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京津冀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京津冀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发展建议和对策。方法:通过文献查阅、问卷咨询、实地调查的方式对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背景进行调研,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延庆区,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张家口市赤城县,保定市易县、涞源县、阜平县,邯郸市涉县,石家庄市井陉县,邢台市邢台县,天津市武清区、静海区等地中药材生态种植的主要品种、面积、种植模式、经营主体、综合效益等进行调研。结果: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以黄芩、金莲花、连翘、酸枣仁等道地药材品种为主,中药材生态观光模式、立体种养殖模式和野生抚育模式为特色的中药材生态种植产业,同时还存在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基础研究薄弱、标准规范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讨论:京津冀中药材生态种植产业应明确区域区位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宜品种和种植模式,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药材生态种植发展机制,助力京津冀地区生态种植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该文总结了2021年中药材生产的“八化发展”概况,分析了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八化发展”概况:(1)种植面积趋于稳定,地方道地药材目录开始制定;(2)新品种保护进程加快,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3)生态种植理论得到丰富,技术示范效果突出;(4)部分中药材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形成典型模式案例;(5)追溯平台覆盖的基地数量增加,省级互联网交易平台获批设立;(6)产业集群建设提速,省级区域品牌数量快速增长;(7)新成立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多方式带动集约化生产;(8)地方中医药法实施加速,食药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发布。中药材生产建议:(1)加快制定全国道地药材目录,开展道地药材生产基地认证;(2)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加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3)重视防灾基础工作,制定减灾技术措施;(4)统计常用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纳入国家常规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3.
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研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随着世界范围内植物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开展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对指导中药材引种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中药材栽培领域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的研究成果,对中药材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的研究背景及发展历史进行了探讨,对其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药材区划发展方向与研究策略进行了展望与分析。全球化、高品质及精准化的药用植物产地生态适宜性研究可为中药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区划和规范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的是高效的、可再生性的、兼有保护性的利用,中药材资源作为一种生物资源,还要兼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本文围绕上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概念,针对《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所述的原则和重点任务,具体地阐述当前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开展的工作和应当关注的研究方向。1)开展中药资源调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系统,保证药源的可持续供应;2)加强中药种质资源研究,选择和利用优良种质;3)实行中药野生资源的采收控制和开展野生抚育研究;4)开展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5)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圃,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6)建立药用动植物原生地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药用动植物多样性;7)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8)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中药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提倡资源的综合利用;9)利用新技术直接生产有效成分;10)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中药材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公害中药材栽培体系是解决中药材农药残留(简称农残)和重金属超标、药材品质下降的技术体系。种植基地作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是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标准缺失,中药材无序种植、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导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较大质疑。该文通过总结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现状,结合中药材种植方法,借鉴已有成熟标准,建立了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同时提出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以药材野生分布区、道地产区及主产区样点的气候和土壤因子信息为依据,对栽培选地进行科学预测,得出潜在的无公害中药材生态适宜产区,最终达到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提高药材品质,生产无公害中药材的目的。建立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2月19日讯:近日贵州省经信委、省扶贫办出台《贵州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00万亩以上,实现中药材种植业产值250亿元以上。实施方案明确,坚持"大企业、大品种、精准扶贫、山地特色"发展模式,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集中发展中药材生态产业大品种,推动生产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实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生态扶贫视域下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及发展要点进行概述,梳理生态扶贫、生态种植、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着重分析中药材生态种植,探究其与生态扶贫的关联性;通过走访调研,分析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经济潜力和助力脱贫发挥的作用,为依托中药材种植产业推进生态扶贫、构建优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布局、促进生态扶贫效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的是高效的、可再生性的、兼有保护性的利用,中药材资源作为一种生物资源,还要兼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本文围绕上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概念,针对《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所述的原则和重点任务,具体地阐述当前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开展的工作和应当关注的研究方向。1)开展中药资源调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系统,保证药源的可持续供应;2)加强中药种质资源研究,选择和利用优良种质;3)实行中药野生资源的采收控制和开展野生抚育研究;4)开展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5)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圃,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6)建立药用动植物原生地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药用动植物多样性;7)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8)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中药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提倡资源的综合利用;9)利用新技术直接生产有效成分;10)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中药材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9.
安徽大别山区是茯苓道地产区,此处产的茯苓被称为"安苓"。安徽省金寨县为传统的茯苓产区,也是大别山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中药材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茯苓种植有助于推动大别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由于茯苓为腐生菌类,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需求特殊,因此种植呈现零散、不规则分布,传统的调查方法费时费力且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助力金寨县进行茯苓种植合理规划,该文根据实地调查,摸底了县域内茯苓种植的区域、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方式,获得适宜茯苓生长的海拔分布区域;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分析生态因子与分布区域的关系,进行金寨县茯苓潜在分布区划研究;结合茯苓种植模式等特点,以资源三号(ZY-3)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出金寨县可用于茯苓种植的裸地区域,分析人工种植茯苓主要分布于金寨县西部的原因;通过叠加适宜海拔分布区域、MaxEnt分析得到的茯苓潜在分布概率区域和遥感影像提取的裸地区域,获得了金寨县适宜种植茯苓的区域,并进行等级划分,为金寨县的茯苓种植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中药材种植被动发展和主动发展阶段、药性种植到生态种植的发展现状,以及中药材的质量现状分析,提出提高中药材质量的途径是加强道地药材的GAP基地建设,转变种植理念,回归药性种植,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梳理并分析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以期较为客观地概述晋产道地药材生产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服务于晋药生产、研发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研究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潞党参、恒山黄芪等资源概况、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技术、采收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晋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农业栽培、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技术。采收方法包括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2种。药材加工多沿用传统加工方法。中药材合作社多采用传统仓储方式,大型中药材及饮片生产企业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晋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先进,拟订标准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标准,并体现了山西道地药材特色与优势。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晋产道地药材栽培方式体现了生态种植特点,产地加工保留了道地药材传统加工技术特色;晋产道地药材质量优良并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药资源保障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进一步加强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十三五”期间“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药资源保障方向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该专项项目在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体系建设、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助力中药材综合利用、精准扶贫和中药资源新来源开发,以及创新方法选育中药材新品种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建议继续加强对中药材可持续供给、中药质量提升及道地药材品质保障等关键研究方向的支持,支撑中药产业高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人们对中医中药越来越重视,中药材的品质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由于中药材生产种植缺乏对科学的理论指导、药材产地的区划研究不够全面等原因,导致中药材无论是品质、产量还是价格都一路走低。而这样的情况不但导致了高品质药材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也给以药材种植为经济支持的地区和人民带来直接的影响。该文通过对浙贝母药材的品质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浙贝母存在良莠不齐、品种老化、质量差距大等问题,而生态环境对药材的质量与产量有着重大影响,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药材的质与量。为解决高品质药材生产问题,查阅多方文献发现生态适宜性研究方法是找出中药材品质与环境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方法之一,在浙贝母药材全国产地适宜性区域划分、道地产区的确立和药材种植适宜新产区的发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浙贝母药材的资源现状、质量评价和其生态适应性研究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浙贝母药材药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生产等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有助于解决现阶段以浙贝母药材为代表的中药材产区退化、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的引种是扩大药材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但不科学的引种会削弱药材的道地性,导致药材质量下降,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对药用植物道地产区、野生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相似性进行分析十分重要。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以本草文献记载的道地产区、野生分布区以及当前主产区126个样点的生态环境因子值为计算依据,经过生态相似性比对分析,获得补骨脂全球范围内的最佳生态适宜产区和潜在种植区,主要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等国家。其中,补骨脂在中国的生态适宜产区主要包括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重庆等省区。本研究为补骨脂的规模化种植、引种栽培和保护抚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合理的选地标准为高品质补骨脂的科学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建立高品质甘草林下规范化生态种植技术体系为指导,探索甘草林下生态种植的技术体系核心问题与关键技术,并进一步探讨了甘草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实地调研对甘草生态种植的问题与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对不同产地甘草种子种苗进行质量评价,对甘草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传统大田种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国甘1号”“蒙种2代”和新疆北屯的甘草可作为科尔沁地区的优质种源。推进甘草种植过程机械化可缓解甘草规模化产业生产劳动力缺乏,提升产地加工水平。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下,甘草适宜种植密度为20~25 cm,适宜底肥为有机肥,可追施一定量的钾肥和磷肥。甘草林下规范化生态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甘草种植侵占农田、与退耕还林政策冲突等问题,是甘草增产增效的有效手段。同时,推动甘草产地初加工的发展,对打造甘草产业生态化、信息化和品牌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21年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生产现状和种植特点,更好地服务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县域中药材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学方法,从多角度分析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的种植情况。结果: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生产整体渐成规模,主产中药材优势十分突出;经营主体辐射强,品牌打造初显成效;配套政策措施较为齐全,营商环境良好。2019—2021年,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均为0.66万hm^(2)左右,约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9%,仅次于粮食作物,居第二位。中药材加工产品年产量为0.40万~0.45万t,年总加工产值为0.76亿~0.86亿元。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在空间上差异明显,整体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白济汛乡、永春乡、中路乡、保和镇,占全县的63.83%。种植面积排前四位的药材为木香、秦艽、附子和当归,在不同乡镇的种植结构差异很大。其中,木香在10个乡镇中均有种植,除永春乡和塔城乡外,木香种植面积在主产药材中占比超过50%。中药材生产存在生态种植规模不大、与粮争地矛盾突出、技术水平有限、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结论: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产业基础扎实、发展态势良好,建议发挥绿色优势、加大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力度、配套加工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中药材加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中(蒙)药材作为中国独特的健康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挖掘中(蒙)药材种植统计数据,为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材种植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对内蒙古自治区各旗县中(蒙)药材种植面积及种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各旗县中(蒙)药材种植面积和种植种类在空间上差异很大,并且中(蒙)药材种植与其生境特征有着密切关系。结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材产业发展受环境、市场、技术和经营体制的多重制约,应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根据地域区间差异性和区内相似性,找出中(蒙)药材适宜的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18.
王思成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4):4883-4886
文章对甘肃省宕昌县25个乡镇中药材种植主产区的种植户、加工户和贩运户通过沟通交流、问卷和技术培训等方式进行调查, 梳理了2012—2014年宕昌县中药材种植流通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 明确了宕昌县现有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贸易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策略和建议, 为县域中药资源产业总体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示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中药材基原物种较多,中药材品种选育和制种技术发展水平不均衡,中药材种子种苗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主体小、散、弱,缺少品牌中药材种子种苗产品。尽管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及配套政策法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药材新品种推广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业将逐渐向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中药材种子企业必将在我国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结合我国种业发展及政策法规现状,提出中药材种子企业通过建立健全支撑品牌的产品、标准、技术、模式、团队、体系等核心要素实现企业品牌化战略的发展路径,以期对中药材种子企业的品牌创新经营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