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运用HPLC-LTQ-Orbitrap技术,分析玄参提取物体外化学成分及给药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采用Venusil MP C18色谱柱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谱图。通过与文献及部分对照品比对,综合分析总离子流色谱图、提取离子流图以及质谱图等信息,对玄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定性研究。共推断出玄参提取物中37个化学成分,其中12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20个苯丙素类成分,5个未知成分;确定哈巴苷、哈巴俄苷和安格洛苷C均以原型入血,并推测出其他2个原型成分及2个代谢产物。该研究能够为阐明玄参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一定依据,也对进一步研究玄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中移行成分UPL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元锋  林晓  张宁  冯怡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9):1245-1248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归属.方法:以UP-LC-MS作为分析手段,以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川芎效应组分、天麻效应组分、天麻素、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作为对照,综合分析总离子流色谱图、质量色谱图及质谱图等信息,通过对比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质谱图特征,确认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归属.结果:大川芎方效应组分给药后血浆中共发现10个人血成分,其中4个为天麻素等天麻效应组分中原型成分,6个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等川芎效应组分中原型成分.结论:本研究将为阐明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栝楼桂枝汤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文  吴献  黄鸣清  林羽  徐伟  褚克丹  林娜  陈立典 《中草药》2017,48(10):2033-2043
目的对栝楼桂枝汤进行血清药物化学成分研究,阐明其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通过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法快速鉴定栝楼桂枝汤经大鼠ig给药后吸收入血的化学成分。HPLC-Q-TOF-MS法采用Shimadzu Inertsil ODS-SP(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负离子模式扫描,对空白血清、大鼠ig栝楼桂枝汤后的含药血清以及栝楼桂枝汤提取原液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血中移行成分。结果通过比较色谱峰保留时间、质谱信息、质谱裂解方式,共确认了栝楼桂枝汤42个吸收入血成分,包括单萜苷类、黄酮类、酚酸类、姜酚类、三萜皂苷类及没食子酰糖类等。结论建立的HPLC-Q-TOF-MS鉴定栝楼桂枝汤血清药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揭示栝楼桂枝汤对脑卒中后康复,在体内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药效物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佳丽  杨岚  崔杰  郭秉荣  秦雪梅  高晓霞 《中草药》2013,44(20):2816-2822
目的 明确大鼠ig给予逍遥散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XYP-A)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归属与结构。方法 建立大鼠ig给予XYP-A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UPLC-PDA色谱分析方法。对全方石油醚萃取物及柴胡(红柴胡)、当归、白术各单方石油醚萃取物分别ig给予大鼠后血清样品色谱图进行比较,分析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归属,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比较保留时间、UV扫描图并结合文献数据对其定性。结果 大鼠ig给予XYP-A后,血清中共检测到20个入血成分,其中12个为原形成分,分别来源于柴胡9个、当归2个、白术1个,另外8个为代谢产物,并指认了4个原形成分,分别为藁本内酯、白术内酯II、2, 8, 10-十五烷三烯-4, 6-二炔-1-醇和柴胡炔醇。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行,血中检测到的20个移行成分很可能是逍遥散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阐明该方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刺五加叶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文峰  陈宏昌  刘烨  任晓蕾  王伟明 《中草药》2017,48(7):1306-1313
目的对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叶进行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方法大鼠ig给予刺五加叶提取液,采集含药血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通过比较相同色谱、质谱条件下刺五加叶提取物、空白血清及给药血清图谱,并利用Peakview和MetabolitePilot数据处理软件,根据质谱所提供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质谱裂解碎片来鉴定和推测其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刺五加叶提取液ig给药后从血清中检测出19个入血成分,其中9个为原型成分,10个为代谢产物。结论初步确定了刺五加叶的入血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鼠ig宝儿康散后在血浆中的暴露成分,为其作用机制及药动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离给药后吸收入血成分。根据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结合文献报道,分析鉴定大鼠血浆中宝儿康散化学成分。结果大鼠ig宝儿康散1 h后,在血浆中分离鉴定了23个化合物,其中有5个化合物通过与对照品比对保留时间与质谱数据,确定了化学结构,分别为牡荆素、甘草素、橙皮素、甘草次酸、熊果酸。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分析宝儿康散大鼠ig给药后血浆暴露成分,对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及其药动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药复方制剂六经头痛片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确定六经头痛片药效物质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Q/TOF-MS技术,对ig给予六经头痛片后的大鼠血浆进行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六经头痛片体外样品、给药组血浆、空白组血浆的总离子流图、提取离子流图及质谱图等信息,鉴定了含药血浆中出现的46个移行成分,包括葛根素等24个吸收原型成分及22个代谢产物。结论血浆中检测到的吸收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可能是六经头痛片的真正活性成分,为明确六经头痛片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浆UPLC-UV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强  王运来  周敏  刘浩坤  姚瑶  潘永福  方庆  许钒 《中草药》2017,48(19):4017-4023
目的建立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浆指纹图谱并分析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方法大鼠ig给予当归芍药散提取液,制备11组含药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UPLC-UV)法构建11组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浆的指纹图谱,运用指纹图谱参数共有峰、相似度进行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大鼠ig当归芍药散后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建立了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浆指纹图谱,通过对含药血浆、空白血浆图谱进行比对,指定了15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33以上。初步鉴定了当归芍药散入血的15个成分,其中原型成分10个和代谢产物5个。结论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浆指纹图谱研究为进一步血中移行成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黄连UPLC-MS/MS血清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通过黄连体外样品、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色谱图,确定黄连提取物中大鼠移行成分。结果给药组大鼠血清色谱图与空白色谱图对比有明显不同。含药血清中出现7个移行成分,与黄连提取物色谱图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为原型成分。采用对照品对照,确定4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为原型吸收入血成分,依次为黄连碱、表小檗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通过查阅文献,推断了2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可能为木兰花碱、格陵兰黄连碱。结论大鼠血中移行成分可能为黄连体内有效物质群,为黄连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蒋淼  彭伟  吴纯洁  王家葵 《中草药》2023,54(16):5154-5164
目的 应用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分析大建中汤入血成分及体外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快速鉴定大建中汤经大鼠ig给药后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代谢成分以及体外化学成分,结合UNIFI软件系统分析,根据质谱相对分子质量、裂解规律、文献报道等方法对质谱碎片信息进行分析,表征大建中汤入血成分及体外化学成分。结果 在给药血清中检测出22个入血成分,包括5个原型成分和17个代谢产物,体外分析鉴定得到41个化学成分。结论 UPLC-Q-TOF/MS技术可实现大建中汤体内外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且血清中鉴定出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可能是大建中汤潜在的活性成分,可为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永林  向文英  陆苑  曹旭  孙佳  巩仔鹏  王爱民 《中草药》2016,47(7):1101-1105
目的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通过比较杜仲提取物、给药组及空白组大鼠血清的指纹图谱,确定口服杜仲提取物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给药组大鼠血清指纹图谱与空白组血清指纹图谱对比有明显不同。含药血清中出现7个移行成分,与杜仲提取物指纹图谱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为原型成分。采用对照品对照,确定5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为原型吸收入血成分,依次为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通过查阅文献,推断了2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可能为1-羟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杜仲醇。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可能为杜仲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明确杜仲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伍珊娜  刘振杰  章从恩  何琴  王玄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2017,48(24):5179-5185
目的通过生物活性检测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探索灯盏细辛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UV分析技术建立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效价检测,基于谱效关系推测可能的活性物质,并对5个高相关性成分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验证,根据5种单体化合物在灯盏细辛中的含量差异,计算5个单体化合物的相对活性贡献度。结果通过化学指纹图谱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谱效相关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与生物活性相关系数大于0.5的5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为绿原酸、咖啡酸、野黄芩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一步体外实验表明5个化合物在相同质量浓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率16.5%~85.5%),相对活性强度顺序:野黄芩苷异绿原酸C咖啡酸异绿原酸A绿原酸;而5种成分从相对活性贡献度来看,异绿原酸C与野黄芩苷的活性贡献度大于另外3种成分。结论建立了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检测方法;且野黄芩苷和异绿原酸C是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中酚酸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中酚酸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考察金银花中酚酸类成分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的炎症因子[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金银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8个酚酸、3个环烯醚萜苷和1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新绿原酸(1)、隐绿原酸(2)、3,5-二咖啡酰奎宁酸(3)、3,4-二咖啡酰奎宁酸(4)、4,5-二咖啡酰奎宁酸(5)、绿原酸(6)、咖啡酸(7)、咖啡酸甲酯(8)、断氧化马钱子苷(9)、裂环马钱苷(10)、獐芽菜苷(11)和木犀草素(12)。对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1~8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8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酚酸类成分是金银花的主要抗炎活性成分之一,其中化合物7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朱姮  崔莉  刘倩  姜姣姣  文蕾  耿岩玲  王晓  赵恒强 《中草药》2017,48(11):2300-2305
目的运用HPLC-DAD-ESI-Q-TOF/MS法鉴别和测定金银忍冬中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DAD-ESI-Q-TOF/MS技术对金银忍冬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采用HPLC-DAD法分析测定金银忍冬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量。结果从金银忍冬中检测到31个色谱峰,并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测定了金银忍冬3个花期中10种主要成分(马钱酸、绿原酸、马钱苷、莫诺苷、断氧化马钱苷、芦丁、金丝桃苷、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量。结论金银忍冬花蕾期的主要化学成分量高于白花期和黄花期;金银忍冬花蕾与金银花中10种化学成分的量及分布特征相近;为开发利用金银忍冬药用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黑骨藤的血清药物化学进行研究,探讨黑骨藤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以及Data Analysis和Metabolite Detect等软件分析,通过比对黑骨藤提取物、含药血清、空白血清指纹图谱以及空白血清与含药血清的差异图谱,根据质谱所提供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与对照品的比较,判定口服黑骨藤提取物后在大鼠体内的入血成分。结果:口服黑骨藤提取物后,从血清中检测出17个入血成分,其中10个为原型成分,7个为代谢产物。鉴定了其中7个原型吸收入血成分,依次为5-O-咖啡酰基奎宁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3-O-咖啡酰基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杠柳毒苷。结论:这些入血成分可能是黑骨藤在体内直接作用的物质,有助于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倪付勇  谢雪  温建辉  李明  王永香  胡晗绯  吴云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2019,50(11):2529-2533
目的研究茯苓Poriacocos非多糖类化学成分的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方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经典途径的体外抗补体活性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茯苓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羽扇豆醇(2)、齐墩果酸(3)、乌苏酸(4)、猪苓酸C(5)、土莫酸(6)、去氢土莫酸(7)、3-表-去氢土莫酸(8)、茯苓酸(9)、去氢茯苓酸(10)、松苓新酸(11)。化合物1~4为首次从茯苓中分离得到。抗补体实验表明化合物3~11对经典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三萜酸类化合物是茯苓非多糖类化学成分中主要的抗补体活性成分[CH_(50)为(0.10~0.27)g/L]。  相似文献   

17.
针毛蕨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oligophlebia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以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并观察针毛蕨提取物对S180肉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荚果蕨素(1、柚皮素(2、柚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3、原芹菜素(4、去甲氧基荚果蕨素(5、芹菜素(6和原芹菜素-4′-O-β-D-葡萄糖苷(7。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针毛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体内抗肿瘤试验显示针毛蕨提取物对S180肉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沈浪  李旭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耿剑亮 《中草药》2023,54(20):6592-6595
目的 对红花八角Illicium dunnianum的干燥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应用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红花八角叶50%乙醇提取物经HP-20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洗脱部位中共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7-O-p-甲氧基苄基莽草酸(1)、黑麦草内酯(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蚱蜢酮(4)、chakyunglupulin A(5)。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酚酸类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