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0篇
中国医学   18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PLC测定香青兰中木犀草素、异鼠李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青兰为唇形科植物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ic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维吾尔名为巴迪然吉布亚,有益心护脑、保肝健胃、增强感觉力、补充保护力、增益智慧力、开通脑中闭塞等功效,在维吾尔医和民间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及血液质旺盛(高血压)、寒性神经性头痛、寒性感冒、气管炎等疾病[1].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中国药典蒲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以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香蒲新苷为对照品,按照中国药典蒲黄项下薄层鉴别方法以及改良的方法,对蒲黄药材进行了鉴别.结果:药典方法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并且误将异鼠李素的氧化分解产物作为异鼠李素对照品,用于鉴别药材中含有的异鼠李素.改进的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为蒲黄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新方法.结论:中国药典蒲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应及时进行修订,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黄中2种黄酮苷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蒲黄中2种黄酮香蒲新苷(I)和异鼠李素-3-O-析橙皮糖苷的HPLC测定方法,采用Bondclone10C18柱,水-乙腈(80:20)为流动相。应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峰纯度进行检测,保证了所测峰为纯峰。测定了3种蒲黄样品中Ⅰ、Ⅱ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槲皮素 (Que)及异鼠李素 (Iso)对 Cu2 +介导的极低密度脂蛋白 (VL DL)氧化修饰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血浆 VL DL,用 Cu2 +进行体外氧化修饰 ,抗氧化组在温育前加入不同浓度的 Que和 Iso。分别检测脂蛋白中丙二醛 (MDA)、维生素 E(Vit 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Que和 Iso可明显降低 OX- VL DL 中 MDA含量 ,延缓 OX- VL DL 中 Vit E含量的减少 ;显著提高脂蛋白中 SOD活性。结论  Que和 Iso可显著抑制 Cu2 +诱导的 VL DL 的氧化修饰 ,且二者的作用相近 ,这与其抗自由基氧化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槲皮素,异鼠李素对Cu^2+介导的LDL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异鼠李素(Iso)对Cu^2+介导的低密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人血浆脂蛋白,用Cu^2+进行体外氧化修饰,温育前加不同浓度的Que及Iso。检测脂蛋白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维生素E(VitE)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在Cu^2+与LDL温育前加入Que、Iso可使LDL中LPO生成减少,明显延缓 ,V  相似文献   
6.
孙向明  宋辉  阎新佳  胡扬  徐蓓蕾  赵丽珠  李文兰 《中草药》2020,51(10):2671-2679
目的初步筛选黑龙江产小粒菟丝子雌激素样作用的质量标志物,为后续实验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菟丝子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并建立菟丝子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以小鼠子宫系数、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雌激素水平评价不同极性部位的雌激素样活性,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构建化学物质组与雌激素效应的组-效相关性,筛选质量标志物,并建立其中5个质量标志物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共发现10个与菟丝子雌激素样作用相关的指标成分,分别为金丝桃苷、紫云英苷、豆甾醇、新菟丝子苷C、芹菜素、山柰酚、6-O-反式-对香豆酰基-呋喃果糖-(2→1)-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异鼠李素和2,6-十八碳二炔酸。对其中5个质量标志物进行了含量测定,质量分数分别为金丝桃苷(2.753±0.097)mg/g、槲皮素(1.139±0.107)mg/g、芹菜素(1.104±0.047)mg/g、山柰酚(1.144±0.079)mg/g、异鼠李素(0.697±0.074)mg/g。结论基于组-效关联思路可初步发现黑龙江产小粒菟丝子的质量标志物,所建立的质量标志物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7.
李燕  张伟  钱坤  董杨  杜国辉  杨奇 《中国药师》2015,(9):1619-1622
摘 要 目的: 建立蒲药灌肠液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延胡索乙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三乙胺调节pH至6.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0~14 min)和281 nm(14~25 min),柱温:30 ℃。结果: 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延胡索乙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9.840~198.400 μg·ml-1(r=0.999 6)、20.520~205.200 μg·ml-1(r=0.999 8)和10.040~100.400 μg·ml-1(r=0.999 7),回收率分别为98.8%、98.6%和98.9%,RSD分别为1.4%、1.6%和1.3%(n=6)。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蒲药灌肠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异鼠李素对肝脏6种CYPs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人肝微粒体(HLMs)体外温孵法研究异鼠李素对6种细胞色素P450酶(CYPs)——CYP2C19、CYP2D6、CYP3A4、CYP2E1、CYP1A2和CYP2C9的体外抑制作用;使用HPLC-MS/MS法检测异鼠李素和HLMs共同孵育后的代谢产物;利用体外培养的低CYPs活性的大鼠原代肝细胞,考察不同剂量异鼠李素对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影响。结果 50 μmol/L的异鼠李素对CYP2E1和CYP1A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9.48%和39.91%;异鼠李素和HLMs共同孵育后,产生去甲基化代谢产物3,3'',4'',5,7-五羟基黄酮,转化为极性和水溶性较高的代谢物;30、100、300 μmol/L的异鼠李素会使大鼠原代肝细胞培养液中的ALT和LDH显著上升(P<0.01),100、300 μmol/L异鼠李素使AST显著上升(P<0.05、0.01),呈浓度相关性。结论 异鼠李素在体外主要经HLMs代谢,同时对CYP2E1和CYP1A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会使CYP2E1和CYP1A2的底物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产生变化,导致一系列药物的相互作用;大量使用异鼠李素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肝细胞损伤,且呈现浓度相关性。临床应用应合理设置剂量,并注意潜在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蒲黄中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建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Waters SunFire~(TM)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0℃。结果蒲黄药材采用80倍量的甲醇回流提取1.5 h,制备供试品溶液;香蒲新苷在0.245 2~1.471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7%,相对标准偏差(RSD)=2.05%(n=6);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在0.191 2~1.147 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6%,RSD=2.56%(n=6)。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蒲黄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生蒲黄包煎提取工艺中包煎袋的材料、层数和装量容积比,并对生蒲黄提取液进行热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含量。以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溢出率为评价指标并进行综合评分。在SPSS 22.0软件上,以综合评分为数据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包煎袋的材料、层数和装量容积比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多重比较。通过测定不同受热温度和时间下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含量的变化,考察蒲黄提取液的热稳定性。结果:蒲黄应置于装量容积比为1∶4的两层无纺布袋中,按已优选的醇提工艺提取。回收乙醇后的提取液在高温或长时间受热下易降解,提取液应采用减压浓缩。结论:蒲黄提取工艺应避免高温或长时间受热,浓缩工艺应采用减压浓缩,以降低成分的降解。优选的蒲黄包煎袋材料、层数、装量容积比合理可行、稳定科学,适合于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