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ERK5信号通路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功能分化蛋白BMP2/BMP7的影响。方法应用小RNA分子干扰技术(siRNA)沉默ERK5基因,分别将浓度为20、40、60、80 nmol/L的ERK5 siRNA干预MC3T3-E1成骨细胞,筛选ERK5 siRNA转染的最佳浓度。噻唑蓝实验(MTT)检测转染后12 h、24 h、36 h和48 h细胞的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RK5、BMP2和BMP7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不同干预组BMP2及BMP7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当ERK5siRNA浓度为60 nmol/L时,MC3T3-E1成骨细胞的ERK5 mRNA的表达下降最为显著,沉默率为76.8±2.2%(P0.01)。ERK5 siRNA转染后12 h、24 h、36 h,成骨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但48 h转染组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ERK5 siRNA转染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空白组与对照siRNA组成骨细胞的BMP2/BMP7 mRNA变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ERK5 siRNA转染组的BMP2/BMP7 mRNA明显降低(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空白组与对照siRNA组成骨细胞的BMP2/BMP7蛋白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但转染组成骨细胞的BMP2/BMP7显著降低(P0.05)。结论 ERK5 siRNA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以及骨形态蛋白BMP2和BMP7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健骨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颅骨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s)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BMSCs)细胞活性及分化、矿化的影响。方法制备补肾健骨方含药血清,将ROBs和r BMSCs分为5%、10%、15%、20%、25%浓度含药血清组、无药血清组及传统诱导组,分别对各组ROBs和r BMSCs进行成骨诱导。MTT法检测ROBs和r BMSCs细胞的增殖情况;用试剂盒检测ROBs和r 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矿化结节形成。结果不同浓度含药血清组与空白无药血清组、传统诱导组相比,均不同程度地促进ROBs和r BMSCs的增殖,使ALP活性提高,增加钙化结节数量和面积。其中含药血清浓度为20%时促进ROBs增殖分化作用最佳,浓度为10%时促进r BMSCs增殖分化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不同浓度补肾健骨方含药血清均能够促进ROBs和r BMSCs的成骨增殖、分化和矿化,分别在浓度为20%和10%时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芪中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芒柄花苷、异甘草素和美迪紫檀素5种黄酮类成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和颅骨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s)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贴壁分离法培养rBMSCs;酶消解法分离培养ROBs;MTT法检测rBMSCs和ROBs细胞的增殖情况;试剂盒检测rBMSCs和ROB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Ca~(2+)含量;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矿化结节形成。结果 5种成分均能不同程度促进rBMSCs和ROBs的增殖,提高ALP活性,增加Ca~(2+)含量,增加钙化结节面积和数量(P0.05)。其中毛蕊异黄酮促进rBMSCs的成骨分化作用最佳,美迪紫檀素促进ROBs的成骨分化作用最佳,毛蕊异黄酮次之。结论这5种黄酮类成分对rBMSCs和ROBs的成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地改善作用,而毛蕊异黄酮对2种细胞表现的成骨活性均较佳,可发展作为良好的骨诱导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芪抗骨质疏松药效与HPLC指纹图谱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去卵巢大鼠所致骨质疏松模型,红芪(S1)的不同提取部位ig给药,选择红芪抗骨质疏松活性最强的提取部位。采用HPLC法建立10批不同产地红芪乙醇提取部位指纹图谱,获取相应的药效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将筛选出的活性物质单体作用于成骨细胞,验证其抗骨质疏松活性。结果红芪乙醇提取部位抗骨质疏松药效最强。经过相关性分析,该组分指纹图谱共确定9个共有峰,鉴定出的3种化合物中,腺苷、毛蕊异黄酮与药效呈正相关,芒柄花苷与药效呈负相关。体外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可以提高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论红芪抗骨质疏松作用是其所含各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腺苷、毛蕊异黄酮对药效有一定的贡献,且毛蕊异黄酮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红芪多糖3(HPS-3)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红芪多糖3中4个组分单糖组成以及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红芪多糖经水提醇沉,Sevag法脱蛋白,H2O2脱色,醇沉,透析,再经DEAE-cellulose 52和 Sephadex G-100柱色谱纯化,得到HPS-3-A、HPS-3-B、HPS-3-C、HPS-3-D 4个组分;HPGPC法分析, 4个组分均为单一组分; TLC法与GC法分析4个组分单糖组成;改良苯酚硫酸法测定4个组分中多糖含量。结果 HPS-3-A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多糖含量为99.2%;而HPS-3-B、HPS-3-C、HPS-3-D主要由阿拉伯糖与半乳糖组成。多糖含量依次为96.5%,95.3%,95.2%。结论 本实验为红芪多糖3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3种新型红芪多糖(HPS-1、HPS-2、HPS-3)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和颅骨成骨细胞ROBs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rBMSCs细胞和ROBs细胞增殖;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rBMSCs细胞和ROBs细胞的ALP活性;采用茜素红染法检测rBMSCs和ROBs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情况。结果HPS-1(20、50μg/mL)作用48 h显著促进rBMSCs细胞增殖(P<0.05、0.01),HPS-1(20μg/mL)作用48 h显著促进ROBs细胞增殖(P<0.01);HPS-2和HPS-3对2种细胞的增殖无促进作用。HPS-1(50、100μg/mL)显著升高rBMSCs细胞的ALP活性(P<0.01),HPS-1(10、20、50μg/mL)显著升高ROBs细胞的ALP活性(P<0.05、0.01);HPS-3(50μg/mL)显著升高rBMSCs细胞的ALP活性(P<0.05),HPS-2对2种细胞ALP活性没有促进作用。HPS-1显著增加rBMSCs和ROBs细胞中钙化结节面积和数量(P<0.01),HPS-2和HPS-3对rBMSCs和ROBs细胞钙化结节的形成没有促进作用。结论HPS-1可增强rBMSCs和ROBs细胞ALP活性和成骨相关因子表达,并显著促进rBMSCs和ROBs细胞分化、矿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复合酶联合超声波提取技术(MC),以红芪多糖得率和含量为综合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优提取组合,并分析了复合酶联合超声提取多糖(HPS-MC)的不同组分和热水浸提多糖(HPS-R)的物理化学特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配比对红芪多糖得率和含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效应,而超声功率能显著提高红芪多糖含量;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配比1∶1、超声功率105 W、超声时间60 min、酶解p H 5,多糖得率和质量分数分别为(14.01±0.64)%,(92.45±1.47)%;与HPS-R相比,HPS-MC的相对分子质量、绝对黏度和蛋白质含量均降低,而糖醛酸含量增加;抗氧化体系中,多糖质量浓度在1~7 g·L~(-1)时,HPS-MC比HPS-R的抗氧化活性高,且相对分子质量最低的HPS-MC(80%)随试验浓度的增大呈显著量效关系。综上所述,MC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环保的提取技术,该法提取的HPS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藏医药是中国民族医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尤其对于疑难杂症更有一些其它药物所无法比拟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基础研究较为薄弱,缺乏现代质量控制方法,极大地制约了藏医药的发展.因此研究藏药质量标准,制定科学可控质量标准,对于推动藏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痛风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多在更年期后发病,最常见于单侧第1跖趾关节,其次为趾、踝、膝、腕、指、肘关节。青壮年痛风仅累及髌骨十分罕见,其症状不典型,很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院于2016年12月5日收治1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汉族。因"反复右膝关节肿痛4年,加重1年"于2016年12月5日到本院门诊就诊。患者2012年11月因车祸致右膝关节和左肘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关节外科收住的7例骨关节炎患者单侧TKA后感染病例,其中1例为急性感染,5例为亚急性感染,1例为慢性感染。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有持续的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或有切口窦道,且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均增高;排除标准为有持续的疼痛但ESR、CRP均低于正常值。男性1例,女性6例,年龄54~70岁,平均(63±6)岁,其中2例行膝关节融合术,4例行Ⅰ期旷置、Ⅱ期翻修术,1例行Ⅰ期清创垫片更换术。手术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CRP、ESR、中性粒细胞比率(NE%)等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2例Ⅰ期关节融合患者与4例Ⅰ期旷置、Ⅱ期翻修术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术前、术后CRP(t=6.87,P0.01)、ESR(t=3.75,P0.05)、NE%(t=8.34,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疼痛明显消除。7例患者翻修术前膝关节平均屈曲度为(73±18)°(45°~90°),伸直平均角度为(177.86±3.93)°(170°~180°)。末次随访4例Ⅰ期旷置、Ⅱ期翻修患者膝关节平均屈曲度为(75±15)°(60°~95°),平均伸直角度(178.75±2.50)°(175°~180°),2例膝关节行关节融合术,关节无活动度。1例Ⅰ期更换垫片患者于术后4个月再次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并再次培养出细菌,感染未能完全控制。结论CRP、ESR、NE%可作为诊断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指标,膝关节融合术及Ⅰ期旷置、Ⅱ期翻修术均可有效控制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但前者牺牲了膝关节功能,Ⅰ期旷置、Ⅱ期翻修在治愈感染的同时保留了膝关节的功能,可以作为此类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