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79篇
药学   12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铜陵市人民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对2017年1-12月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7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细菌共34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19株,占20.9%;革兰阴性菌2717株,占79.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3.8%和72.3%,耐甲氧西林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屎肠球菌对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5.3%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1.4%、50.7%和19.4%。肠杆菌科细菌中克雷伯菌属和沙雷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7.5%和36.0%,其他菌属的耐药率低于3%。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80.3%和79.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7%和28.4%。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广泛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1.3%(171/546)、0.6%(3/508)和0.7%(3/416)。结论 本院革兰阴性菌呈增多趋势,尤其广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应引起高度关注,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2.
报告了从辽宁省部分地区腹泻和感染标本中检出的成团肠杆菌、非脱羧勒克氏菌、克吕沃尔氏菌、彭氏变形菌、霍堆氏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致病性研究结果.部分菌株可引起动物、生物模型病变,证明有致病力.与人的腹泻和感染有关.致病性研究中,溶血性阳性率最高,依次为乳鼠灌胃,HeP—2细胞、Vero细胞病变,兔肠袢结扎.豚鼠角膜侵袭试验无阳性.药敏试验证实,5组细菌抗药谱已很广,临床可用的敏感药物不多,一旦发生感染,治疗将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3.
AmpC酶在主要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中的携带率及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修礼  刘晓宇  孙怡群  樊新 《医学争鸣》2003,24(23):2150-2153
目的:调查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产AmpC酶和ESBLs的状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T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和API鉴定系统鉴定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AmpC酶检测采用三维试验法;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确认试验。结果:主要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18.9%,52.8%,其中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产酸克雷伯、阴沟肠杆菌为主,同时产2种酶的菌株占15.4%;绿脓杆菌产AmpC酶和ESBLs酶的阳性率分别为18.2%,,42.0%,同时产2种酶的菌株占13.6%;不动杆菌的产酶率均在8.0%以下,产酶菌的耐药率高于非产酶菌,除绿脓杆菌外,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率高于产ESBLs菌株.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泰能(IMP)的敏感性为99.5%,而对舒普深(CPZ)的耐药率平均为13.8%;非发酵菌对IMP,马斯平(FEP)、CPZ的耐药率平均分别为20.4%,44.3%,18.6%.结论:主要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高于非发酵菌,产AmpC酶的菌株已近20.0%,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绿脓杆菌产ES-BLs的菌株也较高,也应该加强监控.对产酶菌引起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对重症感染患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重点应用泰能或舒普深治疗。  相似文献   
4.
PCR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the plasmid-encoded quinolone resistance determinants qnrA and qnrS among diarrhoeagenic enterobacterial isolates recovered from Hanoi, Vietnam, during the period March 2001 to April 2002. In total, 162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s, 28 Shigella isolates and three Enterobacter cloacae isolates were negative for qnrA, while a single Ent. cloacae isolate harboured a 50-kb qnrS-positive conjugative plasmid. Cloning and sequencing identified a qnrS gene bracketed by open reading frames identical to those surrounding the qnrS gene of a Shigella flexneri isolate from Japan, thereby suggesting a common mechanism of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特征,并对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分离KP的标本来源、科室来源,整体药敏试验结果,对不同年度、主要科室来源CRKP分离率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2020年共分离非重复KP 2 426株,其中1 825株(75.23%)来自下呼吸道,246株(10.14%)来自尿液,164株(6.76%)来自全血。呼吸内科、老年病科和中心ICU分离占比居前三位,共分离924株(38.09%)。所有分离株对头孢曲松、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4.36%、20.02%、7.79%和2.31%。共分离CRKP 500株,2017—2020年分离出CRKP比率分别为23.34%、25.30%、18.52%和13.94%,中心ICU和烧伤创伤整形外科分离出CRKP比率高达61.82%和59.26%。2017—2020年各年度CRKP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9.64%、30.36%、31.75%、23.19%,对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7.30%、7.74%、6.35%和8.70%,CRKP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为高度耐药。 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KP主要来自老年和重症患者呼吸道、泌尿系统和血流感染,耐药情况比较严峻。近两年CRKP分离率呈现下降趋势,有待进一步观察。临床应重视CRKP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院感科应加强对多重耐药KP和抗菌药物的管控,预防院内感染并对CRKP的院内获得性传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通过对我院ICU 9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CRAB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3月17日—4月12日我院ICU收治的9例CRAB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史,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ERIC-PCR)分析其同源性,监测ICU环境卫生学情况。结果?我院ICU A4、A6、B3及C2床患者临床样本检出的CRAB为同一疑似克隆株;B5、C1床患者样本检出的CRAB为同一疑似克隆株;B2、B2加床患者临床样本检出的CRAB为同一疑似克隆株。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分别从病房的空气滤网、床栏、呼吸机按钮和护士手等部位分离出50株CRAB,其中23份样本检出与患者有相同耐药谱的CRAB。ERIC-PCR结果显示,9例临床分离菌株与25例环境菌株为克隆株。手术、气管插管和前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是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工作人员感控管理不到位以及空气、环境和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清洁消毒措施不严格可能是此次CRAB感染传播的原因,为了减少此类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建议加强对ICU患者与工作人员管理、加强环境及物体表面的彻底消毒、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国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对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2017—2018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中收集的CRKP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检测CRKP中碳青霉烯酶基因和其他广谱、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129株CRKP,抗菌效果较好的药物包括多粘菌素E、替加环素、磷霉素氨丁三醇、米诺环素,敏感率分别为80.62%、79.07%、51.16%、51.16%,其余药物敏感率均低于46%。PCR及测序结果显示,112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主要为blaKPC-2基因(77.52%)和blaNDM基因(8.53%),3株(2.33%)同时携带blaKPCblaNDM基因。blaTEM基因检出率为51.94%(67/129),均为blaTEM-1;blaSHV基因检出率为64.34%(83/129),主要为blaSHV-12基因(27.91%,36/129);blaCTX-M基因检出率为53.49%(69/129),分别为blaCTX-M-9(43.41%)和blaCTX-M-15(10.08%),其中4株(3.10%)同时含blaCTX-M-9blaCTX-M-15基因。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株中,80.36%(90/112)同时携带ESBLs基因,32.14%(36/112)同时携带2种或以上ESBLs基因。结论 中国临床分离的CRKP耐药情况严重,而且同时含多种耐药基因,其中最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是blaKPC-2基因,最常见的ESBLs基因是blaSHV-12基因和blaCTX-M-9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进行主动筛查,结合筛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集中安置,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CR-GNB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某儿科医院重点部门[新生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血液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实时监测。2017年对住院患者入院后48 h及住院期间每周进行一次CR-GNB主动筛查(咽拭子和肛拭子),2018年1月开始对主动筛查及临床送检CR-GNB阳性患者开展集中安置措施,比较CR-GNB主动筛查率和定植率、集中安置率以及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2018年重点部门咽拭子和肛试子CR-GNB主动筛查率较2017年增加(P<0.05)。新生儿室集中安置率最高(97.8%),其次为NICU(88.9%),PICU集中安置率最低(47.7%)。2018年重点部门CR-GNB定植率在住院3、7 d后呈下降趋势(P<0.05)。2018年CR-GNB医院感染率较2017年有所下降(P<0.05),其中新生儿室和N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医院感染率下降明显,P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医院感染率下降明显。CR-GNB主动筛查定植菌和CR-GNB医院感染病原菌均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为主(44.0% VS 51.7%)。结论 CR-GNB主动筛查结合患者集中安置干预措施能够降低CR-GNB定植率,并有效降低CR-GNB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为临床经验性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19年4—9月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mCIM联合e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8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中5株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对临床常用头孢类及加酶抑制剂药物均表现出高水平耐药的特性。所有菌株均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7株为blaNDM-1,1株为blaIPM-4。MLST分子分型及PFGE同源性分析有6个ST序列类型,6个克隆群。ST596(3株)均为A群、ST121(1株)为C群、ST993(1株)为F群、ST91(1株)为E群、ST794(1株)为B群、ST88(1株)为D群。结论 该院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于ICU,产金属酶blaNDM-1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药机制。ST596 A群阴沟肠杆菌短时间内在ICU存在局部流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遏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性痴呆患者隐匿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老年性痴呆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历资料,从确诊患者中随机挑选部分患者作为建模组,并根据是否具备隐匿性分为隐匿性肺炎组、非隐匿性肺炎组,其余病例作为验证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隐匿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应用R4.0.3软件构建nomogram图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共纳入216例患者。其中148例(隐匿性肺炎75例、非隐匿性肺炎73例)用于建模,68例(隐匿性肺炎37例、非隐匿性肺炎31例)用于验证。糖尿病(OR=2.565,95%CI:1.094~6.015)、重度痴呆(OR=3.079,95%CI:1.116~8.494)、痴呆病程≥10年(OR=5.782,95%CI:2.139~15.627)、年龄≥80岁(OR=2.737,95%CI:1.011~7.413)、长期卧床(OR=4.835,95%CI:1.716~13.625)为痴呆合并隐匿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通过该5项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验证组AUC为0.756,提示该模型诊断能力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良好;decision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有较高的获益性。结论 年龄≥80岁、重度痴呆、痴呆病程≥10年、糖尿病、长期卧床是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生隐匿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模型个体化可预测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生隐匿性肺炎的概率,从而尽早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