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构建咀嚼槟榔引起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ceRNA网络,探究其表达异常可能影响的调节通路改变。方法:对咀嚼槟榔的OSCC及癌旁组织进行miRNA测序和lncRNA微阵列分析,并建立了ceRNA网络。结果:lncRNA-miRNA-mRNA网络由308个lncRNA,41个miRNA和115个mRNA组成。结论:GO和KEGG分析表明,ceRNA网络参与了MAPK、凋亡、p53和PI3K/Akt等不同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咀嚼槟榔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及免疫表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88例OSCC患者资料,根据是否有咀嚼槟榔习惯,分别进行临床病理因素及相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咀嚼槟榔与口腔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6%的OSCC患者有咀嚼槟榔习惯,病变以舌和颊为主,占67.0%,pT分期以T2期为主,占40.9%。在单因素分析中,肿瘤分化程度,ki-67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咀嚼槟榔习惯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发生部位、p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与咀嚼槟榔习惯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发生部位和分化程度与咀嚼槟榔习惯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ki-67和p53蛋白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组中低表达,预示肿瘤细胞增殖活跃程度、恶性程度、分化程度、预后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相对良好;有咀嚼槟榔习惯的OSC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相对良好,颊部和舌部是口腔鳞癌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亚市居民食用槟榔习惯的流行情况和口腔相关疾病发病情况。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三亚市居民食用槟榔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食用槟榔的方式及习惯,口腔发病情况等,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545位城区居民和392位乡村居民,问卷有效率91.6%,总体槟榔食用率41.8%,其中城区槟榔食用率为33.0%,乡村食用率为54.1%;食用槟榔年限城区5年以下占2.%,乡村5年以下占16.5%;城区居民合并抽烟习惯占43.9%,乡村居民单独食用槟榔占42.5%;城区居民食用槟榔最主要原因为提神缓解疲劳,乡村居民最主要原因为成瘾,城区与乡村食用槟榔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用槟榔人群中,色素沉着、口腔粘膜下纤维化、牙齿磨耗三种疾病最为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用槟榔人群中乡村比城区更易患口腔疾病,并且随每日食用槟榔量的增加,食用年限、单次食用时间的延长,罹患口腔疾病的风险相应增加(OR=0.739、0.345、和0.586)。结论 三亚市居民食用槟榔已成为当地居民一种生活嗜好,食用人群具有年轻化,喜食新鲜槟榔,食用年限长,日食用量大的特点,而且长时间大量食用槟榔与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口腔鳞癌中p1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口腔鳞癌组织,4例重度异常增生,8例口腔粘膜溃疡,6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中p1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口腔鳞癌及重度异常增生组织中p12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炎性病变及正常粘膜组织。结论:p1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常为缺失,说明其作为一种候选抑癌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且不存在组织部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模拟机在培训口腔住院医师机器人基本操作技能的效果。选取我院口腔科规培医师16名作为纳入本研究,每名医师每天在模拟机上培训2小时,培训7天,分别记录第一小时后和全部培训结束后每名学员的模拟机评分,用配对t检验检测训练效果。16名学员培训后评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芬奇机器人模拟机可以提高口腔科规培医师的机器人操作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p12DOC-1基因及其蛋白在口腔癌发生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将已表达纯化好的GST-p12融合蛋白进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方法:将构建好的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DOC-1转化BL21(DE3)型大肠杆菌,用IPTG诱导表达,得到GST-p12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电泳,再割胶研磨作为抗原直接免疫家兔,经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抗体效价及特异性并做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得到较高纯度的GST-p12融合蛋白,获得了兔来源的抗p12DOC-1血清,经蛋白免疫印迹杂交反应及免疫组化分析证实所得的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效价.结论:成功制备了兔抗人的p12DOC-1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p12DOC-1在口腔癌中发生缺失的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又称为个性化医疗,是根据个体基因特征、环境以及生活习惯,为病人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不良反应最小化的一种定制医疗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日益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显示出价值。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肿瘤基因组测序研究,发现了大量与肿瘤相关的基因组改变,为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对精准医疗的概念、实施步骤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8.
颌面部皮肤窦道以往临床较常见,随着医疗水平提高,目前已经比较少见,且以牙源性感染为主。临床上常因忽视对病源牙的检查和处理,致使患者多次就诊于其他科室,使窦道长期排脓,经久不愈。为提高临床颌面部皮肤窦道的诊治水平,避免误诊误治,作者对近10年我院治疗41例牙源性皮肤窦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7例来自边远农村和牧区,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均为牙源性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9.
DOC-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DOC-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出其重组蛋白。方法:从人胎脑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DOC-1的CDS序列,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依次克隆到pMO18-T和pGEX-4T-1载体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DOC-1,经酶切、测序鉴定后,用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用IPTG诱导表达,Glutathlone Sepharose 4B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电泳证实RT-PCR扩增产物与预期目的基因DOC-1长度一致,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DOC-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IPTG诱导后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38000左右出现新的蛋白表达条带,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高纯度的GST-p12重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pGEX-4T-1-DOC-1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出GST-p12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12^DOC-1蛋白打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