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江苏省东海县金银花药材基地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银花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2010 年版《中国药典》金银花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结合液相指纹图谱技术和干花收率等指标考察金银花药材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及金花期的质量。结果:不同花期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存在明显变化,干花质量与产量也存在明显变化。结论:江苏省东海县药材基地金银花最佳采收期为二白期与大白期,与地道产地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并比较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按<中国药典>收载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舍量;并采用HPLC指纹图谱对比加工方法的差异.结果:烤房烘干法加工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大于3.3%,木犀草苷含量大于0.10%,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能达到0.85以上.结论:烤房烘干法是金银花最佳的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金银花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14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指标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找出4个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评价金银花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和UV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相关程度分析方法对4种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4种成分为综合考察指标,其中山东临沂产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总黄酮含量较高;通过相关性评价,判定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总酚酸呈高度相关性,木犀草苷与总黄酮呈中度相关,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呈中度相关,总酚酸与总黄酮呈中度相关。结论:通过对14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指标成分评价及相关分析,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评价及合理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并比较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按《中国药典》收载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并采用HPLC指纹图谱对比加工方法的差异。结果:烤房烘干法加工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大于3.3%,木犀草苷含量大于0.10%,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能达到0.85以上。结论:烤房烘干法是金银花最佳的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山东平邑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动态变化,为山东平邑金银花药材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相及干花得率为指标考察金银花药材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金花期5个不同采收期药材的质量。结果: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有明显变化,干花质量与产量也有明显变化。结论:金银花质量与采收期密切相关,在二白期、大白期采收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北川3个引种栽培产地金银花和山东原产地金银花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对药材质量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各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的含量,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北川马槽乡、桃龙乡和永安镇引种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2.47%、2.63%和2.37%,山东平邑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为2.53%;北川3个产地金银花木犀草苷的含量分别为0.080%、0.083%和0.084%,山东平邑金银花木犀草苷的含量为0.088%。北川3个产地引种栽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与山东平邑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木犀草苷含量明显低于山东平邑(P0.05),但均高于《中国药典》标准。北川引种的金银花药材可用于临床使用。结论:北川3个产地引种栽培金银花中绿质酸、木犀草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标准,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硫熏和烘干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变化,考察硫熏工艺对金银花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结果:硫熏后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明显升高,而木犀草苷含量变化不大。结论:硫熏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影响较大,但对木犀草苷含量基本无影响,不同产地两种成分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颜色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测定金银花的颜色及其有效成分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指标值相联系,探索颜色与有效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8批不同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的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利用电子感观分析方法(色度仪)测量金银花的颜色.结果:绿原酸的含量与色度测量值L*值呈负相关,木犀草苷的含量与颜色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通过该方法对颜色的测量,快速地判断或预测绿原酸的含量,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黄酮及总酚酸为考察指标,对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进行含量测定,优选出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总酚酸及总黄酮为指标,对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对所测指标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均以花蕾期最高,确定金银花花蕾期为最佳采收期,同时各指标成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对金银花不同采收期的含量测定及其指标成分的相关性分析,为金银花药材的采集,药用价值的提高及质量优劣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采收时期金银花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的研究。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综合评分、指纹图谱为指标,对不同采收期、不同产地加工方式的样品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三青期、大白期采收样品梯度烘干法所得药材综合评分最高,二白期采收样品直接烘干法所得药材综合评分最高,三青期、大白期采收样品梯度烘干法所得药材与二白期采收样品直接烘干法所得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且相似度、主要特征峰峰面积无显著差异。结论:三青期、大白期采收的药材最佳产地加工方法为梯度烘干法,二白期采收的样品最佳产地加工方法为直接烘干法,各采收期采用最佳产地加工方法加工,所得金银花药材质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6,(8)
目的: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为指标,研究不同加工方法、不同采收期对湖南灰毡毛忍冬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湖南溆浦、隆回、中方产灰毡毛忍冬的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药材的绿原酸含量影响明显,表现为烘干晾干晒干,但对药材的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较小且无明显规律性。不同采收期的绿原酸含量表现为绿蕾白蕾银花金花,木犀草苷含量表现为白蕾绿蕾银花金花。其中,中方产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含量最高,且高于对照"密银花"的绿原酸含量;隆回和中方产灰毡毛忍冬的白蕾的木犀草苷含量较高,但低于对照"密银花"的木犀草苷含量。结论:花蕾期(绿蕾和白蕾)是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加工方法以烘干为宜;三地的样品中,中方县的最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DNA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产地金银花样品进行鉴定,探讨DNA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草药鉴别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为指标成分,利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提取金银花、山银花对照药材及河北和山东产地金银花样品DNA,检测DNA浓度和纯度,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的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别样品。结果:河北和山东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质量分数3.1%~3.3%,河北、山东产地金银花中木犀草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049%~0.050%,0.069%~0.078%,2个产地样品中均未检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成分。采用基于PCR方法鉴定出河北和山东产地各3批样品均为金银花。结论:DNA分子鉴定技术作为含量测定常规方法的补充,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高等优点,可用于金银花药材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金银花九丰一号和中花一号不同花期不同生长部位的药效成分含量,为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提取提供参考。方法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对临沂产九丰一号和中花一号在不同花期的花和叶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九丰一号幼蕾期到金花期的绿原酸含量大于1.5%,中花一号除幼蕾期的其他时期均在1.5%以上,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九丰一号只有叶中的木犀草苷含量大于0.050%,中花一号大白期和叶的木犀草苷含量高于0.050%,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结论根据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综合分析,确定中花一号大白期为最佳采收期,确定九丰一号三青期到二白期为最佳采收期,叶中的木犀草苷含量最高,可充分利用金银花的叶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以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为评价指标,考察自然晒干、烘房烘干、微波杀青烘干、滚筒杀青烘干、硫磺熏蒸阴干5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江苏省东海县药材种植基地金银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有显著影响,对木犀草苷含量无明显差异。微波杀青烘干、滚筒杀青烘干样品绿原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67%,3.39%,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815,0.793;烘房烘干、硫磺熏蒸阴干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87%,2.53%,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964,0.765;晒干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最低为1.92%,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40。根据研究结果,同时结合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银花药材内控标准,东海县种植基地金银花最佳加工方法为烘房烘干法,该研究为江苏省东海县药材基地金银花产地加工方法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金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及木樨草苷的含量。方法:超声波提取供试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分析法对5个产地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5个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湖南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木樨草苷含量: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结论: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及木樨草苷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本试验为不同生产目的选用不同产地的金银花药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金银花中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产地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44份样品取自河北巨鹿、河南封丘、山东平邑3个主产区,加工方法包括土烤、晒干、阴干、烘干、杀青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中有机酸类(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酮类(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的含量的影响。结果:加工方法对金银花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品质的影响较大,其中杀青、烘干等现代加工方法有利于提高金银花药材的品质。结论:与产地相比,加工方法对金银花的品质影响较大;在加工方法中杀青、烘干等现代加工方法更有利于提升药材品质。该结果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评价提供借鉴,对生产实践中金银花的产地和加工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金银花采收和产地加工中关键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为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金银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采收期及加工方法所得含量差异显著;微波杀青烘干法所得金银花品质最佳。结论河南产区金银花最佳采收时间为5月份,适宜在二白至大白期采收;微波杀青烘干法是一种提高金银花品质的新型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武当山区栽培"亚特红"良种金银花的品质并与全国有代表性的金银花主产区进行比较。方法采集样品和生态环境资料;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的绿原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的斑点强弱差异较大,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差异明显。结论武当山区产"亚特红"良种金银花品质较好,适合大面积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19.
山东10个不同种质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木犀草苷含量为指标,结合药材产量及绿原酸含量,评价山东产金银花10个不同种质的内在质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10个不同种质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为0.075%~0.221%。结论:不同种质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以木犀草苷含量结合产量及绿原酸含量,筛选出4个优良种质,1个淘汰种质,为金银花优良种质的筛选与评价积累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绿原酸的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3:87),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C18(4.6 mm×1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 nm;测定木犀草苷的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梯度洗脱),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phenyl(4.6 mm×2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金银花其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相差甚大。结论:山东、河南、江浙赣地区金银花质量呈现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