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11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上下终板弧形高度、椎间隙高度与椎间隙后骨赘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颈椎病手术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岁,女60例,年龄37~79岁,平均54岁。其中C2,3 6例,C3,4 15例,C4,5 32例,C5,6 42例,C6,7 13例。术前及术后摄颈椎X线片,利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调阅影像,测量椎间隙的下上终板弧形高度(L1,L2),椎间隙高度(L3)及后方骨赘的宽度(L4)。利用Spearman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1与L4对比(r=-0.34,P<0.05),L3与L4对比(r=-0.36,P<0.05),存在负相关。L1与L3对比(r=0.38,P<0.05),L2与L3对比(r=0.48,P<0.05),存在正相关。L1与L2对比(P>0.05),L2与L4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板弧形高度与椎间隙后缘骨赘宽度呈负相关,通过其测量可明确颈椎退变程度,对颈椎病的早期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9,(12):949-950
<正>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逐年升高,选择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逐年攀升,由于微创的机械使用、介入的温度和化学反应的影响,术后腰椎终板炎相继发生[1~2]。2014 年 1 月~2018 年 7月我院疼痛科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病变患者 113例,均择期行射频联合臭氧介入手术治疗,其中术后并发终板炎2例,现总结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1,男,52岁,因腰背痛10年,加重伴左下肢麻痛1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出现腰背部疼痛,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31-33+封三
目的 对比分析25%甲酸、25%乙酸和4%甲醛3种固定剂对氯化金染色运动终板的效果。方法 选用30只SD大鼠,体重180~220 g,雌雄不拘。进行10次实验,每次实验随机选取3只,取右侧肱二头肌,分别置于25%甲酸、25%乙酸和4%甲醛溶液中固定后,行氯化金镀金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运动终板的形态结构和背景颜色。结果 3种固定剂固定的运动终板边缘整齐,中央颜色浅于周围,部分运动终板中央呈空泡状。甲酸固定的肌纤维排列有序,横纹清晰,呈紫红色;乙酸固定的肌纤维排列有序,无清晰的横纹,呈紫蓝色,但染色较浅,与运动终板形成的反差较小;甲醛固定的肌纤维排列杂乱,无横纹,呈紫红色、粉红色、紫黑色和蓝色等多种颜色。结论 甲酸固定的运动终板氯化金染色效果优于乙酸和甲醛,甲酸固定的肌组织需要的还原时间少于乙酸和甲醛。因此,进行运动终板染色选择固定剂时,25%甲酸在3种固定试剂中可作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噬在张力诱导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取10只清洁级SD大鼠腰椎终板软骨进行细胞培养。对P1代终板软骨细胞分别加载间歇循环张力(10%伸长率,0.5 Hz)0 h、3 h、12 h、24 h、48 h。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PCR与蛋白印迹法检测软骨标志基因Ⅱ型胶原、转录因子SOX-9及蛋白多糖转录因子、Beclin-1和LC3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单丹磺酰戊二胺染色观察自噬小体。MTT(3-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染色)法检测3-甲基腺嘌呤(自噬抑制剂)刺激前后的细胞存活率。结果 间歇循环张力诱导后0 h组与3 h组为正常终板软骨细胞形态,呈多角形;12 h组略呈不规则形;24 h组和48 h组呈梭形改变。实时PCR显示24 h组和48 h组中Ⅱ型胶原、转录因子SOX-9及蛋白多糖的表达量降低;自噬相关基因LC3和Beclin-1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单丹磺酰戊二胺染色显示24 h组和48 h组自噬发生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MTT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呈降低趋势;添加3-甲基腺嘌呤刺激后细胞活性减弱、存活率降低。结论 间歇循环张力刺激下终板软骨细胞表型逐渐丧失;自噬相关基因LC3与Beclin-1表达明显上调,但细胞活性降低;抑制自噬水平可降低细胞存活率,提示自噬参与了间歇循环张力诱导的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椎体的终板在维持椎间盘的结构与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腰椎上终板骨折在临床上少见,在X线检查中不能显示或不能完全显示,容易误诊。本院于2014-01收治L4椎体上终板陈旧性骨折1例,之前在外院误诊为腰椎结核,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因腰痛伴盗汗、纳差9个多月,双下肢疲乏无力20 d余就诊。患者自述于9个月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  相似文献   
6.
2014年6月3~7日国际腰椎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he Lumbar Spine,ISSLS)第41届年会在韩国首尔延世大学Severance医院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位脊柱外科医师及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我国有北京、广州、杭州、西安等地的18位专家注册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采取专题演讲、自由讨论、壁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围绕腰椎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MED)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解放军第188医院收治的59例伴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ED组30例、微创TLIF组29例,对比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差异。结果59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0.5~5年,平均随访时间3年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椎间隙感染和神经功能损伤。MED组术后5例复发,均表现为下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MRI检查证实为原位椎间盘再次突出,后采用TLIF术治愈;微创TILF组术后无复发,X线片检查示所有患者骨性融合。术前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微创TLIF组明显优于ME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ED比较,微创TLIF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复发率低、疼痛缓解理想、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LIDD)是多种脊柱疾病的主要原因,临床常诱发下腰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如何防治LIDD是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多项研究表明,终板软骨细胞(endplate chondrocytes, EPCs)衰老促进软骨终板钙化损伤,阻碍椎间盘营养供应,最终加速LIDD。EPCs衰老机制主要与DNA损伤、端粒缩短、氧化应激、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紊乱和自噬抑制等有关,通过减轻DNA损伤、激活端粒酶活性、抗氧化损伤、维持SASP稳态和激活细胞自噬等途径可以减轻EPCs衰老,保护软骨终板生理结构和功能,保障椎间盘的结构支撑和营养供应,从而延缓LIDD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短回波序列(ultra?short echo time,UTE)评估软骨终板(cartilage endplate,CEP)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下腰痛患者进行UTE序列及常规腰椎磁共振序列扫描,选取其中85个CEP。将所得到的UTE图像处理成更清晰的UTE CEP图像,并通过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信噪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来评价图像质量。在UTE CEP图像的基础上,参考Rajasekaran分级并根据CEP及骨性终板的形态将终板分为6级。两位肌骨放射方向医师独立评估终板损伤,评估结果应用Cohen’s kappa分析检验一致性。最后评估85个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结果:UTE CEP图像的SNR及CNR(平均SNR:33.06±2.92;平均CNR:9.4±2.08)高,证明图像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两位肌骨放射医师独立评估6级终板形态的Cohen’s kappa系数为0.816。85个终板中34个存在Modic改变,Cochran?Armitage分析示终板损伤与Modic改变间存在线性趋势(P < 0.000 5)。结论:UTE成像可能会成为临床上评价CEP损伤较为有效的方式。评估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发现损伤越严重的终板越容易出现Modic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下腰椎(L3~S1)终板矢状面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7月就诊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无明确腰椎疾病的志愿者。共纳入LDH患者141例,其中男61例,女80例,年龄61.6±10.1岁(41~79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3±3.4(18.3~33.2)。对照组纳入志愿者109例,其中男47名,女62名,年龄55.4±12.2岁(40~87岁), BMI为25.3±3.6 (17.6~32.5)。在腰椎CT正中矢状面重建图像上测量LDH患者椎间盘突出节段的终板形态和志愿者腰椎L3下终板至S1上终板终板形态学参数,包括终板屈曲深度(ECD)、矢状面屈曲角(SCA)和终板屈曲顶点位置(ECA);相应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在MRI上通过Pfirrmann分级进行评估。应用t检验比较LDH组与对照组终板矢状面形态学参数;选择L4/5和L5/S1两节段中相同退变程度(PfirrmannⅢ级,PfirrmannⅣ级)的椎间盘,比较LDH组患者和对照组志愿者的终板矢状面形态。将LDH组患者和对照组志愿者终板数据合并后按照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组(PfirrmannⅡ级~PfirrmannⅤ级),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终板形态参数的组间差异。结果:LDH组各节段终板EC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4上终板P=0.016,其余终板P0.01),SC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除L3下终板外(P=0.014),所有节段终板ECA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和L5/S1节段中PfirrmannⅢ级和Ⅳ级椎间盘终板,相同节段和退变分级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LDH组终板EC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SCA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ECA未出现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终板形态参数组间比较显示,随着椎间盘退变进展,各节段ECD降低(P0.01),SCA增大(P0.01),ECA未出现一致的组间变化趋势。结论:LDH患者相比对照组志愿者,其下腰椎终板矢状面屈曲程度较低,退变程度较高的椎间盘其终板屈曲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