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HPLC测定黄芩和半夏不同配伍比例后黄芩苷溶出量的变化,以探讨中药药性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4%磷酸溶液(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建立黄芩与半夏配伍[以寒为主(9∶6);寒热各半(9∶9);以热为主(6∶9)]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配伍后黄芩苷溶出量的大小。结果:黄芩苷质量浓度在0.010 25~0.102 5 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21%(n=9),RSD 2.0%;黄芩配伍半夏后[以寒为主(9∶6)、寒热各半(9∶9)、以热为主(6∶9)]和黄芩单煎后黄芩苷平均含量分别为64.018,63.6805,0.581,62.529 mg.g-1。结论:黄芩配伍半夏后黄芩苷的HPLC检测方法可靠、稳定、重复性好。不同比例配伍后黄芩苷的溶出量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以热为主配伍(6∶9)对黄芩苷的溶出影响最大,溶出最低,体现了中药药性配伍中以半夏的温热之性抑制黄芩之寒凉之性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前后及不同配伍比例煎出液中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溶出量,考察配伍比例对绿原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金银花-连翘单煎、共煎提取物中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分别给予大鼠灌胃金银花-连翘1∶1,1∶2共煎提取物(剂量为绿原酸60 mg· kg-),测定血浆中绿原酸浓度,用DAS软件根据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绿原酸和连翘苷在共煎提取物中含量高于单煎提取物,而连翘酯苷A在药对中煎出量低于连翘单煎液.金银花-连翘(1∶1,1∶2)共煎提取物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0.95,1.19 mg·h.L-1,Cmax分别为0.18,0.26 mg·L-1,药动学行为无显著差异.结论:金银花-连翘配伍有助于绿原酸和连翘苷的溶出,但连翘酯苷A的溶出量减少.不同配伍比例的金银花-连翘提取物按相同绿原酸剂量给药,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芩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黄芩中黄芩苷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在单因素考察浸泡时间的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甘草不同配伍后黄芩苷、甘草酸的含量变化,采用wilhelmy吊片法测定不同配伍比例样液的表面张力。结果:黄芩苷、甘草酸的溶出率、固含物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黄芩-甘草1∶1~1∶6之间,黄芩苷的相对溶出率随着甘草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黄芩-甘草3∶1时,甘草酸的浓度最高为0.193mg/mL,表面张力最小为49.33 mN/m。此时黄芩苷的相对溶出率最大为86.06%。结论:浸泡时间为0h,黄芩-甘草的最佳配伍比例为3∶1,此时表面张力最小,黄芩苷相对溶出率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附子甘草配伍组对其主要药效成分乌头碱和甘草苷溶出率影响,并探讨甘草附子配伍后其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可光度法,分别测绘乌头碱及甘草苷标准曲线。用乌头碱和甘草苷为对照品,分别设置甘草∶附子——1∶0、3∶1、2∶1、1∶1、1∶2、1∶3、0∶1 7个比例组。将小鼠随机分为14组,雌雄各半,每组9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去痛片阳性对照组、甘草单煎低、中、高剂量组、附子单煎低、中、高剂量组、甘草附子3∶1低、中、高剂量组和甘草附子1∶3低、中、高剂量组。通过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测其镇痛效果,二甲苯急性致炎法测定其抗炎效果。结果乌头碱线性回归方程:y=0.028 5x-0.005 7 (R2=0.999 6),0.001~0.008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甘草苷线性回归方程:y=53.146x-0.003 6(R2=0.999 9),0.002~0.001 5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醋酸扭体法镇痛和二甲苯炎症实验中,甘草配伍组1∶3组效果最好。热板法物理镇痛实验中,甘草附子配伍组3∶1效果最好。结论随甘草苷越多,乌头碱溶出量有增大趋势。其中甘草∶附子为3∶1时水煎液乌头碱的溶出量最多,含量为0.002 1%;甘草比附子为1∶3时水煎液甘草苷的溶出量最多,含量为12.50%。同时,甘草苷可能是解痉、止痛抗炎的主要成分;乌头碱是抑制痛觉神经减轻疼痛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精制血府逐瘀方不同配伍情况下芍药苷的溶出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精制血府逐瘀方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 ,考察药材不同配伍对芍药苷溶出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精制血府逐瘀方不同配伍时提取物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 :活血药合煎及全方合煎 ,芍药苷的溶出量比赤芍单煎分别增加 15.5 % ,14.7%。结论 :精制血府逐瘀方不同的组合配伍对药效组分芍药苷的溶出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配伍比例对半夏-厚朴药对中厚朴活性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建立半夏-厚朴药对指纹图谱,确定34个共有峰及属于厚朴药材的6个活性成分峰和7个未知成分峰;计算厚朴6个活性成分和7个未知成分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配伍比例对13个指标成分的影响。结果:厚朴单煎液与半夏-厚朴药对合煎液中厚朴化学成分的溶出存在差异:在0∶1~1∶0配伍比例范围内,半夏的加入可使厚朴中绿原酸、厚朴酚及成分15、17、27的累计溶出量增加,可使紫丁香苷、木兰花碱、金丝桃苷、和厚朴酚及成分1、3、12、22的累计溶出量减少;在1∶6~4∶3配伍比例范围内,半夏的用量对木兰花碱的溶出影响属误差范围;半夏的加入可使金丝桃苷在1∶6~6∶1、成分1在2∶5~5∶1、成分12在2∶5~6∶1的配伍比例范围内变化百分率减少且具有显著性;半夏的加入可使绿原酸在2∶5~3.5∶3.5、厚朴酚在1∶6~5∶2、成分27在2∶5~6∶1的配伍比例范围内变化百分率增加且具有显著性。结论:半夏的用量对半夏-厚朴药对中厚朴相关成分的溶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HPLC法研究配伍对肾通颗粒中淫羊藿苷溶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肾通颗粒中淫羊藿配伍知母、生地后各配伍煎液的淫羊藿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药材不同配伍对淫羊藿苷溶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Alltech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0.1%冰醋酸(30∶7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流速1.0mL·min-1。结果: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可用于配伍研究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结论:淫羊藿与知母、生地配伍后淫羊藿苷的溶出量有显著性下降;三者不同配伍比例对淫羊藿苷溶出量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变化规律,以探讨传统药对黄芩配伍黄连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常用方剂黄芩与黄连的配伍比例,选择按1:0、1:1、1:2、1:3、2:1、2:3、3:1、3:2、0:1等9个比例分别配伍,水煎煮回流法提取,经分离精制,制得各供试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黄芩苷溶出率与黄芩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溶出率与黄连比例亦成非线性关系,黄芩的最佳配伍比例是3:1,黄连的最佳配伍比例是1:3。结论:按不同比例配伍黄芩、黄连合煎过程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葛根-麻黄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对葛根素溶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50 nm,建立葛根-麻黄药对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葛根-麻黄药对不同比例(3∶1,2∶1,4∶3,1∶1,1∶2,1∶3)配伍对葛根素溶出量的影响。结果: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平均加样回收率99.67%,RSD 2.2%。葛根-麻黄按4∶3配伍时葛根素溶出量最多(2.408 g·L-1),与葛根水煎液(2.455 g·L-1)最接近,而葛根-麻黄按2∶1配伍时溶出量最少(2.254 g·L-1)。结论:不同配伍比例的麻黄对葛根中葛根素的溶出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超 《中医研究》2011,24(10):16-17
目的:研究苦杏仁单煎及与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共煎时汤液中苦杏仁苷含量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HPLC测定苦杏仁单煎及其与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共煎时汤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结果:苦杏仁单煎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与甘草共煎(3∶4)时苦杏仁苷含量降低最多。结论:苦杏仁长时间煎煮可降低汤液中的苦杏仁苷含量;甘草能降低苦杏仁汤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知母配伍黄柏对知母有效成分芒果苷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单次灌胃(ig)芒果苷单体、知母单煎液、知母-黄柏1∶3和1∶1合煎液(剂量按芒果苷计算为35 mg·kg-1),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芒果苷浓度,用DAS软件根据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知母单煎液组芒果苷血药浓度比单体组明显升高,配伍黄柏后有所下降。大鼠单次ig芒果苷单体、知母单煎液、知母-黄柏1∶3和1∶1合煎液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0.626,122.4,94.36,53.97 mg·L-1·h-1,峰浓度(Cmax)分别为0.149,21.52,16.26,8.27 m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0,3.0,4.0,6.0 h,半衰期t1/2分别为3.41,1.46,1.65,1.77 h。结论:知母配伍黄柏后,芒果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随黄柏配伍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吸收速度减慢,t1/2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配伍生姜对小柴胡汤中柴胡皂苷a和黄芩苷在水煎液中溶出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煎煮法,以HPLC测定柴胡皂苷a和黄芩苷的含量,考察配伍生姜对小柴胡汤中柴胡皂苷a和黄芩苷溶出的影响。结果:配伍生姜对小柴胡汤中黄芩苷的溶出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不配伍生姜组的柴胡皂苷a的含量高于配伍生姜组,且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配伍生姜对黄芩苷的溶出无影响,而对柴胡皂苷a的溶出有影响,且生姜降低小柴胡汤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分煎液与合煎液中黄芩苷、芍药苷、甘草酸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柱,流动相分别以甲醇-水-磷酸(47:53:0.2),在280 nm波长测定黄芩苷;乙腈-水-磷酸(18:82:0.1),在230 nm波长测定芍药苷;甲醇-水-磷酸盐缓冲液(70:29:1)为流动相,在250 nm波长测定甘草酸.结果:3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黄芩苷2.88~72.00μg/mL,芍药苷2.85~22.80μg/ml,甘草酸4.16~52.00 μg/mL,黄芩苷含量为合煎液明显高于分煎液,芍药苷、甘草酸含量为合煎液与分煎液无明显差别.结论:黄芩汤不同煎煮方法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谢臻  周媛  陈勇  李怡萱  麦蓝尹  钟明玉 《中草药》2013,44(24):3476-3481
目的 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 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测定此pH值的水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与大黄药对共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进行比较。结果 UV-Vis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黄与黄连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低,而大黄与黄芩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高。用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的溶出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在测定的7个药对中,黄连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溶出量最低,而附子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最高。使用不同pH值的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时,蒽醌类成分的量在pH值为5.6时最高。结论 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与其配伍的药物和pH值环境均会引起蒽醌类成分溶出量的变化,但是不同药物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整的pH值环境对蒽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pH值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黄与芒硝不同配伍比例对水煎液中泻下主要有效成分蒽醌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大黄单煎、大黄与芒硝不同配伍比例(1;1,1;2,2;1)中蒽醌苷的含量.结果:大黄单煎时蒽醌苷的含量为0.126%,大黄与芒硝1∶1、1∶2、2∶1配伍时蒽醌苷的含量分别为0.158%、0.132%和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赤芍和黄柏单煎、单煎后合并及合煎进行分析,寻找异同。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采用乙腈-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多波长检测。结果:定量分析了不同配伍比例(1∶2,1∶1,2∶1)中芍药苷、小檗碱、黄柏碱的含量。与单煎液相比,合煎液中芍药苷溶出量增多,且随黄柏用量增加而增多,而黄柏碱和小檗碱溶出量均减少。其中,小檗碱明显减少,且随赤芍的用量增加而减少。归属了赤芍、黄柏药对主要色谱峰的来源,定性比较了色谱峰所代表的成分在1?1合煎液与1?1合并液中峰面积,发现合煎后赤芍中单萜苷类化合物的溶出增加,黄柏中的化合物溶出有增有减。结论:赤芍和黄柏合并液及合煎液的指纹图谱有异同,表明赤芍、黄柏药对的物质基础和赤芍、黄柏单用的物质基础有异同,为进一步研究该药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山茱萸与五味子配伍前后两药主要组分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比较了配伍前后单煎液、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中两药主要组分马钱苷、没食子酸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变化.结果 在配伍比例较低(≤44)时,五味子促进了山茱萸中马钱苷的溶出.合煎液中的没食子酸、五味子醇甲组分的百分含量随着五味子配伍比例的增大呈线性减小,且均低于单煎液.单煎合并液中这3种组分的含量均高于同比例合煎液.结论 山茱萸五味子配伍对两药主要组分溶出有较大影响,该影响主要在煎煮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术-白芍不同比例配伍对水提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探求药对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运用HPLC切换波长法考察白术、白芍单独水提液与白术-白芍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共提液中芍药苷、白术内酯(Ⅰ、Ⅲ)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与白术、白芍单提液相比,白术-白芍(1∶1,2∶3,1∶2,2∶5,3∶2,2∶1,5∶2)7个比例配伍后芍药苷、白术内酯(Ⅰ、Ⅲ)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白术与白芍配伍后,对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白术-白芍药对的最佳配伍比例为2∶3。  相似文献   

19.
黄芩、黄连配伍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相须药对的配伍对主要活性成分煎出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黄芩-黄连药对为研究对象,以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测定含量,选取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及黄芩-黄连比为考察因素,通过混合均匀设计试验优选煎煮工艺。考察不同比例配伍的黄芩-黄连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化学成分的异同,并采用三维效应面及三角能级图的形式将两指标成分进行直观对比,重点关注因两味中药在共煎而产生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现象。结果:黄连主要活性成分的煎出量与两者的配伍比例显著性相关;而黄芩活性成分的煎出量与煎煮时影响因素有关。黄连用量为黄芩用量2,3,5倍时溶液中两者含量相对较高,其他比例时均较低。结论:可通过研究药对的不同配比与其各自化学成分动态变化关系,揭示其临床使用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杜仲水煎液中3种有效成分(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药对"杜仲-甘草"、"杜仲-牡蛎"、"杜仲-续断"不同比例配伍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杜仲临床配伍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制备不同配伍比例(1∶0.5,1∶1,1∶2)杜仲与甘草、牡蛎、续断的合煎液,以杜仲单煎液为对照,采用HPLC-DAD法检测杜仲各样品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统计分析不同配伍对杜仲3种有效成分煎出含量的影响。结果:杜仲单煎液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煎出含量分别为0.649、0.069和0.440 mg/g。与杜仲对照组比较,杜仲-甘草配伍水煎液中京尼平苷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煎出含量均随甘草比例的增加而升高,绿原酸的煎出含量随甘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杜仲-牡蛎配伍水煎液中京尼平苷酸的煎出含量随牡蛎比例的增加而升高,绿原酸的煎出含量随牡蛎的占比增加而降低,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煎出含量无显著性变化;杜仲-续断配伍水煎液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煎出含量均随续断比例的增加显著升高。结论:药对"杜仲-甘草"、"杜仲-续断"配伍,对杜仲有效成分煎出含量影响较大,表明中医临床疗效与中药药对配伍剂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