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特综合征合并肝功能损害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夏秀  曹炜 《中医正骨》2001,13(4):19-19
【例 1】男性 ,31岁。左膝关节及右腕关节肿痛反复发作 2个月 ,再发 3天于 1999年 8月收入院。患者 2个月前出现左膝关节及右腕关节红肿热痛 ,活动受限 ,伴发热 ,体温 39℃。在当地县医院关节穿刺 ,诊断为滑膜炎、关节积液。给予静点青霉素及甲基强的松龙。 1周后关节肿胀明显减轻、热退 ,后改用口服强的松片 15 mg,每日 1次。 1周前 ,因停用强的松后关节红肿又作。追问病史 ,患者近 4个月反复发作龟头炎 ,否认有不洁性交史。曾在当地性病门诊就诊 ,查淋球菌培养阴性。查体温 38℃ ,心率 90次 /分 ,律齐 ,心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两肺…  相似文献   
2.
冯兴华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风湿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兴华(1945~),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和内科杂病的中医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并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及古籍经典的研究,冯兴华教授对各种风湿病的病因病机有其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丰富的针对各种风湿病的基本治疗思想。他认为,感受外邪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外在因素,正气虚弱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故邪气痹阻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原则是祛邪扶正,调整阴阳。冯兴华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病机是肝肾阴虚,因此治疗上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为主。冯兴华教授认为,本虚标实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特点,同时强调分期辨证治疗。他认为,骨性关节炎主要病机是肝肾亏虚,治以滋补肝肾为法,急性发作期治以清热祛湿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含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A2(hnRNP A2) cDNA片段的基因克隆,制备并纯化重组蛋白hnRNP A2,用以检测抗hnRNP A2/RA33的抗体,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应用RT-PCR方法扩增hnRNP A2 cDNA,将其克隆于pUC-T1质粒中,测定其序列。构建高效表达载体pET28a-hnRNP A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 S并进行诱导表达,将含目的蛋白的组分经金属螯合树脂亲和层析柱进行蛋白纯化。以该纯化蛋白为包被抗原,ELISA方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9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0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ECTD)8例,其他关节炎29例,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99例,结果:构建hnRNP A2重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hnRNP A2高效表达;在RA,SLE,MCTD,其他关节炎,其他CTD患者中抗hnRNP A2/RA33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8%,24%,75%,3.75%,10.10%,在RA中特异性为86.67%,结论:以纯化的基因重组蛋白hnRNP A2为抗原检测hnRNP A2/RA33抗体是早期诊断RA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成人斯蒂尔病1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夏秀  于孟学 《北京医学》2002,24(2):109-111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的发病、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人斯蒂尔病长期临床控制者为26.60%,周期性反复发作者为62.38%,演变为类风湿关节炎者为5.50%,平均时间为5.2年,演变为淋巴瘤者为0.92%,死亡4.59%.结论成人斯蒂尔病大部分为周期性反复发作型,血清学无特异性检查,血清铁蛋白的测定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患者累及关节以腕关节最常见.小部分患者最终演变为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非甾体类消炎药对大部分患者无效,需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6.
42例SARS患者临床特征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SARS的临床特征,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确诊的SARS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结果:42例患者早期发热100%,头痛92.9%,畏寒76.2%,胸闷76.2%,咳嗽73.8%,肌肉酸痛88.1%;肺损伤累及≥3叶者42.9%,累及2叶者47.6%,累及1叶者9.5%;肝功能升高(ALT或AST)61.9%;心肌酶(CK或CK-MB)升高47.6%;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低于正常91.1%(31/34例),CD4^+/CD8^+比值偏低76.5%(26/34例)。中晚期患者神疲乏力85.7%,恐惧感81.0%,气短或胸闷71.4%,食欲不振64.3%,舌质淡暗52.4%,舌苔黄白相兼45.2%,舌苔中根部黄厚21.4%。治愈出院时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胸片肺部病灶92.8%完全吸收,CD3^+复查30例,仍有70%患者低于正常,CD4^+/CD8^+比值偏低36.7%。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只用西药,中晚期中西药合用)后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病例。发热消退时间平均(3.52±0.85)天,胸部X片肺部病灶完全吸收平均时间(26.82±5.98)天,平均住院(33.60±4.37)天。结论:本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可见多个脏器受损。中西药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和中医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例1王某,男,56岁,主诉四肢关节肿痛2年,加重1个月,于2003年6月17日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肘、双肩、双腕、左足关节肿痛,查血沉(ERS)61mm/h,在当地县医院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予地塞米松1片(剂量不详),每日1次,共服100片左右,后因颜面部浮肿而停用,以后病情时有反复。入本院4个月前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8.
冯兴华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教学和科研近40年,自20世纪80年代初即开展痹证的辨证分型研究,对痹证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RA)的辨治有其独到的见解。笔者现将冯师有关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清热强脊颗粒是根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冯兴华教授临床经验方研制的中药制剂 ,由苦参、黄柏、土茯苓等多种中药组成 ,具有清利湿热、化瘀通络之功 ,临床上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瘀血阻络证有良效。为给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我们进行了药效学研究。1 材料1 .1 动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接受三伏贴治疗的7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中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贴敷,两组均于夏季三伏天贴敷治疗3次,共贴敷治疗2年,贴敷治疗前后观察中医证候及症状的改善。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年、第2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1年、第2年对畏寒肢冷的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第1年、第2年关节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晨僵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1年疲乏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年疲乏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关节痛、疲乏、晨僵VAS评分的改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内第2年与第1年比较,关节痛VAS评分和疲乏VAS评分的改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晨僵VAS评分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改善畏寒肢冷、疲乏、关节痛、晨僵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