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了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方法:提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首诊断为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处方信息,对患者年龄、性别、用药种类、频率及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63名患者处方信息中首诊断为痴呆者895人,首诊断为认知功能障碍者168人。65岁以下患者人数占比痴呆组显著低于认知功能障碍组,85岁以上患者人数占比痴呆组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组(P<0.01)。2年间痴呆患者平均每人开具过(7.11±8.37)种药品,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3.16±3.69)种(P<0.01);痴呆患者一线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的使用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1),改善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药物使用率高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痴呆患者的多种药物联用方案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潜在用药风险;老年患者需注意药物联用时跌倒风险的增加。结论:痴呆患者促认知药物及针对BPSD的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关注潜在联合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调查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降压药的使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4年(1~12月)我院肾内科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共196例,对其使用降压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35%患者使用联合降压方案,其中30.61%的患者两药联用,21.94%的患者三药联合。在降压药的选择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为RAS阻断剂(包括ACEI和ARB),占78.57%;其次为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占66.84%。血压达标率为57.65%(113/196)。发现1例降压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慢性肾脏病的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降压药的比例很高,临床应用时应密切随访,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甲氨蝶呤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6~2009年收集的74例甲氨蝶呤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不良反应中,男性46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20.59岁。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为39例,占52.70%;鞘内注射引发的不良反应为25例,占33.78%。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主要为头痛、发热、下肢无力、脊髓神经根病变等。结论:临床应重视甲氨蝶呤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与报告,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大孔树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孔树脂的特性及吸附原理进行阐述,通过大孔树脂在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及中药制剂工艺中的应用,从而阐明大孔树脂应用广泛,适用于中药现代化领域并有利于中药产品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伏立康唑致视觉损害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使用伏立康唑及出现视觉损害时的处置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1-01-01至2021-06-30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医疗机构报告的99例伏立康唑导致视觉损害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9例视觉损害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54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95岁,平均年龄(59.55±19.42)岁。52例为静脉滴注给药,47例为口服给药。给药剂量每次0.05~0.5 g。给药频次14例每天1次,85例每天2次。视觉损害的临床表现位于前3位的主要是色视(45.45%)、视物模糊(32.32%)及闪光感(10.10%)。99例患者中93例(93.94%)视觉损害发生在初始用药的一周内。结论 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伏立康唑致视觉损害的危险因素,根据血药浓度优化给药方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流行病学最主要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之后,临床医生对使用抗流感药物的共识是早期使用可以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任晓蕾  李婷婷  黄琳  张海英 《中国药房》2012,(34):3223-3226
目的:系统评价保肝药对抗结核药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纳入比较结核患者预防性保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合计2310例患者。全部为中文文献,Jadad改良量表评分均为1~3分,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对结核初治患者,预防性保肝治疗组的肝损伤人数少于常规抗结核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报道保肝药临床应用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基于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认为对结核初治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保肝药,可减少肝损伤的发生。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所限,降低了该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RCT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任晓蕾  贺真  黄琳  张海英 《中国药房》2012,(12):1120-1124
目的:系统评价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纳入比较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合计31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低血压,总有效率[RR=1.04,95%CI(1.00,1.08),P=0.08]、诊室收缩压下降值[SMD=-0.40,95%CI(-0.84,0.05),P=0.08]、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下降值[WMD=-0.18,95%CI(-1.05,0.68),P=0.68]、剂量增加的人数[RR=0.82,95%CI(0.64,1.05),P=0.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旋氨氯地平降低诊室舒张压[SMD=-0.43,95%C(I-0.81,-0.06),P=0.02]及24小时平均舒张压的效果优于氨氯地平[WMD=-0.86,95%CI(-1.65,-0.07),P=0.03]。左旋氨氯地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氨氯地平组[RR=0.43,95%C(I0.33,0.57),P<0.00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氨氯地平相当,降低舒张压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较少。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所限,降低了本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要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RCT。  相似文献   
9.
1 例29 岁男性患者,因结核性胸腔积液入院,给予口服利福平450mg 、异烟肼300mg 、吡嗪酰胺500mg 、乙胺丁醇750mg 治疗.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急剧减少,考虑为利福平所致.停用利福平,给予输注血小板治疗,其他治疗维持不变,随后血小板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临床实例出发探讨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报道应用利奈唑胺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三系血细胞进行性降低1例,并检索1979年至2012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利奈唑胺引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通过分析进一步论述利奈唑胺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结果:利奈唑胺所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通常为可逆反应,发生后及时停药,必要时做对症治疗可逐渐回升。结论:临床应重视利奈唑胺的用药安全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防范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