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13篇
  免费   671篇
  国内免费   57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48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1542篇
内科学   1864篇
皮肤病学   27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42篇
综合类   5032篇
预防医学   864篇
药学   2054篇
  24篇
中国医学   8165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974篇
  2013年   833篇
  2012年   1058篇
  2011年   1109篇
  2010年   1097篇
  2009年   894篇
  2008年   1053篇
  2007年   986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912篇
  2004年   768篇
  2003年   740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642篇
  2000年   636篇
  1999年   589篇
  1998年   654篇
  1997年   607篇
  1996年   486篇
  1995年   385篇
  1994年   366篇
  1993年   292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再深一步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来研究柴胡疏肝散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柴胡疏肝散的所有活性成分与药物靶点;通过收集PharmGkb、OMIM、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交集靶点,将得到的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与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并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柴胡疏肝散对两种受体蛋白EGFR和STAT1的影响。结果 最终筛选得到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104个,潜在靶点238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交集靶点52个;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166条目和148条目,主要涉及到JAK-STA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GFR、STAT1两个靶点能够与核心活性成分能够自发结合成较为稳定的构像;免疫印迹法实验证明柴胡疏肝散能够降低大鼠胃黏膜组织EGFR和STAT1蛋白表达。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发现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调节EGFR和STAT1蛋白表达来共同调控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而发挥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为深入进行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上皮内瘤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行胃镜检查的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及单纯CAG受试者资料,将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作为研究组,240例单纯CAG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发病部位、中医体质结果等信息,分析不同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与性别的关系,分析性别、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部位与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的关系,比较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患者,不同年龄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65岁年龄段发病多见。CAG伴上皮内瘤变体质分布(兼挟体质纳入其中):血瘀质27例,湿热质100例,气郁质60例,阴虚质33例,痰湿质38例,气虚质45例,阳虚质48例,平和质5例,特禀质5例,以湿热质为主。男性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痰湿质和气郁质;女性人群中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湿热质(11.6%)好发于45~55岁年龄段,气郁质(7.8%)、痰湿质(4.4%)和气虚质(5.3%)好发于56~65岁年龄段,阴虚质(3.6%)、阳虚质(6.6%)好发于>65岁年龄段。CAG伴上皮内瘤变质发生部位以胃窦为主,其次是胃体、胃角,发生部位和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气郁质,然后是阳虚质和气虚质。单纯萎缩性胃炎也是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两组间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发病年龄段中老年人多见,男性人群体质以湿热质为多,女性人群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发病部位与中医体质无明显相关性,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建中和胃汤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建中和胃汤及温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胃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胃脘隐痛、喜按喜暖、神疲乏力、食后胀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6(Inter 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中和胃汤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根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收的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2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四联治疗,试验组行黄连温胆汤与四联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Hp根除率。结果试验组胃脘胀痛、腹胀满、口苦、恶心呕吐、胃脘灼热、尿黄、口臭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 05)。2组患者便秘、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9. 76%、7. 32%)未见明显差异(P 0. 05)。试验组Hp根除率(87. 80%)明显高于对照组(65. 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效果显著,其安全性水平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孙明明  李聪  史林 《陕西中医》2019,(2):260-26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病情反复不愈,治疗难度很大,并可增加癌变风险。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对本病的特效疗法。中医中药对于本病及其合并症: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在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临床治疗前景良好。王庆国教授为中医肝胆脾胃病专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致肯定的成果并形成了其独特之优势。本文就王庆国教授对于本病的治疗经验及心得进行详细探究,归纳总结王庆国教授治疗本病的辨证治疗理论与用药经验,以期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王庆国教授治疗本病的理论与经验,为今后临床辨证治疗本病提供经验总结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