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FD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西药组、中药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西药组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中药组口服半夏泻心汤,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电节律的变化和胃肠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西药组有效率为82.5%,中药组有效率为92.5%,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治疗组低于中药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可显著提高胃电主频率、电幅值及减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提高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降低患者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成分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olypeptide,VIP),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杂型FD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促进胃肠蠕动、提高胃肠动力、调节胃电图及其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胃阳汤对胃动力低下大鼠胃电活动、胃窦肌间神经丛5-羟色胺(5-HT)能神经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雌雄各半)和模型组(60只,雌雄各半),模型组每只大鼠按10 g/kg甘草煎剂灌胃,随机分为模型3d组、7d组、温胃阳汤低、中、高剂量组及吗丁啉组.温胃阳汤低、中、高各剂量组分别予浓度为0.743 g/ml、1.485 g/ml、2.970 g/ml的温胃阳汤灌胃,吗丁啉组予0.27 mg/ml吗丁啉混悬液(按100 g体重1 ml)灌胃.观察各组大鼠胃电活动的变化,并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分析5-H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以免疫印迹法分析大鼠胃窦组织中5-羟色胺受体(5-HTR),计算出各组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以百分数表示各组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一定剂量的甘草煎剂能明显抑制大鼠胃电活动,使大鼠窦组织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神经节内阳性神经细胞体和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减少,5-HTR的表达显著降低.而温胃阳汤低、中、高剂量组及吗丁啉组均可使胃动力低下大鼠胃窦组织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神经节内阳性神经细胞体和带膨体的神经纤维增多,5-HTR的表达亦得到提高;其中中、高剂量组效果与吗丁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温胃阳汤治疗后,胃窦肌间神经丛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体分布增多,5-HTR表达升高,5-HT能神经活性增强,表明温胃阳汤能通过5-HT能神经参与促胃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对促进自然分娩及缩短产程的作用。方法选取1800例正规产前检查初产妇,将入选者按时段分为对照组(2016年6月~12月,按时产检常规指导孕期注意事项及分娩,n=900)与观察组(2017年1月~6月,在常规产检及分娩的基础上进行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n=900),对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且产时用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较对照组显著要短(P0.05),此外,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结论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能促进自然分娩,缩短产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82年至1986年5年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外科急腹症322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322例中,男170例:女152例。最高年龄86岁:平均年龄67.8岁。发病率最高的为急性阑尾炎,占43.17%;次为急性胆道疾患占22.6%;急性肠梗阻占11.49%;消化道穿孔占10.87%;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胰腺炎均为2.8%;其他急腹症占6.2%。伴随疾病以高血压最多占16.5%:其次为老慢支、肺气肿占11.8%:冠心病等其他合并症占9%。患者从发病到住院时间普遍较长,超过24小时以上住院者占63%。本组计死亡17人,死亡率为5.3%。讨论由于老年人脏器机能呈退行性变,反应迟钝,疼痛阈值高,加之老年人记忆力差,陈述病史不全,对于发病时间及病情程度描述不清,所以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膀胱破裂系指非外伤性膀胱突然破裂,临床罕见。近10年来,我院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25~70岁。诱因:2例为酒醉后晕倒,1例为难产,用力分娩,1例70岁前列腺增生伴慢性尿潴留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剧烈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开穴疗法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符合FD诊断标准的病例120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的主症积分和临床疗效,以及胃电节律的变化和胃肠激素检测值。结果 (1)子午流注开穴疗法组、中药组、西药组的平均疗效指数分别为97.5%、95.0%、92.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3组治疗后早饱、脘腹痞满、纳呆、脘腹灼热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3)子午流注开穴疗法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胃电主频率、增高电幅值、减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与西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子午流注开穴疗法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降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水平,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午流注开穴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FD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静脉尿路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泌尿系统检查方法。然而,许多患者在造影过程中,常由于碘过敏反应或不适于腹部压迫带的压迫而引起恶心或呕吐,严重时出现烦躁不安、眩晕、面色  相似文献   
8.
肾输尿管绞痛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急诊,经解痉、镇痛等保守治疗多可缓解Ⅲ,我院于1999年4月至2004年4月共收治肾输尿管绞痛患者198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被认为是胃癌癌前病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何有效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抑制腺体的萎缩、阻断癌变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CAG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且具有简、便、效、廉等优势,深受患者青睐。现查阅近年来包括针刺法、灸法及贴敷法等在内的常用中医外治法治疗CAG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对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水平,并统计两组的疗效和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分别对有效患者进行半年内复发情况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17.2%,对照组为65.5%,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疗效确切且安全,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并能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