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玉波  熊文勇  徐林 《广东医学》2006,27(5):654-656
目的观察戊四氮对大鼠海马CA1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EPSC)的影响以及咪唑安定的拮抗作用。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切片机切出400肿厚度的海马脑片,全细胞电流钳记录CA1区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情况,全细胞电压钳记录电刺激Schaeffer侧支/联合纤维诱发的CA1区锥体神经元EPSC的变化。结果戊四氮使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EPSC值降低;咪唑安定拮抗戊四氮的作用.使动作电位发放减少甚至消失,EPSC值上升至加入咪唑安定前的2.5倍左右。结论咪唑安定可以部分恢复大鼠海马CA1区戊四氮诱发的动作电位发放和EPSC的改变,从而产生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2.
蒋晖  白靖平 《广东医学》2006,27(9):1302-1303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的长时程抑制(LTD)的影响。方法 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脑片分别以30出脂肪乳剂(A组)、30μl依托咪酯(相当于5μmol/L)(B组)、50μmol/L D-APV+30μl脂肪乳剂(C组)、50μmol/L D-APV+5μmol/L依托咪酯(D组)预孵60min,记录基础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10min,然后给予低频刺激(LFS),记录LTD的表达情况。结果 给予NMD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D-APV后,大鼠海马CA1区LFS不能诱发LTD;A组给予LFS后,产生LTD;B组给予LFS后的EPSC值为基础值明显低于A组。结论 本实验条件所诱发的LTD是NMDA受体依赖型的,5μmol/L依托咪酯使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TD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的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 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实验分4组.脂肪乳剂LTP组、依托咪酯LTP组、D-2-氨基-5-磷酸戊酸(D-APV) 脂肪乳剂LTP组、D-APV 依托咪酯LTP组的脑片分别以30 μl脂肪乳剂、30 μl依托咪酯(相当于5 μmol/L)、50 μmol/L D-APV 30 μl脂肪乳剂、50 μmol/L D-APV 5 μmol/L依托咪酯预孵60 min,记录基础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10 min,然后给予高频刺激(HFS),继续记录EPSC 40 min.结果:给予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D-APV后,大鼠海马CA1区HFS不能诱发LTP;脂肪乳剂LTP组给予HFS后,产生LTP,HFS后0~10 min 、11~40 min 的EPSC值分别为基础值的154.2%和150.7 %;依托咪酯LTP组给予HFS后,EPSC值迅速增加,然后逐渐下降,HFS后0~10 min的EPSC值为基础值的127.8%,10 min后达基线水平,HFS后11~40 min的EPSC值与HFS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实验条件所诱发的LTP是NMDA受体依赖型的,5 μmol/L依托咪酯不影响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TP的诱导,但损害LTP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的影响。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13~19d)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CA1区锥体神经元sEPSC。20张脑片分为两组:脂肪乳剂组(n=10)和异丙酚组(n=10)。两组细胞稳定10~15min后,加入90μl脂肪乳剂或异丙酚(相当于100μmol/L),记录40min sEPSC。膜钳制电压为-70mV。结果:100μmol/L异丙酚降低sEPSC的频率达68.1%,降低sEPSC的幅值达29.1%,缩短sEPSC的半衰期达49.3%;另外,异丙酚缩短sEPSC的上升时间达29.1%,减少曲线下面积达74.7%。结论:异丙酚通过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和突触后膜受体功能两个因素抑制兴奋性突触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咪唑安定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单纯丙泊酚组,B、C、D组为丙泊酚 咪唑安定组,咪唑安定靶浓度分别为10、20、30ng/mL。咪唑安定达到平衡后,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为1、2、3、4、5μg/mL时BIS值和OAA/S评分,并记录OAA/S评分达到4、3、2、1时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和BIS值,记录BIS值为50时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结果1.咪唑安定达到平衡后,C组和D组BIS值显著下降;D组中OAA/S评分也显著下降,并低于B组和C组;2.随丙泊酚浓度升高四组患者.BIS值和OAA/S评分逐渐下降;3.相同丙泊酚浓度时,BIS值和OAA/S评分随咪唑安定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4.B、C、D三组患者OAA/S评分达到3、2、1以及BIS值达到50时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均显著低于A组,达到相同OAA/S评分D组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显著低于B组和C组。结论效应部位浓度为10、20、30ng/mL的咪唑安定均能显著降低丙泊酚靶控浓度,以达到需要的镇静深度;随咪唑安定浓度加深,降低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谭蕾  罗爱林  向强  赵以林  何璇 《医学争鸣》2009,30(5):405-407
目的:探讨氯胺酮、咪达唑仑及丙泊酚对大鼠发育期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第5日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用10μmol/L的Ca2+指示剂Fluo-4共孵育30min洗涤后,分别加入150μmol/L氯胺酮,咪达唑仑3μmol/L,丙泊酚10μmol/L,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选定多个细胞分别测定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氯胺酮使体外培养第5日的海马神经元代表钙浓度的荧光强度明显下降[(987±307)vs(766±226),P〈0.05],咪达唑仑,丙泊酚均使体外培养5d的海马神经元荧光强度明显升高[(1707±514)vs(2663±572),(1057±353)vs(1749±708),P〈0.05].结论:阻滞NMDA受体的氯胺酮降低发育期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浓度,而兴奋GABA。受体的咪达唑仑,丙泊酚则会升高细胞内钙浓度.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脑片突触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eng CS  Qiu JP  Ma HC  Yue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1):763-767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海马脑片突触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探讨其影响记忆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断头,取出海马组织,制备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细胞外群体峰电位(PS),然后施以100Hz的高频强直刺激(HFS),诱发LTP产生,观察异丙酚(1~100μmol/L)对大鼠海马脑片LTP的影响及其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予异丙酚1、5μmnol/L,HFS后其PS幅值无明显改变(均P>0.05);给予异丙酚10、30、50、100μmol/L,HFS后其PS幅值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24%±9%、112%±8%、106%±7%、102%±6%(均P<0.01)。给予印防己毒素50μmol/L+异丙酚50μmnol/L、荷包牡丹碱10μmol/L+异丙酚50μmol/L,HFS后其平均PS幅值分别为150%±11%、147%±11%,与HFS前比较,其PS的增幅明显增加(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PS的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异丙酚50μmol/L组比较,其PS增幅明显增加(均P<0.01)。给予CGP353485μmol/L+异丙酚50μmol/L,HFS后PS的幅值无明显改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PS的幅值明显降低(P<0.01),与异丙酚50μmol/L组比较,其PS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能够抑制海马LTP的形成而影响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活化大鼠海马GABAA受体有关,而与GABAB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氧化应激损伤后的海马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的表达影响。方法i将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损伤对照组、姜黄素不同剂量治疗组(2.5μmol/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利用1mmol/L的H2O2处理海马神经元1h,制作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按照以上分组情况加入等浓度的姜黄素培养液,37℃、5%CO2孵箱孵育6h,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PCR半定量检测细胞内HO-1的表达。结果:①5μmol/L组、10μmol/L组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损伤对照组和2.5μnol/L组细胞损伤明显;②损伤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损伤对照组与2.5μmol/L组、20μmol/L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μmol/L组、10μmol/L组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结果提示20μmol/L组比2.5μmol/L组HO-1的表达量减少。结论:姜黄素对氧化应激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HO-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应用于ERCP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患者118例,术前禁饮、禁食6~8h,术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3mg,建立静脉通路,常规鼻导管吸氧(3L/min),取左侧卧位,依次静脉缓注咪唑安定0.02mg/kg,芬太尼1μg/kg,丙泊酚0.8-1.5mg/kg,至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内镜。观察术中有无呼吸循环抑制、恶心、呕吐、呛咳、躁动等,术中知觉、满意度及清醒时间。结果:检查成功率达100%。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芬太尼,不但有效地抑制了恶心等反射,而且减少丙泊酚用量,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在胃镜下取异物术中咪唑安定与丙泊酚的用量以及对呼吸、循环、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食管、胃内异物取出的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例。Ⅰ组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0.06mg/kg+丙泊酚2mg/kg-2.5mg/kg,Ⅱ组静注咪唑安定0.03mg/kg-0.04mg/kg+芬太尼0.8μg/kg-1μg/kg+丙泊酚1mg/kg-1.5mg/kg,两组根据需要分次追加丙泊酚30mg-50mg。观察术中HR、SBP、DBP、指尖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中第一次肢动反应时间,追加丙泊酚次数及丙泊酚用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离院时间。结果:Ⅰ组BP、HR、SpO2在术后2min~10min内下降比Ⅱ组显著(P〈0.05),但在给药前与结束时差异无显著(P〉0.05)。第1次肢动给药时间,追加丙泊酚次数与丙泊酚用量Ⅰ组与Ⅱ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取异物所需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三药合用,相互协同,用药量少,术中镇静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尤其适合时间较长的各种门诊无痛操作手术。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查了荷泽医专一年级大学生244人(男159,女85)的身高、体重、胸围、最大胸围和腹围,并计算了有关指数,依其指数大小做了体型分类和体质分型。调查结果表明:1.身高、胸围、体重、最大胸围和腹围男均大于女,性差明显。2.体型分类,男廋长型占50.49%,中间型占48.1%,矮胖型仅占0.63%;女瘦长型占41.18%,中间型占58.5%,无矮胖型。3.体质分型,男性强占11.32%,好占18.24%,中等占53.46%,弱占16.89%,女性强占2.35%,好占31.77%,中等占45.88%,弱占20.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130例,其中误诊20例,误诊率为15.4%。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炎5例,手足搐搦症3例,不明热6例。误诊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症状不明显,小婴儿症状表现特殊,脑脊液改变不典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