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索国内外主要期刊数据库中有关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对比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其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其疗效和有效性。结果共纳入33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OR=3.95,95%CI=(3.05,5.11)]与中医证候有效率[OR=5.36,95%CI=(2.79,10.29)]及其在改善血红蛋白水平[MD=9.99,95%CI=(6.56,13.42)],降低不良反应率[OR=0.30,95%CI=(0.11,0.83)],以及改善复发[OR=0.28,95%CI=(0.19,0.41)]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流产(RSA)病因复杂,约50%的RSA患者病因不明,其中由于蜕膜化受损所致的胚胎反复丢失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p53通过参与多种信号通路介导蜕膜化受损从而引发RSA。其中p53/p21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可干扰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使细胞周期进入停滞状态,蜕膜多倍体化障碍,转而促进细胞凋亡,影响胚胎着床。而在雌二醇(E_2)/p5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中,p53在雌激素的协同作用下促进植入期子宫内膜腺体分泌LIF,并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为胚胎着床创造有利条件。研究表明,参与调控p53信号通路的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功能异常及p53通路基因多态性均可影响p53的活性,从而影响蜕膜化及妊娠结局。现就近年来国内外p53蛋白家族及其通路参与蜕膜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三甲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针对这些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7名请求过缓和医疗会诊服务的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开展中的障碍因素包括患者及家属对缓和医疗了解不够深入、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的认知不够深刻、临床诊疗团队对会诊意见落实不够全面、缓和医疗会诊团队提供服务的精力有限、缓和医疗的开展难以创造所谓的经济效益5个方面。同时,针对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开展过程中的障碍和不足,提出工作改进的建议包括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缓和医疗的接受程度、提高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知识水平、建立会诊团队与医护人员的新型合作模式、增强医院对缓和医疗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建立健全缓和医疗相关法律政策等。结论 三甲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在实践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但是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的需求和期望仍在提高。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流产(RSA)病因复杂,约50%的RSA患者病因不明,其中由于蜕膜化受损所致的胚胎反复丢失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p53通过参与多种信号通路介导蜕膜化受损从而引发RSA。其中p53/p21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可干扰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使细胞周期进入停滞状态,蜕膜多倍体化障碍,转而促进细胞凋亡,影响胚胎着床。而在雌二醇(E2)/p5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中,p53在雌激素的协同作用下促进植入期子宫内膜腺体分泌LIF,并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为胚胎着床创造有利条件。研究表明,参与调控p53信号通路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功能异常及p53通路基因多态性均可影响p53的活性,从而影响蜕膜化及妊娠结局。现就近年来国内外p53蛋白家族及其通路参与蜕膜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该病病因复杂,目前仍有部分RSA患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因素异常密切相关。与免疫因素相关的治疗方案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其中细胞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在RSA中的治疗作用逐渐被揭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CsA具有调节母胎免疫耐受和滋养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作用,为其作为RSA相关用药提供了证据支持。从CsA调节母胎免疫耐受细胞因子的平衡、缓解滋养细胞免疫应激损伤、增强滋养细胞的增殖及侵袭力和减少滋养细胞凋亡等方面阐述CsA的胚胎保护机制,并结合最新有关CsA联合中药治疗RSA的临床报道,阐明CsA在RSA疾病中的治疗价值,为进一步研究CsA治疗RSA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D型人格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200例(研究组),选取同期就诊的有≥1次生育史的其他患者200例(对照组)。采用D型人格量表(DS14)评价两组的D型人格情况;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专家后,制定“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以判断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结果 研究组的D型人格阳性率高于对照组〔59.0%(118/200)比15.5%(31/200),P<0.05〕;且研究组DS14中消极情感、社会压抑2个人格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20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中医证候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单纯肾虚证101例(50.5%)、肾虚夹肝郁证39例(19.5%);118例D型人格阳性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别为单纯肾虚证85例(72.0%)、肾虚夹肝郁证29例(24.6)、血瘀证4例(3.4%)。结论 D型人格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分布具有倾向性,且D型人格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者中医证候以单纯肾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结局,病死率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研究发现心力衰竭与胰岛素抵抗互为因果,共同推动疾病的进展,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明确心力衰竭伴胰岛素抵抗状态的病因机制,并寻求有效治疗方案是一项亟待攻克的医学难题。现代医学尚未形成整体统一的治疗原则,多采用抗心衰药物合并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心力衰竭伴胰岛素抵抗,但两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拮抗,不能协同起效,因而临床应用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祖国医学的辨证体系中,心力衰竭与胰岛素抵抗统属于一个相同病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中医治疗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益气养阴、活血化痰,疗效确切。中西医治疗各有优势,较西医治疗,中医药具有全方位、多靶点的优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整理、分析近年来心力衰竭伴胰岛素抵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并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赵小萱  陈璐  李娜  王玮  冯晓玲 《现代免疫学》2020,40(5):432-436,后插1
妊娠是母体成功接受半同种异体基因胎儿的过程,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均会发生适应性改变以满足胚胎着床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而母体的变化涉及多种调节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其中细胞间通信发挥重要作用。在整个孕期,胎盘分泌的携带有多种信号分子的特异性外泌体,是母胎细胞间通信的重要媒介,也是胎盘执行各种功能的重要体现,故研究胎盘外泌体的组成、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生理病理妊娠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意义重大,可为妊娠并发症病因的探索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自噬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的自我降解过程中,受多种分子机制调控,已成为近年细胞死亡途径的研究热点之一.自噬的生理功能包括提供能量、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和促进异常细胞凋亡.近年来,复发性流产(RSA)因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受到关注.自噬作用参与RSA的发生和发展,自噬异常在RSA中的病理机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外,自噬还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生物信息学角度探索与子宫颈癌(CC)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为中医药治疗提供生物信息学证据并为中药治疗的靶点探索提供方向。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检索和下载CC微阵列数据集,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宫颈癌DEGs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PPI网络)。利用Cytoscape中的MCODE识别PPI网络中最显著模块获得hub基因,并使用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此外,复习当今中医药治疗CC的机制研究,与生物信息学预测的生物标记物进行对比分析,从生物信息学角度验证其有效性。结果:共得到3个微阵列数据集(GSE63514、GSE7410、GSE7803),与非癌组织比较,CC组织中有65个DEGs,其中hub基因15个(degree>10)。GO分析和KEGG分析显示,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富集于细胞分裂、细胞周期和DNA复制等。复习当今文献发现许多中药能作用于上述标记物,可从细胞周期阻滞、干扰DNA复制等途径干预肿瘤的发展,与生信分析结果相一致。此外还有一些生物标记物缺少动物、细胞或人体实验的验证,是未来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方向。结论:微阵列分析可预测早期诊断CC的标记物,为中药的抗肿瘤功效提供生信依据,并为未来中药抗肿瘤的研发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