椎症状为重.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单纯颈椎手术41例,胸椎手术5例,腰椎手术12例;接受两部位手术21例.按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单纯颈椎手术的改善率为66.06%±14.33%,单纯胸椎手术的改善率为56.19%±9.85%,单纯腰椎手术的改善率为63.49%±9.78%.21例行两部位手术,其中14例一期行两部位手术,改善率为76.78%±3.94%,7例分期行两部位手术,改善率为71.79%±8.74%.结论 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主要由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等引起,为脊柱多部位发现,表现复杂,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多方面综合判断,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提出最佳手术时机,手术指标和手术方法,方法:对68例胸椎裂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行后路减压56例,经后入路椎弓根侧前方减压12例,采用“锤入法”或“潜挖法”切除从前方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椎体碎块,采用Dicks椎弓根钉内固定15例,双哈氏棒固定42例,哈-鲁氏棒固定8例,鲁氏棒固定3例,并行椎间关节突植骨15例,结果:随访4个月至4年4个月,平均2年,术后内固定稳定,骨折复位佳,椎管有效径恢复,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较大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骨折块占据椎管容积1/3以上,椎管矢径小于10mm应积极进行手术椎管减压,后路复位固定,纠正后弓角,注意术中复位达到到以下三项标准:a. 压缩椎体张开80%以上,b。后弓角<10度;c椎体间脱位完全复位。  相似文献   

13.
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单纯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沈虹 《中国骨伤》2006,19(3):185-185
自1997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椎体单纯性压缩骨折8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6~71岁,平均为41岁。高处坠落损伤15例,摔倒损伤54例,重物砸伤13例,其他原因致伤4例。86例均为住院患者,住院时间11~  相似文献   

14.
胸腰段椎体多节段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巧华  吴国正  龙超 《中国骨伤》2006,19(6):370-370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是指多于一个节段,并且骨折节段被正常节段分隔.随着CR、CT、MR等设备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该骨折诊出率明显增加,该骨折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继发性的脊髓损伤.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共收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46例,其中手术治疗38例,灵活掌握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FC)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报告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在41例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情况。随访10~36个月,平均24个月,症状无复发,融合器无移位,无植骨吸收和假关节形成,取得满意效果。分析了这种固定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与椎弓根钢板结构、单纯植骨融合的脊柱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比较,优于后两者。此种固定融合技术的特点是:椎体界面间固定,能增大和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有利于植骨融合,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出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范围,如颈椎不稳定、腰椎不稳定、退行性椎间盘病变、腰神经根管狭窄、颈椎病、腰椎滑移、腰椎间盘术后复发等疾病。认为TFC融合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椎间固定融合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鉴于临床上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乏被误诊、漏诊者 ,笔者对其影像学及神经学检查作一介绍。1 影像学诊断1.1  X线平片 多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根据高质量的正、侧位X线平片得到诊断 ,其主要表现如下。1.1.1 椎体前高减低 椎体前高减低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最为显著的X线表现之一。Willen等采用骨折及上下相邻椎体前高与后高比值来反映椎体前高减低程度 ,如图 1所示 ,该比值=[1/ 2 (A1+A2 ) -A0 ]/ [(A1+A2 ) /2 ]。Lin等在生物力学实验中将尸体胸腰椎标本造成爆裂性骨折 ,从X线片上测量椎体前高 (AVH )、后高(PVH)…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89例,其中AF系统椎弓根钉内固定68例,Dick固定6例,ALPS固定8例,Luque棒固定2例,中华长城5例,并行植骨49例。结果随访9个月~3年6个月,平均2年。术后内固定稳固,骨折复位佳,椎管有效径恢复,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如骨折块占椎管容积>30%以上,椎管矢径小于10mm及伴有脊髓损伤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椎管减压复位固定,矫正后倾角,同时术中脊髓造影、C臂机监视复位应达到以下标准:压缩椎体扩张80%以上;后弓角<10°,恢复椎管容积及脊髓减压,椎体间脱位完全复位。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管内骨折块产生的组织结构基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谢宝钢  吴梅英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53-156,I001
揭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发生机制及造成脊损伤的骨折块来源部位及产生机理。方法:本研究从造成脊柱损伤的实际过程出发,利用BIM-I型立式自由落体生物撞击机,在准静态加载下对尸体脊柱标本复制爆裂骨折模型及应用体视显微镜观测正常及单2击后终板软骨、小当人骨形态和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1~3岁的幼儿下胸椎和腰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对10例1~3岁下胸椎和腰椎疾患患儿应用成人颈椎侧块螺钉进行固定矫形,男7例,女3例;年龄1~3岁,其中1~2岁4例,2~3岁6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合并脊柱侧凸7例,均为完全分节的单个游离半椎体,不合并对侧分节不全;椎体肿瘤2例,为合并椎管内占位的嗜酸性肉芽肿;脊柱结核1例,为中心型椎体结核并后凸畸形.病变椎体:L3(1例),L2(3例),L1(4例),T12(2例).病变节段为1~2个.经测量T11~L5椎弓根的上下径为5.2~9.0 mm,平均6.5 mm;左右径为3.5~8.0 mm,平均4.6mm.结果 10例患儿共置入40枚螺钉,未发生大血管和神经损伤.3例患儿CT扫描发现各有1枚螺钉置人偏外,并穿破椎弓根和椎体的外缘皮质,其中1例患儿出现1枚螺钉过长超出椎体前缘,但均未损伤血管及内脏.随访时间2~3年,平均2.6年.1例L3椎体嗜酸性肉芽肿患儿,术后6个月时X线片显示L2~L4局部有轻度后凸畸形,但3年后后凸畸形基本自行矫正.10例内固定物在手术后2~3年取出,在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结论 在1~3岁幼儿的下胸椎和腰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在技术上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球囊扩张术在严重开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对26例(28椎)严重胸腰椎骨折先行脊柱内固定器系统固定,后经椎弓根气管插管球囊扩张、椎体内植入自体骨泥及颗粒骨.21例为新鲜骨折,5例为陈旧性骨折.损伤节段:T10 1例,T11 2例,T12 6例,L1 10例,L2例,L4 5例,L5 2例.24例为单椎损伤,2例为双椎损伤(T12、L1及L1、L5).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3例,E级17例.17例(18椎)为压缩性骨折,9例(10椎)为爆裂骨折.结果 本组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出血量为50~500 mL,平均120 mL;手术时间为120~210 min,平均14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0~20 d,平均13 d.26例患者术后获3~3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Cobb角由术前32.3°±3.3°恢复至术后1.3°±0.5°,并维持稳定无变小.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由术前33.1%±5.3%恢复至术后99.6%±0.3%.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由术前(6.5±1.0)分恢复至术后(0.9±0.7)分.9例(10椎)爆裂性骨折椎管横截面积侵占率术前平均为60%(30%~80%),术后平均为1%(0~10%),复位率达90%.9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至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7例,较术前改善1~2级.结论 气管插管球囊扩张、经椎弓根伤椎内骨泥、颗粒骨混合植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