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7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7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11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1篇
预防医学   255篇
药学   314篇
中国医学   139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多样的环境因素使得不同产地栽培滇重楼的化学成分也丰富多样,不同居群栽培滇重楼的甾体皂苷类成分具有很大的差异,多源数据融合分析能更全面的表征药材化学信息,建立一个高效而准确的产地鉴别模型,为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来自云南和四川的8个产地(保山、楚雄、大理、红河、丽江、成都、文山、玉溪)共366份栽培滇重楼根茎为实验材料,采集其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ATR-FTMIR)数据。采用Kennard-Stone算法将不同产地的样品分为2/3的训练集和1/3的预测集,基于4种特征变量提取方法(CARS、VIP、SPA、SO-Covsel)结合2种数据融合策略(低级数据融合和中级数据融合),建立偏最小二乘产地判别分析模型。根据模型参数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评估模型的稳定性,模型训练集和预测集准确率(ACC)评估模型分类性能。结果 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均能反应不同产地栽培滇重楼的化学成分差异,在中级数据融合中,基于VIP和SPA提取的特征变量建立的模型正确率均大于94%。相较于中级数据融合,低级数据融合模型得到了最为满意的结果,其预测集分类正确率达到100%。结论 根据近红外和中红外数据建立的低级数据融合PLS-DA模型,能够用于栽培滇重楼的产地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2.
3.
4.
通过梳理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类型和概念,总结了林草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认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具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缓解耕地"非粮化"紧张局面、扶贫脱困效果显著的优势,指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存在生态优先原则有待进一步落实、生态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有待完善、道地药材意识有待加强的问题,建议开展适宜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适宜性区划研究、开展适宜中药材的种质资源收集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研发适宜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小型机械、加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开展林草中药材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绿色发展研究,促进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淮北地区中草药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全国著名的"四大药都"之一、古代名医华佗的故乡--亳州,就座落在淮北地区的西北部,所产丹皮、菊花、芍药等中药材,是久负盛名的传统道地药材.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基础是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1,2].淮北常见的药用植物达百余种之多,因其生长习性和药用部位不同,其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与栽培技术和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我们于1995~199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及广泛的调查研究,进行了中草药栽培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为发展中草药生产、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空隙土地,增产增收,促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提供中草药栽培的气候理论依据,将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应用历史,为名贵中药材。天麻产地最早的记载为魏晋时期《吴普本草》所述的山东泰山和河南嵩山,并一直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但从民国开始天麻产地发生了较大变化,道地产区向西迁移到西南地区。因此该文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走访调查,探讨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过程与产地变迁情况,介绍了天麻人工栽培历史和当前主流产地,并从自然、社会、交通、人文和种质资源方面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形成和产地变迁的原因,从而为天麻质量评价和栽培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氢与戊二醛对细菌芽胞协同杀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2,他引:11  
试验表明,50%过氧化氢与05%戊二醛协同作用10~3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率远高于单以过氧化氢或戊二醛作用者。戊二醛浓度对复方杀菌效果影响较大,过氧化氢浓度者次之,溶液pH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等古代资料,结合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现代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方剂涉及的茯苓药材的基原、产地与品质、采收期、加工炮制方法、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与考证,为包含茯苓药材的经典名方品种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古代茯苓入药的基原应为多孔菌科茯苓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其产地在我国分布广泛,主产于安徽、湖北、河南、云南,以云南所产品质较佳,安徽、湖北产量较大。茯苓古今品质评价结论基本一致,均以块大、质重、皮薄多皱、断面白色细腻者为佳。采收期多为阴历八月,初加工经历古代阴干到现代“发汗”后阴干的演变;茯苓从古至今炮制方法主要为切制,可将其加工成“茯苓块”和“茯苓片”。栽培技术经历了“野生茯苓-活体松根接种-段木接种”的演化过程,目前茯苓主要以人工段木栽培为主,技术方法成熟、产量丰富,可以满足经典名方的研发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决天麻栽培中对木材的大量使用造成的森林资源破坏及栽培成本增加问题,该研究对农作物余料替代木材(或木屑)培养蜜环菌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降低天麻的栽培成本,同时使农作物余料得到有效利用,进而保护林木资源。方法 观察蜜环菌的生长情况,划线法测量蜜环菌生长速度;苯酚浓硫酸法测定不同培养基中蜜环菌的总多糖含量;为了进一步优化大豆秸秆培养基配比,对主料配比、蔗糖含量、无机盐含量及含水量进行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中蜜环菌的生长情况,发现大豆秸秆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从接种第4天就开始生长,菌丝长势好,生长速度为0.352 cm·d-1,是桦木屑培养基生长速度0.283 cm·d-1的1.48倍;大豆秸秆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总多糖含量最高,为39.260 mg·g-1,远远高于桦木屑培养的蜜环菌总多糖含量17.028 mg·g-1,大豆秸秆培养基优势明显;主料(大豆秸秆与麦麸)配比为8∶2,蔗糖含量为主料的1%,无机盐含量为主料含量的0.5%,含水量50%时,蜜环菌生长速度稳定为0.392 cm·d-1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天麻栽培中使用大豆秸秆培养基替代木材(或木屑)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提供了依据,为天麻在栽培中减少林木资源浪费、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五种空气消毒装置除菌效果的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检测的5种空气消毒装置中,利用紫外线者,不论与过滤法结合与否,其除菌效果均较好。臭氧与过滤协同者亦可取得较好效果。仅单独利用臭氧或过滤法者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