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学组)组织专家首次提出了《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并已正式发表。这将对规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术前评估、术中处理以及术后监测起到积极作用。笔者对《共识》的临床指导价值和诊治要点进行解读,帮助临床医师以及影像科医师更好地理解《共识》并加强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成都市女性社区居民对宫颈癌及HPV的基线认知水平;评价以医务人员为主导的健康教育能否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宫颈癌相关认知水平。方法 2015 - 2018年每年妇女节期间通过对社区女性进行问卷调查,比较4年间(2015 - 2018)培训前后社区女性认知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疫苗上市前(2015 - 2016)和疫苗上市后(2017 - 2018)社区女性基线认知的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有效问卷分别为591、449份。健康教育前,32.1%的调查对象认为HPV病毒感染是引起宫颈癌最重要的原因,47.2%认为HPV的传播途径为性传播,25.2%认为HPV疫苗接种的最佳年龄为初次性生活前;健康教育后,以上比例分别增长至45.4%、73.7%、62.8%(P均<0.05)。疫苗上市后,基线愿意接受筛查的调查对象比例由疫苗上市前的95.4%下降到86.1%(P<0.05)。“医院展板”对基线认知的影响最大,接触过该途径人群的平均认知得分比未接触人群高3.4分(P<0.05)。结论 成都市社区女性对宫颈癌及HPV相关的基线认知水平较低,疫苗上市后筛查意愿有明显下降趋势。以医院医生为主导的宫颈癌及HPV健康教育应当纳入社区人群健康教育的常规模式,同时应加强宣传疫苗接种后仍应进行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标本取物袋(密闭式分碎袋)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分碎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妇科肿瘤中心的51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术中使用密闭式分碎袋的应用价值。结果:5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4.8±4.5)岁(范围39~49岁);平均体重指数(22.4±5.6)kg/m2(范围16.6~27.2kg/m2);平均子宫大小孕(14.1±3.2)周(范围孕10~20周)。所有患者均在密闭式分碎袋中成功进行并完成分碎术,手术平均时间为(136.5±86.3)min(范围95~310min);放置密闭式分碎袋、穿刺器导管及标本置入的平均时间为(22.1±8.9)min (范围18~45min);病灶分碎的平均时间为(33.5±6.5)min(范围20~55min);病灶取出的平均时间为(9.3±3.7)min(范围5~15min);处理密闭式分碎袋的平均时间为(15.4±8.2)min(范围8~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4.5±27.8)mL(范围20~150mL);子宫平均重量为(433.8±204.3)g(范围290~980g);无手术并发症和密闭式分碎袋意外破裂发生;术前术后腹腔冲洗液中均未查见梭形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分碎术中使用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标本取物袋(密闭式分碎袋)能安全且有效地预防分碎术所致的细胞或组织播散种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vical adenocarcinoma,G-EA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 2013年1月1日至 2021年2月 10 日期间我院收治的 G-EA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情况,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共11 例G-EAC患者,中位年龄50 岁,1 例(9.09%)I期,3例(27.27%)Ⅱ期,2 例(18.18%)Ⅲ期,4 例ⅣV期(36.36%),1 例分期不详。卵巢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G-EAC临床表现以囊性或囊实性的盆腔包块多见,其次为阴道流液、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颈外观多光滑和/或肥大。7例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均呈阴性,其中6例(85.71%)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可伴有 CA199、CAl25 等肿瘤标记物的异常升高。术后病理方面,7 例中有4 例(57.14%)存在肿瘤局部明显浸润;免疫组化表型有一定特异性。治疗方面,3 例仅手术治疗,3 例行放化疗,5例手术+放化疗。共8 例患者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4,9个月,2 例未复发,3 例复发,3例死亡。结论;G-EAC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的、非HPV 相关型子宫颈腺癌,晚期比例高,临床表现不特异,且缺乏敏感肿瘤标记物,可酷似卵巢肿瘤表现,术前诊断困难,预后差,需引起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的重视,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术中探查,以及术后病理辅以相应免疫标记检查,可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5.
2023 年 1 月,由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学组联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内妇科肿瘤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 55 位专家制定并发布了《Lynch 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筛查与防治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临床共识》)。本《临床共识》对 Lynch 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的命名演变、发病机制、诊断流程、临床表现特征、病理学特征、筛查及预防策略、治疗等进行了专家共识推荐,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在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临床共识》的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定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及受体(KGFR)在CaSki细胞中的表达及KGF对CaSki 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增长期的CaSki细胞,ELISA和Western blot确定KGF及KGFR在CaSki细胞中的表达;3H-TdR掺入试验测定KGF、KGF抗体对CaSki细胞增殖的影响;Millicell测定KGF、KGF抗体对CaSki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①KGF、KGFR 在CaSki细胞中有表达;②人重组KGF因子对CaSki细胞的增殖、迁移有促进作用(P< 0.05);③用KGF抗体中和CaSki细胞自分泌的KGF 后,CaSki细胞的增殖、迁移减弱(P<0.05).结论 KGF和KGFR在CaSki细胞中有表达;人重组KGF及CaSki细胞自分泌KGF对CaSki细胞的增殖、迁移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MDCT的容积数据采集的成像方式,应用轴位结合多平面重建(MPR)了解卵巢癌复发与转移灶的形态学特点、侵犯范围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分析其诊断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复查有复发或转移的卵巢癌患者26例,行盆腹腔多层螺旋CT扫描,通过轴位图像结合重建MPR图像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局部复发16例,腹膜转移8例,大网膜转移2例,腹腔积液7例,腹主动脉旁和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9例,远处实质器官转移5例,轴位结合MPR图像为19例(73%)患者增加诊断信息。结论通过CT轴位扫描,腹盆部冠状、矢状位CT图像重建,能清晰显示卵巢癌复发或远处转移灶,优于单纯轴位图像观察,有助于明确复发转移灶与邻近器官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早期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并在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ⅠB1~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情况。结果:共393例患者,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92.37%(363/393)完成随访。中位年龄45岁,高发年龄在40~50岁,占53.17%。90.63%(329/363)无瘤生存,2.48%(9/363)复发转移,6.89%(25/363)死亡。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92%,5年无瘤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为89%。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FIGO分期、肿瘤类型、间质浸润深度与OS相关,前两者还与DFS相关(P<0.05)。结论:子宫颈癌好发于40~50岁,鳞癌最常见。FIGO分期、肿瘤类型、间质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虽然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 PNI)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但PNI的发生与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具有显著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可能使一些原本阳性的高危病理因素出现“假阴性”,对于术前接受过新辅助化疗者,应适当放宽术后辅助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卵巢浆液性癌和腹膜浆液性癌可能起源于输卵管。因此,手术方式上的一些简单改变,如对于有基因风险人群行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取代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在降低卵巢癌和腹膜癌的发生风险的同时尚可避免卵巢切除术后的一些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正>1 病例报告患者,53岁,因子宫颈癌外院术后放化疗后14年+,发现盆腔包块2天,于2021年5月24日在本院就诊。14年前患者因子宫颈低分化鳞癌ⅡA期(FIGO 2009)于外院就诊,并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完成6周期化疗(具体不详),25次盆腔外照射(1.8 Gy/f)及后装放疗4次(高度危险临床靶区:6 Gy/f, 中度危险临床靶区:5 Gy/f),末次放疗时间为2006年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