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3篇
临床医学   563篇
内科学   239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027篇
预防医学   381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284篇
  5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基于多靶点药物设计思想,以对氨基水杨酸(PAS)为母核,选用不同的连接子将PAS、异烟酸和氟喹诺酮三种结构单元缀合,设计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分子TM1和TM2;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6个目标分子,测试了目标分子抗结核及抗人致病菌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TM2a抗结核活性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 TM1a与阳性对照药物氟喹诺酮中活性最强的克林沙星相当; TM1a对所测试菌株都显示最强抑制活性, TM1b与TM2a对多数菌株显示很强抑制活性, TM1h/2h对部分菌株具有强抑制活性; TM1a/1h对金葡菌ATCC14125的抑制活性远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值得进一步研究。溶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活性分子TM1a和TM2a分别在8及32μg·mL-1浓度下表现出相对安全性。本研究首次合成了PAS为母核的三分子药效团拼接的新型分子,部分分子具有非常强的抑菌活性,为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医院接受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药物干预前、干预后两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采用药学干预的方法 进行护理,对比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不合理用药率和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药学干预后,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降低,且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和用药禁忌等不合理用药率也显著降低,不合理使用情况也在逐渐减少(P<0.05).结论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翟文海  刘汉丹  张燕 《中国药业》2006,15(18):47-48
目的调查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Qs)的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53篇文献报道的支原体对6种FQs的耐药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涉及国内13个省市共计30832株支原体,左氧氟沙星(LEV)、氧氟沙星(OFL)、环丙沙星(CIP)、司帕沙星(SPA)在各省之间最高和最低耐药率分别有极显著差异(P〈0.005),耐药率范围分别是4.6%~68%,17、2%~82.7%,10.3%~65、3%,8.2%~60%,最高耐药率都已达到或超过60%;4种药物的耐药率男女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5),在2000—2004年5年中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总的平均耐药率LOM接近1/5,LEV超过1/4,OFL和SPA将近1/3,CIP和NOR则超过1/2。结论CIP和NOR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放弃这两种药物对支原体的经验治疗,加强药物敏感监测,选择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5.
左氧氟沙星是新型长效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了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我们对198例下呼吸道感染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了疗效观察,同时与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6.
喹诺酮类药物致急性肾衰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近14年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急性肾衰(ARF)29例进行分析。结果应用5d以内者ARF的发生率为10.3%,随着应用时间延长,发生率逐渐增高;55岁以下ARF发生率为2.0%,随年龄增大,发生率逐渐增高;非少尿型ARF预后较好,少尿型预后较差。结论年龄越大,疗程越长,ARF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根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45届抗生素和化疗国际研讨会(ICAAC)上提交的研究结果,使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I)和克拉维酸(clavulanicacid)(Ⅱ)所致不良反应引起的医疗保健资源的使用要高于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Ⅲ)或喹诺酮类药物所引起的医疗保健资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左氧氟沙星是喹诺酮类抗菌类,以其抗菌谱广使用方便毒副作用低,在临床广泛使用。喹诺酮类药的排泄途径可分为3类:经肾脏排泄,经肝脏清除,经肝和肾2种机制清除。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感染性疾病却一直是威胁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笔者连年来对城市样本医院购入药品金额统计分析,近几年来抗感染药物购入金额一直是呈现增长态势,而且增长幅度不小(2000年为13.61%、2001年为0.81%、2002年为6.91%、2003年为26.92%,2004年上半年为25.24%),其占全部药品总金额的份额基本在27%上下作微调(2000年占29.23%、2001年占27.43%、2002年占26.45%、2003年占27.82%、2004年上半年占26.63%),由此可看出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使用上的地位是相当重要和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恙虫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冰 《热带医学杂志》2002,2(2):163-164
目的 用氯霉素治疗恙虫病是传统的方法,但其副作用大。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治疗恙虫病的有效而患更容易接受的方法。方法 应用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治疗恙虫病26例,并和28例氯霉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喹诺酮组治愈率为96.2%(25/26),氯霉素组治愈率为92.8%(26/28),两组治愈率无显性差异,但不良反应则以氯霉素组为多,两之间有显性差异。结论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恙虫病有效而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