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种给药方案的血清杀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血清杀菌活性(serum bactericidal activi-ty,SB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cefoperazone/sulbactam,CPZ/SBT)的两种给药方案进行评价。方法:肺癌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4例,随机分为qd、bid组,每日分别静滴CPZ/SBT1次或2次,持续7d,日剂量均为4g。测定对5种细菌(每种12株)峰时(第3天静滴完后30min)和谷时(第4天静滴前)SBA。结果:两组对5种细菌的峰时SBA中位数均≥1∶8,峰时SBA≥1∶8的百分率相似,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谷时SBA中位数为≤1∶1。结论:CPZ/SBT两种给药方案的峰时SBA均佳,谷时SBA均稍低,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晚期癌症伴癌性腹水致慢性持续性中重度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开放、自身对照研究,对我院晚期癌症伴癌性腹水致慢性持续性中重度疼痛患者45例(采用自行评分法如NRS评分≥6),给予多瑞吉以小剂量25μg/h开始,贴于前胸腹壁,每3天更换贴剂,并酌情调整剂量。记录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45例癌性腹水致慢性持续性中重度疼痛患者,7天后评价腹部胀痛缓解,显效率84.4%,总有效率97.8%,NRS评分由使用前7.4±0.55下降至第7日的2.8±0.44;4周观察期结束时,患者疼痛控制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为68.9%。不良反应有嗜睡、便秘、头晕、恶心呕吐等,无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于癌性腹水伴有中重度癌痛的多数患者止痛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能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CA125)、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21-1)水平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于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CEA、CA125、Cyfra21-1水平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与鳞癌患者相比,血清CEA水平在肺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血清CA125水平在Ⅳ期肺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血清Cyfra21-1在患者疾病一般特征中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升高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2、4.5、4.3月,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EA、CA125、Cyfra21-1升高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临床医师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回生口服液维持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卡氏(KPS)评分、生存质量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方法根据入组标准选取76例中晚期 NSCLC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回生口服液维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利用 Kaplan-Meier 方法,对患者 PFS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76例,出组2例,可评价疗效74例,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分布均衡(P >0.05),两组患者临床证候及体力状况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社会家庭状况(SPW)和与医生关系(RD)外,两组维持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分析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 PFS 分别为5.5月、4.2月(P <0.05)。结论中药回生口服液维持治疗可提高中晚期 NSCLC 患者 KPS 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 PF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藏药总状绿绒蒿体外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30、60、90、120和150 mg· 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白血病K562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结果:作用于K562细胞24、48和72 h后,不同浓度总状绿绒蒿醇提物组K562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随着总状绿绒蒿醇提物浓度增加,K562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不规则,轮廓模糊,细胞碎片增多.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0、90和120 mg·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组K562细核内DNA片段化、TailDN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细胞周期检测,60、90和120 mg·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K562细胞24 h后,G0/G1期、S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下降,G2/M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分别为(1.88士0.30)%、(5.46±0.57)%和(19.80±1.03)%,各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1.10±0.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状绿绒蒿醇提物组K562细胞周期发生了G2/M期阻滞.结论:总状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DNA损伤引发G2/M期阻滞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筛选78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因无法进行常规手术,选用微创技术来进行治疗,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胸腔镜(VATS)下微波消融组和胸腔镜(VATS)辅助下小切口术式组。通过评价术前后CT对照肿瘤大小,消融区域密度,有无凝固性坏死,有无去血管征象,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CEA、NSE以及CYFRA21-1进行疗效综合评价。结果 VATS下微波消融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与VATS辅助下小切口术式组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VATS下微波消融组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VATS辅助下小切口术式组的并发症数(P<0.05),术后CT检查,VATS下微波消融组肿瘤直径平均缩小1.5cm, VATS下微波消融组肿瘤标记物NSE,与VATS辅助下小切口术式组相比,下降程度更为明显(降低值3.5μg/ml vs 1.5μg/ml)(P<0.05),在术后3年后,VATS下微波消融组无进展期肿瘤(CR+PR+SD)26例(65%)。VATS辅助下小切口术式组无进展期肿瘤(CR+PR+SD)27例(71%)。结论 VATS下微波消融技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无法手术的患者有着一定的疗效,能够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法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双源CT在肺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肺癌患者行双源CT检查,依据病理类型分为腺癌组和鳞状细胞癌组,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达峰时及达峰后第40、60、100秒的净增CT值;依据第8版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比较不同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26例,Ⅲ期34例,Ⅳ期13例)患者的标准化碘浓度(NIC)。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NIC对肺癌TNM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腺癌组患者在主动脉达峰时及达峰后第100秒的净增CT值均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峰后第40、60秒,两组患者净增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TNM分期的增加,肺癌患者的NIC值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Ⅳ期肺癌患者的NIC值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诊断肺癌TNM分期的AUC为0.925(95%CI:0.855~0.995),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88.6%,最佳截断值为0.425。结论双源CT定量参数能间接反映肿瘤的病理类型,在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及临床分期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1日1次给药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合理性。方法:5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qd组28例,每日1次静滴CPZ/SBT 4.0g;bid组25例,每日静滴CPZ/SBT 2次,每次2.0g。两组疗程均为7天,以临床疗效和血清杀菌活性(SBA)为观察指标。结果:qd组、bid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1%、80.0%,无显著性差异(P>0.05);qd组、bid组对所试5种细菌的峰时SBA中位数均为1∶16~1∶32,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所试5种细菌峰时SBA≥1:8的百分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PZ/SBT日剂量为4.0g时,采用1日1次静滴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是适宜的,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予以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cefoperozone and sulbactam,CPZ/SBT)qd给药方案,治疗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并以血清杀菌活性(Serum Bactericidal Activity,SBA)为指标进行实验室评价。方法:30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给予CPZ/SBT4.0g,ivd qd,持续7d。测定峰时及谷时SBA。结果:临床有效率86.7%,细菌清除率90.9%。血清杀菌活性峰值中位数均≥1:16,SBA≥1:8百分率均≥70%。结论:CPZ/SBT日剂量4.0g,ivd qd,治疗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类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