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770篇
  免费   9700篇
  国内免费   7670篇
耳鼻咽喉   1901篇
儿科学   2049篇
妇产科学   982篇
基础医学   11050篇
口腔科学   1222篇
临床医学   31573篇
内科学   15735篇
皮肤病学   952篇
神经病学   12781篇
特种医学   66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8篇
外科学   17478篇
综合类   54889篇
预防医学   11263篇
眼科学   1683篇
药学   22338篇
  452篇
中国医学   13334篇
肿瘤学   3669篇
  2024年   1513篇
  2023年   5405篇
  2022年   4685篇
  2021年   5953篇
  2020年   5844篇
  2019年   6055篇
  2018年   2779篇
  2017年   4770篇
  2016年   5212篇
  2015年   5942篇
  2014年   9918篇
  2013年   9563篇
  2012年   12172篇
  2011年   13389篇
  2010年   11958篇
  2009年   11698篇
  2008年   12743篇
  2007年   11458篇
  2006年   10466篇
  2005年   10433篇
  2004年   8462篇
  2003年   7397篇
  2002年   5974篇
  2001年   4782篇
  2000年   3536篇
  1999年   2932篇
  1998年   2394篇
  1997年   2162篇
  1996年   1993篇
  1995年   1851篇
  1994年   1588篇
  1993年   1058篇
  1992年   967篇
  1991年   859篇
  1990年   706篇
  1989年   795篇
  1988年   221篇
  1987年   183篇
  1986年   140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痛情绪是指因疼痛引发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痛情绪相关神经机制非常复杂,但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肽和某些神经环路有关,笔者将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分别从以上两方面展开,就痛情绪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在受体分类、脑区通路、共疾病以及各神经递质之间的联系和痛情绪相关神经环路中各个蛋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姚海艳  史珣瑜  施江 《全科护理》2021,19(4):566-56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常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收集资料,分析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动机、体力活动和自我效能现状;冠心病病人自我效能、体力活动动机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PCI术后病人体力活动水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率为94.75%(379/400);379例冠心病病人术后每周体力活动为(3570.85±314.19)MET-min,以低、中强度为主;冠心病病人术后自我效能总分、体力活动动机总分与体力活动呈正相关(P<0.05);体质指数(BMI)、PCI次数≥2次、年龄、PCI支架数量≥3枚、自我效能、体力活动动机是影响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水平的高危因素(OR>1且P<0.05)。结论:PCI术后病人体力活动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PCI次数、BMI、年龄、PCI支架数量、自我效能、体力活动动机是影响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水平的高危因素,临床需针对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病人体力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早期诊断率不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切除的中晚期,5年总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微无创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具有相对安全、高效、创伤小、便捷等优点,在控制胰腺肿瘤进展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都得到了一定改善。目前应用于胰腺癌的主要微无创治疗技术有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射频/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不可逆性电穿孔、化学消融、光动力治疗以及经皮125I粒子植入术等。本文就微无创治疗技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腹膜后血肿是其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我们报告一例经皮椎体成形术RH阴性(熊猫血)患者术后并发巨大腹膜后血肿,经保守和输血等支持治疗,病人康复出院。脊柱医生应了解这种罕见但潜在致命的并发症,因为早期认识和及时预防是降低其发病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少见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肺及胃肠胰NEN(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GEP-NEN)最常见。国内外研究数据均提示,NEN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美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肿瘤相比,NEN的发病率上升趋势更为显著。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在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结合已有国内外指南和共识,制订了首版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 Hz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低频rTMS(1 Hz)和观察组(42例)给予高频rTMS(5 Hz),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3.94±2.57)分、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评分(99.52±7.04)分较对照组(21.65±2.04)分、(95.46±6.48)分高(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38.50±4.29)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48.84±3.47)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9.59±2.31)分均较对照组(31.53±4.08)分、(45.56±2.60)分、(8.07±1.88)分高(P<0.05);观察组P300的潜伏期(360.85±15.79)ms较对照组(379.46±16.82)ms短,P300的波幅(11.90±1.70)μV较对照组(11.15±1.54)μV大(P<0.05)。结论5 Hz频率rTMS可刺激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改善其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