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7篇
  免费   590篇
  国内免费   227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232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1162篇
内科学   1017篇
皮肤病学   76篇
神经病学   161篇
特种医学   1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9篇
综合类   3356篇
预防医学   803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3046篇
  22篇
中国医学   1375篇
肿瘤学   39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832篇
  2013年   743篇
  2012年   1001篇
  2011年   936篇
  2010年   873篇
  2009年   706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探寻近年来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有关SFTS的文献,导入CiteSpace.5.7.R2软件,以国家、作者、文献共被引、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谱。结果?在WOS核心合集共检索到797篇文献,在CNKI数据库共检索到714篇文献。相关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发文量居首位,美国和日本之间机构合作密切。研究热点集中在发病机制、抗体、特异性治疗等领域。非结构蛋白、临床预后、血小板减少、SFTS感染的靶细胞等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结论?国内外关于SFTS的研究逐渐成熟,新型布尼亚病毒、免疫功能、预后是研究重点,但是对SFTS发病机制和病毒受体尚不清楚,仍须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3.
[摘要] 目的 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探寻近年来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有关SFTS的文献,导入CiteSpace.5.7.R2软件,以国家、作者、文献共被引、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谱。结果?在WOS核心合集共检索到797篇文献,在CNKI数据库共检索到714篇文献。相关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发文量居首位,美国和日本之间机构合作密切。研究热点集中在发病机制、抗体、特异性治疗等领域。非结构蛋白、临床预后、血小板减少、SFTS感染的靶细胞等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结论?国内外关于SFTS的研究逐渐成熟,新型布尼亚病毒、免疫功能、预后是研究重点,但是对SFTS发病机制和病毒受体尚不清楚,仍须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夫精人工授精,对实施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临床药物预处理,以期进一步探讨PCOS患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6—2018年期间,从前来本院生殖中心接受夫精人工授精的患者中选取86例PCOS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先行给予药物干预(单独给予达英35,或配合二甲双胍),之后再实施人工授精;对照组则在无任何干预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实施夫精人工授精。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性激素水平[促黄体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妊娠率、胰岛素抵抗、流产率。结果接受药物干预的实验组LH、LH/FSH、T、抗苗勒管激素(AMH)、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指数均出现下降,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夫精人工授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E2值、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MG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卵泡数、排卵率、HCG注射日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夫精人工授精前,针对PCOS患者,单独给予达英35,或配合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可以促进患者调节异常的内分泌与代谢情况,增进卵子质量,提高IUI临床妊娠率,减少流产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_4~+CD_(25)~+T细胞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9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创伤患者,按照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创伤脓毒症组57例和创伤组63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63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IL-35、PCT和外周血CD_4~+CD_(25)~+T细胞水平,分析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IL-35与PCT和外周血CD_4~+CD_(25)~+T细胞的相关性,同时统计不同转归结果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IL-35水平的变化,另外分析血清IL-35水平对创伤性脓毒症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创伤脓毒症组患者血清IL-35、PCT、外周血CD_4~+CD_(25)~+T/CD_4~+T和Tregs%分别为(0.46±0.14)ng/L、(4.73±2.02)μg/L、(1.93±0.62)%、(74.62±8.17)%,高于对照组的(0.13±0.04)ng/L、(0.05±0.02)μg/L、(1.02±0.23)%、(53.14±5.62)%及创伤组的(0.26±0.07)ng/L、(0.19±0.08)μg/L、(1.05±0.45)%、(55.29±6.38)%,且创伤组患者血清IL-35和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脓毒症组血清IL-35水平与PCT、外周血CD_4~+CD_(25)~+T/CD_4~+T和Tregs%均呈正相关(P<0.05);创伤脓毒症组死亡患者血清IL-35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5);以血清IL-35=0.40ng/L为预测阈值,预测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8、0.761,曲线下面积为0.749。结论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IL-35水平异常升高,能够反映机体的炎症及免疫抑制状态,IL-35水平对患者预后结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和(或)IL-37与CRC的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探究IL-35和IL-37在CR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分析IL-35和IL-37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191例CRC患者手术病理蜡块的肿瘤组织,与其匹配的非癌组织是来源于同一患者的肠癌手术切缘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法将CRC患者的癌组织与非癌组织染色,并运用Image-Pro Plus将IHC染色阳性部分定量分析,结合随访结果,探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IL-35和IL-37的表达水平与CR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癌组织相比,CRC组织中IL-35的表达量减少了50%(P<0.000 1)。CRC组织中IL-37的表达量与非癌组织相比增加了40%(P=0.01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中IL-35(HR=0.39;95% CI:0.16~0.97;P=0.04)的表达水平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IL-35和IL-37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CRC的发展有关,IL-3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联合马来酸茚达特罗治疗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马来酸茚达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1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与PEF),炎性因子(IL-8、α1-AT、IL-6及TNF-α),免疫功能指标(IgG、IgA、CD3及CD4)水平。治疗期间,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结果治疗后二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FEV1、FVC与PEF等肺功能指标,IgG、IgA、CD3及CD4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8、α1-AT、IL-6及TNF-α含量分别为(23.23±3.87)ng/L、(3.43±0.41)g/L、(52.25±5.38)ng/L及(43.12±3.98)ng/L,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联合马来酸茚达特罗治疗老年稳定期COPD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水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吲达帕胺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凝血 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86例高血压并发CH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基于以上加予吲达帕胺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水平和心功能情况,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血小板标志物和血浆凝血 纤溶系统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PAC 1)、P 选择素(CD62P)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D D、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1(PAI 1)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相比治疗前有显著升高(均P<005),以上指标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吲达帕胺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提高高血压并发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功能,且对血小板PAC 1、CD62P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改善凝血 纤溶系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心肌纵向应变及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PSD)在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房颤(A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8例LVEF正常的持续性AF患者作为LVEF正常AF组,另外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两组间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均值(GLPS-AVG)、各平面整体纵向应变均值(GLPS-4CH、GLPS-2CH、GLPS-APLAX)及PSD。结果 LVEF正常AF组LAd、LVEDd、LVES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年龄、性别、心率、LVEF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LVEF正常AF组较对照组GLPS-AVG绝对值、GLPS-4CH绝对值、GLPS-2CH绝对值、GLPS-APLAX绝对值明显减低(P<0.05),而 LVEF正常AF组PS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VEF正常AF组和对照组GLPS-AVG绝对值均与PS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 -0.519,r=-0.722;GLPS-AVG、PSD测量在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 LVEF正常的AF患者左心室各平面心肌应变、整体心肌应变及心肌收缩同步性均出现异常,应用心肌纵向应变及PSD可以很好的评价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