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采集8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并以200 ng/ml G-CSF、200 ng/ml G-CSF~+10μg/ml ConA体外培养3 d,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CSF和G-CSF~+Con A组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而3组间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表达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G-CSF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影响的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G-CSF组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P0.05),Treg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G-CSF~+ConA组CD4~+T、CD8~+T、Treg细胞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P0.01,P0.01);T淋巴细胞表面G-CSF受体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G-CSF~+ConA组T淋巴细胞表面G-CSF受体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体外G-CSF刺激能增加健康人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的水平;Con A可提高T淋巴细胞的水平,诱导其表面G-CSF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初治APlL患者25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每日2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诱导分化治疗。待早幼粒细胞脱颗粒后加用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当应用氨甲苯酸、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DIC。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多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例APL患者中(低危组5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7例)合并DIC22例,DIC发生率为88%。22例合并DIC患者中经系统治疗后,DIC得到纠正2l例(95.5%),死亡1例(4.5%)。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92%),平均CR时间为31.8±7.2d。诱导至完全缓解期平均输注血小板7.68±5.88u,红细胞8.90±5.69U;发生DIC患者中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1.92±19.32U,血小板数恢复时间29.3±9.3d,PT恢复时间12.7±9.5d,APTT恢复时间为11.6±8.6d,FDP恢复时间16.0±9.3d,纤维蛋白原恢复时间12.3±8.3d。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白细胞数〉10×10^9/L及APlH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初治APL易发生DIC,因此早期积极输注血制品,积极应用抗凝血及抗纤溶的药物及肝素,尽快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早期纠正DIC,可明显降低早期APL因DIC造成的死亡,高白细胞血症及AFTT 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除皱术就医者的精神焦虑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系统评价焦虑程度。结果按照汉密顿焦虑量表的分析,为除皱术就医者的针对性护理提供了指导。结论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分析,提高了护理效率及除皱术就医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益气养阴、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身菊  朱成英 《新中医》2003,35(4):18-2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用益气养阴、和络泄浊法中药治疗(处方:太子参、生黄芪、生薏苡仁、枸杞子、生地黄、山茱萸、茯苓、丹参、山药、泽泻、生牡蛎、车前子、六月雪、制大黄);对照组44例以西药常规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78%,明显高于对照组47.72%(P<0.01)。结论:益气养阴、和络泄浊法是治疗慢性肾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杞菊地黄丸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也是加重心、脑、肾及血管病变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我国 ,曾进行过 3次全国性高血压抽样调查 ,结果表明高血压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 ,目前已有 1亿高血压病患者 [2 ]。由于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了 ,而且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即便在血压平稳后仍需长期服药 ,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中医药着眼于整体调治而降压 ,有其独特的优势 [3 ]。近 3年来 ,我们应用杞菊地黄丸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 5 0例高血压病患者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PBL教学法在研究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9级硕士生210名,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另一组为对照组,实施LBL法.二组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后通过一年的理论专业学习、临床实践,再对二组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实践考试的客观评价、问卷调查的主观对比.结果 实验组研究生专业理论、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98.10%的实验组认为运用PBL进行入学教育可以培养自学的能力,88.57%认为可以提高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结论 PBL教学模式在新生入学教育应用是可行的;采用PBL法对研究生进行入学教育,实验组较对照组学生学习主动性、理论成绩、临床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皮下软组织肌肉间隙淋巴瘤样肉芽肿病(1ymphomatoidgranulomatosis,LYG)的病例分析探讨LYG的病理、MICM(骨髓形态、免疫分型、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PET/CT和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应用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LYG的病理改变,骨髓细胞涂片法观察骨髓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分型,多重巢式PCR检测异常基因表达和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清EBV—DNA含量,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PET/CT)术明确临床分期。结果表明,患者发病时右大腿内侧有肿物和右颌下淋巴结肿大,但PET/CT检查发现患者全身多处软组织内有异常软组织影伴高代谢改变,且累及肺、甲状腺、淋巴结和胃;右大腿内侧肿物活检证实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Ⅱ级,但骨髓细胞涂片显示无异常肿瘤细胞浸润;白血病免疫分型为NK细胞比例增高伴表型异常;染色体核型为46,XY[24];多重巢式PCR未检出异常基因表达和突变;FQ—PCR检测显示EBV—DNA〈10^2 copies/ml;2个周期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0.7gd0、环磷酰胺1.4gd1、表柔比星90mgd1、长春地辛4mgd1、泼尼松90mgd1—5)化疗后,PET—CT显示原双腿皮下软组织肌肉间隙高代谢结节样影基本消失,但左侧胭窝区域软组织内仍可见部分高代谢病灶,影像评估为PR。结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率极低;皮下软组织肌肉间隙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在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该病发病机制未明确,无标准治疗;PET/CT能发现临床体检不能发现的病变,能够再进行更准确的分期;PET/CT检查对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的辅助诊断、分期、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朱成英 《陕西中医》2010,31(12):1589-159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地黄、黄芪、山药、茯苓、党参、山萸肉、泽泻、丹皮、丹参等)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炎23例。结果:总有效率95.7%。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健脾益肾,活血通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红藤汤灌肠治疗尿路感染合并盆腔炎45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几年来 ,笔者采用自拟红藤汤灌肠治疗尿路感染合并盆腔炎 4 5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4 5例均为已婚女性 ,年龄在 2 4~ 4 5岁之间 ;婚龄在 5~ 2 0年之间 ;病程最长 15天 ,最短 3天。依照临床症状和B超、小便常规、白带常规等检查 ,均符合 1993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尿路感染、盆腔炎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红藤汤基本方药组成 :红藤 4 0g ,败酱草 30g ,白花蛇舌草 30g ,墓头回 30g ,紫花地丁 30g ,莪术 30g ,土茯苓 2 0g。上方加水 80 0ml,浸泡半个小时 ,头煎煮成2 0 0ml,二煎煎成 15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177例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初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分期Ⅲ-Ⅳ期(P=0.004,P=0.029)、ECOG评分2-4分(P=0.003,P=0.042)、结外受累 1处(P=0.000,P=0.031)、异常升高的LDH值(P=0.000,P=0.046)为影响患者OS与PFS的危险因素;B症状(P=0.020)、异常升高的β2-MG值(P=0.020)仅影响患者OS。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异常升高的β2-MG值(P=0.044)及分期(P=0.046)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期(P=0.029)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年龄调整的IPI(aaIPI)评分2-3分的患者与初治骨髓受累的患者OS(P=0.000,P=0.000)与PFS(P=0.013,P=0.000)更差。结论:异常升高的β2-MG值是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OS的独立因素,分期是影响患者OS与PFS的独立因素。aaIPI评分2-3分患者与初治骨髓受累的患者OS与PFS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