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继  张垚  张春阳  翟国超  郭思佳  王强 《中医学报》2020,35(8):1587-159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献资料,提取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脉、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等多维分析方法,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最终筛选文献39篇,共纳入4 544例患者,中医症状分析显示,频次前10位的是发热(69.92%)、咳嗽(33.23%)、乏力(27.24%)、胸闷气短(19.50%)、干咳无痰(14.74%)、肌肉酸痛(1.07%)、纳差(10.43)、腹泻便溏(10.37%)、头痛(10.21%)、咳白痰(9.86%);舌质主要见红舌或暗红舌(45.96%)、淡红舌(18.50%),舌苔主要见白腻苔(51.27%)、黄腻苔(28.55%)、白厚苔(21.92%);脉象以滑脉(22.73%)、数脉(20.91%)、濡脉(8.31%)、浮脉(7.79%)等多见。关联规则分析设置信度≥0.5,支持度≥95%,最大前项数为5,提升≥1,共计得到高频关联组合条目29组,挖掘出咳嗽、乏力、发热、咽痛、便秘、肌肉酸痛、头痛、腹泻便溏、脉弦10个核心证候信息。因子分析共得到10个公因子,进一步将10个因子聚类分析,最终共聚为3类,中医证候依次为湿遏肺卫证(54.65%)、湿困中焦证(22.88%)、热毒炽盛证(22.47%),其中以湿遏肺卫证为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特点为湿遏肺卫证、湿困中焦证、热毒炽盛证,可为临床治疗及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按中医因地制宜的理论,根据武汉市与福建省不同的地理气候,福建省与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差异,提出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南的证型不能完全覆盖福建省的全部病例,福建省应增加"湿热郁肺证",并提出"湿热郁肺证"的临床表现、治则治法与方药。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7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辨治规律,为指导中医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756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和中医辨证,分析其证候特点,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型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56例患者中,寒湿郁肺证101例(13.4%),湿热蕴肺证239例(31.6%),疫毒闭肺证18例(2.4%),肺脾气虚证195例(25.8%),气阴两虚证203例(26.9%);其中位病程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1 d) < 湿热蕴肺证(22 d) < 疫毒闭肺证(27 d) < 脾肺气虚证(33 d) < 气阴两虚证(36 d)。证候分布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患者中湿热蕴肺证的比例低于≤ 65岁患者[22.4%(69/308)vs 37.9%(170/448)],肺脾气虚证[30.2%(93/308)vs 22.8%(102/448)]和气阴两虚证[34.1%(105/308)vs 21.9%(98/448)]则正好相反(P<0.01)。证候分布与COVID-19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P=0.01,P<0.01),寒湿郁肺证在病情轻者(轻型+普通型)[14.1%(86/612)]中相对多见,疫毒闭肺证在病情较重者(重型+危重型)[6.2%(9/144)]中相对多见;寒湿郁肺证在疾病早期[26.2%(28/107)]常见,湿热蕴肺证在早期[43.9%(47/107)]、中期[42.0%(116/276)]均较常见,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在中期、后期占比较高[中期21.7%(60/276)、18.1%(50/276),后期31.1%(116/373)、38.1%(142/373)]。结论 COVID-19患者证候偏热偏实,随病程进展因实致虚,其证候与患者年龄、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纳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50例,均于入院第1天采集流行病学资料及血常规、胸部CT、中医证候特征、舌象、脉象等信息;并依据《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进行分析辨证。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年龄在50岁左右,男性居多,男女比为1.27∶1;74%的患者有武汉/湖北旅居史,20%的患者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胸部CT以多肺叶病变为主,白细胞未见明显升高,多见淋巴细胞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发热(84%)、咳嗽(62%)、乏力(62%)、纳差(58%)、口干(56%)、腹泻(56%)、自汗(54%)症状;舌象以淡红舌或红舌为主,多见腻苔(68%)、白苔(74%)。证型以湿毒郁肺证为主(82%),少数患者表现为热毒闭肺证(18%);其中湿毒郁肺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热毒闭肺型患者(P=0.002),而湿毒郁肺型患者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热毒闭肺型(P=0.02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湿毒郁肺型为主,符合中医湿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漳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漳州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和病机特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截至2020年2月18日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20例,分析有完整资料的1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特征和辨证分型。结果①症状:19例患者中发热14例(73.7%),稀溏便12例(63.2%),乏力、咳嗽各11例(各57.9%),少痰10例(52.6%),口干9例(47.4%),胸闷7例(36.8%),纳差、头晕各6例(各31.6%)。②舌象表现:从舌色看,舌淡红10例(52.6%),舌红5例(26.3%),舌淡白、红绛、淡黯、暗红各1例(各5.3%);从舌体看,舌体胖大兼齿痕2例(10.5%),单纯胖大1例(5.3%),单纯齿痕舌2例(10.5%),裂纹舌3例(15.8%),正常11例(57.9%);从舌苔看,腻苔10例(52.6%),薄黄苔5例(26.3%),薄微黄苔2例(10.5%),燥黄厚、薄白苔各1例(各5.3%)。③辨证分型:寒湿郁肺7例(36.8%),湿热蕴肺9例(47.4%),疫毒闭肺兼气阴两伤2例(10.5%),疫毒闭肺兼气阴两伤、痰瘀阻肺1例(5.3%)。结论湿邪致病是漳州地区新冠肺炎的基本特征,可见寒湿郁肺和湿热蕴肺两种证型,病情进展可发展为疫毒闭肺。病位以气分为主,病程缠绵,易伤津耗气,有基础病老年患者更易正气受损,虚实夹杂。治疗应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 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2020年1月21日至2月5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采集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中医证候信息、血液检查数据及胸部CT平扫报告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平均年龄(43.02±16.80)岁,男性居多,95%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湖北地区旅居史,40%为家庭聚集性病例。临床分型以普通型居多(93%)。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多数患者出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增高,93%患者见有病毒性肺炎胸部影像学特征改变。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肌肉酸痛、咯痰、汗出、口渴、疲劳乏力等;舌象以红舌为主,薄、白、腻苔多见。中医证型主要为初期的湿困肺卫证(69%)和热毒郁肺证(31%)。不同证型的发病人群性别、平均年龄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证型的发病人群发热等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步分析以湿困肺卫证为主,病理因素与湿、热、毒、虚相关,湿毒是其病理核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武汉市泰康同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专科医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医情况,探讨武汉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下一步协定方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将2020年2月19日—2020年3月2日本院有完整舌象资料的57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血液常规检验及胸部CT结果,由2名高级职称中医师对患者进行查体,并得出患者的中医证候。结果:57名新冠肺炎患者中,轻型1人,普通型46人,重型8人,危重型2人。患者平均年龄(55.01±15.53)岁,女性偏多,均有武汉居住史。12.28%(7/57)的患者有明确的家族聚集性发病史。起病当天的初始症状:54.35%(31/57)的患者发热,多为中低热;47.37%(27/57)的患者咳嗽,多为干咳;5.26%(3/57)的患者表现为鼻塞、流涕症状;17.54%(10/57)的患者则无任何不适。45.61%(26/57)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28.07%(16/57)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98.25%(56/57)的患者胸部CT示肺部病变,多为磨玻璃样影或斑片状影。舌质以红和暗红为主,舌苔以腻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20年2月至3月湖北武汉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2月25日—3月20日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确诊的124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恢复期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包括基本信息、中医证候及舌象,运用传统中医辨证后进行分析并提出思考。结果 124例患者中医证候主要为咳嗽、咽痒、胸闷、心烦、乏力;最常见的舌象包括红舌、黄苔、薄苔、腻苔;证型主要为湿热证、郁热证、气阴两伤证。结论此阶段新冠肺炎中医证型出现了湿郁化热、气阴两伤,并且肝郁气滞或者气郁化火者明显增多,使证型呈现复杂多样化,成为此阶段新冠肺炎患者证型的主要特点和辨证论治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认识46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中医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患者的病史、中医证候及诊疗过程资料,分析不同分型患者证候演变及转归。结果 46例患者中疫毒袭肺证(普通型)27例,湿毒郁肺证(普通型)13例,疫毒闭肺证(重型)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药治疗,中成药26例,中药汤剂20例。早期(0~3 d)症状相对较少,但已表现出特征性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或白腻的特点,进展期(4~14 d)半数以上患者出现发热(89.13%)、咳嗽咳痰(71.40%)、口干口渴(68.60%)、乏力(60%)、咽干或咽痛(57.10%)、纳呆(54.30%),重症患者舌腻而干或少苔。恢复期(>15 d)多数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咳嗽咳痰(72.20%)、口干口渴(66.70%)、汗出(50%)仍较突出,舌苔由厚转薄,苔腻的程度有所改善、苔色由黄逐渐转白,舌象改变较为缓慢。普通型与重型的中位病程分别为16.5 d(14~26 d)和25 d(21~27 d),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3.24±4.36)d、(19.73±2.33)d。病毒核酸中位转阴时间分别为11.41 d(4~22 d)、14.5 d(9~24 d),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病灶开始吸收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 d(5~19 d)、15.5 d(8~21 d)。结论 本病湿热证候突出,病程长,对中医不同证型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指导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1.
总结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中医证候特征和病因病机,为中医药辨治儿童COVID-19提供思路。①目前COVID-19患儿症状轻、预后好,归因于免疫适宜,与其“生机蓬勃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相关。②称为“浊毒疫”或更能紧扣顽痰郁闭肺气的病理基础。③浊毒袭人,素体阳虚者多从寒化,素体热盛者多从热化。④清肺排毒汤用于儿童COVID-19需要进一步调整,要注意先证而治,防治燥湿痰瘀互结、寒热虚实错杂的复杂病机。  相似文献   

12.
恢复期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治疗继早期、进展期、危重期之后的第4个阶段。该阶段的康复治疗对本次新冠肺炎后期疫情的防治和防控都具有重大意义。依托2020年四川省科技厅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应急项目,本方案将给予健康指导和龟息调肺功法康复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给予基础治疗+口服参苓白术散+外用灸法,分别在第0天、2周、12周、24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血常规、血生化、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及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进行观察。该方案已通过伦理审查及临床试验注册,希望为新冠肺炎恢复期治疗提供高级别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简述温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中医分期分型诊治与实践,协助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中医临床诊治实践,结合中医伤寒、温病学说,对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分期分型、各期的辨证论治进行总结,观察疾病转归,并列举一例中期新冠肺炎患者验案加以佐证。[结果]温州地区新冠肺炎归属于“疫病”,本病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胃肠;病因为寒、热、湿、毒邪相抟,易耗气伤阴动血。结合肺炎患者分期分型论治,将其分为初期、中期、危重症期、恢复期,分别投以藿香正气散、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和苇茎汤、清瘟败毒散、参附汤或生脉散、参苓白术散合补肺汤加减治疗。验案中新冠肺炎患者辨为疫毒闭肺证,治以清热化痰、通腑泄热,予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和苇茎汤加减,疗效肯定。[结论]温州地区新冠肺炎中医分期分型方案可有效指导温州地区新冠肺炎的诊治工作,对于其他地区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中医药治疗老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治疗经验,突显因人制宜、祛邪与扶正兼施在“疫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整理两例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资料,从中医病机、症、舌、药、效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抓住疾病不同阶段病势转化的主要矛盾,灵活有针对性地对处方药味药量进行增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新冠肺炎乃是因“寒湿(湿毒)”引起,但受个体差异的影响,疫病的发展转归也会出现“一元多岐”的现象。本文两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所在的气候、水土以及感受的“疫毒”相同,但因体质、生活习性不同,导致病程中临床证型的变化也不尽相同。病例一兼有湿热之邪,后期伤阴,出现阴虚邪恋之证,治法祛邪同时养阴辅正;而病例二邪毒闭肺证,治法以宣肺化痰为主,温、宣、利、化同施,使病情迅即逆转。[结论]对于传变迅速的“疫病”,中医尤须坚持辨病、辨证与分期的有机结合,祛邪与扶正兼施,方可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相关内容进行专家调查,以期形成具有地域特色、规范实用的《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多名专家进行多轮专家咨询,回收专家意见后,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两方面对...  相似文献   

16.
己亥年末(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入于中医"疫病"范畴,本文遵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医诊疗方案中"三因制宜"的要求,按照传统经方辨证施治的原则,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临床表现细化为7组症状群,并对每一组症状群给予了从"症"到"方"再到"药"的辨证阐释,尝试从"症方药"相对应的角度对临床用药用方思路多元化进行理论探析,以期对临床更为精细化更具操作性治疗之可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结合多年抗疫经验,在分析一线病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仔细斟酌,提出本病属瘟毒上受,湿困表里,肺胃同病为基本病机,进而拟定四期(初期、中期、重症期和恢复期)常见证辨治方案。从瘟疫与热病关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分期辨治等方面解读辨治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方治疗天行病的治法,探讨经方分期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思路。[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总结《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诸家经方论著之相关方药,提炼新冠肺炎经方四期辨治思路,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结果]经方辨治天行病以“解肌-涌泄”二法为主线。结合新冠肺炎“湿疫”的病证特点、寒湿蕴热的病机特点及经方治疗湿病的六经辨治规律,提出新冠肺炎“涌泄为主,兼及六经”的治疗原则及分期辨治规律。新冠肺炎分期治法规律及代表方:初期(太阳层面)应以散寒解肌、涌泄湿毒为法;典型期(阳明层面)应以酸苦涌泄、泻火解毒为法;重症期(少阳层面、厥阴层面)应分别以疏利三焦、涌泄通腑及凉血解毒、涌泄开窍为法;恢复期余邪未净、津亏胃弱,以甘凉养益、兼透余邪为法。所附两则典型期(阳明层面)医案经治疗转入恢复期(湿热未净),分别使用百痛壮热方和增损栀子豉汤,另一则为恢复期(余热未清)医案,使用竹叶石膏加生姜汤,都取得了良好疗效,验证了新冠肺炎的证候特点、治法及转归符合前述规律。[结论]经方对天行病的认识和治疗方药,可为新冠肺炎的防治研究提供文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发掘《伤寒杂病论》中对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治疗有借鉴意义的治则治法、方药等,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论治。[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查阅近期新冠病毒相关的研究,比较“伤寒病”与此次新冠肺炎流行时的气候条件、地域特点、传染性强弱,以及两者具体证候特点、症候体征、传变规律等相似之处,进行合理分析,明确《伤寒杂病论》对新冠肺炎防治的指导意义,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伤寒杂病论》成书年代的气候与此次新冠肺炎起病时相似,疫情发生的地域相近,两者的传染性相仿,新冠肺炎在三阴三阳时不同的证候特点、症候体征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迹可循,六经传变也提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根据临床总结和实践,筛选出有明显抗疫疗效的“三药三方”,三药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为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药三方”均由经方化裁而成,其中清肺排毒汤实践证明其总有效率达90%以上,该系列方药的成功应用印证了经方抗疫的有效性。本文医案辨病为疫毒闭肺之重型新冠肺炎,治以宣肺止咳、清热解毒,并贯穿病程始终,方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苇茎汤加减,患者乏力、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好转,取得成效。[结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与“伤寒病”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伤寒杂病论》可以指导新冠肺炎的防治。深入发掘《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疫病的治法方药等,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中医防治方法,从“三焦分治湿热疫毒”的角度为治疗COVID-19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COVID-19的病因病机特点及难治原因,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查阅,归纳总结中医防治COVID-19思路,阐述三焦分治法治疗COVID-19的理论依据和临证应用,并举典型医案佐证。[结果]中医学将COVID-19归属于“疫病”范畴,病机为疫毒袭肺,肺失宣降,邪热夹湿,耗伤人体正气。病位主要在肺,或兼在胃肠,治疗上可从三焦分治论治,以宣畅气机、清解上焦疫毒,益气健脾、分解中焦湿毒,通腑存阴、降解下焦浊邪为基本治疗方法。所举案例辨证属湿热毒疫,治以清热解毒祛湿之法,用药以透、清为特点,宣畅三焦气机,透达郁热,解毒泄浊,取得良好疗效。[结论]“三焦分治湿热疫毒”理论可为中医治疗COVID-19提供新的思路,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方用药,但因病例和地域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