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道地药材及栽培产地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从古今道地药材形成和变迁的历史进行分析,总结出道地药材产地的变迁具有普遍性,其中质量和产量是道地药材形成和产地变迁的本质和动力.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栽培药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结合现代生产技术,栽培产区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分布区,产地变迁的合理性应以药材的质量为评价标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并结合道地药材形成的模式,进一步分析总结了道地药材的特点,提出了道地药材概念及适用范围,指出某些主产药材、野生主产地的栽培药材、劣质基原的药材不宜采用道地药材这一概念.中药材道地性研究应加强种质、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以产地适宜区区划为指导,以产量和质量评价产区的适宜性,科学评价产地变迁.  相似文献   

2.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74-977
目的:款冬花药用自《神农本草经》开始就有记载,对其进行本草考证。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现代文献,从其基原考证、产地变迁等方面对款冬花的药用进行考查。结果:款冬花药材的主产区和道地产区曾有较大变迁,款冬花主要产地或道地产区有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结论:自宋代以来,款冬花的药材品种来源和道地产区与当今用药大致相同,为发掘或扩大药源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3.
道地药材多指特定区域所产的历史悠久、品质佳、疗效好的药材。然而药材的道地区域在历史上并非一成不变,大部分均存在产地变迁,这为道地药材产地的确立及其深入研究带来了困难。该文以黄芪和丹参为例,对各历史时期本草著作所记载的产地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中药材产地变迁的诸多原因,从人文、社会、自然3个方面解释了道地药材产地变迁的原因,为优质道地产区的确立提供本草学依据,也为道地药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2 000年来我国气候有较大幅度的波动,温带-亚热带过渡带以及亚热 带生物的分布界限和生长适宜区也随之现南北推移。历史时期大幅度的气候变化势必也将影响到药用生物分布适宜区的变迁。历代本草详细记载了药材产地,尤其是道地产区的产区。文章以泽泻和枳壳等药材,通过道地产区的沿革与变迁阐述气候波动对道地产区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泽泻与枳壳等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的药用生物,其主产区或道地产区在明清时期由北向南发生转移,与近2 000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特点相一致。促使产区南移的因素不仅是低温与寒害,而温度和湿度也参与共同作用,人类活动则更容易加剧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群体分析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本草著作中道地药材的种类变化及产区变迁的整体情况。方法:选取我国不同时期的《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本草品汇精要》《药物出产辨》,共五部代表性本草著作,分别统计其收录的道地药材的种类、产区及变迁情况。结果:五部著作中共记载道地药材385种,不同著作记载道地药材种类的数量差异较大,《新修本草》仅42种,《本草品汇精要》多达240种;275种道地药材仅被一部著作记载,说明不同时期对道地药材种类认知不同;同时在两部及两部以上本草著作中收录的道地药材共110种,其中97种在不同著作中记载的道地产区不尽相同;后四部著作中所记录的道地药材,平均24.8%的种类相对于前一个时期的著作发生了产区变迁;通过分析得出了相对于前一个历史时期影响道地药材产区变迁的6种类型。结论:道地药材群体的种类和产区从古至今都在发生着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用植物的生物学数据有着2000多年的文字记载,特别是道地药材在传统本草著作中的记载更为详细,为从道地药材产区历史变迁信息角度探讨植物迁徙的环境生态因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通过文献数据、标本信息和基于网络自由上传图片信息的调查挖掘黄芪现代产地分布,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产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获知“春旱”是黄芪产区的共同环境因子,并进一步分析与黄芪产地变迁时间节点相对应的古代气候地质灾害状况,明确了“春旱”是黄芪主产区的气候必要条件之一。本文以现代气象数据为依托,结合古代气象资料,通过气象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药材道地产区变迁的理论探索,初步得出的结论和使用的方法将有助于中药材道地性的气象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20,(10)
天麻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常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目前有关天麻的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生物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有关其本草考证的文献不足。笔者通过追溯历代本草文献,查阅中国医药古籍和现代文献,对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天麻的采收加工、炮制方法、栽培历史等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从古至今天麻的基原相对稳定,加工方法多样但始终以蒸制方法占据主流趋势。天麻的道地产区自民国初期变化较大,道地产区由山东向西迁移到西南地区。综上,加强对天麻的应用和深入研究,产地加工炮制生产的管理,以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将天麻看作一类产业开发、做大、做强,包括药食同源的食品和保健食品,让天麻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利用通过对天麻药材追本溯源,期望推广天麻采收加工-炮制-质控一体化的流程体系,为其深入研究、临床使用及资源开发提供全面的文献参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道地药材历史产区的考证及其变迁研究,对道地药材的评价、生产基地建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具有重要价值。现有研究方法往往集中于对文献史料的梳理,而少有对历史地图的运用。将历史地图引入传统的以文献学、史学为主的道地药材历史产区研究,通过产区名称提取、历史地图标注、产区变迁考证3个步骤,有助于以图像的方式帮助分析道地药材历史产区的范围、变迁过程及演变模式。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挖掘道地药材产区从古至今的变迁脉络;从产区范围变化、经纬度迁移等角度探讨产区的演变特点;并从环境、气候、人文、经济、政策等多重角度分析道地药材产区的形成及演变的原因。但在道地药材产区历史地图标注的实践中,常有地名刊印错误、地名表述不清、地名对应年代不清、同一地名指代不同地域范围等问题出现,需结合正史地理志、地方志等文献史料考证进一步明确产区范围。此外,可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结合历史地图数据库进行地图标注,将道地药材产区的朝代、名称、范围进行关联,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分析道地药材的产区变迁特点。  相似文献   

9.
党参作为我国药食同源的大宗药材之一,其种植面积与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党参基原众多、品种复杂、产地分布广,其质量往往良莠不齐。本文对党参道地品种的历史沿革、产地变迁及产区现状进行系统考证,发现当今党参并非古籍中的上党人参;人工种植和引种栽培导致党参产地逐渐向西北、西南地区变迁;我国46种党参属植物有药用历史,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作为党参法定基原;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党参道地品种主要有山西长治和晋城的潞党、山西五台山的台党、陕西凤县的凤党、湖北板桥的板桥党参、重庆巫山的庙党、四川九寨沟的刀党、甘肃渭源和陇西的白条党、甘肃文县的纹党、贵州道真的洛党、贵州毕节的威党、东北的东党及青海的西党。通过对党参道地品种历史沿革的考证、产地变迁路径的梳理及产区现状的调查,可为其资源研究、品种溯源和改良、引种栽培、产地优化、品质一致性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芎道地药材形成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芎为古今有名的川产大宗商品药材,其道地性极强,长期以来集中在都江堰金马河上游以西地区.近年来,学者对川芎的历史、品种和产地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对其道地药材形成模式的系统梳理未有报道.作者从中药道地药材形成的一般规律出发,探寻川芎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最终认为,川芎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为道地产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与先进的栽培种植技术相结合的双因素关联决定型.  相似文献   

11.
自我国成功将天麻野生变家种以来,已经发展出较多的天麻人工栽培模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针对天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天麻人工栽培模式的角度梳理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未来天麻种植模式优化应朝向生态经济型模式的方向发展,从实际操作中提炼总结出配套栽培技术,以促进天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天麻全国产地适宜性区划研究,为天麻种植地科学选址、合理种植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以183个天麻采样点主要气候因子数值范围和主要土壤类型为依据,预测天麻最大生态相似度的分布及其种植面积,同时结合天麻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优质天麻药材生产过程中麻种及共生菌筛选、优良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收期及加工方式等关键问题。结果 除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等种植区域外,湖北、吉林、辽宁、湖南、山东等地也具有较大的适宜栽培区域。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天麻的产业布局、种植基地建设、人工栽培技术优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上官晨虹  全毅恒  陈琛 《中草药》2022,53(15):4915-4924
天麻Gastrodia elata是我国名贵中药,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为了解天麻药品专利的特点,掌握其技术研发趋势,以IncoPat数据库和DII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02年以来国内外公开的天麻药品专利,运用多种专利计量学手段,对申请总量、申请地域、申请机构、主要发明人、专利代理、前沿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天麻药品专利数量持续增加;全球天麻药品专利主要源于中国,韩国和美国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中国的竞争国;国内外申请机构间的合作较少且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发明人间缺乏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流;国内杰出的代理机构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山东省、北京市;天麻药品未来的研究热点在治疗血管性偏头痛、高血压及风湿骨病。该研究能为天麻药品专利未来申请布局、产品创新研发及市场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人员应当紧抓未来前沿热点,加强省际、国际合作,不断研发出高质量的天麻药品。  相似文献   

14.
天麻-川芎对偏头痛模型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的天麻-川芎对偏头痛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为传统中药药对的药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方法。 方法: 将药材分成4组:天麻组(50 g)、川芎组(50 g)、天麻-川芎A组(天麻-川芎为1:4)、天麻-川芎B组(天麻-川芎为4:1),各组药材分别用10倍量70%乙醇提取。采取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结合PCA法与PLS-DA法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天麻-川芎对偏头痛大鼠内源性物质影响,结合载荷图信息,寻找生物标志物。 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与天麻-川芎B组相比,天麻-川芎A组样本点更接近正常对照组,而远离模型组;通过载荷图筛选出16个分类贡献率较大的变量,对其中的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和代谢途径分析。 结论: 代谢组学提供了反映机体整体状态的检测指标,天麻-川芎A组使偏头痛大鼠内源性代谢表型向正常大鼠回归,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氨基酸代谢及三羧酸循环等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5.
红花的起源与产地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应用红花的历史悠久,但关于红花起源地说法不一。红花引入我国后以药用为主,主要产自四川。但目前以新疆为主产区,川红花则难以觅见。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红花市场产销信息,并前往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把地中海东岸的新月地带看作红花的起源地最为合理;我国红花产地的变迁受到自然和社会的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红花产地适宜性及品质评价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人参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农田栽培选地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人参全球范围内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农田栽培选地规范制定,为农田栽参合理规划生产布局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lob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edicinal plant,GMPGIS),以本草文献记载的道地产区、野生分布区以及当前主产区271个样点的生态环境因子值为计算依据,经过生态相似性分析获得人参全球范围内的最佳生态适宜产区和潜在种植区,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法国、意大利、乌克兰、韩国等国家。其中,人参在中国的生态适宜产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甘肃、湖北、四川、内蒙古、山东和山西等省区。另外,在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和项目组多年农田栽参研究数据基础上,结合文献及对部分种植基地的调研结果,初步制订了农田栽参选地规范。该研究为人参农田规模化种植、引种栽培和保护抚育提供科学依据,农田栽参选地规范为高品质人参的科学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天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甲醇溶液超声提取、玻璃纤维滤纸滤过、黄曲霉毒素亲和免疫柱净化的方法对天麻药材样品进行处理,以超高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进行研究并测定。结果:被测定的4种黄曲霉毒素分别在选定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准确度均良好,利用标准参考物质对本方法的验证结果良好,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0批不同产地天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均未检出。结论:该方法科学、可行、方便、快速,适用于对天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付亚轩  孟宪钰  李明超  郝倩  徐天瑞 《中草药》2020,51(21):5622-5630
天麻Gastrodia elata是我国名贵中药,具有镇静安神、抗抑郁、抗焦虑、抗氧化、防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学活性。主要对天麻抗抑郁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当前天麻抗抑郁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天麻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药龙胆药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别名有陵游、草龙胆等,该文针对历代本草记载龙胆品种较为混乱,亦混有当地习用非龙胆科植物的现状,在系统查阅龙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历代本草书籍,对其名称、基源、产地分布、道地产区、采收时间及炮制方法进行全面考证。通过分析各类本草书籍中对龙胆的形态描述及附图,得出古代龙胆基原与今日龙胆药材原植物中的龙胆Gentiana scabra与条叶龙胆G. manshurica基本相符的结论,整理了各文献中出现的龙胆药材原植物的拉丁学名;龙胆的商品分为关龙胆和滇龙胆,其中关龙胆包括龙胆G. scabra,条叶龙胆G. manshurica与三花龙胆G. triflora.,现主产于东北;滇龙胆G. rigescens产自云南;由于历史变迁等各种原因,关龙胆的道地产区由江浙一带变为东北一带;龙胆炮制方法有酒炙、甘草汁炙、生姜汁炙等,目的皆为抑制其苦寒之性,其中酒炙龙胆历史最为悠久,并可促进龙胆有效成分的溶出,为较好的炮制方法。该研究为龙胆的正本清源、资源开发、正确使用、道地产区及炮制方法确定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箭麻(天麻Gastrodia elata的一个生长阶段)和共生天麻(白麻与蜜环菌共生的天麻)为实验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初步揭示箭麻和共生天麻生长代谢特征。方法采用Trizol Reagent(Invitrogen)提取天麻样品中的RNA,建立测序文库并利用Illumina HiseqTM2000进行测序,通过与基因数据库比对分析注释和发现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箭麻与共生天麻间共获得72244条序列,其中有26312条得到注释。在False Discovery Rate(FDR)<0.05和|log2FC|>1筛选条件下,共有12498条基因发生显著差异表达,其中9000条基因表达上调,3498条表达下调。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20个代谢途径中,其中包含氮代谢,碳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途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注释到蛋白相邻类的聚簇(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of proteins,KOG)的25个分类中,其中差异表达基因与生长代谢过程相关过程能量的产生和转化(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version,C)、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carbohydrate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G)、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转运和代谢(secondary metabolites biosynthesis,transport and metabolism,Q)类别获得2218个注释结果。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了生长代谢过程中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水平,发现有利于碳、氮、能量等物质积累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天冬酰胺合成酶(asparagine synthetase,ASNS)、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 Sy)、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dehydrogenase,PDH),苹果酸脱氢酶(malatedehydrogenase,MDH),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基因呈上调表达,除分解ATP的ATP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ase)上调外,分解氮、碳物质的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精氨酸酶(arginase,Argase)和淀粉酶(amylase,AMS)基因呈下调表达。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表达水平与转录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相比较于箭麻,共生天麻生长代谢中物质积累比较旺盛。结论共生天麻通过消解侵入的蜜环菌合成有机营养物质和能量,有利于其从蜜环菌和周围环境吸收营养物质供箭麻生长需要,为进一步研究天麻不同发育阶段代谢特征奠定基础,并为天麻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