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切除4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对483例子宫超过10周孕大小的患者施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43.5岁.包括子宫肌瘤368例,子宫腺肌病115例。术前检查子宫10~12周孕大小者127例,12~14周孕大小者151例,14~16周孕大小130例,超过16周孕大小者75例。分析子宫大小与手术难度及手术技巧间的关系。结果:483例中除1例因术中发现肌瘤肉瘤样变而改开腹手术外,余482例均成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成功率达99.8%。子宫平均重369.7g(166~1080g),平均手术时间62.2min(35~98min),测量术中平均出血量156.4ml(50~305m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1.5天(2~3天)停留尿管24小时,阴道流液时间平均为1.6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3.6天(1~5天),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4.8天(4~7天)。结论:适当的病例选择加上灵活的手术技巧,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先阻断子宫动脉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141例要求保留子宫的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1例采用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合并肌瘤剔除术;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肌瘤标本的组织学表现、术后月经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肌瘤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失血量分别为(67.5±22.5)ml及(254.0±110.8)ml(P〈0.05);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81例患者月经症状均得到完全缓解,对照组60例中有46例(76.7%)缓解;观察组无一例复发,对照组中8例复发,复发率为13.3%;观察组术后肌瘤标本组织学均表现为供应肌瘤的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肌瘤呈玻璃样改变,而对照组无此改变。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前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使月经症状得到完全缓解,子宫动脉阻断后肌瘤的血供即刻受到影响,肌瘤坏死,具有潜在的降低肌瘤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因子宫内膜癌行机器人辅助分期手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18.2±32.5)min,平均出血量为(136.8±60.1)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为(23.9±4.4)个,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1.3±0.6)d,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5.1±3.7)d,平均住院时间为(9.2±5.3)d。术后发生3例泌尿系感染,1例淋巴囊肿,1例下肢血栓。结论 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对483例子宫超过10周孕大小的患者施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43.5岁,包括子宫肌瘤368例,子宫腺肌病115例.术前检查子宫10~12周孕大小者127例,12~14周孕大小者151例,14~16周孕大小130例,超过16周孕大小者75例.分析子宫大小与手术难度及手术技巧间的关系.结果:483例中除1例因术中发现肌瘤肉瘤样变而改开腹手术外,余482例均成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成功率达99.8%.子宫平均重369.7g(166~1080g),平均手术时间62.2min(35~98min),测量术中平均出血量156.4ml(50~305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1.5天(2~3天)停留尿管24小时,阴道流液时间平均为1.6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3.6天(1~5天),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4.8天(4~7天).结论:适当的病例选择加上灵活的手术技巧,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附件相关手术中应用“保护袋”及“经阴道路径”取标本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以“附件区肿物”为手术指征就诊沈阳市妇婴医院,并行腹腔镜手术的住院患者80例,经阴道后壁中段切口置入“保护袋”行肿物切除并取标本42例(研究组),常规腹腔镜下肿物切除38例(对照组)。结果:所有手术均按预期手术方案完成,研究组均在保护袋内切除肿物并完整取出标本,全程无污染,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43.38±6.51) min vs (44.37±4.96) min]、术中出血量[(28.45±11.39) mL vs (24.61±8.00) mL]、术后发热[3(7.14%)vs 2(5.26%)]、下床时间[(11.7±2.47) h vs (12.0±1.96) h]、住院天数[(3.9±0.34) d vs (4.0±0.65)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取标本时间[(7.45±1.31) min vs (8.11±1.03) min]、术后排气时间[(8.54±0.90) h vs (9.03±0.91)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诊阴道切口愈合良好。结论:腹腔镜下“保护袋”内附件区肿物切除并经阴道后壁中段切口取出标本与常规手术方式比较,在不增加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等情况下,可以防止肿瘤的污染及播散,体现了微创手术理念及肿瘤学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消融(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FUA)治疗对Ⅱ~Ⅲ型子宫肌瘤的快速降型作用。方法∶2020 年8 月至 2021年3 月,根据盆腔核磁共振及宫腔镜检查联合诊断为Ⅱ~Ⅲ型子宫肌瘤(肌瘤最大直径≥4 cm)的8例在遂宁市中医院接受 FUA 联合宫腔镜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统计 FUA 术前术后肌瘤分型及降型情况,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ion of myoma,TCRM)手术时间、肌瘤病灶切除率、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改变、手术并发症、肌瘤相关症状改善等。结果∶8 例患者共接受10 次 FUA 治疗(其中2 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接受2次治疗),FUA 辐照时间中位数为599(范围∶180~1575)s;治疗时间中位数83(范围∶23~136)min;辐照剂量中位数 239 600(范围∶62 400~342 000)J;治疗强度中位数470(范围∶328~695)s/h。FUA 术后即刻超声造影显示肌瘤平均消融率为 83.70%(范围∶63.4% ~96.88%)。术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疗区疼痛、下腹部疼痛、腰骶部疼痛、皮肤烫等。疼痛评分(视觉评分量表)1~3 分,停止治疗症状均可明显缓解,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患者于 FUA术后1~4天行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检查 +TCRM,其中 14 个肌瘤均实现降型,7个Ⅱ型肌瘤均降为Ⅰ型,5个Ⅲ型肌瘤均降型为Ⅱ型肌瘤,两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还存在Ⅰ型肌瘤降型为0型肌瘤的情况。宫腔镜手术中位时间 23(范围∶20~53)min,12 个肌瘤完整切除,其中 2 例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因病灶大,FUA 后Ⅱ 型肌瘤降型为Ⅰ型肌瘤,第一个疗程中 TCRM切除 60%病灶,术后1月再次行 FUA+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检香+TCRM.完整切除病灶。宫腔镜下电切肌瘤组织出血量少,术前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中位数 109 g/L,术后 HGB 中位数 98 gL。术中及术后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FUA 使子宫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疗效确切,同时发现 FUA 对贴近子宫内膜的Ⅱ~Ⅲ型的肌瘤有快速降型作用,对这部分不适合采取宫腔镜电切手术的肌瘤,争取到宫腔镜手术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腹部无切口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完成腹部无切口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11例.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为(189.5±2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4 ±9.4)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38.9±8.6)h,住院平均时间为(12.7±2.5)d,淋巴结检出平均数目为(13.5±4.1)枚,肿瘤平均直径2.7(0.6~ 5.3) cm,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部无切口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在技术上可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远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51例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接受3种不同手术入路的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探讨3种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采用椎间孔、椎板间和经髂骨椎间孔3种手术入路的PELD治疗的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51例,其中男3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29~72)岁,平均病程6.7(3~23)个月,记录治疗方案选择及手术中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术前、术后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评价患者腰痛、腿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定功能恢复,术后12个月评价责任神经根功能。结果所有手术均完成,2例采用椎间孔入路的病例(椎间孔外合并椎间孔内型)中转为经髂骨入路完成手术。经髂骨入路平均手术时间长于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分别是75(65~110)min,45(35~80)min,50(40~90)min(P<0.05);术中透视次数经椎间孔入路16.5次、经椎板间入路2.6次、经髂骨入路33.4次。所有病例均获至少12个月随访,均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经髂骨入路组有1例骶髂关节面的损伤,目前尚无复发病例。术后各组内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椎间孔入路组: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分别由术前(28.1±5.9)分、(71.8±7.5)分、(38.6±4.5)分降至术后1年(3.3±2.5)分、(4.4±4.6)分、(7.2±2.6)分(P<0.05);椎板间入路组: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分别由术前(28.5±5.2)分、(71.0±5.8)分、(37.7±4.3)分降至术后1年(7.0±3.6)分、(4.7±4.7)分、(8.1±4.2)分(P<0.05);经髂骨入路组:腰痛VAS、腿痛VAS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学组)组织专家首次提出了《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并已正式发表。这将对规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术前评估、术中处理以及术后监测起到积极作用。笔者对《共识》的临床指导价值和诊治要点进行解读,帮助临床医师以及影像科医师更好地理解《共识》并加强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游离脱垂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interlaminar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游离脱垂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94例。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13~56(平均29.69)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6.5(12~37)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6.4±8.4)min。每台手术术中平均透视时间(0.5±0.2)s。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感觉肌力减退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前、术后1天、术后1、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40±1.12)分,(3.36±0.96)分,(1.86±0.99)分,(1.18±0.83)分,(0.78±0.62)分,(0.58±0.64)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8.40±0.95)分,(2.66±1.53)分,(1.98±1.00)分,(1.20±0.81)分,(0.82±0.66)分,(0.68±0.62)分。术前、术后1、3、6、12个月ODI指数分别为:51.88±8.88,33.22±10.33,23.46±7.47,15.10±5.72,10.38±5.93。术前与术后各时段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价疗效,优良率94.7%。结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游离脱垂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透视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悬吊式腹腔镜(悬吊组)与气腹腹腔镜(气腹组)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7月14日~2008年7月10日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病人42例,其中悬吊组20例,气腹组2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术后排气时间。[结果]手术时间:悬吊组100~310min,平均205.5±14.37min;气腹组90.480min,平均244.77±23.65min(P=O.174)。术中出血量:悬吊组100—260ml,平均160.9±12.28ml:气腹组20.700ml,平均218.41±35.92ml(P=0.153)。清除淋巴结数:悬吊组5~25枚,平均15.2±1.16枚;气腹组6~44枚,平均17.05±1.9枚(P=0.424)。术后排气时间:悬吊组26~46h.平均35.7±1.48h;气腹组18-48h,平均32.55±1.86h(P=0.198)。气腹组术中损伤输尿管1例.中转开腹2例:悬吊组术后阴道直肠瘘1例:两组各有1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结论]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消除了CO2气腹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可能成为心肺功能较差及老年病人的一种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da Vinci S手术机器人胸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9年5 月~2009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用da Vinci S手术机器人切除胸腺瘤3 例,根据胸腺瘤体偏向一侧作为手术入路一侧。患者仰卧位,将术侧胸部及肩部垫高30度。双腔气管插管,手术对侧肺单肺通气,从患者头侧偏向非术侧约30度将床旁机械臂车推至手术台旁合适位置,选定术侧胸壁腋前线至腋中线间第6 肋间作为内窥镜成像系统入口,戳孔放入戳卡,并于其左右侧各一拳的距离(约在锁骨中线外第3 肋间和第5 肋间或第6 肋间)插入左右机械手臂。于内窥镜戳孔与左操作孔之间向后加一个辅助孔。切除瘤体和全部胸腺,并清除其周围脂肪组织,胸腺周围小血管均用电凝止血,胸腺静脉用钛夹夹闭,标本用取物袋取出。结果:所有3 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及主要并发症。无中转开胸,未加小切口。均完整切除瘤体和胸腺,并清除胸腺周围脂肪组织。手术时间80~240min(平均136.7min)。 术后16~49h(平均28.7h)时拔除气管插管,术中估计出血量30~100mL(平均63.3mL),术后24h 胸管引流量为100~250mL(平均160mL),围术期均未输血。1 例左侧进胸者一过性膈神经麻痹,出院时复查恢复正常。术后病理按WHO分型,2 例为B1 型胸腺瘤,1 例为B2 型。结论:本研究报告的用da Vinci S手术机器人进行胸腺瘤切除术及周围脂肪组织清除是可行的,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张海燕 《肿瘤学杂志》2012,18(8):639-640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5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严格筛选已经阴道分娩者,子宫体积如孕14周以内,肌瘤最大直径<10cm.[结果]15例患者均无膀胱直肠损伤及中转开腹等发生,手术时间(45±16)min,术中出血(50±8)ml,住院时间(5.7±0.6)d.[结论]对于子宫体积如孕14周以内,肌瘤最大直径<10cm者,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机体恢复快、出血少、腹部无切口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行困难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98例困难子宫肌瘤行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视肌瘤部位及大小的不同采取如下方法:(1)预处理子宫动脉,在阔韧带内寻找子宫动脉主干,在输尿管上方以钛夹行暂时阻断双侧子宫动脉,以减少子宫血供;(2)腹腔镜下切开肌瘤包膜显示瘤体;(3)延长下腹壁1cm切口至4cm~5cm进腹, 经此扩大切口剥除瘤体并取出,缝合创面,腹腔镜下取出阻断子宫动脉的钛夹,冲洗,检查无出血,关腹.结果:98例手术均在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下完成,剥除肌瘤标本平均重102g(53g~1500g),平均手术时间75min(40min~1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0ml(45ml~800ml).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行困难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将复杂手术操作简化的微创手术,为困难子宫肌瘤的剔除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肉瘤是一种罕见且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易与子宫良性平滑肌瘤混淆而被超声检查漏诊。随着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通过子宫分碎器辅助完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当该类技术误用于子宫肉瘤时,可使患者面临子宫肉瘤扩散的风险。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有关子宫肉瘤的超声诊断标准指导在子宫分碎术前识别高风险患者,但某些非典型影像学征象可能提示子宫肉瘤。不幸的是,这些征象往往在超声报告中被忽视,导致诊治延迟和不良预后。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超声检查和准确、详细的报告在子宫(肌瘤)分碎术前的重要性。本文着重子宫(肌瘤)分碎术前超声检查对鉴别子宫肉瘤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手术操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51例(腹腔镜组)及同期开腹子宫肌壁问肌瘤剔除术54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所需时间短,下床活动早,术后住院时间短,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和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并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改进手术方法,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腹腔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比开腹手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术前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且临床症状,体征和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的30例病人,采用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续3月,于治疗前,后测子宫及肌瘤的体积,手术情况并与同期在年龄,子宫及肌瘤体积无差异的3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药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痛经及下腹部不知感均消失,所有的贫血患者均纠正,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子宫缩小28.5%(P<0.01),肌瘤缩小47.6%(P<0.01),术前输血,术中输血,出血量均明显下降(P<0.01),横切口使用率明显上升,(P<0.01),但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对子宫及肌瘤较大合并重度贫血术前使用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减少输血,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横切口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我院应用FE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9~58岁,平均38.3岁。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进行腿、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escale,VAS)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定,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2.4min;平均住院时间5.2天;2例术中出现硬膜小裂口,未予处理;无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8~66个月。腿痛VAS评分从术前(7.6±1.6)分降至术后3个月(1.2±0.8)分、术后1年(1.1±0.9)分、末次随访(1.6±1.2)分(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VAS评分从术前(3.1±2.2)分降至术后3个月(1.8±1.5)分、术后1年(1.6±1.4)分、末次随访(1.7±0.9)分(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ODI指数从术前(69.5±10.5)降至术后3个月(19.3±6.5)、术后1年(15.6±5.9)、末次随访(21.8±7.0)(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93.3%的患者获得良好的主观满意度,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8.9%。性别、年龄、突出类型及术前腰痛与改良MacNab结果无相关性(P>0.05);而术前Pfirrmann分级、感觉缺陷及手术节段与改良MacNab结果具相关性(P<0.05)。1例L4~5节段患者术后1周发生下肢麻木加重,予以脱水、激素治疗等保守治疗后2周症状缓解;1例L5~S1节段患者术后4个月出现手术节段椎间盘再次突出,行小切口开放手术翻修。末次随访时,2例轻度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皮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的手术策略、安全性及初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经皮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37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合并钙化性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骨赘)。术后第2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腰椎侧隐窝减压及椎间盘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记录术前、术后3、6、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指数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进行MacNab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50(25~80)min。仅1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经皮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翻修,1例术后腰痛加重(经封闭证实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它手术并发症。腰痛VAS评分:术前(24.4±14.0)分,术后3个月(7.5±6.9)分,术后6个月(5.8±6.0)分,术后12个月(5.6±8.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76.1±9.9)分,术后3个月(3.6±6.4)分,术后6个月(1.7±3.8)分,术后12个月(1.7±3.8)分;ODI指数:术前(74.7±10.0),术后3个月(27.7±5.3),术后6个月(10.1±5.3),术后12个月(14.4±4.8)。术后各时间点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术后12个月MacNab评分,20例优,15例良,1例可,1例差。结论根据经皮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镜下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合理、短期疗效优异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巨大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巨大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27例,根据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均为单发带蒂肌瘤,采用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后切除肌瘤,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患者的月经恢复情况、血红蛋白水平等。结果肌瘤摘除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61.4±5.8)min,平均出血量为(92.5±8.3)ml。所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及严重并发症。手术后1个月随访,92.6%的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手术后3个月随访,100%的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结论应用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是治疗巨大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