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22篇
预防医学   187篇
药学   161篇
中国医学   103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医临床证候探讨该病在岭南地区的疫性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收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输入病例20例,本地病例16例,分析全部病例、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特点。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平均年龄45岁,以男性居多,55.56%的患者为外地输入病例,44.44%的患者为本地感染病例。全部病例证型以湿邪郁肺型和邪热壅肺型为主,分别占44.44%和38.89%;91.67%的患者呈现“湿”的病理特点,72.22%的患者呈现“热”的病理特点。其中输入病例证型以湿邪郁肺型为主,占65.00%,100%的患者呈现“湿”的病理特点,55.00%呈现“热”的病理特点;本地病例证型以邪热壅肺为主,占56.25%,93.75%的患者呈现“热”的病理特点,81.25%呈现“湿”的病理特点。结论:本次疫病在岭南地区的疫性属于以湿邪和热邪为主导的“湿热疫”,病机特点为湿热并重;输入性病例多表现为以湿邪为患的“湿疫”,有化热的趋势和倾向,病机特点为湿重于热;本地病例多表现为以热邪为主的“温热疫”,病机特点为热重于湿。此次新冠肺炎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疫性的可能,辨证和治疗要遵守三因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认识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刚  金劲松 《天津中医药》2020,37(3):247-25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属"寒湿疫"范畴,以湿邪为病机核心,以肺为病位中心,以脾胃盛衰为疾病进退的关键。治疗与预防调护方面,急性期,卫气同调,宜宣清和化;恢复期,肺脾同治,宜清补轻宣,注重饮食、情志调摄;谨慎使用抗病毒、抗生素、激素及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祛寒逐风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膝骨关节炎风寒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关节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膝骨关节炎风寒痹阻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祛寒逐风合剂,每次50m L,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压痛指数、中医症状评分,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骨钙素、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对2组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42/47),对照组为74.47%(35/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WOMAC评分、VAS评分、压痛指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WOMAC评分、VAS评分、压痛指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VEGF、TRACP-5b水平明显下降,骨钙素、BALP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IL-1β、IL-6、TNF-α、VEGF、TRACP-5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骨钙素、BA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祛寒逐风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风寒痹阻证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关节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5.
论湿为病毒     
王辉武教授临床观察认为“湿邪”可能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病毒”相类似,中医中药以祛风除湿、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健脾驱湿等治疗病毒性疾病均有明显疗效,可见“湿”为治疗核心,故大胆提出“湿为病毒”学术观点,并进行了多年的理念论证和临床验证。本文运用中医湿邪理论,探讨论证病毒性疾病与湿邪的相关性,希望有益于病毒性疾病的辨识,便于对疾病的早期干预,防止进一步恶化,以求丰富中医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徐艺  钱洲  王锦 《江苏中医药》2020,52(6):45-47
"湿秘"乃湿邪侵犯三焦,导致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进而使大肠传导失司而致。流气化湿法原是治疗湿热或湿温之法,提倡施以宣畅之品,鼓动三焦气机流通,分消湿邪。此法与三焦湿邪作祟所致湿秘的病机相契合,临证时依寒热虚实之偏倚,遣以三仁汤化裁,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春寒料峭,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容易外感风寒显气而感冒,需要发汗散寒,增强免疫力。近期我们研究了一道汤,定名为“四君子汤”。即选择大葱须、大蒜(含皮、茎)、香菜根、菠菜根制成烹饪用的基础汤,然后用它做菜、做饭、做膳食用汤。  相似文献   
8.
内湿来源于人体内,具有重着、黏滞、趋下等特性,是由人体运化转输水液功能障碍而致。内湿的形成与五脏失调息息相关,五脏失调都能导致内湿的产生,但是五脏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相互影响。临床在治疗内湿证时既要从整体出发,又要辨证论治,分清主次,适当顾及其他脏腑,才能使五脏协调,湿邪得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自拟温润方治疗风寒袭肺型急性咳嗽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风寒袭肺型急性咳嗽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温润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6 d后的中医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6 d后,两组患者咳嗽、咯痰、恶风、咽痒、鼻塞、流涕、鼻干、口干咽燥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3 d后咳嗽、咽痒、鼻干、口干咽燥症状评分分别为(2.18±0.98)、(1.15±0.81)、(0.60±0.61)、(0.81±0.7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04±1.62)、(1.68±0.96)、(0.96±0.67)、(1.37±0.8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 d后咳嗽、咽痒、鼻干、口干咽燥症状评分分别为(0.54±0.51)、(0.42±0.48)、(0.40±0.46)、(0.47±0.5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2±0.76)、(1.11±0.98)、(0.88±0.98)、(1.01±0.9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6 d后咯痰、恶风、鼻塞、流涕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的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d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9%与对照组的9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风寒袭肺型急性咳嗽病治疗中,温润方在缓解咳嗽以及部分次症方面明显优于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0.
王辉  邱建强  乔黎焱  肖兵  石耀武  黄博  卢博  张选国 《陕西中医》2020,(3):285-286,397
目的:通过对病因病机的分析,初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论治,以期对本病的中医诊疗提供临床思路。方法:通过对《温病学》研习、深入疫区中医专家对本病的分析及各省卫建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对本病的辨证论治进行探析。结果:早期多以感受湿邪疫毒之气为主,且偏寒湿,治疗以散寒除湿,透邪芳香辟秽为主; 随着病情进展,湿郁化热,湿毒热充斥肺脏,损伤肺络,热壅肠腑,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通腑为主; 若上述两个阶段未遏制,则病邪进一步深入,导致内陷心包,出现内闭外脱之证,闭症以泻火除湿,开窍醒神为主,脱症以回阳救逆为主; 恢复期正虚邪恋,正虚则以气阴两虚和脾气亏损为要,余邪仍以湿为患,故在治疗上益气养阴,健脾利湿。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病因素以“湿”邪为主,“湿、毒、瘀、闭”为主要病机,肺脾为主要病位,治疗上以化湿解毒,避秽化浊,开窍醒神为主,全程应重视固护脾胃,避免过度使用寒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