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川崎病患儿45例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即入院时及入院后第2、3、4周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测定45例健康儿童以上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时间所测值及有无冠状动脉异常者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D患儿PLT升高,第2、3周最高,第4周下降,差异显著(P<0.001).MPV、PDW、P-LCR第1周最大,以后迅速变小,差异显著(P<0.001).冠状动脉异常患儿急性期MPV及最高PLT值较冠状动脉无异常患儿之值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MPV与PDW、MPV与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PLT与PDW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KD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LH-75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38例川崎病惠儿(病例组)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8例(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PLT、PDW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PCT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川崎病患儿恢复早期PLT、PCT、PDW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MPV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KD恢复早期PLT、PCT高于KD急性期,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KD恢复早期MPV、PDW低于KD急性期,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川崎病患儿病情恢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HS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光电681K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40例HS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测定,并以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HSP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及急性期与对照期相比PLT无明显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PV、PDW均有明显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肾受累患儿PLT、MPV、PDW比无肾受累的患儿明显增大,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与HSP发病过程,与其预后及肾脏是否受累和累积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细菌、病毒、支原体所致轻、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1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180例细菌性、病毒性及支原体肺炎(各60例,其中重症肺炎62例,轻症肺炎118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的变化,并与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三组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均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P〈0.01);急性期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轻症肺炎者(P〈0.01),且两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重症及轻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肺炎患儿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状态通常异常,以细菌性肺炎更易于发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作为肺炎严重程度及病情变化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确诊为HIE的50例患儿进行临床分度,观察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变(PDW)的变化,并与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 HIE患儿急性期PL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PV及PDW明显升高(P〈0.01),HIE恢复期与对照组PLT、MPV及PDW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HIE患儿PLT随HIE病情加重而降低(P〈0.01),而MPV、PDW则随病情加重而增大(P〈0.01)。结论 临床上动态观察HIE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HIE的严重程度及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孕妇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3项参数的变化,了解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妊高征患者病情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可靠的监测指标。方法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CELL—DYN3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00例妊高征患者和20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测出的PLT、MPV、PDW3项参数进行相关性的比较分析。结果妊高征患者组和正常孕妇对照组的PLT、MPV、PDW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孕妇的血小板3项参数相比较,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破坏和消耗增加,导致PLT减少,MPV和PDW明显升高,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了解妊高征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冠脉扩张与血小板参数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冠状动脉异常患儿与血小板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4例KD急性期患儿的外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3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冠状动脉扩张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结果KD患儿急性期PLT升高,PDW下降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冠脉扩张的患儿MPV较无冠脉扩张的患儿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KD急性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脉扩张有相关性,检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KD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韩日成  钟彩玲 《河北医学》2009,15(8):903-90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BKM Ac.T5d iff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和治疗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早期、完全缓解期PLT、MPV、PDW、PCT结果并以50例健康人的PLT、MPV、PDW、PCT值做对照。结果:化疗前ALL患者PLT、MPV、PC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PDW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LT、PDW、PCT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MPV比化疗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恢复早期可见MPV、PDW、PCT比骨髓抑制期及化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PLT明显高于骨髓抑制期(P〈0.01),与化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完全缓解期PLT、PCT、MPV、PDW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PLT、MPV、PDW和PCT四项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治疗前后ALL患者的骨髓代偿情况、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何瑛  马强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123-1124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TP患者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与MPV呈负相关(P<0.05),MPV与PDW、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血小板参数对ITP的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进行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5月~2011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55例进行研究,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1例作为对照组,对其PLT、MPV及PDW等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的PLT较高,但是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MPV及PDW均明显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L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与观察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LT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及PDW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血小板的检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病情的分析,对患者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3 5名川崎病患儿及同期健康儿童 2 6名进行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和血小板压积 (PCT)测定。结果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PDW较对照组有差异 (P <0 0 5 ) ,PCT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1) ,PLT、MPV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 ,恢复期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急性期较恢复PLT ,PCT有显著差异 (P <0 0 1) ,MPV有差异 (P <0 0 5 ) ,PDW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川崎病患儿病情恢复程度和监测病情变化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AEP)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中的变化特点及生长抑素 (SS)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AEP和AHNP病人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 (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结果 AEP患者血小板参数无明显变化 ,1周后 ,PLT无明显升高 ,MPV和PDW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常规治疗后 ,对血小板参数无影响 ;SS治疗后 ,MPV和PDW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而AHNP患者PLT显著降低 (P <0 .0 5 ) ,MPV和PDW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1周后PLT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但MPV和PDW无明显降低 ;常规治疗后 ,PLT升高 ,MPV、PDW均降低 (P <0 .0 5 ) ;SS治疗后PLT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MPV、PDW无明显变化。结论 AEP与AHN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明显不同 ,可反映病情变化。SS治疗后 ,对PLT无影响 ,但可增加血小板的活性 ,对AHNP患者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烧伤病人血小板 (PLT)、血小板平均容积 (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80例烧伤病人及 80例正常成人的PLT、MPV及PDW。结果 烧伤病人早期PL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MPV和PDW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高 (P <0 .0 5 ) 。烧伤组恢复期与对照组PLT、MPV、PDW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且随着烧伤程度的加重 ,PLT下降 ,重度组与轻度组 (P <0 .0 0 1) ,而MPV、PDW则愈增高。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 (P <0 .0 5 ) ,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 (P <0 .0 1)。结论 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可做为判断烧伤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并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益气养血活血方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40例RITP患者为治疗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将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比较,并将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血小板参数进行对比,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PLT数值低于对照组(火0.01),PCT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LT数值明显上升(P<0.01),PCT明显上升(P<0.05),MPV,PDW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血活血方除能提升RITP患者的PLT数值外,还可对PC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特点及生长抑素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9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4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1)SAP组与MAP组相比,PLT、PCT明显下降(P〈0.01),MPV和PDW显著升高(P〈0.05);(2)SAP组生长抑素治疗后PLT和PCT明显升高(P〈0.01),MPV和PDW明显下降(P〈0.05)。结论SAP与MAP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不同,生长抑素治疗后PLT和PCT明显升高,血小板活性降低,提示生长抑素对SAP患者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更好地防治HP感染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P抗体,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比较,PLT、PCT、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阳性组的MPV、PDW较阴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影响骨髓增生功能,导致血小板MPV及PDW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