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高锰酸钾氧化加刚果红染色方法对25例不同类型的淀粉样变性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证明,本染色方法对不同种类的淀粉样物质(淀粉样轻链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显示不同的颜色反应,从而可以作为区分淀粉样变性病类型的一种手段。本文对这种染色方法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2 6岁。 9个月前无诱因发热 ,尿蛋白 ( ) ,2 4h定量 2 4 4 g ,尿红细胞满视野且变形 ,血红蛋白 5 8g/L ,血肌酐 15 2 5 μmol/L ,3个月前外院肾活检示局灶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荧光阴性。予地塞米松 30mg× 2d冲击 ,继以泼尼松 4 0mg ,1次 /d ,1个月后减量 ,3个月后停用。冲击治疗后血肌酐波动于 12 0~ 14 0 μmol/L ,尿蛋白 (± ) ,尿红细胞同前 ,但渐出现气短、夜间不能平卧 ,予对症治疗未见缓解 ,遂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体检 :体温 38℃ ,血压 110 /5 5mmHg(1mmHg =0 133kPa) ;半卧位 ,贫血貌 ;右眼结膜下 2个针尖大…  相似文献   
3.
病理性损伤因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探讨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对象 ,分别用含低血清(0 .2mol·L-1小牛血清 )、高葡萄糖 (4.5 g·L-1)、高白蛋白 (15 g·L-1)的培养液培养 7d ,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变化 ;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表型改变 ,包括CK、Vimentin、α SMA、Ⅰ和Ⅲ型胶原 ,原位杂交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 ,同时检测细胞TGFβ1蛋白表达。 结果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直接刺激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 ,包括细胞变为长梭形 ;透射电镜下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减少 ,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加 ,并出现actin样微丝。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显示CK表达明显减弱 ,Vimentin、Ⅰ、Ⅲ型胶原、α SMA和TGFβ1表达增强。原位杂交显示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结论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可直接引起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增加 ,并发生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人们对肾脏疾病的病因和发生机理有了深入了解。各种损伤因子通过免疫反应、血管损伤、代谢障碍及直接损伤,使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受到了轻重不等的伤害。尽管近年来在肾脏疾病的治疗方面发展很快,但仍有持续进行性恶化的病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形成终末性肾(end-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骨小细胞肿瘤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及病理形态在原发性骨小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9例骨的小细胞肿瘤[其中尤因肉瘤/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PNET瘤)22例、小细胞骨肉瘤6例、间叶性软骨肉瘤3例和恶性淋巴瘤8例],观察其病理形态并作免疫组化分析,所用抗体O13、NSE、S-100、Actin和LCA。结果:EW/PNET瘤20/22例为O13阳性。NSE:EW/PNET瘤16/22例和1例骨肉瘤阳性。7例EW/PNET瘤、1例骨肉瘤及3例间叶性软骨肉瘤均有S-100阳性。所有恶性淋巴瘤的LCA均为阳性。骨肉瘤均见骨样基质,间叶性软骨肉瘤可见分化较好的软骨岛。结论:O13的染色对于EW/PNET瘤有诊断意义。小细胞骨肉瘤的成骨和间叶性软骨肉瘤的软骨分化为形态上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 ,74岁 ,因间断发热 1 5d ,于 1 999年 7月 9日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患者于入院 1 5d前无诱因发热 ,体温最高达 38.2℃ ,不伴寒战 ,无头痛、头晕 ,伴有纳差、恶心 ,但无腹痛、腹泻 ,未予特殊治疗。 1d前就诊于我院门诊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 1 3.7× 1 0 9/L ,血红蛋白 99g/L ,血小板 430× 1 0 9/L ;血沉 72mm/h ;血肌酐 437μmol/L ;尿常规蛋白 ,尿糖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 2~ 3/HP。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重。在院外自服羟氨苄青霉素和甲硝唑 ,病情无好转。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 30年 ,血压最高达…  相似文献   
7.
病理学教学从传统模式到网络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理学的教学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化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阶段发展到网络课程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网络课程在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的同时 ,又注意到改造传统病理学教学 (大课讲授和实验室实习 )的形式 ,使之具有现代化的内涵 ,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导致肾损伤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常见的是胰岛素依赖型(IDDM )或糖尿病1型和胰岛素非依赖型(NIDDM)或糖尿病2型。除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外,尚可出现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异常。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多系统损伤,如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肾脏损伤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合并症,1 992年美国的终末肾患者共2 0 5 798例,其中2 7.2 %为糖尿病患者,1 996年的终末肾患者5 45 86人,糖尿病患者占36 .3% ,1 998年的终末肾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4…  相似文献   
9.
丹参注射液及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丹参注射腋(SM)及以三七皂甙为主要成分的血栓通注射液(AR)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的影响。将Wistar大鼠肾蒂夹闭造成缺血1h再灌注前10min分别给大鼠尾静脉注射SM及AR,于再灌注15min测定肾皮质SOD,GSHpx活力及GSH,GSSG含量。于再灌注24h后检查大鼠血肌酐含量,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SM和AR起到了相当于活性氧清除剂的作用,显著地改善了大鼠肾脏的再灌注性损伤,无论是肾脏的功能或形态均较未用药组有显著的改善;肾皮质SOD及GSHpx的活力亦受到有效的保护;肾皮质GSH含量显著低于未用药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一例纤维样肾小球病(fibrillary glomerulopathy,FGP)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纤维样肾小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患者肾穿刺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检查,通过以上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系统复习纤维样肾小球病的临床特征.结果 通过其临床表现,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特别是电镜诊断本例为纤维样肾小球病.临床表现多为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和高血压等.电镜的检查结果是诊断纤维样肾小球病的主要依据.其主要特点是纤维样物质呈弥漫性或团块状分布于肾小球系膜区和(或)肾小球基底膜,排列紊乱,无规律,纤维僵直,一般无分支.该病预后差,大约50%的患者2~4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结论 电镜结合刚果红染色是诊断纤维样肾小球病的重要方法,该病发病率较低,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预后不佳,目前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