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复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驻马店市魏道德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复合臭氧髓核消融术,对照组采用复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比较两组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为(1.05±0.7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复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可以有效缩小髓核体积,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缓解疼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捷一  钟炯彪  刘芳  曾琦芳  李波  罗超  陈识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901-903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采用了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术前均先行椎间盘造影,探讨手术方法、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症状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5~12个月,平均为7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3分,术后下降为2.1分(P<0.05),术后4个月随访时为2.5分(P<0.05),主观改善满意率为92.1%,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近期效果满意,但手术适应证仍需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治疗组92例,分别予综合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目测类比疼痛(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改良Stauffer-Coventry评定系统术后日常活动及满意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VAS评分和日常活动及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1年10月对47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6~22月).VAS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分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未见相应椎间隙狭窄.所有患者无术后感染、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3.脊柱微刨介入治疗日趋成熟。有应用前景作为疼痛学科核心技术之一的脊柱微创介入治疗,经过10年的不断规范、推广应用,日臻成熟。“经皮双极水冷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失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思维”、“臭氧椎间盘造影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价值”、“微创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有关问题讨论”等在以往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射频热凝(低温等离子射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医用三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7例,行等离子髓核消融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及3、12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ODI评估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2个月时优效、良效、好转、无效依次为62.7%(42/67例)、19.4%(13/67例)、6.0%(4/67例)、11.9%(8/67例),VAS评分显著下降,ODI多项功能显著改善。结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可取得近期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7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微创组与臭氧组,每组中53例。微创组患者单纯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臭氧组患者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臭氧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出院时的VAS评分与ODI指数。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的VAS评分与ODI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臭氧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充分发挥二者的治疗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  张在恒  颜登鲁  谭平先  谢清华 《广东医学》2006,27(10):1531-1532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采用经皮髓核成形术(46例)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20个月,经皮髓核成形术组平均(13.02±4.03)个月。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性(t=-37.163,P=0.000),JOA评分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性(t=-17.653,P=0.000),Williams临床优良率86.7%。结论经皮髓核成形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赵龙  张荣宜  刘畅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1):1827-1830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髓核消融术2种手术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组(A组)和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髓核消融术治疗组(B组),每组患者36例,比较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估。   结果  A组和B组术后1周[A组(3.39±1.29)分, B组(4.00±1.62)分]、术后1个月[A组(2.19±0.86)分, B组(2.56±0.97)分]、术后3个月[A组(1.81±0.98)分, B组(2.25±1.00)分]、术后6个月[A组(1.36±0.64)分, B组(1.94±0.89)分]、术后12个月[A组(1.08±0.77)分, B组(1.69±0.79)分]与术前[A组(6.75±1.20)分, B组(7.00±1.17)分]相比,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 < 0.05)。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髓核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二者相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远期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183-186
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患者主要以颈、胸、腰椎等部位间盘突出导致疼痛、放射痛的临床症状为首诊,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前提下,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之间的取舍与结合,对患者术后症状的预期改善,就显得尤为重要。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是以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为核心,采用常规椎间盘造影入路,在较低温度下直接汽化髓核组织,使其在微创状态下实现相对安全精确的椎间盘的减压和成形。现已较为广泛的运用于临床微创手术的选择中,展现出良好的运用前景。但近几年也有相关文献提及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术后随访中复发率及再次手术率较高。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文献,概述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利弊。  相似文献   

11.
射频热凝联合医用三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射频热凝联合医用三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近期及长期疗效.方法 行射频热凝联合医用三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37例,于术后1、6及12个月时随访,采用VAS评分及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各时间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及12个月时的优良率分别为70.3%(26/37例)、78.4%(29/37例)和81.1%(30/37例).结论 射频热凝联合医用三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术后近期及长期疗效确切、稳定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周日兴  李应德  兰宇 《海南医学》2016,(7):1096-1098
目的 观察经椎小关节内侧缘入路靶点穿刺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9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经椎小关节内侧缘入路靶点穿刺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经Kambin三角区穿刺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分别于术前(T0)、术后7 d(T1)、术后1个月(T2)、术后3个月(T3)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奥斯维斯失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和腰痛功能障碍程度,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有效率为83.78%(31/37),对照组为78.13%(25/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3时,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均明显较T0时降低,而T1时,观察组患者VAS、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小关节内侧缘入路靶点穿刺和经Kambin三角区穿刺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均安全有效,但前者早期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腰痛功能障碍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射频靶点热凝术与三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A组实施射频靶点热凝术;B组实施三氧髓核消融术。比较两组治疗后5d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前、术后随访JOA评分。结果治疗后5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增高;两组间比较A组JOA评分更高,疗效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靶点热凝术与三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安全,疗效均显著,两组比较射频靶点热凝术改善率高于三氧髓核消融术。  相似文献   

14.
张光翠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44-1445,1448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认为椎间盘源性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臭氧+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采用臭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疼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臭氧消融术加靶点射频治疗盘源性颈椎病较单纯臭氧治疗效果更显著,经皮臭氧消融术加靶点射频治疗盘源性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三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3组,每组20例,射频治疗组(A组),三氧治疗组(B组),射频联合三氧治疗组(C组)。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作为疼痛程度评价指标,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后1周、3周、2个月VAS及术后2个月手术优良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未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VAS疼痛分值C组低于其他2组,术后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2个月优良率为16/20例,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射频联合三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微创、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射频或三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直腿抬高角度.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2.89±0.76) 明显低于对照组(3.98±0.68)(t=7.909, P<0.05);直腿抬高角度(78.42±4.42)明显高于对照组(71.64±3.98)(t=7.561,P<0.05). 结论 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增加直腿抬高角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双极电凝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和双极电凝分别治疗4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应用VAS评分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鼻塞的主观感觉;并分析术中疼痛、出血和术后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果: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和双极电凝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治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Ⅰ组行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Ⅱ组行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3d、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s,VAS)及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7个月,平均19.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组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ODI和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前、术后3d ODI及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Ⅱ组ODI和VAS较Ⅰ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的近期和中期疗效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相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优化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射频组、射频联合三氧组与胶原酶治疗组,术后各组均应用中药乌桂四物汤加减辨证施治,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评定治疗前后各时期的疼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P〈0.05);射频联合三氧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射频联合三氧重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优于射频、胶原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