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一例纤维样肾小球病(fibrillary glomerulopathy,FGP)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纤维样肾小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患者肾穿刺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检查,通过以上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系统复习纤维样肾小球病的临床特征.结果 通过其临床表现,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特别是电镜诊断本例为纤维样肾小球病.临床表现多为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和高血压等.电镜的检查结果是诊断纤维样肾小球病的主要依据.其主要特点是纤维样物质呈弥漫性或团块状分布于肾小球系膜区和(或)肾小球基底膜,排列紊乱,无规律,纤维僵直,一般无分支.该病预后差,大约50%的患者2~4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结论 电镜结合刚果红染色是诊断纤维样肾小球病的重要方法,该病发病率较低,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预后不佳,目前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许多肾脏疾病尽管病因不同,但其共同结局往往是慢性进展,最终发生肾脏硬化、肾功能丧失。已知影响肾脏疾病慢性发展的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大量蛋白尿和高脂血症等。但以对高脂血症的发生和致肾损伤机理了解最少,国际上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重视,我科于90年代初最先向国内介绍有关的研究新动向,并率先开展系列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肾淀粉样变性病1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纤维样肾小球病和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纤维样肾小球病和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章友康邹万忠纤维样肾小球病(fibrilaryglomerulopathy,FGP)和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immunotactoidglomeru-lopathy,IT)是指肾小球内存在类似淀粉样纤维丝样物质或呈中空...  相似文献   
5.
膜型IgA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病是我国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很多,但膜型IgA肾病极罕见。本文报告3例膜型IgA肾病。病理特点是系膜增生的同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并有钉突形成。患者有大量蛋白尿。系膜区有大量IgA沉积,毛细血管基底膜外侧有IgG沉积。超微结构显示在系膜区及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均有电子致密物。本文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的研究认为,膜型IgA肾病是膜型肾小球肾炎与系膜增生型IgA肾病的相互重叠。  相似文献   
6.
肾脏病理学是病理学科的分支,主要分为两大领域,一为外科范畴的肾脏病理学,包括肾脏肿瘤以及其他需要外科手术的肾脏疾病;另一为内科范畴的各种肾炎和肾病。20年前魏民等[1]、10年前邹万忠[2]均对国内肾脏病理学做了总结和展望。本文再次对近10年来,我国发展较快的内科范畴的肾活检病理学做一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检测了53例健康人及50例不同病期的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并与肾活检组织病理所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肾功能受损害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肾单位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Ⅳ型胶原的代谢变化在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Ⅳ型胶原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临床监测肾小球疾病活动及病程进展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用Chang氏培养基繁殖福氏纳格勒阿米巴滋养体,经鼻腔接种3只小鼠,1鼠不接种作为对照。观察4周,其中2只接种鼠分别于第13、19天发病,1只接种鼠未发病。于第14天剖杀2只实验鼠和1只对照鼠,取脑作病理及病原学检查,发现接种鼠均有典型的病变,涂片及切片中均有大量吞噬红细胞的滋养体。对照鼠无何异常发现。本文从病理及病原学等结果证实本实验接种的小鼠可作为福氏纳格勒阿米巴原发性脑膜脑炎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7岁。因间断双下肢疼痛2个月,发现血肌酐(Scr)升高40d于2005年9月2日收住院。患者2个月前因冠心病、心绞痛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造影(造影剂泛影葡胺,具体剂量不详)、球囊扩张、涂层支架置入术,术后服辛伐他汀20mg、1次/d,肠溶阿司匹林300mg、1次/d,氯吡格雷75mg、1次/d。术前血、尿常规及肾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10.
丹参注射液及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丹参注射腋(SM)及以三七皂甙为主要成分的血栓通注射液(AR)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的影响。将Wistar大鼠肾蒂夹闭造成缺血1h再灌注前10min分别给大鼠尾静脉注射SM及AR,于再灌注15min测定肾皮质SOD,GSHpx活力及GSH,GSSG含量。于再灌注24h后检查大鼠血肌酐含量,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SM和AR起到了相当于活性氧清除剂的作用,显著地改善了大鼠肾脏的再灌注性损伤,无论是肾脏的功能或形态均较未用药组有显著的改善;肾皮质SOD及GSHpx的活力亦受到有效的保护;肾皮质GSH含量显著低于未用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