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5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配伍后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体内药物浓度及其药动学与药效学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组成上述主要有效部位用量配比不同的9个组方,供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ig给药,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的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血浆药物浓度。DAS 3.2.6软件以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并运用总量统计矩法和综合评分法对整体药动学特征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最后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获得各药物浓度与药效之间的定量方程。结果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在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有所差异。总量统计矩和综合评分研究表明不同配伍对总量零阶矩、总量平均滞留时间、综合评分等参数影响不一。主要有效部位正交配伍给药后,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中SOD和CAT的降低。各PK-PD模型均采用Sigmoid-Emax模型,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相关性良好,R值均大于0.85。结论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配伍对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和抗氧化指标具有一定影响;中药复方多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可采用总量统计矩和综合评分法进行研究;PK-PD结合模型可用于中药复方多成分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相关性的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减压、降脂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RVA、BA、LV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GQOL-74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全球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癌症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但患者中位生存期未发生明显提高。川芎嗪是川芎中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川芎嗪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提高化疗药物敏感性,调节细胞免疫功能,通过多途径、多机制对肺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细胞凋亡发挥防治作用。因此综述了川芎嗪防治肺癌的作用机制,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考察川芪眼用微乳原位凝胶的流变学及释放动力学行为,为该制剂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使用MCR 102型流变仪考察川芪眼用微乳原位凝胶的流体性质及线性粘弹区域。体外释放度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半透膜为释放膜,川芎嗪、藁本内酯为指标成分,取样时间点分别为0.5,1,2,4,6,8 h。结果:川芪眼用微乳原位凝胶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并存在线性粘弹区域。以剪切力为指标,确定的线性粘弹区域为0~302.74 Pa,以形变为指标得到的线性粘弹区域范围为0~7.45%。在临界点时,其储能模量(G')等于损耗模量(G″),均为2 976.60 Pa;临界剪切力为302.74 Pa;临界形变7.45%。8 h内6份样品中川芎嗪的平均累积释放量33.71μg,平均累积释放率90.08%,释放动力学遵循Higuchi方程。8 h内6份样品中藁本内酯平均累积释放量为68.46μg,平均累积释放率为84.32%,其释放动力学遵循零级动力学方程。结论:川芪眼用微乳原位凝胶具有较好的粘弹性,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发生可逆形变。川芎嗪释放动力学是川芎嗪的理化性质与基质骨架共同作用的结果,藁本内酯的释放动力学主要受其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对缺氧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HUVECs缺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80μg/mL)组、黄芪甲苷(40μg/mL)组及川芎嗪(80μg/mL)+黄芪甲苷(40μg/mL)组,MTT法检测川芎嗪、黄芪甲苷及其配伍对缺氧损伤HUVECs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缺氧损伤HUVECs细胞VEGF、Ang-II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和Ang-II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VEGF和Ang-II mR 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与黄芪甲苷均能提高细胞存活率,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提高VEGF、Ang-II蛋白表达。同时,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组能上调VEGF和Ang-II mR NA的表达(P0.001)。结论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可能通过增加血管生成靶向因子VEGF和Ang-II的表达发挥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A series of novel oxazolidinone compounds with a substituted ligustrazine C‐ring unit and different substituted groups at the C‐5 side chain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using linezolid as a lead and based on a scaffold hopping strategy. Their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ssays showed that all fourteen target compounds displayed potent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pathogens, particularly 8b , 13b , 14a , 14b , 15a, and 15b . Moreover, 14a and 14b exhibite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activities on the p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cluding nitric oxide, interleukin‐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hus, these derivatives could serve as valuable candidates to develop anti‐infective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  相似文献   
7.
考察加味佛手散及其不同药物组合对大鼠肝脏P450酶活性及肝细胞形态的影响。大鼠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制备肝微粒体,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鸡尾酒"法,HPLC-MS/MS法测定代谢产物,考察各受试组肝脏P450酶活性,HE染色观察用药前后肝组织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加味佛手散组CYP1A2,CYP3A4的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阿魏酸+川芎嗪组、川芎嗪+延胡索乙素组CYP1A2,CYP2C9,CYP2D6,CYP2E1,CYP3A4的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川芎嗪组CYP1A2,CYP2D6,CYP2E1的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阿魏酸组CYP3A4的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阿魏酸和川芎嗪组肝细胞形态正常,延胡索乙素组肝小叶界限不清,肝细胞排列紊乱,边缘模糊,细胞核大小不均,炎细胞浸润。阿魏酸+延胡索乙素、川芎嗪+延胡索乙素、加味佛手散组有炎细胞浸润,但病理变化程度明显较延胡索乙素组轻微,其中加味佛手散组最轻。研究结果表明加味佛手散对大鼠肝脏的CYP1A2,CYP3A4的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川芎嗪可能是加味佛手散对CYP1A2产生诱导作用的效应物质。配伍阿魏酸、川芎嗪后可降低延胡索乙素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与中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针刺穴位与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用天麻素注射液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混合静脉点滴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显效率治疗组(91.03%)高与对照组(61.7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穴位与中药汤剂口服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d,和双嘧达莫片,50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和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为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MPA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6.3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D,MPAR和v 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PT,APTT和TT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IB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用于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动性,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阿霉素(ADM)诱导的大鼠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是否通过改变TGF-β1的表达产生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生理盐水2 m L/kg腹腔注射)、模型组(ADM组,n=9;ADM 2mg/kg腹腔注射)、川芎嗪治疗组(Lig组,n=11;ADM 2 mg/kg+磷酸川芎嗪20 mg/kg腹腔注射)3组。测定各组SD大鼠心重指数(CWI)、左室心脏重量指数(LVWI),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Ⅰ、Ⅲ型心肌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3组大鼠间的心肌纤维化病理改变不同,CWI、LVWI、心肌组织中Ⅰ、Ⅲ型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及TGF-β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71、5.556、51.740、57.281、28.934和61.263,P<0.05)。与ADM组相比,Lig组大鼠的心肌纤维化病理改变明显减轻,CWI、LVWI、心肌组织中Ⅰ、Ⅲ型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及TGF-β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Lig组大鼠的心肌组织中Ⅰ、Ⅲ型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及TGF-β1蛋白的表达仍高于NC组(P<0.05)。结论:川芎嗪能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重塑,其机制可能与影响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