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红细胞膜组分变化.方法:18例老年气虚血瘀型冠心病(胸痹)患者,以健康老年人13例和健康青年人10例为对照,取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红细胞膜组分相关指标.结果:冠心病组全血黏度在低、中、高切变率分别为[(24.08±4.85),(8.48 ±1.81),(5.51±1.27) mPa·s],与健康老年人[(20.26±2.76),(7.36±0.81),(4.71 ±0.54)mPa·s]和健康青年入[(17.04±5.26),(6.53±1.38),(4.16±0.61)mPa·s]比较显著升高(P <0.05或P<0.01);冠心病人组血浆黏度[(1.56 ±0.078) mPa·s]与健康老人组[(1.26±0.095) mPa·s]和青年人组[(1.25±0.053)mPa·s]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冠心病人组红细胞变形性在600 s-1为46.55±2.37,显著低于健康老人组(49.25±3.70,P<0.05),800,1000 s-1下冠心病组为(47.70±2.54,48.93±2.46)明显低于青年人组(52.35±2.43,53.07±2.57)(P<0.05);与健康老年人组(5.07±0.34) μmol·mg-比较,冠心病组红细胞膜上胆固醇(6.09±1.44)μ mol·mg-1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膜上唾液酸含量[(2.01±0.42)mmol·mg-1]明显低于青年组[(2.82 ±0.70)mmol·mg-1];巯基含量[(0.039±0.019) mmol· mg-1]低于健康老人组[(0.059±0.022)mmol·mg-1,P<0.05]和青年组[(0.070±0.011)mmol·mg-1,P <0.01];Na+-K+-ATP酶活性和SOD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含量和巯基含量减少,膜胆固醇含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SDS-PAGE法获得红细胞膜蛋白表达谱,用于寻找3首活血化瘀方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膜蛋白组成的影响。方法 80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寒凝血瘀模型组、补阳还五汤高低剂量组、少腹逐瘀汤高低剂量组、丹参饮高低剂量组,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采用冰水浸泡和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法复制寒凝血瘀模型,造模15 d。各给药组1次/d。末次造模后禁食不禁水12 h。采用SDS-PAGE法分析红细胞膜蛋白组成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寒凝血瘀模型组红细胞膜上带1、带2、带3和带7蛋白百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少腹逐瘀汤可显著升高红细胞膜上带1蛋白、带2蛋白、带3蛋白、带4.1蛋白和带5蛋白的百分含量(P<0.05);丹参饮可显著升高红细胞膜上带1蛋白和带7蛋白的百分含量(P<0.05);补阳还五汤虽没有显著作用,但是有升高的趋势。结论少腹逐瘀汤和丹参饮可以不同程度的纠正寒凝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膜的膜蛋白组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和丹参饮对气虚血瘀型大鼠红细胞膜蛋白组成的影响。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气虚血瘀模型组、补阳还五汤高低剂量组、少腹逐瘀汤高低剂量组、丹参饮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采取饥饿加力竭游泳法复制气虚血瘀模型,每日1次,连续14天。末次造模后禁食不禁水24 h。每日1次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5天。取血制备红细胞膜,采用SDS-PAGE法分析红细胞膜蛋白组成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带5及带6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可显著升高带5蛋白(P0.05)、带6蛋白(P0.05)和带7蛋白含量(P0.05);少腹逐瘀汤可显著升高带2蛋白(P0.05)、带3蛋白(P0.05)、带5蛋白(P0.01)和带6蛋白含量(P0.05);丹参饮可显著升高带4.1蛋白(P0.05)、带5蛋白(P0.05)、带6蛋白(P0.05)和带7蛋白含量(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和丹参饮可以不同程度地纠正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膜的膜蛋白组成。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 ,中医称之为胸痹。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常见于中老年人。在各种症型的胸痹中 ,以气虚血瘀型为多。现将补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之体会 ,介绍如下 :1 气虚血瘀型胸痹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闷、气短 ,动则甚 ,心前区隐痛或刺痛 ,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胸 ,入夜尤甚 ,或多汗、心悸、心慌、舌紫暗 ,有瘀斑或瘀点 ,舌体胖大 ,脉沉细或结代。2 气虚血瘀型胸痹成因气虚血瘀的成因不外两种 :其一 ,久病不愈致气虚血瘀 ;其二 ,中老年人本身生理性衰老是患各种疾病的温床。研究表明 :中老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使全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0例和对照组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积分来分析胸痹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对照组中以气虚、阴虚、心虚及脾虚为主要证候。冠心病组不同组别中低积分组以气虚、血瘀、阴虚、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而高积分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其中血瘀、痰湿、阳虚及肾虚证候明显多于低积分组。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气虚、血瘀证候的病人比例最高,气虚血瘀型是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6.
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笔者回顾气虚淤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治法及方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讨论了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形成机制,与益气、活血药物在治疗此病的用药比例.对益气活血法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得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益气扶正为辅,瘀去正复而胸痹自愈.在此基础上对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7.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为了进一步阐明血瘀证的本质,我们探讨了红细胞膜流动性与血瘀证的关系。 我们选择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后遗症患者47例,中医辨证均属血瘀证。其中气虚血瘀型17例,气阴两虚血瘀型7例,痰热血瘀型9例,气滞血瘀型7例,痰浊血瘀型7例。 健康对照组31名,其中青年组17名,老年组14名(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静脉取血,枸橼酸钠抗凝,离心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收集348例行冠脉造影患者四诊信息作出证候诊断,以冠心病为因变量,以痰浊、血瘀、气滞、寒凝、气虚、阳虚、阴虚7个中医证候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瘀证、气虚证在冠心病组较常见,而气滞证在非冠心痛组较常见;临床表现为血瘀证患者其冠心病罹患率为非血瘀证患者的2.487倍,临床表现为气滞证的患者罹患冠心病的几率为38.1%.结论:出现血瘀证的胸痹患者更易患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王卫庆  赵国勇  黄镇 《新中医》2021,53(12):62-66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沈丘县中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2例作为疾病组,另从同期到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选取100例为健康组。疾病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和非气虚血瘀组(非气虚血瘀组冠心病心绞痛)。对比疾病组与健康组、气虚血瘀与非气虚血瘀组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指标。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组比较,疾病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T)更大(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速率(LVFS)、每搏量(SV)更小(P0.05)。与非气虚血瘀组比较,气虚血瘀组的LVDd、LVDs更大(P0.05),LVEF、LVFS更小(P0.05)。与非气虚血瘀组比较,气虚血瘀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5.99 mmol/L、LVDd≥55 mm、LVDs≥37 mm、LVEF60%、LVFS30%的占比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以上均是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危险因素。结论:TC≥5.99 mmol/L、LVDd≥55 mm、LVDs≥37 mm、LVEF60%、LVFS30%是影响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可将以上指标作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方法:将3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心组)分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肾阴虚、阳气虚衰、阴寒凝滞等8个证型,并与同期30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对照,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冠心病心绞痛各证型之间BNP、CRP及cTnI的关系.结果:冠心组BNP、CRP、cTnI均高于健康组(P<0.01);阳气虚衰型BNP、CRP、cTnI最高.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次之,即阳气虚衰>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肾阴虚>气阴两虚.结论:BNP、cTnI、CRP可做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型量化指标,用于评价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严重程度,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38例冠心病患者的证候分布与组合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才  农一兵  林谦  宋麦芬 《中医杂志》2008,49(1):62-63,66
目的探讨冠心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基本病机。方法168例住院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完成病史、中医证候的采集,作出冠心病或非冠心病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138例冠心病以血瘀证(92.0%)和气虚证(81.9%)最为多见,且两者出现比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各中医证候构成比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冠心病证候以三证组合最多,气虚血瘀证为其基本证候组合。结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患者的基本证候特点,并且以其组合为基本证候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2.
从冠心病血瘀证、痰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证、心肾阴虚证的蛋白差异表达进行评价,筛选出差异蛋白,探讨其诊断价值及证候发展规律;对冠心病蛋白质组学实验提出规范检测标准、优化实验设计、创新技术手段等建议。冠心病与正常组的差异蛋白为CD41、视黄醇结合蛋白、结合珠蛋白、血清白蛋白等;痰证以脂质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高脂"为主要特点,其与血瘀证主要差异蛋白为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H及巨噬细胞刺激蛋白1等;痰瘀互结证的特点为"高脂、高凝",其与痰证差异蛋白为纤维蛋白原β链、补体C4、载脂蛋白AI前体、载脂蛋白E、白蛋白等。心肾阴虚证与血瘀证的差异蛋白为补体C3、补体C1、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4前体、载脂蛋白E等;气虚证与血瘀证的差异蛋白为补体C3、补体C4-A、补体C7、血浆血管舒缓素、血红素结合蛋白等。以上差异蛋白可作为辨别中医证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慢性心力衰竭(CHF)(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气虚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的相关蛋白质组学特征,探讨证候发生发展机制的可能生物学通路。方法:研究设计分为CHF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健康对照组,利用i TRAQ标记定量结合串联质谱技术分析CHF气虚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的相关表达差异蛋白质,为蛋白质组学层面的疾病与证候生物学基础提供实验依据,可以在一定层面上揭示证的内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CHF气虚血瘀证组表达差异蛋白质有16个,其中载脂蛋白E、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等11个蛋白质表达上调,维生素D结合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剂等5个蛋白质表达下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CHF气阴两虚证组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有15个,其中补体9、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家族重链相关蛋白等10个蛋白质表达上调,前血清淀粉样蛋白P、维生素D结合蛋白等5个蛋白质表达下调。结论:蛋白质组检测结果能够反映CHF气虚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的生物学基础,从而能客观的评价证候特征,为病证结合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类型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影响。方法:运用王氏体质分类标准对600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进行体质分型,采用全序列基因测序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体质类型与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血瘀质的主要ApoE基因型为E3/4(47.2%)、E3/3(33.2%)、E2/3(15.1%);气虚质的主要ApoE基因型为E3/3(50.0%)、E3/4(28.6%)、E2/3(11.9%);阳虚质的主要ApoE基因型为E3/4(51.7%)、E3/3(27.6%)、E2/3(15.5%)。各体质组的E3/3频率明显低于健康组,E3/4频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另外气虚质E3/3分布频率高于血瘀质和阳虚质,而血瘀质和阳虚质的E3/4高于气虚质。各体质等位基因频率均为E3〉E4〉E2,各体质组的E3明显低于健康组,而E4均高于健康组。各体质组之间等位基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3/4、E3/3ApoE基因型可能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易感基因型,在不同体质之间有一定差异,E3/4可能是血瘀质和阳虚质的易感基因型,而E3/3可能是气虚质的易感基因型;推测E3和E4可能是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发病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究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脱失4例,最终入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蒌片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关性较大,通过丹蒌方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论]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机制与调节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凝血功能、金属蛋白酶有关,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胸痹)痰瘀辨证与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aCD40L)表达的关系.方法:入选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非痰非瘀组(n=20),痰凝心脉组(n=20),痰瘀互结组(n=20).另选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n=20),免疫透射比浊法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血清aCD40L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非痰非瘀组、痰凝心脉组和痰瘀互结组患者血清ha-CRP和sCD40L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与非痰非瘀组比较,痰凝心脉组及痰瘀互结组患者血清ha-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sCD40L水平略高于非痰非瘀组(P>0.05),且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可见,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痰瘀辨证之间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血清炎症标志物ha-CRP水平可为冠心病痰瘀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冠心病本虚标实证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病程、年龄的关系。方法:选择9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其病程、年龄等资料。结果:本虚证集中分布为气阴两虚、气虚、阳气两虚、阳虚4证,其糖尿病平均病程按气阴两虚、气虚、阳气两虚、阳虚的排序递增,平均年龄按气虚、阳气两虚、阳虚的排序递增,阳虚组较其余3组差异显著(P≤0.05)。标实证集中分布为寒凝、痰浊、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浊血瘀6证,各证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糖尿病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且随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由气虚向阳虚发展;标实以痰浊、血瘀为主,且贯穿疾病始末。提示临床治疗应益气温阳以扶正,活瘀化痰以祛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