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26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能级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鹿角形结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能级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rtripsy,ESWL)治疗肾鹿角形结石的效果. 方法对18例鹿角形结石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碎石能级1~3级,冲击次数1 800~3 000次,脉冲间隔60 ~80次/min,工作电压10~12.75 kV. 若结石直径>3 cm,在碎石前预先插入双J管,防止石街形成.对直径>4 mm的残余结石,再次行ESWL,直至结石完全消失. 结果所有病人耐受良好,治疗结束能自行回家.除1例碎石失败外,余17例经ESWL治疗成功.治疗3~9次,至完全排除结石.66例次(66/77,85.7%)术后有1~2次肉眼血尿.5例出现石街,长1.9~5.2 cm,4例石街经再次碎石成功,1例输尿管镜取石. 结论低能级ESWL治疗肾鹿角形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1998年6月至2001年6月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术及亚低温治疗急性颅内血肿8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2岁,因腹腔分流管从肛门脱出6h于2003年4月6日入院。一年前患儿因外伤性脑积水在外院经囟门多次穿刺、引流无效,并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即来我院行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采用美国凤凰分流管),术后发育良好,讲话、行走均正常。入院前6h患儿出现短暂腹痛,解大便时发现腹腔分流管从肛门脱出即来院就诊。入院后查体阀门不能按下,腹部软,无压痛,肠呜音存在,分流管脱出肛门5cm,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升结肠在尿流改道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8例全膀胱切除患者取用升结肠分别施行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42例)和升结肠原位膀胱术(26例),并随访3~96个月.结果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无局部复发,原位新膀胱组后尿道无肿瘤生长.两种术式贮尿囊造影均无输尿管反流,无肾积水,肾功能无恶化.术后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和升结肠原位膀胱术平均贮尿囊最大充盈压分别为3.2 kPa和2.4 kPa,平均容量分别为380 mL和420 mL;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平均输出道最大压力为10.9 kPa,原位膀胱术平均后尿道最大压为8.01 kPa,平均最大尿流率17.6 mL/s.结论取用升结肠建立的贮尿囊具有容量大、内压低、无反流、无代谢紊乱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自由控制排尿,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2018年泉州市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Excel 2017和SPSS 20.0统计软件整理与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泉州市居民死亡率477.98/10万,标化死亡率441.58/10万,男女死亡比值为1.43∶1.死亡年龄分布呈现"√"形特征,5~9岁儿童死亡率最低(11.00/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全死因的80.02%,死亡率382.50/10万.全人群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78.92%,前5位死因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为15岁及以上人群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死因中肺癌、食管癌死亡率较高,是全人群及65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恶性肿瘤死因.结论 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泉州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苏省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全省各县1989-2000年疟疾疫情资料,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或阳性率进行相关分析或率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全省年发病率变化趋势与两种按蚊共存地区的发病率呈一致关系,中华按蚊地区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平均年发病率为 0.10/万;而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平均发病率为1.86/万,明显高于中华按蚊单一区(p<0.01),且有向毗邻地区扩散的趋势。本地居民友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06%,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5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IFA阳性率与发病率呈相关关系。结论 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及其毗邻地区疟疾潜在流行的危险性较高,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出现较大流行和反复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考察发酵桔梗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小鼠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咳嗽的作用研究。采用最大给药量(maximum dosage,MAD)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小鼠体征,14 d后行剖检、血液生化检查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酵桔梗药理学实验中将60只健康雌、雄各半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喷托维林组(0.013 g·kg^(-1)·d^(-1))、发酵桔梗高剂量组(5.2 g·kg^(-1)·d^(-1))、发酵桔梗中剂量组(2.6 g·kg^(-1)·d^(-1))、发酵桔梗低剂量组(1.3 g·kg^(-1)·d^(-1)),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BALB/c小鼠通过鼻腔滴入20μL 1×10^(6 )CCU肺炎支原体进行造模3 d,各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7 d;引咳实验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及3 min内咳嗽总次数;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瞬时受体电位A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1,TRPA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蛋白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based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阐明发酵桔梗对小鼠咳嗽因子TRPA1、CGRP、SP mRNA水平的变化。在急性毒性实验中无小鼠死亡,一般行为学和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等均无变化;与空白组比较,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发酵桔梗药理学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发酵桔梗高、中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明显得到改善,结构清晰,组织形态规整。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发酵桔梗组细胞因子TRPA1、CGRP、SP表达降低。发酵桔梗可通过抑制肺组织TRPA1、CGRP、SP表达从而发挥抑制咳嗽作用,确定了药物作用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实验模型处理后的病理变化,探讨间接炙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牛Ⅱ型胶原复制成功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分成间接炙,青霉胺,病理组等三组动物。观察各组动物实验前后的关节指数变化,处死后各组踝关节以上关节的滑膜炎症,关节软骨及骨损害等病理变化。结果:关节指数,间接灸组与病理组有显著差异(P<0.05);关节炎,在Ⅲ,Ⅳ级中,间接灸组与病理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间接炙与青霉胺对牛Ⅱ型胶原复制的大鼠关节炎模型有相同的作用,能控制滑膜炎症,减轻关节软骨和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患者羊水及血清中IL-6、IL-8的水平,胎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情况,IL-6、IL-8与MMP-9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胎膜早破孕妇37例为实验组,其中Ⅰ组为足月胎膜早破22例,Ⅱ组为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5例,正常足月孕妇25例Ⅲ组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母血及羊水中IL-6、IL-8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胎膜中MMP-9的水平.结果实验组羊水及血清中IL-6、IL-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胎膜组织中MMP-9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母血及羊水中IL-6、IL-8均与胎膜组织中MMP-9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729).结论母血及羊水中IL-6、IL-8水平变化可作为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指标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感染引起的胎膜早破中起关键性作用,炎性细胞因子IL-6、Ⅱ-8通过诱导MMP-9的合成和活化,间接导致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