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15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比较左金微乳凝胶、水凝胶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特性,探讨微乳凝胶对药物释放及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凝胶中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4种生物碱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方法测定接收液中上述4个成分含量。结果:吴茱萸次碱的体外释放速率水凝胶高于微乳凝胶,而吴茱萸碱释放速率微乳凝胶高于水凝胶,其余两个成分体外释放无明显差异。微乳凝胶中吴茱萸碱、巴马汀、小檗碱的经皮渗透速率比水凝胶分别提高了10倍、36倍、26倍,提示微乳凝胶具有明显的经皮渗透优势。两种凝胶中四个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行为均符合零级方程。吴茱萸次碱较为特殊,其在水凝胶中透皮速率比微乳凝胶高1.6倍。结论:微乳凝胶能显著增强药物成分的经皮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2.
寇柏鑫  于前  闫妍  邱野  翁丽丽  肖春萍 《中草药》2023,54(8):2488-2501
目的 探讨当归六黄汤的抗阴虚甲亢作用,阐释传统汤剂合煎和单煎的差异。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当归六黄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治疗阴虚甲亢疾病的相关靶点,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构建阴虚甲亢大鼠模型,评价当归六黄汤合煎和单煎对阴虚甲亢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率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揭示合煎和单煎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筛选获得当归六黄汤方中102个活性成分,检索出与阴虚甲亢有关靶点116个。富集分析获得871条GO条目和158条KEGG相关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675条、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77条、分子功能(molecular fu...  相似文献   
3.
王孟缘  霍然  于孟涵  徐伟  邱智东  邱野 《中草药》2023,54(16):5214-5224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甘草泻心汤(Gancao Xiexin Decoction,GXD)基准样品的HPLC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GXD基准样品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制备15批GXD基准样品,建立特征图谱并选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明确特征峰并对其进行归属。测定指标性成分甘草苷、甘草酸、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的含量,计算指标成分转移率,分析指标成分在饮片-基准样品中量值传递的规律。结果 15批GXD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共指认22个共有峰,甘草5个、黄芩5个、甘草和黄芩共有3个、黄连6个、黄芩和黄连共有2个、干姜1个;各指标成分从药材-饮片平均转移率分别为98.69%、98.13%、96.94%、94.59%、91.76%、88.08%、94.16%;饮片-基准样品平均转移率为49.08%、42.24%、28.34%、26.72%、29.32%、33.62%、47.93%。结论 特征图谱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相结合,对GXD药材-饮片-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为经典名方GXD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罗通定中降解物巴马汀限量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解决罗通定及硫酸罗通定注射液中降解物巴马汀的检测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限量检查样品中的巴马汀。结果:与对照品斑点大小、荧光强度比较和用吸收度限值控制均可对样品中的巴马汀进行限量检查,结果与原标准一致。结论:两方法均灵敏,专属,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关黄柏不同采收期及黄檗不同部位的小檗碱、巴马汀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检测波长 345nm ,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6 9%和 97 2 % ,RSD =0 5 7%和0 6 2 %。结论沈阳地区关黄柏的最佳采收期为 10月 ;黄檗枝条中的小檗碱含量虽不及关黄柏 ,但枝条为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6.
彭梅梅  郭爽  陈琪  王梦  徐祯  钱怡洁  毛靖  许金国  季德  陆兔林  毛春芹 《中草药》2021,52(18):5514-5523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黄连汤HPLC特征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黄连汤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黄连汤基准样品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匹配共有峰并进行色谱峰归属;基于文献及特征图谱研究筛选黄连汤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黄连汤潜在的Q-Marker。结果黄连汤HPLC特征图谱标定了1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出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桂皮醛、6-姜辣素7个色谱峰,18批黄连汤基准样品与其参照图谱(R)的相似度均大于0.95,且17个共有峰均能明确归属到黄连、甘草、干姜、桂枝4味饮片;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桂皮醛、6-姜辣素7个活性成分,PIK3CA、MAPK3、SRC等30个核心靶点,AGE-RAGE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139条关键通路,表明黄连汤主要通过这些成分、靶点、通路治疗胃肠道相关疾病,初步预测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桂皮醛、6-姜辣素为黄连汤潜在的Q-Marker。结论通过特征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黄连汤中的Q-Marker,所建立的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连汤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为全面控制黄连汤的质量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黄连汤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醋延胡索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与镇痛药效的相关性,筛选炮制特征成分。方法建立生延胡索与醋延胡索HPLC指纹图谱,对两者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大鼠扭体反应为模型建立评价指标,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孕酮、雌二醇、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前列腺素F_(2a)(prostaglandin F_(2a),PGF_(2a))等指标评价镇痛药效,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熵权法研究醋延胡索的谱-效关系,指认醋延胡索炮制特征成分。结果建立了不同批次生延胡索饮片、醋延胡索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31个共有峰。生延胡索饮片与醋延胡索饮片均有止痛效果,以醋延胡索止痛效果最为显著。镇痛谱效关联度分析得到峰9、18~21、25、26醋炙后关联度得分有了显著的提升,与醋炙后镇痛疗效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通过谱-效关系明确了醋延胡索炮制特征成分为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为醋延胡索炮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考察黄连解毒汤(HLJD)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测定入血成分以及虚拟筛选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分析作用机制。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秦组(0.3 g·kg-1)以及HLJD高、中、低剂量组(24.66,12.33,6.17 g·kg-1)。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自由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诱导UC,同时HLJD组和美沙拉秦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7 d。每日观察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末,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变化,ELISA测定结肠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UPLC-Q-TOF-MS测定入血成分。通过PharmMapper反向对接筛选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TTD,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UC疾病靶点,选取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HLJD治疗UC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Discovery Studio将入血成分与排名靠前的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显著上升(P<0.05),镜下可见炎症细胞数量和浸润程度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HLJD组小鼠DAI显著降低(P<0.05),炎症细胞数量和浸润程度减轻。模型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HLJD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经UPLC-Q-TOF-MS鉴定10个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主要富集在对有机物、化学物质、含氧化合物的反应等129条生物过程,以及IL-17,TNF,hepatitis B等1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柏内酯、巴马汀和小檗碱可通过氢键等形式与CASP3和MMP9靶点结合。综上所述,HLJD可减轻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黏膜炎症浸润和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柏内酯、巴马汀和小檗碱等入血成分作用于CASP3,MMP9等靶点,进而调控IL-17,TNF等信号通路有关,最终可降低结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曾岗  张洁 《中南药学》2014,(6):588-59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天无胶囊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比枯枯灵碱的含量。方法 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4.6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醋酸(每100 mL 0.2%醋酸用1.52 mL三乙胺调pH=5.1),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2 nm,柱温:室温。结果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和比枯枯灵碱分别在4.242 mL三乙胺调pH=5.1),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2 nm,柱温:室温。结果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和比枯枯灵碱分别在4.24101.8、2.89101.8、2.8969.31和0.4569.31和0.4510.84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低、中、高3个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均>95%,RSD均<5%。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夏天无胶囊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比枯枯灵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黄柏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模拟炮制后,不同炮制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为解析黄柏不同炮制品的科学内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柏不同炮制品中生物碱类成分小檗碱、小檗红碱、黄柏碱、药根碱、巴马汀和柠檬苦素类成分黄柏内酯、黄柏酮。生物碱类成分检测的色谱条件为Eco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50∶50)(每100 m L 0.1%磷酸水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 g);检测波长:284 nm;体积流量:1m L/min;柱温:35℃;进样量:3μL。柠檬苦素类成分检测的色谱条件为Eco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45∶55∶0.2);检测波长:210 nm;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直接烘制品、水润烘制品、酒润烘制品、盐水润烘制品在最佳炮制温度160℃下,总生物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09 6%、2.993 1%、3.989 6%、4.537 9%,其中酒润烘制品和盐水润烘制品均较生品3.528 2%高,提示黄柏经辅料炮制后有利于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且增加溶出率的是辅料盐和酒,而非水。当炮制温度达到160℃以上时,在相应炮制温度下的直接烘制品和水润烘制品中柠檬苦素类成分质量分数未见明显差异,酒润烘制品和盐水润烘制品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质量分数相差较大,提示水对黄柏炮制过程中的柠檬苦素类成分基本没有影响,酒、盐炮制具有影响。结论黄柏经炮制后生物碱类和柠檬苦素类成分会发生量变和质变,辅料和温度对其成分的变化有直接的影响,本研究可为黄柏炮制后药性发生改变与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具有相关性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