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江苏省恶性疟的流行特点和媒介传疟作用,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以尽快控制和消灭恶性疟,我们通过多年大量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证实嗜人按蚊是江苏省传播恶性疟的主要媒介。根据调查和研究结果,在全省恶性疟流行区采取了大范围持续的室内滞留喷洒灭蚊,和药物浸泡蚊帐巩固灭蚊,同时抓好传染源和易感人群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恶性疟的流行,并大幅度降低了间日疟发病率。经多年疟疾监测证实,已连续8年未发生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达到基本消灭恶性疟的标准,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1992年应用奋斗呐浸泡蚊帐方法,在江浦、六合、仪征3县(市),现场观察其防制蚊媒和控制疟疾的效果,并与溴氰菊酯浸泡蚊帐、DDT室内滞留喷洒作了平行比较,同时设了空白对照。结果显示,奋斗呐浸泡蚊帐使当地蚊媒密度下降71.58%,室内蚊帐持效达4个月以上,同时使当地疟疾发病率下降72.73%,灭蚊抗疟效果与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相似,略好于DDT室内滞留喷洒。由于奋斗呐价廉无味,群众更易接受,值得现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苏省嗜人按蚊分布范围和分布区环境特征。方法 在原有嗜人按蚊分布及近年来以乡为单位疟疾发病率超过0.1%的县市,进行嗜人按蚊分布调查;在盱眙,六合2县每县选5个乡,每乡3个村进行嗜人按蚊分布区环境特征调查。结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嗜人按蚊分布于江浦,六合,2仪征,盱眙,洪泽5县。嗜人按蚊分布区植被为树林,灌木和农作物等;河流,湖泊,池塘,沟渠密布;土壤为黄沙(粘)土,黄棕壤土,黑土,灰土,潮土5种,其中黄沙(粘)土占66.7%,有机物含量1.8%-2.5%;水田面积占可耕地总面积的69.5%,100%种植单季稻,稻田农药年使用量平均为18.8kg/hm^2。结论 江苏省嗜人按蚊分布区范围正在逐渐减小,该蚊的种群比例也正在下降,但这些地区自然环境仍适宜嗜人按蚊孳生,因此在疟疾发病率较高和局部出现暴发点的地区,甩必须加强嗜人按蚊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制定针对性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根据江苏省疟疾流行因素,将流行区分为6个监测组,即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共存地区(1组)、嗜人按蚊分布毗邻地区(2组)、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3组)、基本消灭疟疾地区(4组)、流动人口较集中地区(5组)、献血员疟疾较多地区(6组).于1997~1999年分别在上述地区,对疟疾进行了分类监测.结果1组疟疾年发病率、API、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4.38%,嗜人按蚊占按蚊总数的3.73%;2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明显高于3~6组;3组和4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已降至较低水平;5组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6组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结论1组地区是江苏省疟防重点地区,2组地区需加强疟疾监测,3~4组地区可进一步简化现有抗疟措施,5组地区重点开展流动人口监测,6组地区可列入当地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5.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成蚊前期发育规律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按蛟和嗜人按蚊是我省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有关蚊虫成蚊前期发育规律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但未见嗜人按蚊的资料.为此,我们在盯眙县马坝乡对当地中华和嗜人按蚊成故前期发育规律作了比较观察.材料与方法1 蚊虫 从马坝乡农家人帐内捕捉饱血按蚊,携回实验室单管饲养,待其产卵,以卵船面宽窄定种.用同批中华和嗜人按蚊卵作实验材料.2 实验室综合条件 温度26℃±3℃,相对湿度 75%±10%,每日用日光灯光照 12h,实验用PH7.2的隔夜井水,饲料为兔肝粉和酵母粉.3 卵期实验 将中华和嗜人按蚊卵在室内经胚胎发育30h,计数后分别置于孵育缸内孵化,每天定时记录1次孵化情况,连续观察10d.4 幼虫期实验 自孵化缸内挑出中华和嗜人按蚊一龄幼虫分别置入饲养盐内,加上底饲料(兔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江苏省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全省各县1989-2000年疟疾疫情资料,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或阳性率进行相关分析或率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全省年发病率变化趋势与两种按蚊共存地区的发病率呈一致关系,中华按蚊地区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平均年发病率为 0.10/万;而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平均发病率为1.86/万,明显高于中华按蚊单一区(p<0.01),且有向毗邻地区扩散的趋势。本地居民友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06%,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5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IFA阳性率与发病率呈相关关系。结论 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及其毗邻地区疟疾潜在流行的危险性较高,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出现较大流行和反复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简略寿命表的方法在现场实验室内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实验种群的寿命作了比较观察.嗜人按蚊雌、雄蚊的期望寿命分别为16.75d和15.91d,中华按蚊雌、雄蚊分别为21.63d和17.51d.两种按蚊雌蚊期望寿命都足够疟原虫在蚊体内完成孢子增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夫控制疟疾成本一效益的评价,国内已有报道。在评价疟防效果时,不能单一考虑疟疾发病率的降低,还要对其费用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试用费用一效益分析法对江苏省恶性疟流行区疟疾防治费用一效益作回顾性的定量分析。资料和方法1资料本文资料来自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及江浦、六合、盱眙3县的科技档案室。2方法按费用一效益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疟疾防治经费投入江浦、六合、盯胎3县1985-1995年疟疾防治经费投入主要包括疟防专项经费550000元,抗疟药(氟隆、伯氨喳然、乙胺昭陵等)经费726554元,灭蚊药(DDT、…  相似文献   
9.
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发生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研究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在实验条件下,以嗜人按(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幼虫为试虫,用溴氰菊酯乙醇液选育,至子35代后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继续选育至子40代。结果 嗜人按蚊经溴氰菊酯选育至子27代时,LC50由0.0047mg/L上升至0.2822mg/L,抗性系数高达60,其后逐代下降,至子40代时,LC50为0.0165mg/L,抗性系数降至3.5;从子35代起分别用LC50逐代、LC50隔代、LC90逐代选育方法继续选育至子40代,抗性系数分别为敏感品系的9.96、18.85倍。结论 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呈缓慢上升-稳定-趋于下降的态势;LC50隔代、LC90逐代选育方法可延缓抗性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0.
苏、锡、常三地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纵向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苏、锡、常地区经济较发达 ,流动人口集中。 3市 1991~ 1995年共报告本地疟疾 5 6 7例 ,而外来输入病例达 6 90例。为了解三地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情况及对当地居民疟疾流行的影响 ,我们于 1996~ 1999年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和方法1 1 疫情报告 凡疟疾临床症状典型者、临床症状疑似经抗疟药试治有效者、镜检疟原虫阳性者 ,各疫情报告单位均应以疟疾病人上报。每个病例详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注明当地居民疟疾或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治疗方法参照《疟疾防治技术方案》〔1〕。1 2 发热病人血检 凡疟疾临床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